西西河

主题:【原创】豆制品里的地方特色:贵阳的豆腐果和青岩的脆豆腐 -- 钛坪樽逾

共:💬3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豆制品里的地方特色:贵阳的豆腐果和青岩的脆豆腐

    宝特勤:豆制品

    豆腐果是豆腐块泡碱水轻微发酵后,放在金属板上小火烤制而成。据说用酸汤豆腐做的更好吃,但我没印象了。豆腐块高温炙烤后,因发酵产生的气体和所含水分受热膨胀,在内部形成细密的孔洞,看上去类似冻豆腐,孔洞大一些。等豆腐块表皮焦黄、鼓起来成个小枕头一样,就差不多了。用刀(传统上是用削尖的竹片)划开一侧,如同一个开着口的装硬币的小钱包,往里装入蘸料,即可食用。

    我记得最常见的蘸料是凉拌的折耳根(鱼腥草)。折耳根和酸萝卜切碎成丁,拌上同样切碎的苦蒜(野蒜)、小香葱、姜末。干红辣椒烤出焦糊味儿,放擂钵里捣碎,加进馅料里。再加一些酱油、醋,可能还会放辣椒油之类的,看各家自己的特色吧。

    豆腐果的口感是外皮韧,内里嫩而多汁,再加上折耳根和萝卜的脆,味道则主要是豆腐烤焦后的鲜香,酸萝卜的酸爽,苦蒜和折耳根的“杀口”,还有糊辣椒的焦糊与火辣。

    以前豆腐果都是在小摊儿上吃。摊主在路边支个炉子,控制好火势,放上一片钻了很多孔的铁板或者铝板,也有拿窄铁片或者钢丝编织成网的。把豆腐块在板上排列开,刷上油,边烤边等顾客上门。这样的小吃摊儿一般扎堆儿,沿着马路边一溜儿下去好几家都是卖豆腐果的。顾客一路走过来,看哪家的豆腐果烤得火候正好,就着摊前的小凳儿坐下。客人点自己看中的豆腐果,摊主就把这几个豆腐果挪到一边,划口子,填蘸料。做好一个,就递一个给客人,趁热吃。

    一个熟练的摊主可以供上两、三个客人一起吃,同时还要顾着把铁板上烤着的豆腐果逐一翻个儿,表面烤黑或者爆开的豆腐果就不能卖了。

    这种只吃豆腐果的吃法是当零嘴儿,一般女孩子或者小童比较多。冬天逛街走累了,坐下来吃上两、三个,正好可以歇歇脚,补上热乎气儿。

    另外一种吃法则是佐“正餐”,男女老少皆宜。赶上饭点儿,在米粉(或者汤面,或者馄炖)摊儿上,叫上一碗做为主食。如果旁边正好有个豆腐果摊儿,就可以告诉米粉摊主,给加个豆腐果,一起算钱。

    后来随着市政建设和改造,只卖豆腐果这样的小摊儿慢慢地少了。一些摊主走进了店铺,要么自己扩展菜单,要么与人合伙。

    虽然客人仍旧可以只点豆腐果当零嘴儿,但是进了店门坐下来,有谁会忍住只吃一样呢?这样的店面里,客人一般是无法进到后厨的,也就再无法看到豆腐果从个方块儿慢慢鼓成个小枕头了。

    青岩是距贵阳不远的一个古镇,归属贵阳管辖。镇上保留了几条街道,两边都是明清建筑。记得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三教一条街”,在短短的同一条街道上,有佛寺、道观和耶堂,规模都不大。青岩地方特色的食品里有一种“脆豆腐”,不知道是因为成分还是工艺,这种豆腐看上去和普通豆腐差不多,吃上去真有点儿奇特的“脆”口感,同时却还保持了豆腐的嫩。

    用青岩脆豆腐的当地特色菜谱有不少,做主料、配料,豆腐、豆干,炒、炖、炸、烤都有。青岩人当然也做豆腐果,但是他们的豆腐果除了用自己的家乡特色原材料,还把工艺和吃法改了改。青岩的豆腐果尺寸更小,大概只是贵阳豆腐果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比普通麻牌还稍微小点儿,厚度大概只有麻将牌一半,所以青岩的豆腐果也被称为烤青岩小豆腐。一样是放在铁板上刷油,小火两面烤至焦黄,中间鼓起来就可以吃了。因为尺寸小了,没法像贵阳豆腐果那样往里揣蘸料,青岩人就把豆腐撕开,在蘸料碟儿里“挖一下”,盛着蘸料进嘴。相比贵阳豆腐果,青岩豆腐果烤焦的外皮占比例更大,更有韧劲儿,内里的部分依然保持了那种独特的“脆”和嫩。

    关键词(Tags): #小吃#豆腐通宝推:宝特勤,燕人,大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