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看病 -- 普鲁托

共:💬85 🌺271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恐怕是老军医吧

          舌头短还能再长一截不成。舌头下面剪一刀是正经,我觉得现在也不晚,哈哈。不过我觉得舌头短和吐字不清关系大,和口吃关系不大。有人说口吃是思想快,讲话跟不上。虽然我觉得这是胡扯,还是很受用😄

        • 家园 我去!你肯定是中医黑

          从小就受到摧残啊。

          • 家园 比较中性

            我太姥爷是个中医,据乡亲说水平还行,自己会养生,活到快一百岁。手艺本可传给两个舅姥爷,大舅姥爷为人忠厚可学习不行,除了记住几个偏方啥也没有学会。二舅姥爷好吃懒做也不爱学习,记住几个膏药的方就以卖膏药为生。我大学的一个暑假和他一起熬制过一批膏药。我那膏药给几个同学试过,起个疖子拔个毒很有效,就是质量问题,贴在身上到处淌,会把衣服弄脏。

            我还有一个中医经历是前几年我身体比较差,慢性肠炎,同时咽喉炎也很厉害。找了一个应该在年轻一代里面很厉害的一位中医给我看,开了几副药,结果太猛,两副药下去开始便秘,剩下的药就没有吃。倒是同时开的治咽炎的很有效,金银花还有点什么别的泡水喝了几天就见好。

            我儿子的罕见皮肤病是中医医好的,那位老先生是国宝级的医生。幸运的是他还看门诊,不幸的是跟着他学习的几位助手好像不是很认真 (我在诊室里外观察好几个小时的结论)。

            通宝推:盲人摸象,燕人,
            • 家园 看到你这经历倒是想起古人的“大肠与肺表里相连”的说法了

              看到你这又腹泻,又咽炎的例子,倒是想起有些半夏泻心汤加减的医案和你这情况挺像的。不知道你用的啥方子。

            • 家园 经历够丰富的

              以后再发生中西医大战,你可以现身说法了。

              比方慢性肠炎,西医也很难治的。我岳母前一段时间腹泻不止,看不同的医生被开不同的西药吃。我忘了告诉著名中医黑懒厨。我觉得西医也是如中医一样,有时对相同病状开不同药方的。

              你有西医命名的病状慢性肠炎,却吃了中医的药,结果腹泻改便秘了。真神奇。

              • 家园 墙裂抗议对我的污名化

                我只不过是坚持用科学方法对中医理论,疗效进行检验而已,就被批判为中医黑。

                中医粉不至于这么脆弱吧?

                现代医学对同样的症状开不同药方很常见啊,高血压,糖尿病都有,没啥稀奇的

                • 家园 懒厨同学求仁得仁不好么?

                  我又来不负责任散布黄绿药方:关于久泻不止,江湖传说,铁包金,别名狗脚利、老鼠草、鼠乳头、乌金藤、小号铁包金、乌石米、老鼠耳等等等等,根部二层皮,就是来拮来后,刮去表皮,去掉中间木质芯的那个纤维皮层,据说治腹泻,神效。

                  跟丝瓜络治红白痢久经考验不同,这个治腹泻没试过,因为没碰到过止不住的腹泻。

                  顺便吐槽两个事:一个是土霉素,土霉素治腹泻肚子疼,简单有效快捷便宜,老爸养鸡家里长备土霉素,小时候我肚子疼,就自觉去吃两粒。结果悲催得很,二十岁的人,六十岁的牙。不过那时候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庆大霉素之类的,真的说得吃一边救人一边害人吧?

                  另一个事是,青蒿素这个事,是青蒿还是黄花蒿,还能拿出来说事?拿两千年后的人为命名的名词去套二千年来各地不统一倒名字,差不多就是拿五六杠去打曹操,不知道方舟子有几个花名几个浑号?比如百度百科,青蒿别名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没被百度收录的不知还有多少呢。

                  • 家园 当然是求仁得仁了

                    坚持使用用科学方法来鉴别对错的,当然会激怒一些不懂科学方法的辩论对手了。抱歉,这就是我的恶趣味了。

                    青蒿素那里,既然同一个草药有多个名字,那么逻辑上讲,葛洪也有可能是用了其他草药,你要如何证明他用的就是正确的草药呢?

                    中医粉谈马兜铃酸的时候,经常说只谈毒性,不谈剂量就是耍流氓,葛洪那一握,剂量达标了吗?

                    不妨移步这里:/article/4673805

                    • 家园 为什么要证明葛洪用了正确的草药呢?

                      什么是正确的剂量呢?

                      • 家园 是有效剂量

                        提纯青蒿素需要这么多:

                        成人常用量

                        (1)控制疟疾症状(包括间日疟与耐氯喹恶性疟),口服,首次1g,6- 8小时后 0.5g,第 2、3日各0.5g;直肠给药,首次0.6g,4小时后 0.6g,第 2、3日各0.4g。

                        别说浑浊液了,干燥叶片制剂的含量:

                        一项在肯尼亚进行的临床试验,探讨了青蒿叶片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试验所用的片剂由干燥的青蒿叶粉碎压制而来(500mg/片,青蒿素含量约3.7mg/片)。

                        那一握能见效真是神迹了。

                        • 家园 你号称讲科学

                          你实验过一握是多少么?检测过绞出的汁有没有青蒿素么?药片那里说青蒿叶的其他成分对青蒿素的治疗效果有加成作用,你为什么不提?

                          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要证明葛洪用的是正确的草药?什么是正确的剂量?

                          • 家园 那个自己犯傻的三季人别理他,引用我的资料都不引全 -- 有补充

                            只引用了“试验所用的片剂由干燥的青蒿叶粉碎压制而来(500mg/片,青蒿素含量约3.7mg/片)。”这句还真佩服他的剪刀功夫。

                            这句后面“按照每个成人6天疗程内共摄入100 mg青蒿素来计算,达到治疗目的所需的青蒿叶(0.7%青蒿素)为15g。(摘15g叶子的话半握不到的青蒿就够了)”以及“口服青蒿叶后血浆中的青蒿素含量是单独口服青蒿素的40倍以上”等等资料都被华丽地无视了。

                            人家研究剂量都写明白了,自己不去看。一片0.5克,6天15克,一天吃个5片药呗。

                            也只有三季人会傻到觉得一天只能吃一片药,不能多吃了。。。

                            只能说三季人一如既往傻逼,别理他。

                            青蒿素又不是试验所用的片剂由干燥的青蒿叶粉碎压制而来(500mg/片,青蒿素含量约3.7mg/片)。

                            这句后面“达到治疗目的所需的青蒿叶(0.7%青蒿素)为15g。”以及“口服青蒿叶后血浆中的青蒿素含量是单独口服青蒿素的40倍以上”都被华丽地无视了。

                            只能说三季人一如既往傻逼,别理他。

                            青蒿素又不是100%吸收的,任何药物都有个吸收率,青蒿叶的多成分协同效应比单纯青蒿素吸收效率高有啥奇怪的。中药不就擅长多组分协同起效嘛。

                            这种简单的常识都搞不明白,还在直接比服用剂量犯傻。

                            还号称科学?真是笑死人了。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汗,为啥修改了以后重复了一段。。。 -- 补充帖
                          • 见前补充 4675029
                          • 家园 那是因为声称受到葛洪的启示啊 -- 有补充

                            葛洪有功劳,当然需要验证一下了。

                            验证的结果,要么就是葛洪真的治好了疟疾,要么就是瞎说。

                            至于你说的:

                            你实验过一握是多少么?检测过绞出的汁有没有青蒿素么?

                            我确实没有做过试验,但是,我可以有合理的逻辑推算吧?

                            一握的浑浊液,烘干有0.5克粉末,是很合理推测吧?哪怕我提高一个数量级,5克粉末,按照干叶粉末的计算,0.5克的含量仅3.7毫克,提高一个数量级,也就37毫克,离口服1克的要求,相距还远。

                            这个逻辑说得过去吧?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又看到有人跳起来了 -- 补充帖

                            我就手痒了,忍不住捅一下,看看这次能跳多高。

                            先看看这句话吧:

                            有研究者建议将青蒿叶片剂纳入WHO的治疗方案及抗疟药物库中。

                            那么WHO接受了这个建议没有呢?如果没有的话,我们要怎么才能知道,这个研究者是不是在忽悠呢?

                            前面说

                            500mg/片,青蒿素含量约3.7mg/片

                            后面说

                            达到治疗目的所需的青蒿叶(0.7%青蒿素)为15g

                            然后为啥要前后矛盾呢?

                            最重要的问题,既然效果这么好,为啥还要麻烦屠呦呦去搞提纯呢?就为了给她颁个诺贝尔奖?当年晒干去吃不就行了?

                            科学嘛,当然要有质疑精神,中医粉也不要被人指出不合逻辑之处就跳得老高,真金不怕火炼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