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血祭特拉法尔加 -- 纳尔逊传奇 -- 萨苏

共:💬52 🌺7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纳尔逊时代的英国皇家海军

      纳尔逊时代的英国皇家海军

      --------------------------------------------------------------------------------

      英国海上势力自16世纪末开始崛起,历经17、18世纪两百多年来与荷兰、西

      班牙、法国的竞争,终於取得领先地位。但是要直到拿破??战争之后,才彻底取

      得霸权地位。这个时候英国海军的代表人物自非以特拉法加岬之役一举击败法西

      联合舰队的纳尔逊莫属,所以这个时代的英国海军通常也被称为纳尔逊时代。

      这个时代对世界海军也有相当地重要性,因为历经多年来的发展,许多英国

      海军的传统都是在这个时候确立的。而众所周知,英国海军对现代世界各国海军

      的发展有其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想要掺解各国海军的传统,必须要先掺解

      英国海军的传统;而想要掺解英国海军传统,对於纳尔逊时代的英国海军的掺解

      也将是不可或缺的。

      海军实力英国海军在纳尔逊时代第一次达到了高峰。当时的英国海军大小船

      舰共900 多艘,总吨位860 ,990 吨,27,800 门大炮,共有151 ,572 人,是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军,远远超出第二的法国海军和第三的西班牙海军的总和。

      英国海军对舰只的分级如下,其他国家的分级大致上以英国马首是瞻。

      第一级(战舰,ship-of-line)

      三层炮甲板、800-900 人、100+门加农炮、底层炮甲板长约69公尺,载重量

      约2 ,000 吨,建造成本约10万英镑。

      第二级(战舰)

      三层炮甲板、750 人、底层炮甲板长约65公尺,90-98 门加农炮。

      第三级(战舰)

      两层或三层炮甲板,490-720 人,底层炮甲板长约50-55 公尺,64-80 门加

      农炮。这级战舰是英国海军主力,在所有战舰中数量最多,英国在1805年时,总

      共175 艘战舰中,有147 艘是第三级战舰。

      第四级(战舰)

      较为旧式的战舰,两层炮甲板,350 人,50-56 门炮,底层炮甲板长约50公

      尺,建造成本2 万6 千英镑。

      第五级(巡防舰,frigate )

      两层炮甲板,200-300 人,26-44 门炮,底层炮甲板长约43-50 公尺,重500-850

      吨。这是各国海军中担负最多责任、也是最有机会表现的舰只。

      第六级(侦防舰,sloop )

      单层炮甲板,150 人,10-24 门炮,甲板长42公尺,建造成本约1 万英镑。

      以上都是三桅的舰只,再下来的都是两桅的或单桅的辅助舰艇,如双桅炮舰

      (brig)、岸轰艇(bomb vessel )、火船(fireship)、巡逻艇(cutter)、

      炮船(gunboat )。

      这里说的炮数当然都是只计算加农炮(cannon)而已,一般船上还会有其他

      类型的炮,像是大口径的短重炮(carronade ),装在前桅楼的副炮(chaser)

      等等,以44门炮的「宪法」号来说,其实共有60门炮。

      在这些舰艇中,最受一般人瞩目的是前三级战舰,因为它们是构成舰队作战

      的主力。它们坚固的结构和厚实的橡木船身,是唯一能够承受敌舰重炮轰击的舰

      只。而当它们高达70多公尺的桅?U上张满了白帆缓慢而优雅地出现在水平线上时,

      带给观看者的不仅仅是壮观的景象,更蕴含了这些舰只背后的雄厚国力和荣耀。

      但在实际上,这些舰只在战争期间绝少参与战斗,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海编队巡

      曳,很少有与敌接触的机会。

      真正纵横大洋,担负起通商保护、追捕海盗、侦察敌情等等繁重任务的都是

      第五级的巡防舰和第六级的侦防舰。它们船体结构不如战舰般坚实,火力也远远

      不如,在舰队作战时只能担任前哨搜索的任务,一旦接战它们将不得不退出战场,

      因为它们轻薄的船身连战舰上重炮的一次舷侧排放都承受不了。但也因为其轻巧,

      在速度上有极大的优势,正好用於需要高速度和运动性的任务。这些船舰有时单

      独、有时编成二至三艘的小支队执行任务,不论是在非洲的河口、太平洋的环礁

      水区,处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谈到这里,顺便来谈谈当时的美国海军。

      美国海军的起源当然是在独立战争时期开始,只不过他们势孤力单,根本打

      不过当时号称世界最大的英国海军。美国海军当时前后有50艘小型舰只,除了一

      艘以外,其余的都被英国海军捕获或击沈。但是通商破坏方面比较有成果,共派

      出了1600艘私捕船,前后捕获英国船只1000艘左右。

      独立战争后,有一段时间美国海军都没有什么经费造新船。到了1800年前后,

      美国商船在地中海域受到北非回教海盗的骚扰,国会拨款建造巡防舰队以保护航

      运。到了1812年英美再度爆发战争时,美国海军共有17艘舰只,包括6 艘大型巡

      防舰(44门炮的「总统」号、「合众国」号、「宪法」号;36门炮的「乞沙匹克」

      号、「星座」号、「国会」号)、1 艘巡防舰(32门炮的「艾萨克斯」号)、2

      艘巡逻舰(28门炮的「亚当斯」号、24门炮的「约翰?亚当斯」号)、3 艘侦防

      舰(18门炮的「大黄蜂」号、「黄蜂」号和14门炮的「鹦鹉螺」号)、3 艘双桅

      炮舰,另外有一些辅助性的沿岸炮船,合共15,300 吨,442 门大炮,5025人。

      美国海军在建造那六艘大型巡防舰时,就跟二战前的德国建造袖珍战舰一样,

      设计出较大的舰体,几乎要跟第三级战舰尺寸差不多,在舰身结构上相当坚固,

      但是却没有影响到航速。也由於结构坚固,所以它们配备的是24磅炮,而非一般

      标准的18磅炮。另外,美国海军使用铅皮做为药筒材质,不必在每发射一炮后用

      湿布擦洗炮膛内部(以免火药或丝质药袋燃烧后的残渣没有完全熄灭)。这加快

      了发射速度,美国海军的24磅炮可以维持每分钟3 发的射速,英国海军的18磅炮

      可以维持每分钟2 发的射速,如果是英国的24和32磅炮的话,每分钟只能发射1-1.5

      发炮弹。

      1812年战争中英美两国海军较量的结果各有损伤,也各有胜负,不过这对才

      开始建立海军的新国家来说,敢於挑战当时世界第一大的英国海军,还不时有胜

      利战报,可让其他国家看得又流又妒。

      人员组织在纳尔逊时代的英国海军中,一艘军舰的船长就像是个小皇帝一样,

      在船上有无上的权力。他可以决定手下的生死赏罚,基本上没有人会干涉他。即

      使是舰队司令或者是海军部,往往也不会干涉他管理船上的方式;仅有的极少数

      船长被惩罚的例子真是凤毛麟角。船长们通常都用严刑峻法来管理水手,任何轻

      微的小过错可能就会引来一顿鞭刑,鞭刑都是在全体船员面前公开执行,用的是

      所谓的九尾鞭(cat of 9 tails),一鞭打在背部就会让人痛不欲生,四五鞭可

      能就让人失去知觉──不过,没有昏迷受刑那么好的事,失去知觉的话就会暂时

      停刑,等到用冷水泼醒后继续执行。情节严重如企图叛变等的话,这鞭刑要对全

      舰队展示(whiped around the fleet ),用一艘小艇划着犯人到舰队中每只船

      旁,水手全部集合到舷边观看,每艘船旁打25鞭。更严重如叛变或叛逃的则是绞

      刑伺候。

      担任船长是个很孤单的职位,他有无上的权力,同时也要负完全的责任。他

      每天都在自己的舱室内单独用餐,再也不能在军官室跟同伴喳呼;当他到后甲板

      上时,所有的军官会把靠上风的一边让给他,自己避到下风处来;即使他想跟下

      属军官交谈,也都要保持着正式的态度,下属对他也都尽量保持距离。相较之下,

      即使是在海上指挥支队或舰队的将军(admirals)们都没有他这么孤单,他们手

      下都还有副官(flag captain和flag lieutenant )和秘书,还可以私下不拘形

      迹地交谈。在海上长期的孤单和压力,难怪造成许多船长都用刑罚来发泄;一些

      比较好的船长则往往养成了一些怪癖,例如养宠物,把猫狗鸟笼带上船并不稀奇,

      养一些珍禽异兽如狒狒、乳牛(当然是为了有鲜奶喝)也还可接受;有个船长在

      船上养了只大象,大象还会用鼻子帮忙拉帆缆,那就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在船长的阶级中,舰长(captain )是最重要的一个阶级,可以说相当於现

      代的海军上校。他们的薪水根据指挥的船只大小而有差异,新升的舰长当然都是

      指挥较小的舰只,但至少都有第六级的侦防舰(sloop )以上。他们这一级内晋

      升则是看所指挥的舰只的大小,有功或者关系好的舰长可以被提?N去指挥较大的

      舰只,不过一般说来还是看年资。同级舰只一起行动而没有指定准将(commodore

      ),则自动按照舰长年资排指挥次序。当然啦,也不是所有舰长都能分到船舰指挥,

      也有很多被认为较差的舰长或者运气不好被排挤的舰长无船可用,眼巴巴地待在

      岸上领半薪。舰长?N少将(rear-admiral)则完全看年资,所以只要活得够久,

      资深的将领们死光了或退休了,即使被乾晾在岸上十几年的舰长有朝一日也还是

      可以?N将军。当然了,这些废柴?N了将领后一样没有指挥权(所谓的黄旗将军,

      yellow admiral),不过将级的待遇很优厚,所以他们即使领半薪也可以过得很

      舒服。1816年时英国海军里上、中将不计,单单少将就有75名,可没有那么多指

      挥位置给他们坐。

      ?N了将军后就等於是进入另一个阶级的特别俱乐部中,除了待遇优厚外,这

      些人形成了一个外人格格不入的小圈子,对海军内部事务有极大的影响力,特别

      是人事方面。晋了将级还有指挥权的则称为红旗、白旗、蓝旗将领,一样按照年

      资逐级递?N中将(vice admiral)、上将(full admiral),以及后来的大将

      (admiral of fleet),像纳尔逊缔造这么大的战功,在死的时候也不过是中将。

      当了少将通常就能指挥海军支队(squadron)或军港设施,要指挥舰队(fleet )

      则需要至少是中将。所谓的准将(commodore )并不是个永久职务,是临时性对

      舰长的指派;当临时有需要组成或派遣海军支队,但没有适当将级人选时,则从

      该支队中指定一名资深舰长担任整个支队指挥之责,可以在桅?U上挂代表准将的

      长条旗。这个职位在任务完成后解除。

      在舰长这一阶级之下还有副长(commander )也可担任船长,几乎都是指挥

      第六级的侦防舰(sloop ),由於级职不上不下很尴尬,到了十九世纪中就全改

      成担任大型舰只的副船长。尉官(lieutenant)也有担任船长的,不过指挥的一

      定都是双桅炮艇(brig)、岸轰艇(bomb vessel )之类辅助船只。

      在舰长担任船长的舰只上,视舰只大小会配有一到多名尉官(lieutenant),

      在一级战舰(如纳尔逊的胜利号)上,尉官数目可能多达六名,第六级的侦防舰

      (sloop )上可能就只有一名尉官。这些尉官在舰上的排名也是按照升尉官的年

      资来算,所以在某一艘船上的大副(first lieutenant)调到另一艘船上可能就

      变成六副(6th lieutenant);也有可能从另一艘船调来的四副马上把原来的大

      副挤成二副。

      这排名的先后跟薪水奖金无关,但是跟晋升成副长或舰长的机会大大有关。

      由於尉官要?N副长或舰长比舰长?N少将还难,后者只要耐心等就行了,前者则要

      靠关系、名气、运气(重要程度依次递减)。所以没有关系的就要打名气,有了

      一点名头了,自然会有上级长官来认养这些「可造之材」,也才会搞到关系。而

      能打名气的机会就只有靠舰长在撰写作战或工作报告时附带一提,当然??,这机

      会也得按年资排名下来,除了大副之外其他的尉官也都没什么机会被提到。至於

      关系、名气两无的,只好纯靠运气。如果运气不错,船长在战斗中阵亡或负重伤,

      尉官临时接掌指挥权后又能有?艹霰硐秩〉檬だ?,多半就能被委任晋升为副长或

      舰长。当然??,大部分时候大副接手的机会比较多;而舰长、大副、二副、一路

      到五副全挂了,让六副接管的可能性不能说是没有,只不过这种事如果真的发生

      的话,这六副运气也太好了,大概也不必在意舰长一职,直接去买彩票就可以富

      裕过一生!

      谈到这里,那么,纳尔逊是三者中的哪一种呢?当然??,他是靠───关系!

      别怀疑。他进海军当军官候补生(midshipman)时,介绍人是他的舅舅,当时是

      资深舰长,后来当到海军主计长。要不是有这么好的关系,纳尔逊那能在18岁时

      就通过尉官考试,20岁就?N舰长?

      尉官以上在英国海军称为军官(officer ),可以有指挥之权,也才被认为

      是绅士阶级(gentleman )。在军官之下,有一群专门技术人员,阶级在军官和

      士官之间。他们之中最高的是航海长(master),负责船只航行的操控、测量位

      置、绘出航线等等,多半是在商船上有丰富经验的领航员来担任。他的地位仅次

      於尉官,但在待遇上是平起平坐。其下是船医(surgeon ),再下来是主计长

      (purser),负责购置船上的补给品,另外也是水手们的福利社长,薪水不高,

      但是可以从福利社收入中贴补。最后是牧师(chaplain)。他们的地位待遇和军

      官类似,也在军官室和军官们一起用餐,但是不负指挥之责。

      再下来就是一些士官长级的,如操舵长(quartermaster )、帆缆长(boatswain)、

      枪炮长(gunner)、木匠,他们地位和军官候补生(midshipmen)类似,不和军

      官们一起用餐。操舵长除了掌舵外,还负责储存库的管理,以及食物饮料的发放。

      帆缆长除了维护调度帆缆外,他手下的帆缆士官(boatswain's mates )也担任

      管理水手的任务,手里往往拿着一段绳头(?棵?「启动器」 starter),对动作

      太慢的水手身上就是一鞭下去,「帮助」他们启动一下。枪炮长其实不管发炮,

      而是负责大炮的维修,作战时指挥发炮的还是尉官们。

      军官候补生(midshipman)的位阶则比较模糊,他们多是未成年的少年,在

      军舰上实际学习航海和作战。这些少年通常都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庶子,大约在13

      岁就上船担任军官的杂役,两年航海生活后,15岁时可以透过介绍人成为候补生,

      满20岁时就可以参加尉官考试。这些是规定,当然就有很多人想办法「规避」,

      例如虚报年龄,假造资历(名字登记在船上但实际上没有上船那么久),前面说

      的纳尔逊18岁考过尉官,20岁升舰长就是一例。当然也有运气或关系不好的,他

      们可能头发都灰了还是个候补生,怎么样也考不过。虽然有些弊端,但是这个制

      度大体上还是好的。这些候补生从实际工作中学习,跟士官长、士官、以及水手

      们一起并肩工作,在桅?U上爬上爬下,在底舱中挥汗如雨,比较可以掺解下层水

      手们的想法。当他们以后成为尉官、舰长、甚至将军时,这段经验会对他们的领

      导统御大有帮助。

      再下一级,也就是上面那些技术人员和士官长们的助手,如航海士官(master's

      mates )、帆缆士官(boatswain's mates )、枪炮士官(gunner's mates)等,

      算是士官阶级。其中最多的是枪炮士官,协助枪炮长维护检修大炮,他们下面又

      各分管炮组长(quartergunner ),每个炮组长管四门炮。一艘战舰上可能有多

      达四名炮术士官,20到25名炮组长。

      再其下就是水手,又分老手(able seaman )、熟手(ordinary seaman )、

      和生手(landsman)。老手通常有多年经验,对航海很熟,薪水比较高,也能够

      上桅?U处理帆缆,熟手其次,而生手通常是刚抓来的,连上下左右都搞不清楚,

      薪水和地位都最低。当时的英国海军虽然号称使用徵兵制(conscription),其

      实根本没有制度。每艘船的船长在港口整备的时候就会派出抓?付樱?press gang),

      四出抓?福?press ),目标当然最好是水手,但是往往只要是四肢健全不痴不呆,

      即使完全没看过海的也都一起抓来。方法呢,用骗用拐用灌酒都可以,有时根本

      就是公然绑架。如果真的怎么样都抓不足人,就到监狱里去找囚犯充数。这也难

      怪船长们要用严刑峻法来管理水手,而水手们一有机会就会叛逃。甚至迟至半世

      纪后的1865年,当英国海军太平洋支队的旗舰「萨特雷治」号在旧金山入港时,

      都还有1/3 的水手跳船叛逃。

      除了水手外,船上还有一群低层社会来的儿童或少年,多半是贫困家庭出身,

      到海军来混口饭吃。他们平时替士官长和士官们当杂役,战斗时则负责到火药库

      搬运装药包到各炮,所以又称为「药猴儿」(powder monkey )。年纪稍大,他

      们自然可以成为熟手或老手,甚至升上士官或士官长,也算一个出身。

      舰上日常作息舰上每天作息分成每四小时一班,用沙漏计时,从中午12点开

      始,甲板钟敲8 响,12点30分敲1 响,1 点钟敲2 响,1 点30分敲3 享,依此类

      推到4 点钟敲8 响时就换班,然后重新开始。大部分水手分成两班,每轮值四小

      时,休息四小时,无分昼夜,但是为了有所变化,在下午4 点到8 点的班缩短成

      两个小时的两个班,所以每天每人轮值时间有所变化。下面是轮班时间:

      中班/ 午夜班(Middle, graveyard watch):午夜至0400早班(Morning )

      : 0400 至0800上午班(Forenoon): 0800 至1200下午班(Afternoon ): 1200

      至1600第一狗班(First dog ): 1600 至1800第二狗班(Second dog): 1800

      至2000第一班(First ): 2000 至午夜

      快到早上四点钟的时候,操舵长把下一班轮值的军官候补生、士官、和军官

      唤醒。然后帆缆长站在舱口吹「全体注意」哨,然后把左舷班(或右舷班)叫醒

      到甲板上点名。点名后换班,更换掺望哨,测量船速,把结果记在记事板上。下

      班的水手回到下层甲板去睡觉。

      4 点过后不久,木匠和帆缆长开始修理工作,厨师点燃炉火煮燕麦粥当早餐,

      把烤焦的?I包放在水里煮当咖啡。

      5 点钟时,当般的水手开始洗甲板,并且用一种浮石来把甲板磨得洁白光亮,

      然后用拖把水桶把甲板弄乾,同时也把舱面上所有金属(通常是铜)表面擦得发

      亮,有任何多余的缆绳都要整理好盘成螺圈状。

      7 点钟时,这些工作差不多完成,大副来到甲板上监督。在7 点30分时,帆

      缆士官吹哨,「收吊床」。所有在低层甲板的水手把吊床收起,都到甲板上来把

      吊床绑在帆缆上。

      8 点钟时,船长来到甲板上,视察过后,下令开始早餐,水手用餐时间约半

      个小时,之后换班。上午班的水手把需要清理的袋子和箱子从底层甲板搬上来清

      理,准备午餐食物,协助航海长重排储存舱里物品的位置以改善船的航行重心,

      修理大炮等等。没有值班的水手可以睡觉、聊天或整理个人仪容。

      11点钟(钟敲六响)时,船长检查轮班的军官候补生的记事后,逐一听取枪

      炮长、主计长、帆缆长、木匠、军官和大副的报告。之后如果要执行惩罚,就把

      全船水手召集起来,帆缆长会准备好一个木架,把犯错的水手脱掉上衣绑在上面

      执行鞭刑。

      快到中午的时候,航海长、航海士官、还有军官候补生会来到甲板上,使用

      六分仪观察太阳高度,计算出船的纬度(这个时代海上经度还无法准确测量,必

      须用推算法)。准正午时,值勤军官向船长报告时间,然后甲板钟敲8 响,帆缆

      长吹哨,「晚餐开始」。

      晚餐(其实是午餐)通常一成不变,不是水煮的嶷牛肉就是嶷猪肉,配上冷

      豆汤,长虫的硬?I包(biscuit )和乳酪。原则上军官们吃的也一样,不过他们

      在上船前通常会自己掏腰包合资另外购买食物,要丰盛得多了。用完餐后,每名

      水手可以获得一份烈酒的配额,半品脱的兰姆酒混上半品脱的水做成的饮料(称

      为gorg),这是很多水手赖以支撑过每天单调而艰困的海上生活的精神寄??。许

      多人宁愿被处鞭刑也不愿被扣发烈酒。如果是从英国本土出港还不到一个月内,

      每人每天还会配发一加仑的啤酒(一个月后啤酒就坏了),其他地方的舰队不太

      容易弄到啤酒。

      1 点30分(钟敲三响),下午班的水手回到岗位上。不过船长或大副通常会

      在这个时候召集全体水手进行各种训练演习,包括消防、登船攻击防兑法、操帆、

      炮术等等。

      下午4 点钟时,换成狗班(dogwatches),各两个小时。这其间会再吃一次

      饭,然后配发另一份烈酒。日落前,船上陆战队的鼓手会打出「全体备战」的鼓

      号,全体水手就战斗位置。军官们各自检查自己负责的区域,有不合格的水手或

      者酒喝太多的水手(私底下烈酒配额当然可以交换,也可以拿来赌的)就会被记

      下名字或甚至上脚镣,等到第二天上午处置。一切就绪后,解除战备,水手们就

      从帆缆上把吊床解下来拿到舱底挂开来。

      晚上8 点钟时,再次换班。下班的水手趁着午夜接班前赶快抢时间睡个几小

      时的觉。全船陷入寂静无声当中。午夜12点,第一班换上来。然后到清晨四点钟,

      又是一个轮替。如此日复一日,可以说是海上生活都是这么单调。

    • 家园 从上午到现在居然可以出营溜达了,赶紧跟上

      TRAFALGAR海战中纳尔逊选两条战线接近敌方,一条60度一条30度接近,本来是极难用侧舷炮攻击的,而且胜利号居然还放走了前风舰队,出其不意从中间打。可是他们成功了,还进行了古老的接舷战。牛人就是牛人,纳尔逊最后一战名垂千古。

    • 家园 海战中的三种炮弹

      当时的舰船火炮都排列在两?痊火炮没法转向因此只能靠船的活动来把炮口对准敌舰,所以船的速度和转向能力决定了战斗的结局,试想敌船向你发了炮之后,等你要把船舷朝向敌人,敌人却一更快的速度转到了另一方位,又向你开炮,你就只有光挨揍的份了.

      船上的主要炮弹是打击船身的实心炮弹,射程远.但是一般还配备了其它两种近程炮弹,一种是专门破坏桅杆和风帆的CHAIN SHOT,当时船只以风为动力,桅杆和风帆受到破坏,机动性下降,只有乖乖挨打的份了.另一种是专门打人的GRAPE SHOT.

      • 家园 英法两军的炮战作风还不一样

        英国人是拼命向舰身开火,希望炮弹凿洞击沉敌舰。

        法国人是专跟帆缆过不去,这样打得过就打,打不过还可以跑得了。

        对比一下,谁的进攻精神更强?

        特拉法尔加的结局不言自明。

        • 家园 感觉原因很多

          法国西班牙的海军其实谈不上真正的海军, 虽然也有军舰和大炮。由于英国长期的封锁, 主要军舰大多呆在港内, 这样时间一长可就是恶性循环: 越没底就越不敢出去, 越不敢出去就越没底。 炮术得不到有效训练就不用说, 航海技术比如控帆等等至关重要的技术水平就更是差得不是一点。整个一个系统出了问题光靠一个勇敢是没用的

      • 家园 前几年的一期舰船对纳尔逊座舰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开炮速度恐怕也是决定因素之一, 英国的速度三倍与法国西班牙,

    • 家园 一定要争取去一次朴次茅斯

      那里有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

      现在理论上仍然是皇家海军现役战舰,实际上已经改建成博物馆了。

    • 家园 好消息。这个坑已经被填平啦!

      送花!

    • 家园 坐着板凳看 ,送花
    • 家园 四.特拉法尔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四.特拉法尔加

      纳尔逊一生中最重要,也最精彩的一战,应当是特拉法尔加。

      这一战,纳尔逊间接的对手,还是那位法国战神拿破仑。

      1805年,拿破仑试图扫平英国,他任命维尔纳夫为海军统帅,指挥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他自己则率陆军扎营英吉利海峡,等待时机渡海作战。纳尔逊则奉命率领英国皇家海军,封锁和阻击法国舰队。

      如果评价当时法国和反法联盟中最优秀的将领,法国一方毋庸置疑当然是拿破仑了,反法联盟一方,除了纳尔逊,也再无百战百胜的人物。

      比较纳尔逊和拿破仑,这两位当时最优秀的统帅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些奇特的发现。

      在士兵眼里,拿破仑和纳尔逊都深受爱戴,拿破仑能够对每一个士兵的情况过目不忘,能够在队列中一下子找出某一个老兵来,因此每个战士都以为他效命为荣。纳尔逊更是和粗鲁的水手心心相通,有一次听到一个水兵抱怨家信没有来得及赶上邮差,他马上下令邮船返航来取这封信,原因只是“谁知道我这个兵下一仗会不会给打死?”

      当然老拿不喜欢自己上前线玩命。只有一次在意大利战役的紧急关头,拿破仑抄起军旗直冲敌阵,后来被画成了油画。平时他反对指挥官拿自己的性命去好勇斗狠。纳尔逊呢,上面已经介绍了。

      两个人更大的不同在于战略眼光的不同,拿破仑是伟大的统帅,同时也是卓越的政治家,目光远大,而纳尔逊则完全是醉心于指挥战斗,研究战术问题。前者崇拜的对象是凯撒,是亚历山大,而后者崇尚的是英荷海战中两位以身殉职的海军名将:特朗普和布莱克,分别是荷兰和英国舰队的司令官,纳尔逊最终追随他们而去,而且比他们威名更盛。

      说起来,两个人都没有辜负自己的偶像。

      同样是军事家,拿破仑对纳尔逊其实非常欣赏,他曾经下令所有法国军舰上要悬挂纳尔逊的画像。同时受到部下和敌人尊敬,纳尔逊可以瞑目了。

      拿破仑的战略眼光,在这次作战中,也曾让纳尔逊险些吃了大亏。拿破仑要登陆英国,他料到法国舰队无法力敌英国皇家海军,于是对他们提出的希望不是战胜英国人,而是引开英军主力。于是,法军派出一个分舰队实施佯动,开往西印度群岛,纳尔逊马上稀里糊涂的跟着横渡大西洋直奔美洲而去,要不是法军主力舰队在地中海正碰上一场暴风雨出不了港,等纳尔逊发现上当只怕英格兰银行已经换了主人,也就谈不上令他名垂青史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了。看来就是大英雄也不免有局限。

      然而,瑕不隐瑜,纳尔逊马上在真正的海战中表现出了他一代将星的威风。

      拿破仑虽然神勇,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自己是陆军,不懂海战,对海军的战斗,他不得不依靠对纳尔逊相当畏惧的法国海军将领。他任命维尔纳夫为海军统帅,主要原因就是他多少曾经在阿布基尔和纳尔逊交过手,而且活着回来。其实,维尔纳夫只不过是活着回来了而已,要他和纳尔逊交战,则实在勉为其难,内心深处,维尔纳夫极不愿和纳尔逊交手,所以总是能躲就躲,不免贻误战机。

      由于维尔纳夫在和纳尔逊对峙的一连串战斗中畏首畏尾,法军始终无法得到掌握制海权的机会,拿破仑十分失望,最终下令取消对英国的入侵,并准备免去维尔纳夫的职务。

      然而维尔纳夫毕竟不是懦夫,虽然他一直避免和纳尔逊决战,但他个人决非没有勇气,面对拿破仑的不信任,维尔纳夫非常愤怒,终于在被免职的前夕,毅然率领法-西联合舰队出海迎战纳尔逊,10月21日,特拉法尔加海战爆发。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英法两国统帅不同的个性的一次充分表现。

      法军指挥官维尔纳夫畅晓军事,由于法国海军在革命中清洗严重,拿破仑手下选择比他更优秀的海军军官颇为困难。海战之前,他以自己对于纳尔逊的经验得出结论,此人在战斗中决不会因循守旧,按照操典把战舰排成长队与自己对射。事实上布里埃斯在阿布基尔海战中就是低估了纳尔逊的创造精神。维尔纳夫断定,海战中纳尔逊必然会想方设法将自己的战列拦腰斩断,分而歼之。事实上,纳尔逊的战术完全被他料到!

      因此,维尔纳夫针锋相对的将自己的舰只从一列分成并排的两列,这样,增厚了法军阵容的纵深,即便纳尔逊突破了第一列战舰,依然要被第二列战舰截击而无法腰斩自己。

      同时,维尔纳夫为了避免英军轻易打掉自己的指挥机关,没有把旗舰按照惯例设在最大的战舰“三叉戟”号上,而选择了不引人注目的战舰布桑托尔号作为自己的指挥舰。

      应该说维尔纳夫的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出色。

      然而,正如后人所评价的,维尔纳夫虽然从个人的勇气上说堪称果敢,但从指挥战斗的角度,更适合担任一名参谋军官,而不是统帅,因为他缺乏统帅所需要的那种霸气和果断。

      而这两样,仿佛正好是上天赐给纳尔逊的礼物。海战前,当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开入英军舰队的序列时,全体英军欢声雷动。

      如同每一次作战一样,纳尔逊采取的战术既显得独出心裁,又仿佛为对手量体制作般的准确。

      纳尔逊和维尔纳夫是老对手了,封锁作战中,纳尔逊曾经反复挑逗维尔纳夫出港决战,但维尔纳夫“以不变应万变”,就是不肯应战。他深知此人谨慎有余,但量不足,料定他的舰队必然按照传统摆成长蛇阵,而且一开战就可能要跑,于是纳尔逊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阵型对付维尔纳夫。那就是将英舰摆成两个纵队,直插法军,将法军舰队斩成三截,令其无法逃走,而后予以歼灭。纳尔逊借助自己过生日,讲自己的战斗计划作为“秘密档案”传达给各舰舰长,这个计划有些冒险,但出于对纳尔逊的信任,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

      这个计划的冒险之处在于,当时战舰的火炮主要都在两侧,海战中以纵队冲向对方的横队,自己的首舰能够射击敌人的只有少量船艏炮,却要承受整个战列敌舰的集中炮火,危险性很大。

      实际上,甲午海战,丁汝昌就摆了一个和纳尔逊非常相似的冲击阵型,以定远,镇远两艘装甲舰当头,冲击排成横队的日本舰队。结果,日军集中炮火打击清军先导舰,定远被连续击中,清军统帅丁汝昌负伤,信号系统被打掉,舰队失去统一指挥,这给北洋水师最终失利埋下了伏笔。可见这种战术存在着一定的弱点。

      然而,纳尔逊的冒险却基于他自己对当时海战的深刻了解。当时的海军火炮都是发射实心炮弹,真正能够击穿大型战舰船体的距离短的可怜。对胜利号这样的艨艟巨舰来说,只有一百米以内,法军的炮火才有机会将它重伤。这种炮火的威力,和丁汝昌面对的日军炮火威力不可同日而语。

      而法军由于长期被封锁在港内,炮术训练不足,发射速度比英军慢一倍。在这种情况下,纳尔逊认为自己应该可以承受这样的打击而完成对法舰的突破。

      纳尔逊选择了自己的座舰胜利号和好友科克伍德将军的座舰作为两支舰队的先导舰。

      维尔纳夫完全料到了纳尔逊的打法,只是他没有很好的对策。

      1805年10月21日,特拉法尔加海战打响,从实力上来看,法西军的舰只和火炮数量都略多于英军,但是,人员训练,士气等方面,英军则占上风。英军还有一个制胜的法宝,那就是他们的统帅纳尔逊。

      战斗一开始,维尔纳夫就表现出了参谋人员思虑过多,犹豫不决的缺点,在接战的最后时刻,他下达命令,全队转向,后队变前队,准备在形势不利的时候撤回港湾。

      从纸面上看,这是个很不错的想法,然而维尔纳夫的法西联合舰队,由于长期被封锁,而缺少大洋上的编队作战经验,仓促间实施这样一个大掉头的动作,阵型顿时混乱,原来的两线队形变的模糊,部分舰只掉头动作不佳,造成整个船队拉得很长。这样的结果使法西舰队动作更为迟缓,成为了纳尔逊的板上之肉,而且,准备对付纳尔逊突破的双线阵型不攻自破。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偶然的失误,其实这里,正体现出了维尔纳夫逊于纳尔逊的地方,那就是对于实战的经验和嗅觉。

      大队的帆舰在海上进行队型的转换,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便训练水平远高于法军的英国舰队也并不容易。纳尔逊对这一点了解得很清楚,他把舰队分成两个独立的纵队进行攻击,每个纵队的队形变换都由自己的指挥官全权负责,这样就把任何转换所需要的时间和难度减小了一半,因而整个队型更加灵活。而维尔纳夫的双线阵型恰好是要求前后两列战舰有机的配合,队形要求比较固定,这对技术水平较低的法国和西班牙舰长们来说已经勉为其难,再要他们临战变阵,结果自然是雪上加霜。

      同时,维尔纳夫的这个明显的未战先准备逃的命令,对法西军的士气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

      与此同时,纳尔逊发出了海军史上著名的讯号 -- “英格兰要求每人恪守职守!”

      英军的战斗精神,完全被激发出来了。

      战斗在开始之前,已经隐隐显示了它的结尾。

      胜利号和王权号遭到了法西军猛烈的炮击,但是,如纳尔逊所料,尽管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他们依然完成了对于法西舰队的分割,而且分割点恰好在前队与中队,中队与后队之间。离加的斯港口最近的法军是杜马罗尔将军的分舰队,他本来是全舰队最后面的部分,战斗力较差,因为维尔纳夫的大掉头命令而变成了前队,眼看自己被割裂,杜马洛尔没有勇气主动杀回来进行反击,他的分队无所事事的继续向港口退去。这样,还没有开战,维尔纳夫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兵力不翼而飞。

      但维尔纳夫依然进行了顽强的战斗,每一艘穿越法西军战线的英舰都遭到猛烈炮火的打击。

      遗憾的是,却没有一艘沉没。

      双方很快搅成了一团,开始混战,法舰在英舰的打击下损失惨重。

      这一方面是训练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两国海军对于海战战术理解不同的结果。当时英军重视对于战舰船体的攻击,目的在于摧毁敌舰的航行能力,并最终使其船体破损沉没。而法军则重视对于敌舰帆桅的攻击,目的在于杀伤对方舱面人员和降低其机动能力,最终通过跳帮夺取对方战舰。

      这一战的结果,法西联合舰队的三十三艘战列舰中,有四艘被俘,十三艘逃走,其余十六艘全部由于船体受损严重,在海战中和随后的风暴中沉没。英舰则无一沉没特拉法尔加海战的结局证明,对战舰来说,最致命的威胁永远来自水下,英国海军的战术思想显然更胜一筹。

      战斗的天平在向英军方向倾斜,他们装备的“粉碎机”加农炮是专门设计来破坏船板的,威力巨大,更为恐怖的是纳尔逊根据自己的战术,命令英军采取独特的“艉射”战术。

      当时的战列舰,按照大小分为一层,两层,三层,甚至四层战舰,每层两舷是走廊样的火炮甲板,安放排成长列的大炮,中间则是交通通道。战舰两侧是十至几十英寸的木质船板,双方接舷作战时很难打穿,即便打穿,实心的炮弹也只能洞穿一个窟窿,杀伤力有限。

      战舰装甲最脆弱的部分则是舰首舰尾,因为排成战列的时候,舰首舰尾面对的都是友舰,无需特别的保护。遗憾的是天算不如人算,战舰的设计师没想到纳尔逊会突破进对方的阵型内进行攻击。纳尔逊使用的“艉射”打法,正是适应他这个战术的独创。所谓“艉射”,就是绕到敌舰尾后,用穿甲弹猛轰对方脆弱的艉楼,然后对准炸开的窟窿,向敌舰内发射喷射式的散弹。由于当时军舰内部从头到尾没有隔板,这样发射的散弹可以从舰尾一直打到舰首,在整个甲板上造成屠杀般的杀伤效果。战斗中,法军的人员损失达到了七千人的惊人的数字(英军伤亡只有一千余人),单是维尔纳夫的旗舰布森托尔号上,就有四百人伤亡,“大多数没有头”,就是这种可怕的“艉射”战术的后果。

      激战中,英军唯一的问题就是找不到法军的旗舰。这让法军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依然不崩溃,有组织的抵抗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法国和西班牙的海军将军们也可称是克尽职守,法军后卫编队的指挥官阿尔发将军,西班牙舰队指挥官格拉维拉将军,都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最后还是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发现维尔纳夫在布森托尔号上,纳尔逊立即率领三艘战舰围攻布森托尔号。

      法军发现旗舰被攻,纷纷赶来援救,法舰敬畏号甚至钩住了胜利号的桅杆,敬畏号舰长卢卡斯上校不顾重寡悬殊,指挥法军跳帮试图夺取胜利号。英军形势一时十分紧张。

      为了鼓舞士气,纳尔逊亲临甲板指挥作战,英军士气大振,猛烈的反击不但遏制了法军的冲击,而且开始反跳帮去夺取敬畏号。

      然而,纳尔逊耀眼的上将礼服使他成为了一个明显的目标。那时的海战一旦进入接舷战,双方的狙击手就会爬上桅杆开始射击。一名挂在敬畏号前桅上的法国神枪手一枪击穿了纳尔逊的身体。子弹射穿他的肩章,打断了将军的脊椎骨。纳尔逊倒下,又撑起来,倒在哈迪舰长怀里。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负了致命伤,对哈迪说道:“他们终于把我解决了。。。”为了不影响士气,当他被抬下甲板急救的时候,纳尔逊用手帕捂住面孔,避免被官兵认出。战前有人劝说纳尔逊换掉这套危险的服装,但纳尔逊认为让水兵意识到海军上将就在他们身边并肩作战十分重要,因此拒绝这一好意。以前他也经常这样干,只是这一次运气不再那样好。

      下午四时三十分,尽管杜马罗尔将军的分舰队进行了一次软弱的反击,法西舰队主力最终抵挡不住英军的猛攻,维尔纳夫在布森托尔号上下令降旗投降。

      与此同时,胜利号上的纳尔逊勋爵,在听到胜利消息后,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我总算尽了自己的职责。”而后含笑与世长辞。

      特拉法尔加海战或许并不象英国人最初想到的那样重要,他们曾认为纳尔逊阻止了拿破仑的入侵,而实际上海战前拿破仑已经取消了对英国的作战命令,自己也前往了奥地利,在那里,又一个辉煌的胜利在等着他。然而,特拉法尔加海战奠定了英帝国的海权,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再也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在大海上对米字旗进行挑战。纳尔逊用他的功勋和生命,为英国百年海权的确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点,英国人体会最为深切。特拉法尔加海战后,报捷的英国军官对海军大臣的第一句话就是:“先生,我们打赢了特拉法尔加,但是我们失去了纳尔逊勋爵。”

      今天,如果有幸到英国去,您仍然可以看到纳尔逊打赢特拉法尔加战役的旗舰胜利号锚泊在扑次矛斯港口,而它的对面,它下水那年出生的纳尔逊勋爵,正站在纳尔逊柱的顶端,永远的眺望着远方的大海。

      [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元宝推荐:今昔,
    • 家园 沙发!

      并且大胆预言,这必将是一个新的万人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