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涡扇六和直六的失败经历,来说一下太祖年代的一些问题 -- yg1993

共:💬71 🌺353 🌵3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那时候是蹒跚学步

      现代中国的一流高科技企业如华为,比亚迪,大疆,

      军工企业航天企业其研发管理已经超越了学步时期,慢慢走向自由王国。

    • 家园 补充一个米6和湘西013基地

      米6是苏联生产的当时世界最大的直升机,62年服役,中国64年就要买,虽然两国关系已经破裂,据某些人说苏修卡我们,不过这米6可没卡,照卖不误,5架飞机已经造好了准备交付,结果在接机时一个无关轻重的信标机上面没谈妥,中方一气之下不买了,拖到67年换了5架伊尔18,3架给空军当专机,2架给民航。

      到了69年,林副统帅突然提出大搞直升机运输机,吴胖金刚还是觉得米6好,于是这次痛快掏钱,苏联也是收钱办事,70年签合同买了3架。买这3架米6的目的就是准备仿制,当时三线航空部门建设三大基地,贵州011歼击机基地,汉中012运输机基地,湘西013直升机基地,这个013基地就是要仿制米6,一下开建了十个厂。

      问题是现在没听说湖南有飞机生产厂啊,没错,因为米6到货时副统帅刚刚去了外蒙旅游,之后大家头脑冷静下来,发现仿制米6远超当时的能力,最后就放弃了。013基地总装厂没建成,配套厂后来靠生产各种零件在大山里苟延残喘,012基地的发动机厂也没建成,只有011基地完成度比较高。013留下的几个厂近年来都迁到长沙附近,总算是解决完当年的遗留问题。

      通宝推:狂草舞茅,心有戚戚,
      • 家园 搞不清楚为啥要买米-6,真不如多买点米-8

        米-8还有后来买的美国黑鹰,至少国内救灾的时候用的挺多,那个米-6买来干啥呢?

        其实80年代应该买几架美国的支奴干才对,不知道那个纵列式布局,国内用合适不合适?当时美国还大力向咱们这里推销,就是嫌贵没买,一声叹息。

        • 家园 有直6了嘛

          直6就是米8中国版,米8最初就是用单台AI-24改涡轴的米4,后来才换的双发动机,直6就是用单台涡轴五(涡桨五AI-24改涡轴)的直5(米4)。其实直6应该坚持下来,改用两台直8的发动机,就真成中国版米8了。

          当时是这么打算的,直6一次运一个炮班或者两个步兵班,直7一次运一个排,米6一次运一个连。。。

      • 家园 这段经历北纬兄讲得清楚,鼓掌!
    • 家园 空军眼高手低是老传统了。倒霉的也不止一个涡扇6

      涡扇5,空军要了一批以后又反悔不要了。

      涡扇9从76年开始引进,到99年才下决心全面开始仿制。

      至于涡喷15,那更是仿制完可用又被嫌弃的典范。

      飞豹靠海航活下来了,空军又拿去用,钻山沟摔了还嫌飞豹低空性能差。。。

      当年是有不少地方大跃进,无视客观规律,不过搞成的多还是没搞成的多?

      • 家园 关键是三机部没有镇得住的大人物
        • 家园 谁敢啊,赵尔陆上将都被赶跑了

          大跃进时要搞双25的东风113,赵尔陆暗中抵制,认为还是双18的东风107比较现实,结果被彭德怀黄克诚陈赓一个元帅两个大将轮流批评,而且众所周知,这一元帅两大将在当时还不是最左的。。。

          航空专家叶正大是叶挺儿子,当时有点像高层联系人的角色,对于那些神奇想法不敢硬顶只能表面同意,比如林立果要搞垂直起降飞机,叶正大说,嗯,只要能做出发动机就行(潜台词就是发动机肯定做不出来)。但既然专家都没反对这个项目就上马了,最后全部投资打水飘,唯一有用的东西是发动机外壳被当作歼六的保形油箱。还有个用处是当作某些人吹牛的谈资,不管今天的中国造出来啥高新玩意,都能吹前三十年其实就搞过,全靠那时的祖传秘方现在才能搞出来,呵呵。。。

          通宝推:心有戚戚,
      • 家园 涡扇5的技术路径不可取

        正常的涡扇都是前风扇,涡扇5把风扇放后边,国外也搞过很快就淘汰了。

      • 家园 涡扇五消失是吴法宪下台的结果

        这些都应该正常合理化继续,当时可能也是合理化之后继续了吧。

    • 家园 步子太大扯到蛋

      法国人二战后弄来宝马的飞机发动机,在这个核心机的基础上一点一点慢慢放大,用了四十年在80年代最后把推力做到了10吨。中国50年代末期能造涡喷6,跟法国50年代中期水平类似,然后就是涡扇六一步登天的12吨推力。。。

      • 家园 不光是飞机缺心脏,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是

        坦克的发动机,军舰的动力,包括火箭的一次性发动机,都是拖后腿。国内专家说过,因为动力是个长期性投资项目,过去国内都喜欢短平快,不愿意花力气解决。

      • 家园 就算涡喷六推力能做到那么大

        寿命也比法国人差得远了。国内以前为了最大推力这种硬指标,就不惜牺牲寿命和可靠性,这种思路事后证明就是错的。

        • 家园 图曼斯基的思路

          这个设计局的发动机追求就是用低寿命换取高性能和低成本,米格机大部分是用这个设计局的发动机,所以也被中国学去了。

          也不能说错,其实非常适合当时的中国,以尽量低的技术水平和成本可以换取较高的性能。但是用这个思路造民用产品,那就只能呵呵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