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包产到户的分析之一:起源与方法 -- 懒厨

共:💬325 🌺1188 🌵3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22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应该不算圈地运动

                                                中国的土地,理论上还是政府的。

                                                包产到户其实本质上是政府跟农民签了一份合同,只要农民能满足合同,剩下的事情可以自由选择,养鱼,种瓜种菜,入城务工,劳动力一下就解放了。行话就是通过市场配置农民的劳动力资源。

                                                政府其实也轻松,以前种啥都要规划,现在不用了。

                                                • 家园 大体上正确

                                                  包产到户的正式名称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生产队(集体)和队员(个人)签订的一份合同。合同的内容是某家庭的若干人口承包若干责任田若干年,与此相应该承包户有缴纳征,购粮的义务。以我家为例子,承包的时候我家有我父母和我姐弟这样两个大人两个小孩,并且我父母是民办教师,不是正劳力,所以我们家承包了1.8亩水田,分成两块,一块6分,一块1.2亩。由于我家作为非正劳力承包的田少,所以只有交征粮的义务,没有交购粮的义务。解释一下,征粮接近于交农业税,粮站只给很少的钱,购粮就是按照国家牌价卖粮给国家。这是第一轮承包,我们那里当时规定承包地里只能种粮食,不允许种其他作物,也不允许抛荒。但是自留地上种什么东西没有限制。

                                                  第一轮承包时间是15年,所以90年代末的时候重新签订第二轮承包合同。如果家庭情况变了,要进行相应的变动。我家的变化特别大,我母亲转成公办教师城镇户口,我姐姐出国,我读大学也转成城镇户口,所以我家只有我父亲有资格获得承包地,变成5分地了。这一时期政策很松了,承包地上种瓜菜藕,养鱼都可以了。

                                                  通宝推:史料推理,桥上,一腔诗意喂了狗,
                                                  • 家园 河里就缺假日兄这样的实证

                                                    理论都是一套一套的,很少见有像假日兄这样的实证!

                                                  • 家园 某个时间有个50年不变的说法

                                                    电视上新闻原来天天说邓小平讲过五十年不变,以为是个口号,虚的。

                                                    但是后来听说郊区分地就是50年不变。我舅比较惨,刚搞了农转非,人家把地重新分了,他家没了,50年不变。比他晚一年的,即是农转非了,地还是自己的。从那以后我才开始把新闻当回事。

                                                    种不种地好像自己说了算。但是想用来养鸡鸭等非种植活动,需要村里批准。很多人说是盖的养鸡房,其实是人去住的,成了现实的宅基地。

                                                • 家园 圈地运动的本质就是要让大量农民

                                                  变成"自由人",社会化大生产工厂所需的原子化劳动力嘛。

                                                  包产到户的核心压根就不是土地,而是用一系列相应的解放松绑配套措施,把集体化之名牢牢捆绑束缚于土地的大量农民变成所谓的农民工。比起现代奴隶制资本主义下的奴隶工人,大概高级一点,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农奴工?

                                                  单就农业生产粮食产量之类的结果而论,当然也有责权利更明晰之后的所谓短期增效,但效果极其有限。农业生产这东西,种子改良、化肥、农药、除草剂、水利设施、农机等等带来的变化权重效果当然更大。农民劳动投入的作用其实有限。

                                                  中美关系蜜月了,中国站在反苏阵营了,然后外资、商品、技术大量贷、买各种对华开放而非封锁了,农民也不再束缚于土地、计划了,各种要素一切都流动起来了流速加快了,一切向钱看之下,农民也更加辛苦(所谓积极性提高了),有效劳动时间大大增加了,当然也就越来越温饱小康富裕了。

                                                  集体化时代,需要被劳动改造的几千万黑五类和几百千万的所谓积极分子,大概才是农业有效劳动的主力军。脏苦重活跑不掉或抢着干完了。几亿其他群众?有什么积极性?哪有那么多活儿可干?无非是陪着各种听广播学习领会精神指示、开会、斗私批修看热闹、运动\全民皆兵备战备荒火红年代热火朝天……。

                                                  现在农村劳动干农活的人少了一大半,都是些留守老人,大半时间还是打麻将跑胡子家长里短。

                                                  包产到户的过程,与圈地运动没什么本质区别。只不过比现代奴隶制资本主义当年搞的那一套,更温和一点。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嘛。但生产力不发达人多底子薄农业社会,要快进到工业化,总是要让各种田园诗里的自由懒散农民,变成工业链条上不断加速的原子化机器零件。

                                                  关起门来自我积累工农剪刀差苏联模式是一条路,英美西方又是一条路。苏修愿意援助时,中国抓住机会一边倒,先走苏联路。美帝不得不对华开放时,再抓住机遇期崇洋媚外买办卖国洋务运动引进一些西方的东西,自然会更快一点。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慢慢来不要招急,当然也还可以走下去。

                                                  朝鲜、印度阿三大体不就是这么慢慢玩儿的?

                                                  据说也左右逢源超英赶美指日可待宇宙大国俨然,大家都有光明未来了。

                                                  没什么可吹牛B的,兴亡百姓苦。

                                                  几十年后,碳基文明完成整体升级了,脏苦累活全给硅基智能次级文明包产到户了,那时也许才真地有点儿不同。

                                            • 家园 您是认为前三十年粮食没增产吗?

                                              有统计,至少不比后三十年差,当然您不认可这统计,那就永远没有真相了,这统计可是后三十年也认可的。

                                              • 家园 非也非也

                                                我可没有说前三十年粮食产量没有增长,澄清一下:我批评的是公社这种制度安排不尽人意(特指农民),无法持续。换了包产到户这种制度,粮食产量一样可以增长,很可能会增长更快,对农民会更好。

                                                而我持这种批评的态度,不是凭空而来的,除了柴门老兄等河友的帖子,还有就是从我老家所见所闻,以及前三十农民的平均收入数字来的。

                                                • 家园 您的意思是前三十年农民收入不如后来

                                                  所以制度不好吗?如果不是,那么单从您在老家以及柴门的见闻不足以得出结论,这您赞成吧。

                                                  反之,前三十年粮食产量的不断增长正说明至少制度不是一无是处,比后来的制度如何,还是可以有争议的,至少从两个典型大寨与小岗发展的对比,虽然不能下结论,至少也说明不能下结论吧。

                                                  • 家园 更准确的说法是

                                                    前三十年的制度,对农民不好。这种制度,也许对国家安全好,也许对工业好,但是确实是对农民不好,所以无法持续。

                                                    讲收入,当然不能仅凭柴门兄与我的见闻,当然还要做点调研,例如中央文件,会较有说服力,例如:

                                                    起草组完成两个农业文件稿后,提交给1978年末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分管农业的中央领导人,纪登奎在会上做了文件起草的说明。

                                                    关于农业现状,纪登奎着重讲了农业发展速度缓慢,人口压力很大,粮食不足需要进口的问题。他说,由于粮食不足,城市新增的劳动力不能就业,有许多该办的事情办不了,而农民每年要拿出近千亿斤粮食,实际上超过了他们的负担能力,在粮食征购上我们党和农民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他还讲到,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生产队年人均分配在四十元以下,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

                                                    即便是大寨这个典型,据郭凤莲回忆:

                                                    郭凤莲在这段日子,开始冷静思考。她回忆说,虽然大寨是中国农业的标杆,但除却荣誉因素,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实际上并不高。辉煌时期,大寨村民每人每年能分配到一斤半小麦,小麦奇缺;过年包饺子,也用玉米面做皮。她开始痴迷地阅读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名著《复活》——大寨需要复活。

                                                    这些能说前三十年,农民的收入理想吗?农民收入不行的话,粮食年年增产,增不到农民的口袋里,对农民来讲,就没啥意义了

                                                    • 家园 【原创】要全面的看问题

                                                      前三十年,中国的人口多,科技、种子、化肥水平不行,农民种地的收成也不会好。

                                                      后三十年,科技水平提高、高产种子出现、化肥厂建多了化肥得到大量的运用,收成自然就好了。

                                                      国内目前的高产种子,都是在前三十年组成的科研组努力下的结果。

                                                      拿前三十年与工业国家去比,是非常不准确的。

                                                    • 家园 懒厨同学,我又要来捣蛋了,呵呵

                                                      郭凤莲在这段日子,开始冷静思考。她回忆说,虽然大寨是中国农业的标杆,但除却荣誉因素,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实际上并不高。辉煌时期,大寨村民每人每年能分配到一斤半小麦,小麦奇缺;过年包饺子,也用玉米面做皮。她开始痴迷地阅读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名著《复活》——大寨需要复活。

                                                      在西河,通常我们只讨论了经济问题。

                                                      实际上,前30年中国之所以比较稳定,(特别是文革时期)是因为中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封锁了外部世界的消息!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人民,不要说压根就不知道我们的对手--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就是对苏联和东欧集团的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根本不清楚!因为中国政府不让中国人民知道啊!这当然是四人帮的错! 它们对中国人民的政治高压和严厉管制,导致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就是高级干部,都不了解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况。

                                                      这是个非常严重的事情!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才知道,原来,就是东欧人民的生活水平,都远远的比中国人民好啊。。。更不要说,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人民的生活水平 啊。。

                                                      1980年代初期,中国上演了一部东德讽刺电影《部长轿车的风波》,内容是:

                                                      哈奈斯是东德某工厂的高压线安装工人,在自己的双胞胎儿子出生后,由于之前的车挤不下家庭的所有成员,他和同事们谈起了买车的问题。不久他的同事们在购车处看中了一辆报废的海鸥牌轿车(苏东国家高级轿车,相当于当时中国的“红旗牌”),为此他决定回去和老婆商量。同时,因为这辆车已经报废,他也去和工厂的经理商量了这一切,但经理以车已报废坚持反对。

                                                      最后,同事提出自己的亲戚可以把车修好,而卖车方却觉得工人要买部长的高级轿车是问题,所以特别做了级级的请示。最高领导以事情太小为由而没表态,但下面却因为讨论得太含糊而同意了这一切。

                                                      结果,奇迹出现了,在路口明明已经违反了规则,可警察竟还移开标志牌客气放行。回去后,老婆马克西惊呆了,她先是指责了丈夫的荒唐,继而又提议干脆买辆新的,可最后得出的结果却是:就算卖掉这辆也不够买辆便宜的(这辆本来更贵,只不过这次碰上的是过期货才特别降了价)

                                                      高级车的优待

                                                      车子上路了,警察们竟主动跑来开道,饭店经理也主动跑来提供了高级房间。哈奈斯本人最难解决,他住的房间竟已有一位贵客住上了,这下顿时让经理犯了难,哈奈斯同意让他也跑去请示。买球票时因为拿了东德马克就没法进去,可当哈奈斯开出了那辆车,门卫立刻放行了。

                                                      但是妻子却很不喜欢这辆车,哈奈斯无奈只能处理,但是厂方却拒绝退换已卖出的车,换给别人不是被以为开玩笑;就是嫌车税太高,结果到处都没能换掉。

                                                      工人哈奈斯有了辆部长轿车,这件事一时间成了邻居们的笑料。无奈下哈奈斯只好在家里建起了车库,这下暂时隐藏了这辆车的存在。不久,他开着车出去,结果竟被一个酒会当成了重要客人,还有人问他的儿子究竟他父亲是谁。而老婆马克西请托儿所照顾双胞胎时,对方本来已经嫌弃她要托付两个,但因为这辆车也还是违心同意了。就连上东德特色天体海滩时,大家也因此对这辆车议论纷纷…… 作者:安德烈伊唯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7281305 出处:bilibili

                                                      看见没? 东德的普通工人,当时(电影在东德上演时间:1979年6月)都可以买得起家用小汽车,比中国人民的生活好多了吧?

                                                      结果呢?

                                                      电影拍摄完成(1979年6月)的十年之后,东德政权就垮台了。

                                                      想想这个,再想想大寨人民过年一斤半小麦包饺子,好笑不?好笑在,当时的中国人民,还不知道自己多么的幸福呢。。

                                                      这还是和东德人民比生活水平,如果和西德人民比生活水平,呵呵。。。

                                                      改革开放40年了,总算是赶上了很多了。。

                                                      目前,去年中国人均GDP是1.25万美元(历史性的超过了俄罗斯),美国是6万美元,新加坡也是6万美元,巧了。

                                                      • 家园 继续捣!

                                                        这样河里才会热闹!

                                                        • 家园 我们就是战略火箭军--“捣蛋部队”的。。哈哈

                                                          其实,文革期间,大寨的老百姓过年发一斤半小麦包饺子,大伙儿还觉得生活很幸福,要感谢共产党、毛主席。可是,他们知道中国的敌人--美国及其同伙们的人民的真实的生活水平吗?

                                                          文革以后的1979年,王震同志率团访问英国,他看到英国普通工人家里都普遍有小汽车,他不敢相信,他还以为是英国政府搞的欺骗手段来忽悠中国人的。连他这样级别的干部都不了解西方国家 的真实情况,可见中国当时(文革时期)的信息闭塞和信息管制、思想管制有多么的严重。不敢把西方的真实情况告诉老百姓啊。。

                                                          当时的中国,对自己的对手---美国及其同伙的真实情况,从上到下都不了解,这和现在的西方对中国的情况不了解,不是一样的糊涂么?

                                                          • 家园 我不知道您多大岁数,

                                                            但我是经过那个时期的,在我这个知青周边的知青里,有很多人知道西方乃至苏东小汽车已经普及了,不存在您说的从上到下不了解。

                                                            • 家园 是的,关键环节是苏东普及率比不上西欧,但是也不差,并不会因为

                                                              大领导到了西欧,如何惊诧,这种愚昧无知的说法。

                                                              这是极为愚蠢的,要说,刘华清到了美国上了航母震惊,那是合理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22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