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武则天――女皇之路(9.15更新) -- 萧让

共:💬47 🌺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能小看李勣的态度

              太宗冷冻李勣就是为了给高宗用,如果说长孙无忌和诸遂良两个人是文官的代表,在初唐将领凋零殆尽的情况下,李勣就是军方的最有威信的将领了。可以说是军方的代表。如果提拔新的军方年青将领,太宗死后,高宗就没有足够的威信来压制。 薛仁贵当时虽然已经出头,但是在军中的资历还不够,军方需要有一个很重要的人来控制,李勣就是非常合适的一个人选。李勣当年受李密的恩遇,对李密一直忠心。太宗选拔他也是看中这一点,何况李勣的军事才能也很出众,后来平高丽就是他的功劳。太宗跟高宗的这个谈话应该不是虚构的,因为太宗是司马光打算给皇帝看的效法的榜样。而这段谈话可以说是有损于太宗仁厚的形象,司马光本人也不是把历史当小说写的人。因此如果说没有所本的话,司马光不太会自己虚构这段的,估计很可能是参照已经失传的某份资料来写的。司马光尽管喜欢把很多相互矛盾的资料都写出来,但是要人为的制造没有的材料,这不是他的风格。我估计这段话的泄漏很可能是高宗自己跟李勣说的,当然是高宗已经能够控制李勣以后,用意是为了让李勣对他和太宗更加感恩。这种权术很多帝王都用过。因此高宗初年的李勣实际是控制军方的主要人物。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可以看出高宗跟李勣说的“茂德旧臣,惟公而已,用旌厥美,永饰丹青!”实际上是高宗拉拢军方的手法。当时支持他的那些官员不过是底层官员,即使想反对长孙无忌也不容易成功。武则天的加入的确有助于他,但是还是缺乏必要的信心。但李勣的“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实际上是军方的支持的表态,不管李勣说这句话的用意何在,对于李勣这样的身份和地位(此时他身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来说,他对高宗的行动没有异议本身就是一种表态,至少军方将领不会支持长孙无忌。高宗由此吃了定心丸,不用担心长孙无忌借废后为名行霍光之事,故能够果断的行动(帝意遂定),李勣对此事的态度还可以从后来他后来主持对武则天的册立看出,因为这个表态他后来得以进入高宗庙廷,如果不是孙子敬业的败家,估计子孙的爵位可以终唐一世。长孙无忌尽管权倾四野,但仅仅只是文官,由于没有拉拢到军方的支持,而他的那些下属同僚对他的服从,大部不过是畏惧他的权威,一旦皇帝解除了他的这个位置,他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西汉霍光之所以能够废立皇帝,就是因为他得到了军方的支持。

              • 家园 这段话说得很精辟亚

                当时支持他的那些官员不过是底层官员,即使想反对长孙无忌也不容易成功。武则天的加入的确有助于他,但是还是缺乏必要的信心。但李勣的“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实际上是军方的支持的表态,不管李勣说这句话的用意何在,对于李勣这样的身份和地位(此时他身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来说,他对高宗的行动没有异议本身就是一种表态,至少军方将领不会支持长孙无忌。高宗由此吃了定心丸,不用担心长孙无忌借废后为名行霍光之事,故能够果断的行动(帝意遂定)

                ========

                还有,原本做司空的是吴王李恪,所以我觉得李勣的这个态度也算含蓄而积极的回应。

                至于太宗临死前的吩咐,当时和唐风的几位同道聊过,倾向也是高宗自己说出来的,但高宗应该只会说出两唐书所载的前半截,不会说出后半截“如不愿则杀之”的话。猜测是不是高宗说出了这话之后,旁人或者后人根据当时的情况而有了这样的传言,司马光觉得有理而采集入史。

            • 家园 调整了一下原来的提纲,文字以后再调整吧。

              第四章皇后之路分为两个章节吧,第四章为《血影》,讲述小公主之死。长孙无忌及贞观永徽故事为第五章《舅甥之间》,之后进入第六章:决定命运的时刻,讲述阿武最终夺取后位。

          • 已删
            家园 继续花
          • 已删
            家园 长孙无忌在高宗初年的确权力很大

            在房遗爱谋反案中,他竟然敢威逼利诱房遗爱诬告吴王李恪参与谋反并将其处死。这种毒辣手段当然会引起高宗的强烈不安的,东汉外戚专权的例子就在前面,高宗不过是借用武则天的势力打击这个外戚势力罢了,他当时估计也没有料到武则天的家族势力后来会尾大不掉的。 我觉得高宗对这些顾命大臣的反抗跟他的心理也有关系。他即位的时候已经二十多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看法了。他母亲长孙皇后在贞观十年病死后,基本上他就一直受到严厉的父亲管教,好不容易熬出头当上皇帝了可以喘口气了,却又被这批顾命大臣压着,再软弱的性格估计也会忍不住的,何况长孙无忌仗着是长辈和恩人的身份对高宗并不是很尊重,高宗肯定早就心里一肚子火气了,武则天趁虚而入,比高宗年长的她扮演了半是母亲,半是联盟的角色,这一点王皇后和萧淑妃都做不到。两个人合谋一起搞倒这批顾命大臣。皇后事件不过是他们找的导火索并借题发挥,不管那个女婴是不是武则天暗害的,两个人都会把这个屎盆子扣到王皇后头上的,再大胆推测一下,即使真的是武则天做的,高宗很有可能是知情者或者猜测到了真实(因为王皇后再蠢,也不会做这种自寻死路的事情),但是为了联盟的稳固和打击敌手的意图,还是容忍了下来。武则天虽然后来很专权,但是至少两个人一起出场时还是很尊重高宗的面子,这点也是高宗所满意的,所以后来尽管两人的关系经过多次坎坷,但是高宗到死还是很敬重武则天的。

            • 家园 请教一下,

              高宗不过是借用武则天的势力打击这个外戚势力罢了,

              -------------------------------------

              这个时期武则天的势力真的很强大吗?强大到高宗要扳倒长孙无忌不得不借助它的地步?还是高宗只是想利用她,为了维护自己的清白?

              • 家园 简单的说,武则天是他的同盟

                作为一个弱势皇帝,他要搞倒长孙无忌,在没有准备充分之前是不好亲自出面拉拢官员的。因此他需要一些能够帮他跟下面的官员联络的人士,武则天充当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打手和同盟者的角色,他们两个人在搞倒长孙无忌和王皇后上具有共同利益,因此能够建立这个同盟。李义父和许敬宗就是被武则天拉拢的人员。就像老头子依赖四人帮等搞文革一样的。高宗一直是在幕后唱红脸的。但是如果仅仅依赖武则天控制的后宫和这些底层官员,高宗这一方的实力还是过于单薄。即使发动政变,是否能够彻底打倒长孙无忌的势力,他们还是心中没有底的。因此高宗向李绩发出的试探信号,就是看看朝中的高级官员是否是铁板一块。结果李绩尽管没有明确的说站在皇帝这一边,但是也没有表示会支持长孙无忌。高宗他们才有了打倒长孙无忌的决心。

            • 家园 吴王李恪死得不算冤枉

              吴王并不是个安分的人,只是没参与这场谋反案罢了,我想对于吴王之死李治是默许的,我后面会提到。然而李道宗就纯属得罪了无忌而遭横死,李治肯定会不安的。

              两个人合谋一起搞倒这批顾命大臣。皇后事件不过是他们找的导火索并借题发挥。,不管那个女婴是不是武则天暗害的,两个人都会把这个屎盆子扣到王皇后头上的,再大胆推测一下,即使真的是武则天做的,高宗很有可能是知情者或者猜测到了真实(因为王皇后再蠢,也不会做这种自寻死路的事情),但是为了联盟的稳固和打击敌手的意图,还是容忍了下来。

              ===========

              对于这一点,我倒不是很赞同了。武则天的确在这方面是李治的政治伙伴,但如果高宗知道武则天行事如此狠辣,岂会对她放心?将心比心,如果你知道枕边人是可以连自己女儿都掐死的,你敢信任她么?我觉得武则天平时是有向高宗说王皇后的坏话,令她妒妇的形象深深的印在高宗脑海里的,只不过史籍上抹杀了这些罢了。后宫嫔妃争宠而暗害子女之事,屡见不鲜,后来武惠妃生的子女都死得莫名其妙,只能拿出宫去带才活了下来。高宗为人,比较拖泥带水,犹豫不决,如果没人推动没有事情诱发,很可能就一直这么下去。他后来对武的不满主要是缺乏诱因,而不是武给足他面子,而且武在最后才得专权的。所以我觉得这件事高宗应该是不知情的。

              • 家园 总觉得以皇后之尊,去暗害一个刚生下来的公主,没有道理

                且不说那个时候有多少小孩子活不到取名字。

                也就高宗这种糊涂蛋信。

                不过以高宗的性格,知道了又怎么样?前面的汉成帝,后面的明宪宗,不都无动于衷。

        • 家园 hua
      • 家园 花 萧JJ加油啊――第四章!
      • 家园 花一吨
      • 家园 好文,献花!
      • 家园 沙发,

        好文章,花一个,一定要继续阿

    • 家园 催一下,花一朵,问一声:萧JJ什么时候考完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