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探讨】从公务员提工资谈社会科学的逻辑 -- 四月一日

共:💬24 🌺5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探讨】从公务员提工资谈社会科学的逻辑

    提高公务员工资, 带动全社会工资水平上升

    这句话让睡虫疑惑得睡不着, 呵呵. 这个可以算是观念捆绑夹带, 和稍早前抱朴仙人提到的 "减员增效" 有益曲同工之处, 在国内政经评论上十分常见.

    这句话, 把逻辑展开来看是这样的.

    提高公务员工资 --> 劳动市场平均工资上升 --> 劳动力往高所得职位移动 --> 民间企业人力短缺 --> 民间企业工资水平提高 --> 整体所得提高 --> 人民可支配所得提高 --> 消费需求提升

    如果把中间的推论跳过去, 或者是不管其中的几个段落是不是为真, 就会直接变成 "提高公务员工资可以提升内需", 而这很可能是伪论. 最主要的问题为提高公务员工资真的可以让企业员工的工资连动提高吗? 这中间差了一个环境因素, 也就是劳动力是不是可以在公务员与民间企业之间自由移动, 其关系如下.

    劳动力自由移动

    公务员工资提高 ----------------> 带动民企工资提高

    如果劳动市场是自由的, 那么公务员工资提高, 会使劳工趋向当公务员, 民间企业劳动短缺, 并拉动民间企业也提高工资. 如此一来, 整体工资水平就可以上升. 这其中牵涉到两个争议.

    1. 劳动市场是自由的吗? 或者说, 人民真的可以在公务员与民企员工间自由选择工作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当公务员是需要关系的, 那么这个劳动移动便存有障碍. 如果能不能当公务员是由个人有没有关系决定的, 那么即使公务员工资再高, 没有关系的人也只能兴叹, 不得其门而入. 如此一来, 就不存在后面影响整体工资水平的推论. 也就是说, "提高公务员工资,带动全社会工资水平上升" 的推论会因为劳工换工作的障碍而失效. 说白的, 就是这个说法是伪论.

    2. 另一个可能影响的因素是企业的工资承受力. 如果企业的人工成本已经紧绷, 那么即使出现人力短缺, 也无法承受更高的工资, 上面的说法一样会无效.

    如此, 这个命题为伪论, 主要是在于相关的条件不存在或有障碍. 和稍早前谈论过的 "减员增效" 一样, 都是用观念捆绑的手法, 将 "公务员提工资" 和 "增加所得" 捆绑在一起, 而所得水平又和内需市场正相关, 所以就变成了这样的伪论, 或是 "提高公务员工资可以提生内需" 甚至 "若要提内需, 公务员得先加薪" 的荒谬结论了.

    明显的, 目前政策将重点放在提升内需上, 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该检讨的是方法. 每个国家有其环境特色, 它人经验可以参考借镜, 但不一定可以照搬, 这也是社会科学中除了 "自洽性" (或说是 "自适性") 之外, 相同重要的 "外恰性" (或说是 "外适性"), 而外洽性正是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主要差异. 也就是说, 社会科学必须实用, 必须贴近现实, 要能解释现实状况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因此模型应用在实际生活的外洽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缺乏外洽性的社会科学理论就往往成为批评社会科学 "不科学" 的主要依据.

    基于不当的推理所得出的政策, 不但对现实没有帮助, 还有可能会更恶化. 就如减员增效一样, 减是减了, 效不但没增还一同减了, 这政策不如不做. 即使目的 (增效, 提内需是好) 的, 透过基于不当推论的政策 (减员, 提公务员工资), 其结果可能是负面的. 例如, 若提公务员工资无法带动民企工资, 那么先不论这是不是官方在搞腐败给自己加薪, 起码贫富差距扩大是不利于提升内需市场的.

    回过头来谈, 这样的伪论为什么会存在, 甚至有些国内学者会推崇呢? 虽然风气不佳是有的, 但即使在实务面上来谈还是有段差距的. 这差距从何而来? 便是因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本质是基于社会现象, 而欧美的社会现象和中国大不相同. 在欧美行得通的, 在中国必须提出环境面上不同的变量, 放进自己的, 才能确定这套政策能不能适用于中国. 而中国问题也不是欧美经验可以完全解决的, 因为中国本来就有自己特有的背景环境, 欧美没有这个现象, 也就会没有这个理论, 这和学术先不先进没有关系. 其它人的东西搬过来, 即使在别的地方推行得好, 换了环境也一样会有 "水土不服" 的可能, 而这个正是社会科学外洽性所要探讨的.

    至于观念捆绑, 唬人的成份居多.

    • 家园 关于社会科学的逻辑性再说两句,算是给四月兄的板砖吧

      自然科学以及工程科学中也有很多或然性的东西,比如天气预报,判断灯泡的寿命等,这些都涉及概率统计。比如一般天气预报很难说清第二天是否下雨,现在技术上可以给出降水概率。如果连续三天预报第二天的降水概率为60%,但结果全没下,能说天气预报不准确么?了解假设检验的朋友知道,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得出预报不准的结论。

      在经济学中,由于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某一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太容易判断,通常也用统计推断来进行客观分析。做过物理实验的朋友都知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时候会用到拟和优度(R-square)这一指标,而且往往要求这一指标达到0.9999以上;而在对经济现象的分析中,这一指标达到0.6以上就相当不错了,因为经济中看不到、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很多国际上最权威的经学类期刊发表的论文里面的拟和优度可能只有百分之几。

      那么这样的拟和优度是不是太低了,相应的结论是不是就没用了?这有点象楼下不才举的那个开药的例子,某些药的疗效是不确定的,但只要副作用不大、价格不高最好还是吃一些。在对某个经济因素的作用进行判断的时候也用假设检验,总是先假设这个因素没啥作用,然后看看会导致什么结果,最后用实际发生的数据和这个结果进行对比。举个例子,可先假设A因素对B没有影响,那么可以推出无论A是否存在,B的值差别应该很小,或者说出现较大差别的概率应该是很小的,假设这个概率是1%。可根据实际数据分析的结果,B的值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我们就有99%的把握说原来的假设是错误的,A因素对B是有影响的。

      所以尽管有些时候拟和优度不高,但如果假设检验通过的显著性水平很高,那么我们仍然有很大把握说相应的结论是很有意义的。如果用比较专业的语言说就是“某因素对某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或者说“有显著影响”。但是这种术语只能在较小的圈子中使用,因为很多人听不明白。可如果让很多人听明白,就会对原意造成损失。例如提高公务员工资, 带动全社会工资水平上升,对于经济学者来说应该理解为提高公务员工资对带动全社会工资水平上升是有显著作用的,然后经济学者可以利用实际数据来分析一下作用是否显著,以及显著性有多高。如果实证分析的结果是显著性很差,或者说根本不显著就可以推翻原来的论断。但这个话如果让一般受众来理解,就不会有这么多内容了,对这其中的或然性可能就会考虑不足。

      就写到这里吧,欢迎大家继续拍砖。

      关键词(Tags): #经济学#统计推断#假设检验#拟和优度#显著性水平元宝推荐:四月一日,
      • 家园 R-square如果只有百分之几实在太低了吧

        反正我自己如果写东西,低于0.7我是不敢投的。不过国内扯淡的人也很多,百分之十几的我是见过的。

        另外,国内最好的一批学者(也就几百号)搞起来还不止假设检验,检验方法一大堆,虽然有时候我看也是吓唬人,但至少看起来挺象回事。扯远了,呵呵

        关键词(Tags): #假设检验
        • 家园 花了花了, 老兄有空多说说
        • 家园 宏观经济领域r-square不会太低,微观领域比较低

          还是正常的。微观经济中扰动因素太多,其中很多是目前难以分析的,所以拟和优度比较低。象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用美国的数据进行分析,也就是线性回归单个股票收益与市场组合收益,其拟和优度平均值不过0.2左右。另外前些年很多关于股票价格波动和成交量关系的实证研究,拟和优度可低于0.1的也很常见。

          而宏观领域某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也会有比较低的拟和优度。例如最近比较热的人民币汇率和外贸收支的关系,分析起来拟和优度就不会太高。不过兄台的这个0.7的门槛还是很高的,说明兄台的研究十分严谨。

      • 家园 花了你, 砖后到
    • 家园 从另外的角度

      公务员涨工资-->物价上涨

      if 其他行业也涨-->整体来说, 老百姓没有获得实惠, 因而没有带动内需

      if 其他行业不涨-->拉大贫富差距

    • 家园 人力资源配置问题才是核心

      话不是这样说的,公务员工资低,直接导致公务员素质下降(有点能力的都跳槽跑路去了)。

      现行体制是人治而非法治。

      这样一来低素质公务员会带给我们灾难(素质高点的不是不会腐败,而是腐败之余也照顾一下大众利益,免得出事;素质低的,真是官逼民反无日安宁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