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随感和叹息1。上半2.5, 二季0.4,还没到0,得接着清。 -- 中华土狗

共:💬96 🌺471 🌵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位其实是老本第二,核心思想就四个字,中国要完。
                    • 家园 你是真不知道啊,还是装不知道?

                      国内和国外的看病流程、内在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就当你是真不知道吧,跟你说一遍。你在国外,是分级医疗。发高烧了,先去联系你的医生,医生叫你在家扛着观察,你就在家扛着,不会去医院,因为你去了医院医院也会拒绝你,对吧。你在家扛着不出去,就减少了感染别人的概率,尤其是不会在医院和别人互相感染。靠着地广人稀和分级诊疗制度,美国扛过来了。如果发生的恶性小概率事件,你的医生让你扛着观察,但是你病情急剧恶化在家里去世了,你的家属可以告你的医生要求赔偿。但是,没有他的批准,医院还是可以不收你的。我这里不考虑急诊的情况。

                      但是国内是没有分级诊疗制度的。你发高烧了去医院,疫情以前是没有任何措施拒绝你的。最多是排长队看不上,但是你要是愿意排队,那医院是既没有权利也没有权力拒绝你的。医院能做的,就是把暂时不忙的医生派过来看病,哪怕不是这个科的。在排队的过程中,哪怕病人互相传染,甚至病人传染医生,医院也是没办法的。武汉疫情的时候,很多人就是这么排队然后互相感染的。

                      疫情以后,就搞出了“发热门诊”。就是规定一些医疗能力强的医院可以接收发热的病人,其他医院不得接收。进门测体温,体温高于某个值就不许你进,让你去发热门诊了。发热门诊有一套流程,可以尽量保证既不发生新冠院内传染,又不耽误非新冠病人的常规治疗。

                      但是,发热门诊能承受的病人总量对于一个城市是有限的。我猜测在一万居民一个新冠病人左右。高于这个比例,发热门诊很可能承受不住。

                      这样,国内等于是初步建立了一套按照体温和症状的分级医疗。你不发烧又不是新冠病毒携带者,哪个医院都能去;发烧了,先去发热门诊鉴别,如果医生认为你不是新冠病毒携带者,他就给你治疗,如果认为有嫌疑,那就检查,等出了结果再说。如果是病毒携带者,那是最高级定点医院的治疗。

                      这就是当前国内的分级诊疗制度。既然是制度,那就得有刚性,而刚性就意味着极端情况下的不近人情。极端的例子,病人高烧病危在非发热门诊门口,医院如果收治,出了事他负全责。反过来,他拒绝收治病人死了,医院无责。这就跟国外医生不同意病人去医院,病人死家里医院无责一样。

                      这套国内的分级诊疗制度是有可能被击穿的。因为甄别发热病人并治疗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所以它最先会在发热门诊被击穿。一大堆发热病人排长队,你要一个一个甄别,还不能赶病人走,就击穿了。

                      另外,实话实说,中国人民作为病人,比美国病人笨,傻,更不听话得多。你在美国常常遇到病人指挥医生给自己开这个药那个药吗?这样笨、傻的病人国内非常常见啊。至于说不听话,国内病人或者家属砍杀医生的频率,都快赶上美国枪击案了。

                      所以,中美国情完全不同,抗疫策略不能照搬。照搬了,搞不好就是1%人口的不必要死亡。

                      通宝推:方平,夜如何其,落木千山,常挨揍,GWA,加东,小泽珍珠,唐家山,桥上,死扛着,
                      • 家园 简单说说德国看病

                        至少在德国看病没你说的那么难。

                        如果是一般的病,成年人看家庭医生,未成年人看儿科医生,这些医生要吗不需要预约要吗在一两天内肯定可以约到时间,不存在在家扛着的情况。如果家庭医生认为你要找专科医生,或有些病(比如皮肤病)很明显要找专科医生,那病人自己去约时间,等候时间看病情和科别,从一周到三个月甚至半年都有可能。如果家庭医生或专科医生觉得有住院的必要,他们会开单子,也是根据病情和科别等候时间不一样。我当年严重扁桃体发炎,当天住院,我太太一个妇科小手术,一周左右安排了。

                        在私人诊所的医生下班时间或紧急病情下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医院看急诊。急诊科会有三种处理,临时处理伤口之类的,紧急住院,没有大碍建议第二天找家庭或专科医生约时间。

                        碰到真正的急症当然可以叫救护车,对于有保险的人收费不会超过100欧元,而德国绝大部分人有医疗保险。

                        所以只要医疗系统不被击垮,在德国在家里扛着等死的机会是很小的。

                        • 家园 问题就是怎样保护医疗体系免于被击穿啊

                          医疗体系不被击穿,大家看病都不难,至少河里这个阶层的看病不难。

                          问题就在于,医疗体系即将被击穿的时候。为了保护医疗体系免于被击穿,就必须让医院实际接纳的病人数小于它的能力上限。这点对于中外都是一样的。差别在于,中国是封楼封小区核酸建方舱甄别病人;美国德国是由医生告诉你医院没床位了,你在家扛着等医院床位,对吧。

                          • 家园 德国新冠以来避免了医疗击穿

                            那么说明它执行的政策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它现在的政策绝对可以归入共存,目前也没有击穿的迹象。

                            • 家园 人类社会其实很鲁棒的

                              德国好像是全程无击穿。

                              但是一段时间被击穿的美国,甚至印度,

                              也都挺过来了,熊族干脆无视疫情打内战了。

                              然后大家一起嘲笑千日防疫无击穿的中国。

                              人类社会其实很鲁棒,也挺好玩。

                              • 家园 嘲笑谈不上

                                我的感觉就是一种眼看着利越来越少,弊越来越多,而且弊的影响面越来越大的趋势。

                                我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可以总结成美国的疫情高烈度的影响了社会大概一阵子,数个月,半年?然后慢慢指数性消退。中国从来没有高烈度,但是低烈度持续影响几乎所有人。最后怎么算,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时间要是回到去年,这个问题恐怕都没人讨论。

                                很遗憾这个话题有上升到两派对战的高度,所以我是尽量避免参与。

                                • 家园 国外看到的弊被夸大了

                                  其实现在国内看国外和国外看国内,都是透过哈哈镜。而且怎么哈哈还说不清楚。

                                  一般来说,都是放大对方的弊端。国内天天新闻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美国死于新冠人数,而国外则是强调国内抗疫导致的各种不便。但是,对于有自己信息渠道的人来说,就会注意到,国内和国外都在付出一定代价后恢复常态了。国内的代价是旅行限制和核酸检测,国外的代价是多死了点人。于是就给哈哈镜加一个校正系数,但是又容易矫枉过正。

                                  就国内而言,就是在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其他地方也是正常运转的。该开店开店,该看病看病,该考试考试。但是这种正常运转是没有新闻意义的,所以大家就只关注上海,觉得抗疫导致了很多弊端。其实弊端也仅仅局限于上海。

                                  国内真正抗疫过度的地方,很荒谬,是大家太认真打疫苗了。于是发生了一件怪事:当下一代疫苗需要试验,需要找没打过疫苗的人来当志愿者的时候,找不到了。悬赏都找不到。

                                  • 家园 没打疫苗还有的是

                                    我就没打,我父母也没打,不过也没有看到过这种通知(悬赏)啥的。我想私企、老年人里还是有些这样的人

                                  • 家园 说实话,我真不看新闻

                                    其实在国外找中国疫情的英语新闻还真是不容易。我没有订阅杂志,都是随手扫主页新闻,也就看见了4,5次?当然类似反华媒体那就多了。但是天天编瞎话也没意思了。

                                    我其实还是透过国内亲戚朋友知道的。亲眼看着他们自豪的喊加油到怨声载道。当年我们同学圈里有人当了大白大家齐声喝彩,我辈光荣。到后来大白负面新闻越来越多,我的一个同学当了也不说了,怕被攻击。

                                    就举一个刚刚的例子吧。石家庄有疫情吗?没有吧。河北有什么领导问题吗?也没有吧。我岳母老毛病,腰间盘突出,去医院要做核算,没问题。去了还是老一套保守治疗,住院,也行。但是,住院了不许回家(过去还是可以找时间回家洗个澡什么的),陪床的人也不许走。俩人相当于在医院里隔离了。亲戚朋友不许送饭,送到门口都不行。连去医院的食堂吃饭都不行,必须吃送上来的。一个屋子四张病床,只住了一个病人加一个家属。你说这算不算因为疫情影响了医疗能力?

                                    你说这是中央的锅,省里甚至市里的我锅?恐怕都不是。你说这里有坏人想迫害人民?我看也没有,但就这么发生了。最后谁的责任也不是,但生活就是没法正常了。

                                    • 家园 不让病人没手续随便出去是医院管理常识啊

                                      出去了碰上点问题算谁的,住院中医院就有责任。陪床这类算是院感需求吧,稍微特殊一点。

                                      随便放个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3855798 看第一个回答是2018年的

                                      “而且你在住院期间居然可以白天来挂水,晚上回家睡,这在我们医院是肯定不允许的,说个小概率事件,你要是在家走路滑一跤,导致骨折再次错位,这责任是你自己担着还是医院担着?何况烈日炎炎的你每天家里和医院来回折腾,伤口发炎怎么办?我们要是遇见像你这样执意说在医院睡不好一定要回家休息的病人,在解释沟通无效后,马上建议你出院,你成了自由人后想上哪都可以。

                                      作者:橙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3855798/answer/4352240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家园 都是去了十几年的医院了

                                        基本上算是不太大的医院,病房也没什么条件,老式的那种。国内很多的住院就是为了医保好报销而已。

                                        不过这已经是照顾了。人家说要不是看在你们是多年老熟人,现在是buhui让你们住院的

                                    • 家园 这不就是付出代价之后的正常嘛

                                      现在国内的逻辑是“可看可不看的病别看”,“可住可不住的院不住”,医院随时准备因为发现疫情而停诊。这不就是“付出代价之后的正常”嘛。

                                      不过我对这种状态也不太满意。既然已经是生化战争状态了,就该全面转向计划经济,打生化战争嘛。然而并没有。

                      • 家园 其实还真不是

                        我在美国快20年了,保险换过了不下十个。觉得还是知道一点的。

                        保险粗分两种:一种指定家庭医生一种无需家庭医生。第二种往往也找一个内科医生用来常规检查。

                        不管哪种,很少说你要去他不让的。我就没见过。但是他确实可以说最近排满了,需要等等。如果头疼脑热这种,往往是最多两三天吧,绝大多数是当天想办法给你塞进去,比如你同意看别的医生啊,同意换个诊所啊,越是大城市越方便。

                        最后一招就是去急诊啊,它是不能不看的。但是可以认定你没有危险,把你赶回去。这里面是有出医疗事故的。而且,新冠的时候的确有急诊爆满,没法进新病人。这个我也知道好多的例子。

                        当然,如果要住院,那确实门槛很高,青壮年就别想了。

                      • 家园 大体上同意你

                        你说的中国病人比美国笨傻不听话,这个还是不对,大家各取所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