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谈大陆教科书中的国军抗战 -- 萨苏

共:💬359 🌺360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可以作证,我学的历史书里有国民党抗日

        记忆里最深的就是淞沪抗战蔡廷锴,蒋光鼐的照片在我们的历史书里特别显眼。我是96年高考的文科生,我们的历史书是16开大本的。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就没少写,相对的,共产党的就没写什么。

      • 家园 我说一说历史教科书中的“忻口会战”

        我本人是1988-1991年念高中,印象中记得很清楚的一件事:历史课上,老师讲“忻口会战”时特意说了一句:以前的教科书曾经把平型关战斗单独列一节大讲特讲,现在则是在讲“忻口会战”的时候顺便提到平型关战斗(虽然其内容也很重要)。

      • 家园 我是多少年来第一次对自己那个年龄的记忆产生了怀疑

        但是怀疑以后我还是认为自己没有记错。这很简单,找找当时的教材一目了然,如果您觉得难找,我可以来做这件事情。九月份我会回北京,那时我会找当时的统编教材,同时,在这之前,我也通过北京的朋友来帮帮忙,找一下。

        一个事实 --

        中国当时只能有一套统编教材,不可能有两套。

        我说的是正规教科书,不是教参。

        关于忻口,肯定是有的,您要知道,当时就提了几个国民党将领,有数的阿,郝梦龄哪敢不记?其实我已经不敢把自己记得模糊的东西放上来了,比如我记得当时还提到日军是在茹越口突破中国军队防线,然后发生了忻口会战,这个是不是教科书记不清了,所以不敢往上放。但是,忻口战役,肯定是有的。教参上资料更多,甚至包括姜玉贞。我的感觉当时教科书基本是选择国民党军军级以上殉国的将领,师一级的可能只提了一个王铭章,大概原因是他后来追赠上将。教科书里李家珏似乎也提到了,但是我没有把握,这里不说也罢。

        再说,逻辑上讲,不讲忻口战役,怎么谈太原会战呢?太原会战的核心就是忻口战役么。实际上我对这段历史学习的记忆是“太原会战”的名字很模糊,而“忻口战役”则很清晰。平型关大捷有相当长的篇幅,但属于这一章还是单独放在共产党领导抗战的一章记不清了。但不可能在平型关大捷里面提忻口战役,因为它们根本没有关系,平型关大捷属于内长城战役,事实上阎锡山也是希望在内长城防卫日军,但是被日军突破了(摆成一条线,不破才怪)。中国军队在被突破后被迫后撤,到达忻口,此后,日军向前前进,也到达忻口,从这里到太原不再有险可守,才发生了忻口会战。忻口和平型关,根本不在一个战场。

        我想我们的争论焦点是两个

        1。八十年代中国统编历史教科书里面有没有我所提到的国民党抗战史料。

        我的记忆是有(我承认,每个人都有可能有记错的情况,不过这件事上我觉得自己记错的概率极低),我可以来找证据说服您,您,是否也可以找证据来说服我?比如当时的教材,不一定是您当年用的,因为当时的教材是统一编写的。

        2。呵呵,这不是我想涉及的问题,但很多朋友好像在把这个问题往那边拉,就是共产党是否当时试图掩饰国民党的抗日历史。

        我的看法,就我上面所列史料,甚至更多的史料,共产党已经认为对自己没有威胁,因此当时并未刻意掩饰。理由就是教参中的内容远比教科书多而详细。大陆中学历史的黄皮教参是“官定”的,大家应该知道它主要的目的是课堂内容的补充,而且都是可以向学生进行教学的。

        那么,就是说当时的政府是支持或者说至少不反对向学生提供这些知识的,掩饰之说,从这里,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高考考没考过忻口战役我无从去查高考的题库,谢晋元肯定是考过的,但是高考复习的时候,忻口战役确实是考试范围之内的,我们背过,不敢忘掉,而考不考就不是学生能决定的了。

        雪峰山和万家岭的确没有,不过我也没提这两个战役在教科书里有。

        • 家园 我上高中时,历史课本里编写的特点

          我在89-92年上高中,那时历史课本里关于抗战的描述基本是:GMT消极抗战,不停溃败;TG发动人民战争,有力打击了日寇。对GMT的几次会战寥寥数语,而对平型关则描述甚细。

          总的感觉与“天天天向上”说的差不多。

          现在想来,倒不是篡改历史,不过是选择性失明而已。

          真正曾经篡改的是国歌。78年到82年国歌歌词被篡改为

          “前进!

          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

          现在的课本怎么编写的,那就不清楚了。

        • 家园 听说老萨九月份要回北京?

          能不能给我所买的您的书签个名,呵呵,我就在中关村数学所边上,哈哈

        • 家园 年轻时候书看得太多容易搞混

          历史教科书关于抗战部分内容

          外链出处

          看看里面关于的内容,还真没怎么超出我记得的部分。我就是对太原会战没什么深刻印象,不知道是我当年光顾得记平型关了还是当年教材里面没有还是老师没讲。我想这个教科书应该是新版了,从常理分析,关于国民党方面的内容比当年应该是有所增加强而不是减少。另外,教科书里面的内容还要看老师怎么讲,就算教科书里面篇幅一致,老师授课的时候呢?还有一个授课要求不。

          忻口战役和平型关不都在太原会战里面么,虽然不在一个战场,不能说没有关系吧。书上可都是放在一起讲的。

          我的看法就是你“矫枉过正”。

          象你的这句话,是不是符合教科书实际姑且不论,但是给人印象好像编写组着重的是GMD而不是GCD似的。。

          “课本介绍的战役包括北平,淞沪,武汉,太原,徐州,南昌,随枣,宜昌,上高(?)豫湘桂。共产党自己的,只有百团,平型关和反扫荡而已。”

          教科书里面肯定会有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内容,但是在我们知道的编写指导原则下,这个比重不会多,内容也不会很丰富。而且就教科书这种篇幅想多也多不起来啊。

          哦随便扯一句,上次在河里看了号称是台湾高考考题的题目(主要是古代史方面),感觉还真比大陆这边的要牛。

          2005年高考关于抗战部分考纲

          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2)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和皖南事变;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的膨胀(4)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家园 谈不上矫枉过正

            说这个题目,就要谈这个题目的内容,别的贴子上我谈国民党抗战的也不在少数,比如国军装甲部队的抗战,难道我还要谈谈当时共产党在怎么和日本人周旋? :) 累死我啊。

            这个题目就是谈大陆教科书中对国民党抗日有哪些记载的,有人说根本没有,我觉得不对劲儿,你可以说写得片面,你不能说大陆人都不知道忻口阿,我记得教科书里有这些内容么,所以就写了此文。这只是谈一个事实,我觉得自己的立场是中立的。这篇文章的主题不是对比教科书中国共抗日部分谁的篇幅更长,那,又是另一个课题了,您说是这么回事么?

            • 家园 说没有肯定是不对的

              但是我的意思就是你又有点说多了。

              我看了一下那个网页里面,我认为是没有你说的那么丰富。

              我觉得你的立场么是百分之五十几对百分之四十几,

              略微有那么一点点的。

              我本人觉得我自己也属于有那么一点点偏。

              • 家园 您不了解我对抗战的立场 :)

                我文中说的我负责,提到的人名战役在教科书中肯定有,文责自负,不知道您为什么认为我提得多呢?哪一个您确定我所说的当时教科书中没有请您举例,我可负责将它找出来,找到其他学过的朋友来证明,甚至将段落扫描上来。

                我想您说话肯定有依据。

                我所反感的正是矫枉过正的做法,矫枉过正的说,还不如不要说,比如国军抗战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受到不公平的评价,这是确实的。我祖父在西山农场劳动的时候,和他一起的一个原国民党团长(傅作义手下的)因为不服人家说国民党不抗战,在大会上慷慨陈辞,脱衣示创,结果当然是惨遭迫害,被吊起来打,用石头砸,就这样老头儿不认错!

                结果是从劳改农场送监狱了。

                这样的汉子老萨佩服得紧。可是比如这个教科书的问题,你说大陆的历史教科书里对国民党抗战写的多,或者写的少,是您自己的看法,我对此没有意见。可是硬说白纸黑字的东西不存在,您想想在大陆学过历史的朋友看了心里会是什么感觉?他会想 -- 你这个作者在说谎阿!那么进而,你其他关于国民党方面抗战的文字,也会受到怀疑。

                用虚假的证据来攻击敌人,其结果就是丧失公信力。

                为什么我们不能就说实话呢?一定要在实话上加些水分,我想不是政治斗争的需要,就是说谎成了习惯。

                这不仅是共产党存在这个问题,国民党也存在这个问题。

                一九八九年,局势混乱的时候,大陆的朋友听听美国之音或者台湾台的广播了解情况是很多的,听到台湾广播中说起解放军进驻大学区,在中关村发生巷战,死伤上千的时候,我们不禁愕然,因为我那时就在中关村,虽然气氛紧张,周围却一片平静。此后,台湾台的东西,就没人在意了。

                大陆在宣传“亩产万斤”的时候,彭德怀出来说实话阻止热昏,现在无论民间还是共产党,都要承认彭是对的。

                要从这个角度说,我想我写这篇文章,是向着国民党说话。

                这样,公信力也就丧失了。

                但是有些为国军说话的就太不够汉子了,

                • 家园 目前教科书的指导思想只怕还是GMD不怎么抗,或者至少上层人物不怎么抗战

                  我对抗战的看法,主观上共要发展自己,国要保存实力,都不是以抗日为第一目的,但是从客观效果上来看,GCD在抗日方面应该说要比GMD做得好,而且更积极一些。这个就扯远了,扯到双方贡献上去了。

                  对于这个教科书问题我主要就是觉得萨先生说的东西明显比我记得的要多。我个人认为就是萨先生当时看的东西比较多,

                  可能把教参的内容也给记录成教材了。

                  我为啥认为这样认为呢,因为我找到的教科书(前面贴出网址)内容挺符合我记忆的。

                  我个人认为,目前教科书编写原则上只怕还是以今年815社论的思想为指导。对GMD将士抗战的行为是肯定的,这点气度也是有的,但是篇幅不多。不会是“有XXXXXXXXXXX,中共自己只有XXX”

                  • 家园 这两天查过了,看来教科书这部分有微调,主要内容的变更

                    大概是增加了远征军和池峰城等部分,减去了陈安宝和郝梦龄等,但总的趋势是增加。

                    陈安宝和郝梦龄,两位将军的名字被减去的原因还不太了解。我个人的看法可能是陈安宝将军殉国对整个战局的影响不大,而郝梦龄之死至今有点疑问,有误击和叛军射击的说法。

                    我想我前文提到的内容不是教参的,这里很多朋友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果您还有怀疑,我可以回国的时候扫描原始文件上来。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我对您的身份有一点点疑问,是不是一位台湾朋友来这里说话呢?这样的话很欢迎,当然,更可能您是大陆的,这个判断我看您的文笔觉得应该是大陆的,所以我说只有一点点疑问,您不要担心我这是要人身攻击,和那没关系,也不是说这好与不好,只是想把产生这个疑问的有趣原因写下来。

                    这个原因就是大陆的朋友有一个独特的思维习惯,这可以说是多年环境积累下来形成的特殊东东吧。那就是喜欢从文字缝子里找东西,比较敏感。这种思维是很特殊的,比如看电视也是,领导出面的节目很多阿,很多大陆的朋友不去看领导讲什么,而专门琢磨有哪位领导没出来!用这个就可以看出政治的风向标来。同样,看书也是这样,对于“正面”的各种东西,背的居多,有兴趣的居少,哎,它要是有一句离经叛道的阿,马上就会引起注意,比如从暴乱改了风波,这意味着什么?嘿,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很多大陆同胞养成了“看报纸反面”的本事和习惯。

                    所以,在历史书里出现了不熟悉的国民党军抗战,受到的关注,那就比大伙儿都知道的平型关多多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后我依然记忆犹新的原因。那时候脑子虽然好,你问我政治课讲的什么,可是没戏。我们高中的时候,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表现,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包括雪峰山,当时我邻座的女生的看法是雪峰山一战国民党军最后发现围的日军太多了,这样吃不下去阿,网开一面,放出去一些,然后把剩下的统统吃掉。这的确不是课内的内容,大家平时讨论着玩的。可是当时的风气可见一斑。因为您提到的历史书内容都是Google上可以查到的部分,您的疑问,都是Google上没有,但教科书上有的部分,更主要的是您的文章中没有一点儿这种大陆人独特的观察事物方法,我有了一点点疑问 :) 当然大陆的朋友中也有很多没有这种习惯的,所以这疑问只是一点点。

                    其实,无论您是哪儿的,您讨论问题的风度兄弟都挺钦佩的,坚持而不陷固执,主见而不失平和,给人台阶,这样的讨论是很愉快的。

        • 家园 哎,我倒不记得郝梦龄这号在教科书上提过

          倒是北平,淞沪,武汉,太原,徐州,南昌,随枣,长沙,南昌

          都提过,还有忻口会战那时是小字部分,新版改大字了

        • 家园 无需怀疑

          老萨无需怀疑自己的记忆,我是理科生,但是也还是记得国军抗战的,记得最清楚的是蔡廷锴,蒋光鼐两位,因为当时我们把后者叫做“蒋光蛋”,呵呵,现在想来很是不好意思。

          至于大家记得不一样,我想原因很简单。第一,文理科学的不一样。我是理科生,就主要讲另一点--不重视。你想想,要教中国史,还要教世界史,中国史里面还有古代史和近现代史,近现代史里还有抗战前和解放战争,抗战能占多大地方?会考里一共可能也就几个考点,国共合作和斗争是个大考点,敌后作战也是个大考点,说实话,国民党的抗战,不是个大考点,我还记得可能只要求掌握国民党抗日态度的变化,从片面抗战到消极抗战,了解几个大战役包括淞沪,台儿庄就行了。中国学生么,你不考,俺就不看不记,管你教科书上写没写,老师考试前划内容时候可没划。呵呵,也是,那个老师也不会划这些作为必考啊。为什么大家都记得李宗仁和台儿庄?在考点里啊!!

          • 家园 老实说后来看书,觉得共产党对蔡廷锴还是真够意思的

            当年他可是从共产党整整拉走了一个主力师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