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陈永贵,应该为这种探索自豪吧 -- 真离

共:💬197 🌺964 🌵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他就是死活不承认他瞧不起陈永贵和计划经济集体所有制(有图) -- 有补充

                          这也许是他的理想、信念吧,至于真相就不在他的说法里面了,撒谎、歪曲事实也随之而来了。什么逻辑和事实都不要了。

                          有辱斯文了。

                          还说我说他坏话,他对陈永贵的憎恨和厌恶都写到脸上了,还扯啥理中客啊。分析啥的,都不要了。

                          大寨有没有宣传多种思路,吴敬琏都没敢直接说出来啊。我很是怀疑就是吴敬琏和吴晓波你的不要脸的瞎说而已。

                          好在我这里可能有个当年的记录。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真挺佩服,这么多资料还能说陈永贵宣传只种粮食,明显是吴敬琏在撒谎而已,因为那时改开后的造谣文章而已。

                          当年的报纸总不敢报道陈永贵没干的事情吧。

                          • 家园 你这个材料有点水平啊

                            逼着我去学习了一下,什么是农业学大寨: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9C%E4%B8%9A%E5%AD%A6%E5%A4%A7%E5%AF%A8/1215814?fr=aladdin

                            看到这句我就知道分歧在哪里了:

                            从1978年春天开始,“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呼声渐渐盖过“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各地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同时,强烈要求纠正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极“左”的做法,如要求归还农民的自留地、自留树,开放集市贸易,允许农民养猪、养鸡、搞家庭副业等等。这些本都是《农业六十条》明确规定要赋予农民的一些私有权利,但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逐步被剥夺了。

                            很明显,起初我以为副业是以个人为单位,但是大寨干的那种副业,想必是公社单位,应该是政策允许的。既然政策允许,那么大寨到底有没有实事求是的宣传他们的收入来源呢?这个我查不到。你查到的是华西村农业学大寨,但既然政策允许,江浙一带一向有经商的传统,公社经营副业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

                            然后,我又继续查,查到这个:http://www.chinado.cn/?p=2918

                            终于搞清楚,大寨是怎么个割资本主义尾巴了:

                            “大寨经验”是一整套基层政治经济制度安排。在生产体制上,“大寨经验”表现为提高核算层次,把生产队为基础的核算单位提升为以生产大队为核算单位,提高了人民公社的公有制水平。通俗地说,就是将人民公社“大锅饭”的“锅”变得更大,被称为“穷过渡”。当时的主流理论认为,所有制水平越高就越接近共产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大寨进一步取消了农户的“自留地”。本来,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社员每家每户按照人口分得一定数量耕地,由农户自主决定种植和收获,是当时农民得以改善生活、维持温饱的重要保障。因为集体经济十分落后,自留地和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活动,是农民得以维持生活、避免挨饿的主要支持。但是,因为自留地被认为是个体小农,按照所谓社会主义理论被认为属于“资本主义”性质。依照当时的官方理论,所有这些有私有性质和个体经营特征的经济活动都被称为“资本主义尾巴”。大寨进而禁止农民一切的自由经济活动,甚至连农户养鸡养鸭都有明确的数字限制,超过限定数字即为“搞资本主义”并进行取缔

                            也搞清楚了大寨的分配制度:

                            在分配体制上,大寨经验的主要内容是所谓“大寨工分”。工分是农民在集体中参加劳动的工作量单位,也是年终集体生产分配的依据。主要做法是,生产大队将每个人的工作按天确定分值,然后年终以这些分值作为计算分配的依据。大寨明确反对“定额包工”、“联产计酬”等责任制形式。大寨工分制度模糊了个人劳动与生产成果之间的联系,又被称为“大概工分”。但是,按照当时的理论,大寨工分则被作为农村社会主义分配体制的样板,联系产量计算报酬则被作为资本主义“物质刺激”来批判。

                            然后陈永贵在当县委书记期间:

                            陈永贵担任昔阳县主要领导人期间,在昔阳县普遍推广大寨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做法。1970年,全县集市贸易曾被强行关闭,以打击黑市为名严厉限制集市贸易,连传统的用麦秸草编草帽等农民家庭手工业活动都被明文禁止,还基本取消了农民的家庭副业。以前,“学大寨”只是宣传,随着对昔阳的宣传开始加温,“学大寨”则成为强制。于是,所谓大寨经验从一种奋斗精神上升为全面政治经济控制。不论是干部还是农民,任何对于这种制度安排的不理解、不合作,都视为反对社会主义制度,都属于阶级斗争的动向。因此,为了保证这套制度的推进,需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运动,来打击农民的不理解和不配合。于是,大寨转变为阶级斗争的典型。农村工作中对待大寨经验的态度,成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成为农村政策思路的集中表现。

                            最过瘾的是,77年的时候,原本中央根本就不想改农业的体制

                            也就是说,根据当时农业部门和中央的考虑,人民公社《六十条》至少要执行到2000年左右,也就是要维持20年以上。可见,当时的领导层,根本没有想到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变革,而是要继续维持人民公社制度。

                            78年的时候,全国的农业情况是这样子的,农业学大寨,从64年开始算,也学了十四年了,不知道为啥还是这个样子:

                            他说,由于粮食不足,城市新增的劳动力不能就业,有许多该办的事情办不了,而农民每年要拿出近千亿斤粮食,实际上超过了他们的负担能力,在粮食征购上我们党和农民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他还讲到,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生产队年人均分配在四十元以下,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

                            而当时的中央,是有三种思路的:

                            如果把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农村政策意见做一个归纳,显然有三种思路:一种是,强硬地坚持大寨经验,试图将人民公社制度在一大二公方向上走得更远,主要以陈永贵、华国锋、李先念为代表;一种是明确地反对大寨经验,从根本上质疑人民公社制度的合理性,以地方领导人万里等为代表;还有一种中间思路,那就是纪登奎的意见,既明确反对大寨“穷过渡”,也没有根本上否认学大寨。

                            但是,基层只认一种:

                            从后来农村变革的实践进程来看,1977年开始的农业文件起草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新“六十条”被中央全会通过并出台的时候,“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已成风气,基层对于这样一个文件已经无人搭理。这个文件很快就与人民公社一起成为历史。

                            看完这个,说说我的感想:

                            1. 河里这么多骂邓小平搞包产到户,应该是骂错了,看样子是基层已经不理中央文件,直接开干了。

                            2. 陈永贵作为主管农业的副总理,如果没能够把大寨的成功经验复制出去,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他是否称职,应该允许有不同看法吧?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大寨穷过渡?呵呵,你可以谈谈小岗村嘛就像你找大寨的毛病一样呗

                              我给你花了,你这次态度不好,但是资料扎实认真。

                              有一个问题,你一直按照改开口吻指责大寨,大寨的大概工分?哈哈,忽略了劳动价值和价值的联系,呵呵。

                              按照你的这种说法,那些搞绝对平均大锅饭的农村不是更该批了,这逻辑是对大寨不对事吧。

                              至于你说的个体副业,大寨的确不赞成,这点没疑问,所以吴敬琏的扯淡你不觉得可笑吗?无论是哪个他都不该问的吧,这还不是找茬?

                              作为南方大寨华西村,几万人参观,如果副业不合格,工业不合格,他还能存在吗?不能。

                              同样的,大寨这一定是。

                              而且我认为陈永贵根本不会单独搞割资本主义尾巴,这个事显然是搞陈永贵的人干的。大寨陈永贵威望高,昔阳山西都有人搞陈永贵,其实我们都知道,就是谢振华。

                              所以你的反驳我认为没啥意思。

                              大寨经验是有效的,只是你似乎只看到你们自己落后村?

                              要知道,七十年代和改开的文字都承认华西村在学大寨,这是关键点,逻辑是一致的!!!

                              所以你的质疑和疑问是错误的。想都别想了。吴敬琏版本完全就是改开瞎话,这不是我贬低他,而是就陈永贵的说法,他是个彻底的垃圾,因为,人死了,事情过去了,他还叽叽歪歪就让人恶心了。

                              你是一个成年人,真的看不出吴敬琏他们在大寨在找茬吗,所以才有你的无话可说,大寨也不配合他们把吧。

                              是,大寨发出了邀请,可不等于他们必然要配合大寨,事实上他们也没有配合。

                              结合林彪失事,老干部出山,这事就很有意思。

                              而且当时向毛主席等主要领导有个岳增寿12封信告发陈永贵,也不说内容,也不说事件,就说他被判刑了,我去。

                              最有意思的是这位岳增寿是昔阳临近县城的工人,也不知道陈永贵在平定怎么他了。当然了,粉碎了,这个人就平反,这事不荒唐?诬告罪不判刑?算陈永贵迫害他?

                              改开话术没有不让你震惊的,呵呵。

                              通宝推:不如安静,
                              • 家园 政策允许,跟是否宣传是两回事

                                大寨是否宣传,跟政府经营副业的政策是否广泛宣传又是两回事。

                                我之前就说过了:两件事情不要混为一谈

                                作为杠精,为了能够继续杠,我不妨让一步,就当政策允许好了,但是,为啥要立一个这样的典型呢?

                                要知道,立典型,正是要全国其他公社复制大寨模式,别人学大寨,你在这里宣传光靠种粮就能大发展,其他公社岂不全都学错了!

                                在他那个年代,吴敬琏应该不至于像我这样误解以为副业是个人搞的。他质疑的做了而不宣传,那就是误导了。

                                至于你的质疑,百科这里讲得清楚:

                                而学大寨能否有成效、有多大成效,主要取决于“学什么”和“怎么学”。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中,不乏教条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有的看见大寨粮食产量高,回乡后就片面强调粮食增产,而置经济作物于不顾;有的见大寨开山垦田,回乡后不顾实际条件刻板模仿,结果严重破坏了林业资源;甚至有来自平原地带的参观者觉得大寨的梯田很壮观,回乡后想号召乡亲们模仿。

                                就这样,“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以利弊交错的态势,在长达十四年的日子里影响着几乎每一个中国村庄。1973年,年仅26岁的郭凤莲当选为大寨党支部书记,从此走上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峰。

                                1975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会上发出“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号召。当时的意图很明显,欲想造成一个由大寨村到大寨县,再到大寨省、大寨国的滚雪球效应,以彻底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

                                这里并没有讲说要鼓励大家搞副业经营,中央的目标是要解决农业问题。当年是计划经济,不像今天,大家一起搞副业,谁去种田,谁来做计划?一个合理的推断是,虽然政策允许,但也是严格管控的,不一定会大肆宣传。

                                所以,你要驳倒我,或者吴敬琏,最有效的办法,是找到大寨的直接宣传资料,譬如说人民日报,是怎么宣传大寨的,有没有说大寨搞副业挣了多少钱,像华西村这些转了一手的,终归缺了点说服力,更何况,全国有多少个像华西村这样发展起来的公社呢?

                                最后,改开是话术让你震惊,但陈永贵做的事情,倒是让我很震惊:

                                陈永贵担任昔阳县主要领导人期间,在昔阳县普遍推广大寨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做法。1970年,全县集市贸易曾被强行关闭,以打击黑市为名严厉限制集市贸易,连传统的用麦秸草编草帽等农民家庭手工业活动都被明文禁止,还基本取消了农民的家庭副业。

                                你看,那时的农民想挣点外快都被不允许,改开好歹还让农民自己去挣钱啊!这就难怪:

                                1977年开始的农业文件起草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新“六十条”被中央全会通过并出台的时候,“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已成风气,基层对于这样一个文件已经无人搭理。这个文件很快就与人民公社一起成为历史。

                                • 家园 后面是造假,宣传是到了的,学啥是各村自己的方法和事情。

                                  比如,平原地区某些村子造梯田,这个也是陈永贵的错误吗?

                                  这是你的瞎误解,吴敬琏那明显改开话术。

                                  至于陈永贵取消全县市场,哈哈,他没有那个权力,他不是昔阳一把手,也不是山西一把手。

                                  你还在绕圈子,有意思吗?这个说法就是个谎言,上有党委常委,下有革委会,陈永贵一手遮天?你就算了吧,承认自己理解错误很难么?

                                  这一看就是改开话术,党委一把手决定全县如何。

                                  为啥邓小平要踢开陈永贵闹革命,就是因为陈永贵他们有话语权力,民主集中制。你还在拿改开话术扯淡,不合适吧。还陈永贵取消昔阳市场,笑死我了。这种改开污蔑之词很恶心。

                                  另外你说公社取消,等等被取消了,那就是废话吗,就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呗。非毛不就是邓的特色吗,取消副业,你去看看昔阳县志看看,是不是副业都取消了?

                                  华西村副业没取消,大寨就取消了?你真是笑死人了。

                                  好,如果说是个人,鸡毛飞上天你总看过吧,华西村是集体副业,鸡毛飞上天也是集体副业?

                                  你的态度这样这没法说,不要荒废了几十岁的光阴好吧。愣说就那么让你觉得有趣吗?用一个又一个的瞎话维持你的谎言个人理解有意思吗?

                                  看看昔阳县志,再说你的资料吧。

                                  我提供的割资本主义尾巴新闻也说得很清楚,并不反对个体小副业,反对瞎割,一个是养猪,一个小副业,你是真没看见啊?

                                  1977年包产到户已成风气,这是扯淡的假话。你的引用是完全错误的,否则没必要再造假小岗村1血手印。

                        • 见前补充 4745049
                          • 家园 (有图) -- 有补充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有图2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 家园 关键词“社队企业“,”农业机械化“

                              毛主席时代比较先进的农村集体经济体现出从农业向农工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无论通过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方式,还是资本主义的个体投资方式。

                          • 见前补充 4744998
                              • 家园 吴仁宝也是一个人才

                                在江南富庶之地,个人发展机会比较多的地方,硬是笼住人心,推行了集体经济。事实也证明了集体经济的力量。

                            • 家园 学大寨,学什么,这个改开的华西文章说的清楚,懒厨河友还有何话

                              和你的吴敬琏说法是不是差距有点大。

                              另外是当年公社时期的报纸内容摘录,我从图书馆截的。

                      • 家园 这个吴敬琏真的很不要脸,明明就是反对大寨的去找毛病的

                        愣说自己是理中客,这个吴晓波更不要脸,就这还给吴敬琏贴金,也不知道个羞耻二字了。

                        明明文章里面都说了大寨对他们的敌意,还装小白人,当大家是傻子啊。

                        在这种改开后的右派翻案文章里面能看到啥事实,吴敬琏也配和顾准比?呸。斯文败类。

                        明明是顾准之死,就差写成吴敬琏自己死了。不就是想说自己受迫害吗?

                        作为中科院的右派到大寨找茬,人家还拿他们没办法,这也叫受迫害?

                        这人要是不要脸,真没办法,就这事也能写成自己受迫害,这得多下贱的人品,怪不得被人叫成吴市场,真没起错的外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