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哈工大的定位-随想 -- 达萨

共:💬59 🌺16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是哈军工,不是哈工大

        哈工大起家靠苏联专家,全国高校派送了大批青年教师去哈工大接受苏联专家培训,被留下了很多,成为哈工大的中坚。

        • 家园 哈尔滨就是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深圳

          哈尔滨1898年开埠,短短二十年时间就发展成了一个远东国际化大都市,与后来深圳的发展速度是一样的。哈工大1920年建校,到1950年国家从全国各高校抽调了800余骨干青年教师开始重点建设,号称八百壮士,连校长配置都是高配:八届中央委员(李昌)。当时国家给学校的计划定位是要超过清华,这不是哈工大自我吹牛;因为当时国家的认识是:清华是用庚子赔款建的,从语言到学科教育体系都是西方的。难担建设工业化国家的重任。而新中国的哈工大将按照苏联体系建设,俄语是主要的对外交流语言,而且在可预见的岁月里,俄文科技资料是唯一可靠的国际资料来源。按照这个估计发展二十年,哈工大不想超过清华都不可能。为此,哈工大学科建设按照高精尖方向发展,一些传统学科不要。把土木系独立出去成立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须知,老哈工大建校的时候,土木工程可是仅有的两个系之一。故老哈建的人悲哀地戏称:哈工大的正朔在哈建大。

          奈何!短短十多年时间,国际风云变幻。地理位置的优势从“背靠沙发到背靠沙皇”,俄语优势也丧失了,超过清华是彻底不可能了。

          八十年代,原土木系老教师到北京探望病中的李昌,李昌表示后悔:不该将土木等传统专业脱离哈工大,现在一些新兴学科的发展也需要土木工程的支持,比如清华可以搞核电,反应堆的保护壳就是自己学校支持的,哈工大搞不了。于是,八十年代哈工大重新建立土木系,在2000年,挺进211举步维艰的哈建筑大学重新合并入哈工大。

          哈工大的优势是名气大,在哪里设立分校都受到欢迎。最早的分校设在山东威海,很多不愿意在东北待喜欢海滨的教师都跑到威海去了。现在有了深圳分校,教师们更是又有了新的好去处。

          稍微岔开一点说:1978年教育部评选的国家重点院校,黑龙江省有四所:哈工大、哈船工、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大庆石油学院。这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设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也是从哈工大分离出来的(1958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就感受到地理位置的制约,顶着重点大学的名声,招生却越来越困难。于是在河北秦皇岛成立了分校,称为燕山大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燕山大学在绝大多数省份的招生分数都超过东北重机,后来更是逐渐替代了校本部的地位,现在富拉尔基还有没有东北重机这所学校我都模糊不清楚了。虽然燕山大学现在宣传号称是河北省与教育部、机电部联合建设的全国重点高校,但大家都知道,它现在已经沦落为河北省重点院校了。当初东北重机选择办分校的地点,为什么不再南一点,直接搬到江苏、广东这些省份去,是不是发展就不一样了?

          陈经说地方偏僻适合安安静静办高等教育,美国高校就是这样,在中国这理论好像行不通呢!

          通宝推:方平,tom,天空不空,
        • 家园 闹笑话了。如果哈军工不走那才是东北的大福报
    • 家园 这个估计不大好使 -- 有补充

      光是把研究生部放哈尔滨,怕连研究生部都受影响。如天空不空河友所言,关键是有项目。

      普通人,不知道哈工大是顶级牛皮学校呀。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更惨的是中南大学 -- 补充帖

      居然去到二本线。

      一般群众,十分关注就业问题,一时方便找工作不,二是工作时有没有人脉关系,三是单位对个人的信任度。自寻职业,也是没办法的事。真的有想法的,很多也只能向现实低头。

      我自己是切身体验,无论找工作,还是人脉关系,还是单位对个人的信任度,还不如当地学校大专生。好几个人事问我,学校是不是搞化肥的。

    • 见前补充 4594769
        • 家园 俺当年报志愿的时候研究了很久中南

          印象中机械材料很不错,但是宣传重点基本上都放在湘雅上了,可惜俺对学医没有任何兴趣。

          貌似湖大的人都对当年湖大不合并湘雅感到很遗憾。哎,国家对湖南的重视程度好像不比东北高啊,惨。

        • 家园 你是不是回复说

          打铁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