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看了《黜龙》以后的一些感想 -- 真理

共:💬231 🌺1501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李世民用兵不是大胜就是大败

          尤其是败给薛举父子那次,唐军死者达十分之六,并俘唐朝大将玄甲军统帅慕容罗睺等唐军名将。李渊最后没有选李世民做继承人也是有自己道理的。

          • 家园 按说,李世民这人的性格和杨广还真有点像,一把压上梭哈

            包括玄武门事变,本来李的计划是如果不成功,就立即跑到洛阳(李打败王世充以后收降了很多瓦岗军,在洛阳有根基),但这样的结果就是内战。

            实际上我觉得有杨广的前车之鉴,李渊根本就不会选李世民做继承人,但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也就一不做二不休了。

            • 家园 不不。你整错了。杨广是志大才疏

              咋能跟李二相比呢。李二是李唐最大的军头,历史上最牛的军事家了,可以这么评论的;杨广为上位前最的功绩就是挂名讨灭了南陈;也只是挂名;灭高句丽这事为啥不靠谱,杨广不是知兵的人;更谈不上治国了;

              李唐最大的敌人是突厥,王世充,李密这几拨敌人,突厥是最大的敌人,突厥几次南下,李渊打算迁都南下,如果迁都那又是小朝廷了。李唐大概率是个割据政权;李渊和李建成没有能力对付突厥,而偏偏李二可以对付突厥;这才是李渊无法下狠心废除李二的根本原因;

              至于宣武门之变,我看过不少资料,我认为这是成本最小,对国家,对庶民,对李家最好的办法,宣武门这事最大的政治需求是告诉李渊,李二才是帝国唯一继承人,因为李唐是李二打下的;当时长安内宫的宿卫是靠府兵制轮换的十二大将军府来负责的,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大唐能打天下的野战军都是李二带出来的,每仗之后的论功行赏,李世民和房玄龄这些人都做了很多的动作;比如宣武门守将常何的墓志铭

              “( 武德) 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賜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於北門領健兒長上,仍以數十金刀子委公錫骁勇之夫。趨奉藩朝,參聞霸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繞帐之深。九年六月四日,令總北門之寄。”,人早就是太宗的人了;太子府和齐王的兵马到了后,皇宫的守卫竟然跟着李世民一起作战。这说明李二早就谋划多年了;至于如果不成功,去洛阳拉野战军回来;这是保底的下下之策了;

            • 家园 杨文干案之后

              太宗不想引颈就戮只有谋反了

              • 家园 因为李渊一开始许诺李世民为太子?
                • 家园 个人倾向还是门阀之争

                  李世民从主要幕僚比如房玄龄是关东人,重要将领除了亲卫也大多出身关东豪强。选李建成就是对冠龙门阀的妥协。前面回复说了,杀刘文静也是对关陇门阀的妥协。

              • 家园 我一直觉得杨文干这个案子是个局中局

                杨文干这个案子中的三个关键人物非常可疑,一个是举报人乔公山,另一个杜凤举,另一个是查案子的宇文颖;

                杨文干是李建成这边的亲信应该是没问题的,杨文干做为东宫的外援决定为东宫招一批死士;但是乔公山这个人我怀疑是李二这边的暗线,事发后历史中就没有他的记载了,他当时跟李二的亲信部将尉迟敬德关系是非常好的,好朋友+乡党;

                杜凤举在贞观朝是鄯州刺史,这个人我没查到他跟李世民这边的间接关系;这人控告李建成谋反和口吻和乔公山一致。

                李渊不得已,派司农郎宇文颖去庆州查案,结果他去了后,杨文干造反了;宇文颖早先投靠瓦岗李密,李密败与李二之后,宇文颖投降大唐封君公,累迁至司农卿,而且交好李元吉;我怀疑他去了庆州见到杨文干来一把不说假话,真话不全说选择性的说;导致杨文干反了;他应该也是李二安插的暗线;当然李建成违法在先,私藏甲胄兵器,这是大罪;更重要的我觉得是李二是在试探老爹到底对他和太子什么看法,这才利用秘密输运甲胄武器的更重要的目的。然后在事后李渊杀了秦王府部下杜淹(杜如晦的叔叔),这应该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之前的随意族灭刘文静,烂赏无功人员比如裴寂等,乱下诏令(萧瑀做内史令的时候,老李问他,为啥我下的诏令你半年后才颁布下去?人老萧不客气的说你诏令老是跟以往的诏令或秦王的教令有冲突,每次都得查冲突修改)以往种种,恐怕以李二的政治素养对老爹的看法估计就是昏君的感觉;

                • 家园 刘文静和裴寂是政敌

                  李渊最终选了闻喜裴氏是给关陇门阀看的

                  另外我本来想说李渊堂弟李孝基的,李孝基父亲谋反被杀后 一直在逃亡。但是李渊起兵后,李孝基随即复起封王手下就是独孤氏,前面讨论也说了。守潼关的当时也是独孤氏将领和屈突通的弟弟。

          • 家园 胜利要看最后,薛举最后还是死在了李世民手里。
          • 家园 太宗败绩多为军事生涯早期,练级打怪刚刚开始
        • 家园 其实真要定了个上策希望被采纳的话

          就不会用上中下这种形式出,我的认知里上中下三策本质是个军师谋士甩锅自保的行为。所以你说君主谋士相得益彰是对的,真贴心了那里用得着一下子甩三个出来,细节可以优化但决策选择其实越少越好。不然我都能当军师了,什么上中下三策我直接100分制一百策,绝对缜密,连陨石都给你考虑进去。你说我这种军师要来何用,当个资料员可能凑合,当谋士不如直接砍了。

      • 家园 那李渊咋就取上策了呢?
        • 家园 李渊从哪起兵?太原,晋阳。

          从晋地南下,不取关中,径取中原四战之地,他傻了呀?反过来说,李玄感,李密从黎阳起兵,中原腹地,四战之所,连洛阳都拿不下,蛙跳进攻关中?怕是得死在潼关之下,甚至潼关都到不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