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反网游联盟,中国父母的绝望反击 -- 万年看客

共:💬33 🌺164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个离开网戒中心的儿子这样说

              吴潇(化名)见过很多家庭相互指责的场景。那是五年前,在杨永信的网戒中心,作为其核心治疗环节的点评课上。每天都会有一对亲子被挑选出来,父母站在南边,孩子站在北边,各自陈述。

              父母口中,孩子乖巧、聪慧,前途光明,沉迷游戏后变得不可理喻;孩子埋怨父母的不理解,强烈的控制欲。故事千篇一律。

              当时23岁的吴潇也是等待被“矫正”的一员,父母眼中被游戏“祸害”的孩子——偷摸玩游戏,成绩下降,和父母争吵不休,中途辍学,最后被送来这里。电流一次次通过全身,他大喊,“我只是跟妈妈关系不好,我没有网瘾!”

              游戏真的是洪水勐兽吗?至少对当时的吴潇来说,那更像一种“逃避和发泄的工具”。家里管教一向严厉,吴潇的学生时代,5分钟的放学路程,到家不允许超过8分钟;高中每月一天的假期,出门和游戏也不被允许,“家里不舒服,就总想在其他地方弥补一下。”他招唿几个朋友,在网吧集体开黑,咋咋唿唿,当时最简单易得的快乐。但当指责和谩骂越来越多,他也越沉浸其中,一度失去了正常的社会交际。

              谁的错?吴潇觉得其实很多情况下,“父母放松一点,过去这个阶段就好了,孩子长刺了,你越使劲攥他,只能鲜血淋漓。”

              离开网戒中心八年,已经成为父亲的吴潇,确实比之前更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归根结底,还是老一辈的父母习惯把希望和生活重心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当孩子没有达到预期,不满和失望情绪需要发泄,游戏,有时就是一个出口。”不过吴潇也说,“理解,但是不能原谅”。当年他被送去网戒中心三个月,伴随的恐惧是终生的,他经常做噩梦,醒来时额头上汗涔涔,手脚冰凉。

              父母坚持是学校治好了他的网瘾。事实上他称真正解救自己的是一段温暖治愈的关系。走出网戒中心两年后他遇见了现在的妻子,“她脾气很好,从来不会无端指责”,而吴潇也想给她更好、更稳定的生活。后来他们结婚,他的生活被工作和孩子占满,电脑游戏接近两年没有碰了,只有下班早或没什么事的情况下才会想到打一局王者荣耀。

              如今他31岁,游戏仍是家里的禁忌。平日里妈妈帮吴潇带孩子,母子俩交流不多,总是非必要不开口,心照不宣地,网戒中心的经历成为双方都不再触碰的话题,可一旦看到他打游戏,妈妈“还是咬牙切齿的”。吴潇选择忍让,“没办法,必须有一方服软,不然全家都鸡犬不宁,啥事也干不成。”

              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吴潇知道,或许有一天,游戏也会成为他们之间需要面对的问题,到那时,他会采取更加平和的方式:玩多少时间,什么时候玩,最开始就立下一个“君子协定”。只要孩子能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吴潇会让他自己做决定。

              • 家园 “绝对不会放弃”

                父母应该在孩子身上寄托多少期待?四年后,看着儿子经历了留学、生病、回国、重新高考……安徽玲有时候会问自己。

                “现在我对他没有其他要求了,就希望他身体健健康康的,不成功也没关系。”和群里大部分沉迷游戏的孩子比,儿子虽然还玩游戏,但至少能听妈妈的建议。安徽玲觉得这是自己努力“挽救”的结果。遗憾的是,儿子从俄罗斯回来后,高考本可以选择离家近的城市,却偏偏考去了西藏。她知道儿子在跟自己赌气。

                一场几乎是自毁式的牺牲后,红衣也“救”回了儿子。那次脑溢血彻底夺去了她的劳动能力,在家养病的日子里,儿子终于走出了房门,主动承担了部分家务,前不久还拿回了外出工作的第一份薪水,取出500块交给自己。红衣重新看到了希望,“回学校继续读书?”儿子没有同意。

                即便庆幸,这样的结果仍旧不能缓解他们对于游戏的持久恐惧。“只要游戏一关,他身边就都会是好孩子;游戏不关闭,我的孩子他能真正好得了吗?”他们相信只有消灭游戏,才能还给孩子最纯净的成长环境。

                今年2月底,安徽玲拖着满满一行李箱的材料前往合肥找到全国人大代表。几年来反游群骨干们劝说近300位父母写下各自的遭遇,汇总成材料,再由各地的群成员分头递送给14个省市的人大代表,希望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彻底解决问题。得知材料已经被递上去,安徽玲满意离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长们收集了近三百个家庭的“受害”案例,汇总打印成资料。

                几天后全国两会召开,所有家长都在紧张等待着消息,资讯链接被不断转发到群里。但令他们失望的是,人大代表的相关提案中只提到了对未成年人的监管。

                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我国已经全面推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近年来,陆续有网游实名制、《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等出台,强调游戏企业和监管部门联手承担未成年人的监护守护职责。

                但“群里这么多沉迷网游的成年人谁来管?”很多“问题孩子”已经是成年人,孩子们不工作、不结婚、啃老……问题的根源家长们觉得也是游戏。

                那些日子,大家被一股强烈的失落笼罩着。不过他们很快就调整了战略,群主在群里列出了一长串、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在内的各类行政机构的电话,鼓励大家抽空都去打一打,“为成年人主持正义维护公道”。

                安徽玲在两会结束后重新料理她的杂货铺,长期的反网游行动已经让她陷入一场财务危机。跟老公冷战过程中,俩人不仅分房睡,经济上也自理。刚开始她还有些私房钱,到今年年初,已经坚持不住了。

                她知道丈夫想借此逼她放弃,“绝对不会放弃的”。3月她找了一份兼职,两头跑,每天大部分时间在一家服装店卖羊毛衫,下午四点再回到自己的杂货铺看两小时店。下午的农贸市场人流稀少,3月底的一天,整整两小时她只卖出一包牙签。

                同样陷入困扰的还有地板哥。儿子被捕入狱后,老婆跟他提出离婚。起初他强力挽留,“为了女儿你不能跟我离婚!”女儿不到三岁,着急起来他下跪、磕头。

                反游群里很多人都注意到他的异常。他把儿子偷窃的监控视频反复发在群里,有时则是自己流着眼泪哭诉的视频,连抖音上的“护游人”都说,“地板哥最近怎么不出来晃悠了”。

                我是在3月底见到地板哥的,湖州阴雨,他骑着电瓶车从地板厂赶来,脱下雨衣,身上是大红色的宣传马甲。现在他走到哪里都穿着它。

                他介绍自己的反游宣传效果,语速飞快,“我干活时(宣传)帽子戴着,(宣传)衣服穿着,我厂里人人都说农村地板哥真厉害、做的是正能量,我得到很多支持。”他提到厂里一个同事,孙子玩游戏时充值了5000块钱,他答应她一定帮忙讨回来,后来对方给自己买了好几天盒饭。

                他现在的家是一套租来的阁楼,毛坯的,租金只要3000块一年。这里到处都是脏兮兮的,斜屋顶和低层高围成的空间逼仄,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地板哥的家,这套房子的租金一年3000元。魏芙蓉 摄

                这天儿子的案子就要开庭,老婆赶去安徽老家处理,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儿子出事后,所有需要监护人出面的场合地板哥都拒绝露面,“我不去,这样的孩子没希望了,我巴不得重判”。虽然嘴上这么说,事实上那一整天他都紧张盯着手机,每隔几个小时就给老婆拨电话。

                直到那天结束,老婆也没有接他电话。通过老家多位亲戚,他最终拼凑出儿子案情的信息,“可能判十个月”。情绪激昂一整天的地板哥,语气在这时变得低沉起来。

                地板哥说自己想清楚了,离婚就离婚,离婚他也要坚决走这条路,绝不回头。“我跟我老婆说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只有一个,留下女儿,我就要这个女儿。”

                他说着点开了自己的微信头像——是女儿刚出生不久的样子,小小的人儿躺在襁褓里,肉嘟嘟的脸蛋鼓起,瞪着大眼睛。“我女儿长得可漂亮,真的很聪明,这是老天爷给我的礼物。是我全部的希望。”

                • 家园 这些父母真的挺惨的

                  被投入自己陌生的世界,又缺乏知识和学习的可能,也缺乏和子女有效沟通的技能和心态。基本上一直以南辕北辙的态度在狂奔。

                  这样的父母是雷电法王杨永信的坚强后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