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载备查:赵志军: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与农业起源研究(上) -- 大井故事

共:💬301 🌺2322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逻辑推理的事儿我就不说了,补充几个考古发现

                            国内玉石的第一个高峰,一个是北方的红山,另一个是南方的凌家滩-良渚,其中,红山应该还略早一点,5000多年。更早一点是内蒙的兴隆洼,大概8000年,再早一点,是黑龙江饶河小南山,大概小1万年。这个地儿,已经很靠北了,与其同时的,现俄罗斯的鬼门洞,日本的啥地方也出土了类似的玉石器,大概时间也都接近1万年。如果更往前追溯,大概能追至贝加尔湖一带,时间可以上溯到2万年。

                            要之,1、玉器的起源大概是在贝加尔湖一带,大概率是渔猎民族最先的习惯,后由北向南,从黑龙江内蒙辽宁一路南传遍及中国。2、玉器的发扬光大乃至最高峰在中国,南良渚北红山,再到后来的中原。

                          • 家园 游牧民族不太可能最先发明金属冶炼技术

                            俺认为游牧民族不太可能最先发明金属冶炼技术。

                            独立的游牧生活模式出现的太晚。

                            据说,人类祖先的演化发生在6-7次大冰期和5-6次间冰期的更新世时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其生活模式主要都是采集和狩猎,而且多数情况下以采集为主。这就决定了两点:

                            a、族群不能太大,一般20-50人。

                            b、半游动半定居。

                            除了在热带雨林等特殊环境(食物特丰富、更新快),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远古的人类族群,在一个地点定居一段时间,采摘完附件的果实,狩猎光附近的猎物(大约3万-1.5万年间,弓箭在亚欧大陆或非洲的某地被发明出来),就会迁徙寻找下一个定居点。这种游居生活不是今天的游牧,因为狩猎和采集受自然环境限制太大,不是游牧那种自己放牧,有计划的迁徙。

                            最近的冰河世纪结束以后,地球气候于大约1.7万年前开始变暖,气温逐渐地回升。两极、北美和北欧的冰川开始消融,海平面逐渐上升,渤海、黄海、挪威海的草原被水淹没。现在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大约距今1.6万年前,逐渐定居下来的人口数量开始出现增长,也许有的人类族群学会了如何保存食物的技术,并进而促成了最初的原始农业萌芽出现:中国长江流域有湖南玉蟾岩遗址,发现1.4-1.2万年前的稻壳遗迹,这些水稻很可能是人工种植;中东的新月沃土区,至少1.1万年前已经有小麦种植的痕迹。

                            但是,在12640年前,气温又骤然下降了,世界各地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这次降温持续了上千年,直到11500年前,气温才又突然回升。这就是地球历史上著名的新仙女木事件。

                            人类的第一次农业萌芽被扼杀了,又重新回到迁徙性的采集、游猎模式。10200年也有一次降温事件,在温暖的冰后期气候背景下,气温忽然下降。它发生在10490年-10200年之间,持续不过两百多年,且气温下降的幅度、涉及的范围远远不及新仙女木事件。

                            之后世界各地的人类族群又重新开始发展农业,10000-7000年这段时间,中东新雅沃土区、北非尼罗河流域、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程都出现了各种原始农业。小麦、水稻、大豆、小米等作物开始被大规模种植。

                            随着农业发展,人类开始定居,并逐渐驯化各种牲畜(麦克尼尔父子,《人类之网》):

                            羊,约1万年前;猪,8700年前;牛,8000年前;驴,7000年前;马,6000年前;双峰骆驼,4700年前;单峰骆驼,3000年前。

                            人类肯定是首先争抢占据最肥沃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如新月沃土地区,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随着农业的成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生存空间的竞争加剧,竞争失败的族群就逐步被驱赶(或主动进入)到半农业半放牧的地方,开始逐渐摸索放牧的生活技巧,这里的生活条件比成熟的农业区要恶劣的多,人口增长变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更慢。

                            当农业区成功发展出原始的文明,部落联盟出现,阶级出现,邦国出现,最后国家出现,国家的统治逐渐扩张到半农半牧地区,更多的失败族群再次被驱赶最后退入完全不适合发展农业的戈壁荒漠,在这里慢慢孕育出全新的游牧生活模式。

                            中国历史上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西周时周成王“桐叶封地”,弟弟叔虞被封在唐,就是今天山西南部,古代尧的领地(尧又称唐尧)。晋国的历代君主不断向北扩张,与千亩之戎、条戎、奔戎、骊戎等原住民不断冲突;三家分晋之后,北部的赵国又不断和中山、楼烦、林胡、东胡冲突,占领了中山、代等地,并从今天的河北张家口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五原县修筑赵长城。这些战败的戎人、胡人,就是日后游牧民族匈奴的先人(或者来源之一)。

                            现代考古发掘逐渐证明,游牧诞生的时间不会早于公元前1000年。有史可查的最早的游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纪中叶,分布于阿尔泰山以西西徐亚人,被称为斯基泰人。

                            如果是游牧民族发明的青铜冶炼技术,时间上也太晚了。

                            再有,游牧民族主要生活地区是最恶劣的戈壁荒漠,既没有稳定的燃料来源(缺少森林),又没有长期定居采集矿石的需求。俺认为游牧民族独立发明青铜冶炼技术的可能性是很低的,远远低于定居的农耕民族。

                            通宝推:桥上,大井故事,ziyun2015,
                            • 家园 写得很好

                              不过有个定义混淆的问题。

                              青铜技术出现早,游牧民族出现晚,这是考古已经证明的。只看定义,游牧民族不可能发明青铜技术完全是不证自明,没有讨论的必要。

                              如果改成“草原民族”也许好点。

                              而且草原民族本来就没有发明青铜技术,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前2800年两河的乌尔王城。欧亚草原盛行的砷铜技术,最早出现于公元前第 4 千纪早期的伊朗,也不是草原民族发明。最早的铜器,自然铜、红铜出现于新月地带,还是和草原民族无关。

                              所以实际上,草原民族只是起个传递作用。

                              而且中国青铜技术无论有没有西来影响,技术路线和世界其它地区根本不同,这点才是找爹派的致命伤。

                              • 家园 晚于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的青铜刀是5000到5500年前的。

                                • 家园 马家窑比乌尔早也是说得过的

                                  乌尔年代前2800。

                                  据报道:“青铜刀所在的文化层经碳十四年代测定约在公元前3280年至公元前2740年之间”。现场还发现铜渣,“青铜刀和铜渣的出现可以认为当地已能进行冶铸铜器的生产。”

                                  也就是说,官方报告青铜刀年代取的是地层下限,通常来说取个中比较正常,但是这下就变成了“世界最早”,亚历山大啊,所以这是太谦虚还是太自卑?

                                  马家窑制陶非常发达,制陶和冶炼,技术上本来一回事,假如说,马家窑哪位烧窑师傅某天忽发奇想,整把刀子出来玩玩很奇怪吗?

                                  对此李水城有句话说得好:

                                  “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不能轻易否定马家窑文化冶炼合金铜的实力。联想到同一时期世界其他文明古国在冶金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在中国西北地区发现个把青铜合金制品也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从这个表态看,国内学界对找爹这回事已经有点厌烦,全面拨乱反正的那天相信也不会太远的。

                                  通宝推:ziyun2015,
                                  • 家园 原始的金属冶炼应该是制陶业的副产品

                                    青铜大概对应的是黑陶,炼铁大概需要原始青瓷的前置科技。

                                    不掌握相应的前置科技,就说掌握了金属冶炼的,只能认为是外来的贸易品。

                                  • 家园 青铜冶炼的关键是鼓风技术 -- 有补充

                                    没有恰当的鼓风技术,给燃烧的木材或者煤炭提供足够的氧气,根本不可能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也就冶炼不了。

                                    中国古代用的是牛皮做的囊,叫橐来鼓风,多人轮流挤压橐鼓风来达到高温, 相比之下古埃及的壁画上是一排人扇扇子。按照一伙中国文人的说法,古埃及的青铜也早于中国,我呵呵呵。

                                    通宝推:empire2007,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冶炼金属矿石的另一个关键是还原性气体的产生 -- 补充帖

                                    正常燃烧木炭,无论如何也不能把氧化铜还原成铜,必须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才能把铜还原出来。

                                    因此,用橐鼓风的方式,让燃烧处于间隙性的缺氧和高氧状态,从而获得高温的同时获得还原性气体。橐相对于扇扇子,获得针对性的气流,有效性高几十倍。

                                    中国在商之前就已经发明了橐。

                                    • 家园 冶金鼓风技术

                                      中国最重要两项发明是水排(曲柄连杆机构)、活塞式风箱。

                                      按李约瑟的观点,这两样加起来等于蒸汽机,只差一个锅炉。锅炉和冶金高炉,虽然烧的东西不同,至少长相是接近的,然后中国人喝开水是几千年习惯,烧水我们会得很。

                                      所以,我们没发明蒸汽机真是很冤。

                                      有图有真相:水排+风箱+锅炉

                                      点看全图

                                  • 见前补充 4769984
                                      • 家园 中华文明中逐渐发展的烧窑技术

                                        高温陶器(陶窑封闭烧,温度容易升高)是还原气氛,陶色发黑,低温陶器(陶窑开口烧)是红色陶器。中国烧陶,古人那时候应该逐步知道带颜色的金属氧化物,在高温还原气氛下会生成不同的东西。其实玉器文化伴随着,玉猪龙一类的,是先民对自然界朴素的认知。玉猪龙的雏形非常像人体还有动物的初始胚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的时候,女性观察到这些,予以记录是正常的。

                                      • 家园 这倒未必

                                        氧化铜还原,温度不是最关键,基本原理是木炭加热产生一氧化碳参与还原反应。

                                        网上有视频挖个坑盖上土,最多再加几根吹管,就可以炼铜。

                                        确实可以,不需要皮橐也行。

                                        • 家园 视频中有两步隐含关键性的改进,原始人未必知道

                                          非常巧妙但是关键的改进。

                                          一步是木炭细屑和矿石细屑拌在一起, 封在泥罐中,形成内部的不完全燃烧;

                                          同时外部用大量木炭做燃料, 产生高温。

                                          木炭和一般的木材有什么区别? 木炭就是经过不完全燃烧,彻底去除木材中的水分,同时保有木材的外形,这样的木炭空隙中自带氧气,燃烧的温度远高于一般的木材。

                                          即使如此设计,得到的也仅仅是铜沙,而不是熔融态的铜,显示温度不够。如果把炼铜规模放大到实用水平,鼓风更加也跟不上。

                                          古人没有书籍传承,没有互联网通讯,技术进步非常缓慢,一点改进很可能因为一个事故早夭就回到原位, 我们今天看起来很简单的技术,历史上都是经历几千年才能做到。

                                          通宝推:ziyun2015,
                                          • 家园 视频那种土办法

                                            毕竟温度不够,炼出来的不然是一坨铜疙瘩,不然是零零碎碎的小铜块,杂质也多,还要经过反复捶打,才能加工成纯铜(红铜)制品。而且红铜很软,做成刀子硬度还不如石器,一般用来制造生活用具,比如盘子水壶之类。

                                            所以说,红铜技术真心谈不上什么高科技,看一眼就怀孕的东西,谁原创谁传播谁模仿,争来争去意思不大。

                                            木炭温度最高1500,铁熔点1500(铁矿石熔点没这么高),所以炼铁必须鼓风,但是青铜器鼓风应该是可选,青铜熔点根据含锡量不同大概在800-1000度,只是温度高点品质更好,更方便加工。

                                            “木炭的起火点在340摄氏度左右,在开放的火堆里,中层的木炭可以达到熔化铝的温度,大概在700度左右;在相对密闭的炉子里边,环境温度可以达到900度甚至1000度,在鼓风充分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铁矿石的熔炼,即温度能够达到1500摄氏度。”

                                            • 家园 木炭的最高温度是外焰温度

                                              闷起来烧的内焰温度低得多。

                                              最关键的是如何获得大量还原性气体,在各个视频中用陶罐混合木炭来获得,但这样会大幅度降低最高温度。

                                              古代的铜冶炼不是想象的这么简单。

                                              说到年代早,中国的姜寨有6700年前的黄铜片和黄铜环,明显的采用还原法获得铜,不是天然铜,绝对领先于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