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能把 吐槽发在哪里呢? -- 环宇7504

共:💬102 🌺391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哈哈,想起一个化用不错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意境大变。

                        • 家园 我感觉好像

                          前者是山上水源处,后者是海边水入海处

                          • 家园 俺理解,一个是逸兴大发寻幽访胜,一个是满腔愁思无处遣怀

                            第一个,看见条小溪就去找到源头,累了就坐下来看看山间云起景色变幻。另一个,刚想沿着小溪走两步结果到头了,准备坐下来看看景色结果烟云四起。

                            这两句是俺感觉化用非常好的,把两诗百度上来,您看看。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另一个

                            临江仙·信州作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松间药臼竹间衣。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玉骨冰肌,自清凉无汗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

                      这里面最强的肯定是辛稼轩,用典太多,化用也多。

            • 家园 BBC制作这期节目的目的是纪念杜甫逝世1250周年

              主编兼主持人麦克·伍德(Michael Wood)试图追逐杜甫的一生的脚步,从其出生至其离世,因此选诗的着眼点更多是杜甫个人的行程,而非该诗是否有名。另外,老演员伊恩·麦凯伦(Ian McKellen)也参与进来,他用英语朗读了杜甫的诸多诗作。

              公允的说,这期节目的制作非常用心,制作人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功底也足够扎实。

              以前就这期节目专门写过个帖子,因为篇幅太长,另起炉灶。详见BBC的神作——《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 家园 这首诗很难读

              一般来说,老杜的诗歌生僻字啥的还不算太多;尤其是:李杜这样的大文化人定义了汉语的某些标准,所以他们的诗,特别是短诗,大部分中国人都读过(蒙学就背诵),既然人人诵读,自然不会生僻。

              可是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不行,除了其中名句,全诗熟悉的人不算多

              也许英国人隔着文字,反而更能理解偏长一点的诗歌

              • 家园 确实难读

                上学时语文课本介绍杜甫关于现实的诗作,也没有提到这首诗,当然历史课本上引用了那句名言。

            • 家园 这个诗好像包含了更多杜甫的个人经历
          • 家园 除了诗才,还得有一技傍身

            杜大学问也算是官宦世家,虽然比不上当朝的达官显贵,但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社会地位却远远高于当时的普通百姓,否则他家也不会有闲钱资助他壮游天下,还能在长安闲居(求官)十余载。当然,和李大纨绔家一笔,要差几条街。

            诗写的再好,也不能当饭吃,一旦失去外援,连填饱自家肚皮都成问题,更甭提远在天边的老婆孩子。另外,俺也强烈怀疑他并非那种顾家的男人。

            其实,杜甫在四川晃悠的时候,也曾有过自食其力的日子,伺弄着几亩橘园,种粮种菜,不说人前显贵,但也衣食无忧。老话说的好,“家中有粮,心中不慌”。闲暇时,和朋友诗歌应答,再推个杯换个盏,不亦乐乎?

            他本来就是纯粹的一介文人,却铁了心去混官场这个大染缸,又没有高适的人情练达和狗屎鸿运,屡屡受挫,处处碰壁,却还痴心不改。枉他读了那么多圣贤书,孟大V不是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老婆孩子),达则兼济天下”,而且通关步骤早早就写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这位呢?第一关勉强算他过了,可“齐家”呢?事实证明,他经常性地连老婆孩子都养活不了。

            另外,俺不觉得杜大学问的遭遇符合“卷”。他的人生悲剧并非个案,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在同一条路上重蹈覆辙。他们虽然诗书满腹,但是经济上不能独立,只能成为某某人(上自皇帝老儿,下自土地主、山大王之流)的附庸。

            如何破?传统农业社会,有四字箴言——“耕读传家”。

            现在呢?要不先学个“程序员”,或者,去蓝翔学个叉车?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
            • 家园 “耕读传家”多指地主

              耕作技能本身好像不大值钱。长工文学家很罕见。

              你们高人们多赚钱,置下资产,就可以让子孙靠收租生活,精力都去搞文艺了。

              一次饭局遇到一个在国外的,说他的房东在世界级大城市有几栋楼,几百套房子出租。我说这个可是搞文学创作的好环境。结果这家人日常就是接电话看哪里漏水了,哪里墙花了,再找人来修。干的是物业经理的工作。白瞎了这么好的条件。

            • 家园 关键时刻还是阶级决定命运

              他在成都的日子不算太糟,尽管有著名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歌》。但是土地是别人借给的,并没有所有权。所以那官一倒,他也得走人。

              封建时代,如果是个地主,政府和外患都可以对付的时候,生活基本上无忧。

              农业社会的人们有啥可“一技傍身”的呢?农工商以外,读书人就是做官嘛。做不成官,宁肯跑去外族做,本质还是卷。

            • 家园 我故意改了他一个字……

              真 卷 字……

              要说 写诗 比 卷,好像他可以卷趴下除了自家偶像(李白)之外的所有人. 还有:唐 科举一直就考诗歌……当然也考 文章,而且唐的官方公告 一直都是 四六句的骈文,这玩意儿我觉得 老杜肯定写的不错。 其实 新唐书吧(要不就是别的杂集里面写的,记不清了)……里面写道 严武发脾气 准备杀了杜甫(因为杜甫喝醉了,揭他短),出门发令的时候,帽子挂门帘上了,折腾了一下;左右跑去告诉了老夫人(严武的老妈),老太太来说情,严武是个孝子,就不了了之了。没多久,严武暴卒

    • 家园 亡命职场1818天纪念

      前同事(曾经是位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靠实力的资深实验员)贩卖人寿保险,忽然想起今年是 全球第一个全社会社保制度 建立 133周年,有感:

      羽衣翩翩甘蓝菜,寒风瑟瑟蚱蜢秋

      无衣无褐难卒岁,不信世间有白头

      通宝推:审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