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老话题,国内是否应该坚持清零还是采取与病毒共存 -- 很高兴

共:💬227 🌺1844 🌵5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主要是时机选择和得失权衡

      严格讲,目前世界面对的不完全是清零或共存的选择。

      现在大多数国家已经失去了动态清零这个选项,与病毒共存已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发达国家在应对疫情方面和发展中国家相比有其优势,那就是比较健全的医疗体系和可以达成很高的疫苗接种率。疫苗最初的三期试验是以阻断感染为目标的,现在看阻断感染做不到了,降低重症可以做到,封锁也清不了零,只能拉平曲线,所以就只好和病毒共存了。可以选的只是从宽限制还是从严限制。

      拿英国来说,每天几万感染,一两百死亡,因为疫苗已经打了80%以上,封锁与否,疫情好好不了很多,坏也坏不了很多,管得严,经济就损失大,开放了,运行正常一点,国家负担就减轻了,所以现在就是开放的正确时机没错。

      中国仍然保有动态清零的选项,有完全不同的得失选择。现在中国某些地区有疫情也是很低的水平,绝大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正常。如果以英国为参考系,开放到类似程度的话,每天几十万人感染,几千人死亡是保守的估计,对社会的冲击和成本,对医疗体系的冲击都远远大于现在的动态清零。

      中国大陆不是唯一有清零这个选项的地区,境外国家如新西兰,地区如台湾都还在努力中。他们得天独厚,都是海岛,易于境管。大家都知道蔡英文对美国是亦步亦趋的,但是她现在会放弃清零和美国一样与病毒共存吗?不会的,因为她还有这个选择,而且这仍然是综合代价和风险最小的选择。

      新西兰的清零政策让他成为疫情以来西方国家中经济和生活最少受破坏的国家之一,当然德尔塔流行后新西兰似乎有点困难了,现在他们还没有放弃。

      疫情开始阶段就求共存的国家都输得很惨,有了疫苗,现在开放与病毒共存的西方国家是希望和危机并存:可能幸运度过,也面对病毒变种和冬季来临的挑战。

      现实地说,现在在全球消灭病毒是不可能的,未来和病毒共存无可避免,问题是现在开放与病毒共存的条件是否成熟?

      这个一是医学标准,即疫苗和治疗方案是否把确实把风险降低到了流感水平?这需要更多的证据,目前看不是很确定。

      二是得失权衡,因各国的实际情况而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中国的清零政策当然也是有很大压力和代价的,现在开放代价要大很多。中国和其他国家比,还有本钱不抢搭这班车,要积极做未来开放的准备,但现在不要着急。

      通宝推:玉米菜,唐家山,自由呼吸F0,菜根谭,脊梁硬,
    • 家园 要不国内找个人少的镇子,划个共存实验区?

      网上吵吵共存的,可以迁过去,政府给点补偿,工资照发,物资供应做好保障,就当为国家做实验了。

      签个生死状,感染了自己掏钱治疗,不要国家免费;死了怪自己运气,不要网上诉苦。

      可行的话,我捐一千块钱,看看到底能共存到啥样子。

    • 家园 纠正几个国内人的误区

      1. 外国反对中国的清零政策:我所在的国家的报道来看没有说反对中国清零的,顶多是认为动辄封闭城市会对生活及生产造成影响。电视上网上或者生活中的外国人似乎只对本国的事情感兴趣,对别的国家他们不是不关心,而是非常不关心。有些外国人对于中国敢于花费那么大人力物力来抗疫还是挺佩服的,至少觉得中国政府的决断力很强。

      2. 西方国家对病情听之任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这样的,他们所采取的措施都是根据本国医疗条件民情物力等综合考虑的。如果一个国家看似不重视,那是因为疫情还没有到达需要采取更有力措施那一步。

      3. 共存是让病毒到处流窜:共存并非不要控制不采取任何措施,也是要根据当前的情况来调整防范措施的。虽然日本也是共存,但是他的的政策又比美国的要严厉些。至于美国目前的开放,应该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做出的判断,什么时候恶化了又封闭入境也是完全可能的。

      4. 海外华人建议中国考虑改变清零政策是出于私心,只是为了自己想逃离疫情区躲到国内:不能说没有这种人,但是绝大多数人并非如此。我相信大多数海外华人也是为了中国好,毕竟在这里的人都说中文。

      5. 我本意是提出来看看大家的想法怎样,我认为如果是讨论问题的态度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可以自由表达。我反对动辄扣帽子甚至胡乱猜疑,对于这样的网友我一般不想交流。

      6. 介绍一下美国我所在地区的疫情:本人生活在所谓红州,对疫情采取的措施比一些兰州可能更为宽松。从去年三月份疫情扩散以来,州政府号召公共场合戴口罩,公司关闭回家工作,然后今年随着疫苗出来,四月份开始大规模注射,一点点可以看到有些人不戴口罩去超市了。现在餐饮都已经开放,超市大部分人都不戴口罩,有些学校也不号召学生戴。我本人从去年开始一直坚持去超市戴口罩,但是如果在外面走路或者锻炼则没有戴。本人疫情期间也几乎每天都出去跑步,路上遇到人互相打招呼说话照常,没有什么担心的。这里的医院没有听说人满为患的情况,听说过我公司同事(大概三百多人的公司)有几个得了新冠,但是很快都康复,只有一个六十多的不幸去世。

      通宝推:方恨少,燕人,
      • 家园 看来美国因为疫情死亡100万人是假的

        按您说的,美国也一直抗疫(但没清零),不也死了100万了吗?不只您对这100万人有什么想说的?还是说根本没死?

      • 家园 这个病毒就是这样的。非常狡诈。

        要是像鼠疫一样杀人,这个疫情早结束了,全世界都会一巴掌拍死他

        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小刀子削肉

        美国麻烦大了

      • 家园 最后一条

        三百个人里由几个感染的,按照三个算,就是百分之一的发病率,换算成国内就是一千四百万,死了一个,换算成国内就是五百万,三年自然灾害饿死多少来着的?

        • 家园 不用死五百万。只要死几万人

          国内就是铺天盖地的歇斯底里,诅咒,要求主要负责人下去,要求执政党负责 要求尊重民意,尊重代表民意的人。。。。

          那个时候恐怕不会再有任何共存之类耐心的复读机声音了 因为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

          通宝推:玉米菜,
        • 家园 公司的例子是近两年来的数字

          两年三百多人中有一人去世(去年的事情),而且不清楚他是否有别的基础病。而且今年随着疫苗注射的普及,使得得病率及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应该考虑到现在的疫苗及口服药出现这样的有利情况下来讨论,不然无法继续讨论了。

          • 家园 随着疫苗注射,得病率及死亡率真的大幅度降低?

            而且今年随着疫苗注射的普及,使得得病率及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咱们来看看看看韩国新加坡丹麦的例子,他们可是宣布与病毒共存。但是结果好像和你说不太一样。

            先看看丹麦,该国9.10日宣布不再视新冠为“危害社会的疾病”。

            丹麦9月10日已经不将新冠视为“危害社会的疾病”。卫生大臣马格努斯·霍伊尼克表示,高疫苗接种率意味着疫情大流行在丹麦“受到控制”,不再是“卫生大臣马格努斯·霍伊尼克表示,高疫苗接种率意味着疫情大流行在丹麦“受到控制”,不再是“危害社会的疾病”。丹麦将取消所有新冠肺炎管控措施。届时,该国几乎仅剩“边境管理”和旅行限制,入境丹麦仍需持“欧洲疫苗通行证”,或提供72小时内的核酸阴性报告、48小时内抗原阴性报告等。

            只不过不到两个月,限制措施确实又回到了丹麦。

            丹麦的疫苗接种率相当高,约为四分之三。尽管如此,该国每天仍有超过2000例新感染病例。7天内每10万人中有253人感染,这是该国决定取消防疫措施时的两倍多。

            同样例子的还有新加坡和韩国。他们都曾经宣布“与病毒共存”。只不过很快就又重新收紧了防疫政策。

            先说新加坡,84%的人完全接种,16%的人接种过加强剂。

            内容今年6月,新加坡宣布放弃新冠“清零”策略,转而“与病毒共存”。8月6日,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宣布放宽防疫措施,已完成疫苗接种者可参加不超过5人的群聚活动,也可参加最多500人出席的婚礼等大型活动,之后将启动进一步放宽限制的后续措施。

            伴随着限制措施的放宽,8月底,新加坡疫情果然开始迅速反弹。10月9日,新加坡单日确诊病例突破3700例,并且是连续5天新增破3000例。短暂回落后,15日-17日再次连续突破3000例,10月27日更是达到5324例,刷新单日最高确诊纪录。

            在此期间,新加坡也一度试图“临时收紧”防疫措施——9月27日起,包括社交聚会和餐馆堂食人数由5人调整为2人,为期一个月。同时,12岁以下学生居家上课至10月10日。

            随着疫情蔓延,10月20日,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和财政部长黄循财共同宣布,此前“临时收紧”的防疫措施将延续1个月,持续至11月21日。

            对此,有评论将这种“先放开后收紧”的做法戏称为“仰卧起坐”式抗疫。而事实表明,这种做法确实没能有效阻止疫情恶化。

            再来看看韩国。

            内容11月1日,韩国启动了“分阶段恢复日常生活”,开始推行“与新冠共存”的防疫战略。然而仅仅十天过去,截至当地时间10日0时,韩国危重症病例已增至460例,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韩国《中央日报》指出,这是自韩国政府于2020年4月追踪新冠病例以来,记录到的最高数字。此前韩国最高的危重症纪录出现在今年8月25日,当时韩国共出现434例危重症。

            报道称,从9月1日起至11月5日,韩国国内的危重症病例一直保持在300多例的水平,但11月6日就激增至411例,并连续5天保持在400例以上,暂没有下降的迹象。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称,在过去一周时间里,平均每日重症病例都比前一周多出32例,相当于增长9.6%。

            《韩民族日报》还援引卫生官员的话指出,过去一周韩国7日平均每日新增病例时隔5周再次突破2000例;病毒再生基数则持续增长至1.2,达到7月中旬以来最高水平。

            根据韩国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当前的460例危重症病例中,有82%为60岁以上老人,50岁至60岁人群占7.61%,40岁至50岁人群占5.65%,20多岁的人群占0.43%,10多岁人群占0.22%。

            韩国卫生部门认为,宽松的防疫政策导致了确诊病例规模扩大,由于高龄人群接种疫苗的时间普遍较早,当前保护效果已有所下降,老年人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他们还指出,现在韩国的重症人数和死亡率已接近接近去年12月末至今年年初疫情高峰时期的水平。

            至于美国的你身边

            两年三百多人中有一人去世

            美国3.3亿人,死了70万。差不多就是每450人死一个。您的感觉完全正确。

            不过这时候就得让方方出面对您说了:时代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这几个国家都是发达国家,疫苗接种率都很高。国内南京禄口机场保洁人员感染那次,河里还有人嚷嚷疫苗防护作用。英国以色列也都打了疫苗,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还不是突飞猛进。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美帝的疫苗和口服液在中国,一般老百姓都用不起

            大多数中国人是没有办法享有西方的疫苗和口服液,这是事实,脱离了这个因素讨论没有意义

      • 家园 我觉得您其实在挑拨土华海华,纯属猜测,绝非故意冒犯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您以海外华人的身份,攻击中国的防疫政策

        在河友反击您的观点之后,再次以海外华人的身份一条一条地说我们如何误解

        这很像您在挑拨土华斗海华呀

        而且您这分析起来海外疫情防控时,也不傻呀,怎么一评论中国就变傻了呢?所以我猜您是装傻。

    • 家园 支持清零,反对官僚加码胡搞

      防疫这种专业的事,就应该让疾控中心来出政策,各个地方执行

      那些不按指令执行的要处理,那些层层加码的更要严惩

      • 家园 防疫过度问题

        成都前几天发生一件事情,仅仅因为一个密接在亚洲最大的单体建筑里经过!而且不是当天,结果几万人被全部赶出来做核酸,组织又不好,完全人挤人,这样的核酸测试的不是更容易增加感染机会吗?如果几万人中真有感染者。现在基层为了自己乌纱帽是完全以最严苛的形式来防疫

        点看全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