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当传说死亡的时候——重提岭南少林旧事 -- 龙飞雪舞

共:💬11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文摘】当传说死亡的时候——重提岭南少林旧事

      [转帖]当传说死亡的时候——重提岭南少林旧事

      

      作者:吴昊

      

      

      万法归宗一少林

      

      在中国武术界有「万法归宗一少林」之说。其意谓中国武术各门各派,均源自少林寺拳技。南方各派,大多数均承认此种说法。甚至北方拳派,亦爱与少林寺拉上关系;即如太极、无极、及铁罗汉拳的始祖皆说源自张三丰,而一般都说张三丰习技于少林,后来才成为武当丹士,创立武当派。港台摄制的武侠片(或功夫片、或功夫喜剧)也可以归纳为「万片归宗一少林」,因为有过半的电影在题材上都与少林传说扯上一点关系;越渲染,旧的传说就越神化,功夫的真实性与功夫的幻想性就越发分不开。在构想一部这样的武侠(功夫)片的时候,相信创作者首要地介定三个历史性(也是传说性的)范畴:

      

      1.时代:清雍干年间至民国初年

      2.背景:火烧少林寺与少林功夫南传

      3.人物:广东少林人物的传说(与再塑造)

      

      我这篇文章也是就以上的三个范畴探讨。大家将会发现,我谈传说的比重,较电影为多,因为在传说与电影之间,我选择了前者。

      

      道袍血染泪痕飘,事因西鲁起根源

      

      武侠片(或功夫片)只要与少林扯上关,就必然描写到火烧少林寺了。在电影中,火烧少林寺的地点和年代都是混淆不清的,更不消说火烧少林寺的前因后果。

      

      传说,少林寺分河南嵩山少林和福建九莲山少林。嵩山少林寺毁于清雍正十三年,而九莲山少林寺则毁于乾隆三十二年。其实,是否真有火烧少林寺之事,根本就没有正史可以考据。

      

      嵩山少林寺付诸一炬,起因何在?洪门和天地会文献都说,少林僧人因助清廷征西鲁而种下祸根。征西鲁(有谓西藏)一事,伦敦大英博物院所藏天地会文献抄本《西鲁叙事》有说:

      

      「兹因康熙甲午年(甲子年之误,即二十三年)西鲁国王命大将彭龙天领兵打入中国,地方官不敌取胜,直攻至潼关,守将刘景、黄志泉上表告急,朝廷即刻出下招军榜文,各处张挂,许退兵者封侯赐爵,彼待少林寺一百二十八人相议揭了榜文,不用军将,前去退敌,斩了大将彭龙天,杀得西鲁兵尸满山川血流成河得胜回朝,清主大喜钦赐,游街三日犒劳甚厚,即欲封众人官职,众人奏道:臣等不愿为官仍欲回寺修行,清主准奏,即赐玉玺印一颗,刻成三角,内有日山二字,重二斤十三两,御驾亲送出午门外方回,后多年无事,因雍正十三年有一老奸名唤邓胜到寺行香,见寺内御赐玉印,乃是宝物,即欲贪为己有,与寺僧不睦,便生恶意,妄奏君王说,少林寺内教授法术,意图谋反,若不早图,必生后患,不如诈称行香将寺放火烧毁,以绝祸根,那昏君就听老奸之言,即命邓胜领御林军三千前去行事,果然少林寺中不知提防,一夜烧死了一百一十人……」

      

      《西鲁叙事》是所发现最早的天地会文献,可信性极高。少林僧兵协助政府拒外敌,清之前亦有发生过,可在史实寻找。(1)

      

      只是西鲁是否所谓的西藏却是最大的疑问。清初,康熙、雍正皆以武功显赫,唯一带着无穷恐吓力而犯境的,只有俄国,所以帅学富着的《清洪述源》就推断西鲁就是「罗剎」——亦即俄罗斯(其实,帅学富又借用了吴伟士着《发扬抗俄的光荣传统》的观点)。《清史》卷六十七谓:「俄罗斯为罗剎。」罗剎者近可萨(可萨克民族),清初一般知识分子都叫俄罗斯做「罗剎」。西鲁倒转来叫(鲁西),音近「罗剎」。《西鲁叙事》,是洪门中人,根据口耳相传秘密笔记,将罗剎二字倒转成为「西鲁」亦大有可能。康熙二十一年开始,清政府与犯境的俄军正面作战,二十三年,即甲子年,战情激烈。《西鲁叙事》所说「康熙甲午年西鲁……打入中国」,可能是甲子年之误。少林寺虽然一直流传着「反清复明」之说,但为了中国的生死存亡,还是抛弃了满汉两族的恩怨,毅然奋起对抗俄罗斯帝国主义的侵略。

      

      亦因为征西鲁(或罗剎)得胜,少林寺的武功都暴露了,引起清政府对之忌惮万分,遂布下火烧少林寺的祸根。

      

      有诗为证:道袍血染泪痕飘,事因西鲁起根苗。

      

      马宁儿引路,火烧嵩山少林

      

      清政府害怕少林寺,是因为少林寺是反清复明的根据地。洪门和天地会的文献都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据守台湾,遣派部将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等向中原发展,改装至嵩山少林寺,投方丈智通,寺僧一百二十八人,均精娴武艺。后来郑君达(郑成功之侄),偕妻郭秀英、妹玉兰相投依附,共图义举。寺院在旧中国社会,一向是罪犯、遗臣或叛徒的庇护所(2)。特别清初期间,一定有很多逃名避祸的明朝遗老,自藉和尚及道士的身份活动,组织颠覆势力。而清政府也不会不知,只是在等待机会而已,等待一个能掌握少林寺内部虚实的内奸出现,便可一举消灭少林。

      

      另一篇天地会文献《西鲁序》这样记载:「有奸臣一名(张)建秋,一陈宏(文耀),二人同心设计害少林寺僧人,入朝暗奏一本……二人领旨……带兵前往……路遇马宁儿做车夫……即用宁儿为引路为线,放火依计而行……」

      

      张建秋与陈文耀,是否真有其人,也就无从稽考了,有说他们官阶是太尉,有说太师、大学士,甚至总兵不一。比较有趣的,我认为是马宁儿这个人。中国秘密会社文献与侠义小说都有不同的讲法:一说马宁儿是少林出家弟子,武功高强,在一百二十八人中,论武功,坐第七把交椅,但此人六根未净,色胆包天,污辱了郑君达妻子,因逃避寺僧追捕,遂助陈文耀等灭少林(既然马宁儿排行第七,天地会就把七字之数列为凶兆,成为忌讳);第二说马宁儿是少林寺杂工,因打破大雄宝殿的万年灯而受罚,马宁儿愤恨之余,投靠陈文耀,如盘揭发少林寺之暗道机关,导致全寺僧人被一举歼灭。

      

      当时逃出了十人,但走生的只有五人。他们就是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和李式开。五人在红花亭结义,创立洪门,继续反清复明之志,是为洪门的前五祖——帮会人士又称他们为「少林五祖」。张彻的《少林五祖》就是描写蔡德忠五人之迈遇,最后让片子以天下英雄聚义红花亭作结。

      

      马宁儿引路,张建秋和陈文耀火烧少林寺,这个配搭在无数的帮会文献里出现(相反,邓胜妄奏君王之说,只单见于《西鲁叙事》而已),也启发了通俗侠义小说作家对火烧少林寺故事的构想(3)。还有,一个大胆的假设,红花亭聚义一事,对于某些电影工作者来说,是有借古喻今之政治意味,影射大陆变色,聚义某地,图谋光复。也许这是我的敏感,但电影始终是一种政治工具呢。

      

      走罗汉堂,打木人巷

      

      另一说,嵩山少林寺毁于火,蔡德忠五人走脱外,还有云宗大师与至空和尚,他们由河南逃到福建,在九莲山少林寺再建反清复明基地(而洪门前五祖的胡德帝亦协助建寺),把少林武术再次发扬光大。

      

      至空和尚传给至善禅师——少林寺传说中一个最传奇的人物。少林武功传到至善禅师,又再大发异彩,客传户晓的广东少林人物,如洪熙官、方世玉、胡惠干、三德和尚、童千斤、谢阿福和陆阿采等,都先后出自至善门下。

      

      传到至善,便有所谓「少林五老」的出现,为武术界奉为「真祖」,是以五枚、至善、白眉、冯道德、苗显为序。岭南拳派能够开枝散叶,就是得力于少林五老了。而少林五老之间的恩怨,暂时按下不表,先谈至善掌管下的福建少林寺吧。

      

      至善,少林的一代宗师,他为了培养优秀绝顶的少林高手,除了委任大弟子杏隐禅师(又名青草和尚)做教练,掌管少林三十六房外,还建做了「罗汉堂」,亦称「木人巷」。这是一个练功的密室,内有很多木雕神像,它们装置了活动机关,只要开动机关,神像更会自动踏离原位,拳打脚踢,如此一来,少林小弟就要出尽气力,跟神像斗拳了。走罗汉堂穿木人巷是考验武功的严格形式,功夫未到家的弟子因应付不来而被神像殴至遍体鳞伤的不计其数。少林寺对每一个艺满离师的弟子,考验极严,能不能走出寺门,都要看你能不能够打得过罗汉堂的神像了。

      

      但过得木人巷,还有一关,正如朱愚斋《岭南奇侠传》所载:「能打出木人巷,尚未目为所学完满,必须再由横门而出。但横门出路,仅容一人,门前置有硕大铜宣炉,炉内盛燃檀香,炉四围刻有龙虎纹,如出此门,须抱之移易,始可无阻。但炉重百斤,又盛燃檀香,炉体遍受热力,抱之移易,炉所刻之龙虎纹,由抱时烙于抱持者臂肉之上,其痕迹终身不灭。」臂上的龙纹就是少林弟子的「毕业证书」了;成龙主演的《少林木人巷》(七六年)对此有颇出色的描写。

      

      木人巷是否真的存在过,很难说了,九莲山少林寺毁于干隆年间,只余废墟一片。有些电影又提到少林十八铜人之事,根据又在哪里?相信是出于南方武侠小说家的生花妙笔吧了。例如我是山人的《二德和尚二探西禅寺》有这样的一段话:「原来少林寺尝产丰裕,足供温饱,不靠佛事香客为活,专门练习武术功找,慕名入寺求教之人,终年不绝,但求学之人多经不起辛苦,学得一年半载,不别而行,在外逢人便道我是少林派,等到与人交手一碰即跌,辱及少林寺声名不少,因此至善禅师订下规则,在寺门前竖立十八铁罗汉,倘若偷出正门,那十八罗汉会拦途截击,如果武技精通,能将十八罗汉击退,然后可以走出山门。」

      

      罗汉堂、木人巷既是这样厉害,软弱无能或思家过度的弟子便要设想狡计另觅途径下山了。例如胡惠乾是钻沟渠偷走的;童千斤则伦了知客僧的通行牌,骗过守后门的三德和尚,才可以下山;最有趣的,有一名少林弟子把白蚁放进木人巷内,蛀蚀木像,然后打起来便轻而易举了。

      

      顽梗既除八方向化,帝德何极万寿无疆

      

      武当,在火烧九莲山少林寺,变成了大反派(也是少林功夫片的永恒歹角)。乾隆三十二年,清兵在武当高手冯道德、高进忠、白眉道人等协助下,少林寺被夷为平地,至善等逃窜到岭南潜伏。少林与武当之间的恩怨,何时建立,就从没有搞清楚过。

      

      传说宋代徽宗年间,张三丰以文士投少林学技,以其聪颖逾人,不及数岁,其技已为全寺之冠,遂出少林,行至湖北武当山,以天柱峰幽逸而清,山峰挺秀,苍润可喜,遂隐居于是,创「十段锦」及各内家拳,是为武当派。武当派源出少林,但低贬少林,正如黄梨洲的《王征南墓志铭》中说:「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

      

      「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可见当时武当派如许贱视少林。学武者亦不乏功利主义之徒,往往为了某等原因,由少林转投武当,学习内家拳法,克制少林。与至善同期的所谓「少林五老」亦有二人——冯道德与白眉道人,先习少林,后投武当,引致同门反目。清政府也许看到了门派之间的矛盾,便火上加油,从中插手,越使矛盾恶化。《三德和尚三探西禅寺》亦有载至善禅师分析矛盾恶化的原因:「任你是朝廷勇将,封疆大吏,亦非我少林派敌手,此事当今天子乾隆皇帝已经知了,所以尽量招纳武当派之徒辈,为朝廷命官者,实欲以武当派之力,消灭我少林派也。」

      

      少林武当之间的冲突,初时是民间的,后来演变成政治的。清末侠义小说《万年青》(有清一代描写少林拳勇,只此一部)把两派冲突过程,描写得很详尽,先是民间仇杀,后来清政府借刀杀人,火烧福建少林。

      

      家传户晓的方世玉打擂台与胡惠乾打机房的故事就是最早记载于《万年青》小说内。这两件事直接导致武当少林两派关系恶化。广东省肇庆人方世玉——「少林五老」苗显之外孙,随父到杭州做生意,因见雷老虎摆擂台,两对边联上写「拳打广东全省,脚踢苏杭二州」,大为愤怒,上台比武,打死雷老虎。雷老虎是武当派李巴山之女婿,仗着自己是文渊阁大学士陈文耀(雍正时火烧嵩山少林寺,乾隆时接近八十岁)之侍卫使,便横行无忌,这次被方世玉击毙,自然大快人心,但却引起连番恶斗——雷老虎妻李小环请父亲李巴山出山,方世玉请三德和尚、童千斤等,事情越闹越大。与此同时是新会胡惠乾偷出少林寺,回省城,为父复仇,大战西关锦纶堂机房工人。锦纶堂是省城纺织工人的会馆,行中工人多是单身汉子,十居七八争强斗胜;胡惠乾之父在附近开设小商店,被机房工人殴毙,方世玉救起重伤之胡惠乾,把他送往少林寺学技。胡惠乾这次复仇,大开杀戒,杀了十多名纺织工人——其中一名拳勇张锦洪是武当冯道德之徒孙。于是,两派火拚,越闹越加不可收拾。后来,雷老虎之小姨李二环——李巴山之二女,因姊姊、姊夫和父亲都死于少林派手上,报仇心切,便向微服出巡的乾隆皇献身;乾隆趁机借用武当冯道德、白眉道人之力,剿灭福建少林寺。方世玉、胡惠乾、至善等无一幸免,只因为《万年青》成书于清末,描写少林拳勇——反政府的「暴徒」,很可能会招惹官非,作书人只有尽量讨好官家,描写他们逐个「伏法」。所以,作者在最后一章题讨两句:顽梗既除八方向化,帝德何极万寿无疆。

      

      壮哉李文茂,有光民族史

      

      福建少林寺毁灭导致少林武术流入百粤,拳风缤纷大盛,名手辈出。其实,广东少林亦非始于至善禅师。明末崇祯年间,高要蔡九仪得传少林衣砵(4),回粤授武,但到至善始盛极一时,是有其微妙原因:

      

      1.至善禅师曾三下岭南,把少林拳在粤发扬光大。

      2.至善禅师的徒弟多是广东人,方氏三兄弟(方孝玉、方美玉和方世玉)是肇庆人,童千斤是客家人,三德和尚是惠阳人,洪熙官是花县人,谢亚福是南海人,基于土缘关系,各人武功自然传给岭南人了。

      3.至善期间的少林派,曾一度尝试在广州市西禅寺建立基地——由三德和尚掌事。

      

      至善禅师与广东少林关系最为微妙。传说之一,至善创下百粤着名拳种——咏春拳(或永春拳);传说之二,至善不但把少林武功传给红船的粤剧班,把反清复明之志亦传给岭南伶人。

      

      传说之一,咏春拳创于至善,原来当时洪熙官来粤,发现广州市街道狭窄,不及北方城市宽阔,而少林拳术,长桥大马,只能在广大的空间才能发挥威力,但一遇广州的窄巷,便无法施展;于是,便与至善砌磋,改良短桥洪拳,使一套拳之马步,不出四个块砖之内,而又杀伤力甚强;因至善在少林永春殿切磋拳技,改良之拳技所以称为永春拳;另一说,至善创此拳之后,传给洪熙官之妻方永春,再由永春发扬开去,故称咏春拳。

      

      传说之二,至善曾三宿红船(5),将少林绝学六点半棍的武功,由于避免官府注意,故不敢称「少林拳」,只说是「永春拳」——因至善在少林寺教授徒弟的地方,多数在「永春殿」,所以用「永春拳」的名目,代表「少林拳」云云。至善之外,洪熙官、谢亚福、杏隐禅师等都先后在广东红船混过一段日子。现在广东的粤剧班,所有武打的棚面功夫,好些是脱胎于少林派;戏班中的跌打医术,也是出于少林寺秘传的「接骨术」。

      

      少林寺的僧人,不但在红船传授了伶人的武功,还灌轮了反清复明的思想。有清一代,伶人备受歧视,所谓「优娼隶卒」,把优伶列为四种残民之首;所以少林弟子在戏班中散播反清思想,很快就萌芽吐叶了。到了道光年间,佛山有二花面李文茂专演富民族色彩的戏目,例如:《李陵碑》、《风波亭》和《辕门斩子》等等。日子久了,连同班的伶人也受他的感染。道光三十年(一八五二年)太平天国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广东方面,南海县捕头陈开和佛山塔坡寺主持了能和尚二人揭竿呼应。跟着,李文茂率领佛山琼花会馆所有粤剧子弟参加。这是中国自有伶人以来,第一次参加革命。

      

      佛山起事,义军随即进攻广州,因城墙坚固,无法攻陷;李文茂率领班中伶人二十余名,穿了全副剧装,乘雨夜偷袭,杀了很多清兵,但未能斩开城门,无功而回,也足使清兵心胆俱寒了。太平天国卒告灭亡,伶人死伤众多,清廷愤粤伶参与造反,下诏解散粤班,禁演粤剧,复将琼花会馆焚毁。以后的年头,粤班借京班之名,偷偷摸摸地演粤剧,赖以流传下来;直至同治七年(一八六九年),粤剧始得解禁,一说因得讼师刘华东(6)出面,疏通两广总督瑞麟,才准许粤剧恢复,一说因两广总督瑞麟之母见粤伶勾鼻章反串花旦时,长相酷似其去世之女儿,于是粤剧获准恢复。于是粤伶重建梨园,以原日会馆已毁,故重建会所于黄沙,名曰八和会馆。

      

      少林寺与红船,虽然关系如许的密切,但功夫片用此做题材的简直绝无仅有,刘家良的《洪熙官》可说是罕有的一部了。传于八和会馆的一首五律诗有此数句:「……至善传真技,壮哉李文茂,有光民族史……。」

      

      习武成为群众的歇斯底里

      

      岭南武风大盛,固然与南少林有关,亦是整个政治气氛使然——有清一代以同治年间(一八六二至一八七四年),全国习武之风进入高潮。清中叶内忧外患,景况荒凉;内忧者,民变迭起——太平天国尽伤元气;外患者,外国列强在中国进行着帝国主义的侵害和掠夺。人民便产生一种寄望于习武的心理,消极的想法是习武以防身,积极的想法是习武以强国。民间如此,皇室也一样,甚至同治皇帝亦从学于直隶大武术家天书本氏,特设「杆子库」(即武术场,因由重大杆授武而得名)俾传习武术。民间子弟到「杆子库」就学者尝二三百人。习武,强调个人意志和体能的推展至极限,成为群众的歇斯底里;而这样歇斯底里的情绪,在光绪二十六年(一九○○年)义和团起义(所谓「拳匪」——把功夫与邪术结合),抵达了爆发的顶点。

      

      岭南少林武术在斯时拼异彩彷佛只是整个大时代的一个小插曲吧了。少林拳术汇宗岭南,分支出拳术五大家:洪(熙官)、刘(三眼)、蔡(伯达)、李(巴山)和莫(清娇),雄视百粤。五大派以外,还有各类拳术腿法,可说「衣砵相承,名手辈出,降至清之中叶,广州有十人以武术驰誉武坛,名震遐迩者,时人誉之曰虎痴,亦称广东十虎,其十人为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黎仁超、苏乞儿、黄飞鸿、铁桥三、铁指陈、谭济鹤,各以其深造精华之武术,自立门户」(我是山人陈劲在他的武侠小说《武坛二虎》自序时说;但另有朱愚斋的说法则邹泰而非黄飞鸿才是十虎之一)。自从少林十虎(洪熙官、方世玉、三德和尚、胡惠干、童千斤、李锦纶、谢亚福、梁亚松、方孝玉、方美玉)到广东十虎,在当时气氛之下,其一言一动,都是流风余韵,都变了活的传说。

      

      义和团之乱,八国联军入北京,使枪弄棒,施展邪术的「拳匪」都变成了罪人,于是,全国禁武,光绪三十二年(一九○七年),清廷下令禁止拳术的活动,封闭所有习武堂,逮捕拳师与负责人,有的放逐,有的杀害,一旦习惯成为禁忌,旧时拳勇的风流韵事就越活在人心,传说就在群众的回忆中越是神话化了。

      

      本想野心地列一个少林人物大系,但资料还整理得不够,况且功夫片所拍到的传说人物来来去去不外乎以下十数名:

      

      洪熙官

      

      广东省花县人。有说洪熙官先祖为崇祯第十五子梁王朱文忠,朱文忠为避清廷耳目,改姓洪,以纪念其祖洪武皇帝。火烧少林寺之后,洪熙官是少数幸获生存者之一。有人说他南下广东,隐身红船,继续其反清复明之志,后多次逃避清廷鹰犬追捕,隐于花县,娶柳迎春为妻,生下一子洪文定,苦心练技,矢志复仇,后收骆小娟、周人杰、胡亚彪(胡惠干之子)等为徒,后柳迎春死,续娶方世玉之侄女方永春为妻,创少林洪家拳、虎鹤双形拳等。传说,洪熙官活到九十三岁(时为道光初年),在毫无防备之下,给一名少女以凤眼拳暗算至死。除精拳脚外,复擅少林棍法。

      

      方世玉

      

      广东省肇庆人。父名方德,做丝绸生意,娶妻李氏,生有两子,长名孝玉,次名美玉(都跟随过至善禅师学技);后来方德以六旬高龄续娶苗显之女苗翠花——苗显在火烧嵩山少林之后,便隐姓埋名,贩盐为业,颠沛流离。苗翠花便生了方世玉。方世玉与他的两位兄长在年纪上,最少相差二十年。苗翠花随父学得一身好本领,「遵他父遗训,将孩儿世玉自满月起,先用铁醋药水浑身先洗,次用竹板柴枝铁条,层层换扎,使其周身筋络骨节血肉,坚实如铁,自小苦练到三岁时,头戴铁帽,脚着铁靴学跳……六岁扎马步,七岁开拳脚,埋庄柱……至十四岁,十八般武艺,件件皆通,力大无穷,周身盘筋露骨,坚实如铁,性情又烈,专打不平。」(《万年青》)打死雷老虎那一年,方世玉大概只有十四岁。上文亦说过,方世玉打死雷老虎,导致少林与武当之间的恩怨白热化。方世玉成名得早,死得也早,有说他死于火烧九莲山少林或以后,死时相信是二十多岁吧了。除精通拳脚外,擅使花刀。

      

      方永春

      

      广东省肇庆人。方世玉之侄女,因世玉之兄长年纪比他大十多二十年,方永春的年纪,大概与方世玉差不多。又称永春三娘,曾随至善习永春拳(但有说咏春拳始祖是严咏春而非方永春),后嫁给洪熙官。传说,方永春懂鹤拳,洪熙官以自己的虎拳与永春三娘的鹤拳结合,创出「虎鹤双形拳」。但据朱愚斋着《岭南奇侠传》,永春三娘只是一个尼姑,她指点洪熙官的「虎鹤双形拳」为的是想洪熙官代她报仇。永春三娘,在白鹤拳派的掌故中,又另有传说。原来,福建少林被毁之后,俗家弟子方慧石逃出,隐藏福州沙莲寺,将平身所学尽授女儿方七娘,七娘某日观白鹤而悟出白鹤拳。七娘后来出家,号咏春。方永春、方七娘、咏春尼姑究竟是三位一体,还是另有其人,已经无可稽考了。

      

      胡惠乾

      

      广东新会人。其父在西关锦纶堂附近开设小商店,给机房恶汉殴毙。胡惠干乃一文弱书生,不堪毒打,身受重伤,为方世玉所救,送上九莲山少林寺习技。岂料胡惠干未满师,又打不过木人巷,自阴沟偷走,回省城为父报仇,直接导致武当少林两派械斗。胡惠干与三德和尚在省城西禅寺建立基地,与武当派及旗下佬(7)作对。胡惠干后来自知形势凶险,把儿子胡亚彪托孤少林,终于战死西禅寺。胡氏以花拳出名。

      

      三德和尚

      

      俗名刘裕德,广东省惠阳人。其父在广州经商茶叶庄。店号设于双门底,该处为旗下佬聚居之所,他们平日恃强凌弱,无恶不作。刘裕德,清雍正末年,年方十六,素好习武,练就两臂有四百斤之力,人乃称为铁臂膀,后来因打死旗下武士,递迹空门,拜至善为师,法名三德。三德和尚技成之后,在广州西禅寺建立反清复明基地,最后被武当派及清兵剿灭,而三德和尚亦战死西禅寺。三德和尚身躯高大,精练一条六十斤重的铁禅杖。

      

      童千斤

      

      广东省客家人。未满师而偷下少林,至善派陆阿采追杀之。陆阿采却网开一面。童千斤投靠西禅寺的三德和尚,打死武当派李巴山,却为其女李小环所暗算而死。另一说,童千斤是战死西禅寺。擅使千斤坠。

      

      谢亚福

      

      广东省南海人。幼年入福建少林寺习武,拜至善为师,技成下山,数挫强敌,声誉鹊起,当时人称之为少林俊杰。少林寺既毁,清廷大举搜索残余,谢亚福隐姓埋名,投红船任煲头贱役(8)。虽然如此,谢亚福仍忧心被清廷鹰犬认出,为使躯体容貌变易,便大量吸食鸦片,使面目全非,苟延残喘。擅使一对铁鸳鸯。

      

      舂米齐

      

      广东省广州市人。原名林亚六,年十五时在米店任舂米学徒,身躯高大,膂力甚雄,可托五、六百斤于肩上,行走如飞。此人食量甚豪,每餐饮酒三四斤,吃饭十大碗,尚肆肆若未足,常谓有生以来,未尝吃过一餐饱饭。店主苦之,将其辞退,而舂米六之食量,早已轰动全城,无人敢为雇用,舂米六便潦倒街头,无以为生,默念空门中人,多慈善为怀者,乃至河南海幢寺求寺僧收容,任担箱小厮(9),寺中方丈了因和尚,惊其神力,惜其未谙武技,便荐于至善禅师。为人暴躁性烈,习技六年,便想下山,打木人巷时,招架自由,不料右脚突然抽筋,险些死于木人棒下,呼救解围。舂米六下山心切,便学胡惠干,钻水渠而去。投靠西禅寺三德和尚。以一双铁拳头出名。

      

      陆阿采

      

      广东驻防旗人。幼丧父母,依其族叔为活。叔遇之虐,衣食皆缺。阿采苦之,悄然逃他方为佣,其时才十二岁,伶仃孤苦,艰困备尝,某日因看神功戏而遇一异僧(一说是少林小弟黎伯符),拜师学技七年,在异僧之荐,投九莲山少林跟至善习武。火烧少林寺之后,多方逃窜,隐于羊城,收黄飞鸿之父黄麒英为徒,继而退出武林,居乐善山房,致力医学,不谈技击。阿采老病死于家,享寿六十八,平生只授过一个徒弟,就是黄麒英。平生精于花拳,故有花拳陆阿采之称。

      

      黄麒英

      

      南海西樵人。少时鬻技街衢,卖艺求生,一日在镇粤将军署前旷地卖武。陆阿采刚巧在场,见是良材,便收他为徒。麒英师事之十年,得其艺之神髓。其后为镇粤将军所部兵技击教练,所受薪俸甚微,月所得者,仅三两六钱银,胡能以赡养其家,乃于靖远街设生草药店,期薄有获,以补不足。麒英把平生所学传给儿子黄飞鸿(在功夫片来说,黄飞鸿更是最着名的人物)。黄飞鸿再传林世荣、梁宽等。

      

      铁桥三

      

      正名梁坤,有洪拳大师之称。少时拜少林名手金*李胡子为师,平生好习拳技,游览各地,寻师访友,苦练少林武术,练得桥手如铁。好与佛家往还,在广州市彩虹桥广昌梁布厂任教,技压各方拳勇,声名大振。生于逊清嘉庆年间,历咸丰同治两世,卒于光绪十二、三年间。铁桥三之死,乃因在海幢寺随圆光和尚练习三十六点铜环棍,积劳成疾,铁桥三因染有阿芙蓉癖者,圆光和尚命其戒烟,铁桥三从之,决心戒绝,苦练棍法,但因年事已老,体力不胜,染病而卒,享寿七十高龄。

      

      苏乞儿

      

      正名苏灿,湖南人。精于棍棒,爱过潇洒飘逸生活,曾与妹卖艺,流落广东。曾在广州市三圣社设教馆授徒。

      

      总结

      

      岭南少林派的传说与史实,不论是武术掌故、武侠小说或者功夫片都无法明确地把两者分开。也许功夫片和美国的西部片最相似的地方,就是反覆地把好些传说(历史)人物再传说——化它光彩夺目的地方,并非在于剥露一个传统人物的历史(真实)性,而是在于一而再的刷新这个传说和这个人物的形象,赋之予新生命。功夫片的命运,必然地与西部片相同,都要走向式微。一个传说或神话,还可以活于五、六十年代,高度现代化的八十年代,根本就是传说的式微期了。西部片在式微阶段,自觉地走向感伤,因为最低限度,这样会显出西部片这个电影品种起码有人性的一面;而我们的功夫片,除了暴力或滑稽之外,又有多少部是带着人性的笔触?

      

      注释:

      

      (1)田雯《游少林寺记》说:「唐僧昙宗,住河南少林寺。精通武艺。武德四年,太宗时为秦王,奉命讨王世充。昙宗等十三人,参加战阵。以威猛善战,克敌致胜。太宗奉昙宗为大将军,其余不愿为官者,各赐紫罗袈裟一袭。」《樵书》二编载:「(明嘉靖癸丑年)倭犯杭城,三司会僧兵四十人御之。其将为天真、天池二人。天池乃少林僧。于是交兵,大破倭奴。」

      

      (2)自唐代开始,攻府授权寺院买卖度牒,罪犯或流亡客只要出得起钱买度牒,便等如找到了藏身所。

      

      (3)诸如我是山人的《洪门兄弟》,念佛山人的《红花亭演义》。

      

      (4)蔡九仪本来是广东省的大力士,崇祯年间以武官起家,后来,入嵩山少林寺跟一贯禅师习武,在一贯门人中,技艺最高,尤精腿击法。

      

      (5)旧日广东落乡演戏的伶人,必须搭船,那一艘大船停在海边,有时走上岸搭戏棚演戏,有时就在红船的艇头演戏,总之,落乡的老倌俱是搭船而去的,那种船就称做红船。红船亦称凤点,同治《番禺县志》说:「市桥凤船之制……其有凤船先者,别以巨舸结蓬屋,演梨园。」

      

      (6)广东四大讼师(或「扭计师爷」)之一,刘华东以外,尚有何淡如、陈梦吉、荒唐镜。刘华东举人出身,爱好粤剧,相传粤剧之《六国大封相》是由他一手编出的。

      

      (7)广东人称旗籍人为「旗下佬」,随清廷征战有功,建屋居留于西门口,给以长俸,子孙世袭,特设将军府,以资管理。旗人犯法,地方官吏无权过问,因此之故,旗人遂恃势横行,欺凌弱小,鱼肉汉人。

      

      (8)煲头者,乃戏班称伙头军之语,缘红船中之司厨,除早晚供应二膳所职之外,夜阑备食者,多数以瓦煲煮饭,故称煲头。

      

      (9)旧时寺僧每出外作法事,必须人担经箱,担箱之人就叫担箱小厮。

      

      参考书目

      

      1.《东文献丛谈》冼玉清着(商务书局一九六五年)

      2.《岭南奇侠传》朱愚斋着(通俗出版社一九五○)

      3.《天地会文献录》罗尔纲着(实用书局印刊)

      4.《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萧一山编着

      5.《清洪述源》帅学富着(商务民国五十九年)

      6.《武术小说王》第十卷至第十二卷(一九五三年)我是山人主编

      7.《少林武当考》唐豪着(麒麟图书公司一九六八年)

      8.《少林拳技法》吴瑞南编(华联出版社)

      9.《陆阿采别传》朱愚斋着(大公书局一九五○年)

      10.《红花亭演义》念佛山人着(祥记书局)

      11.《广东十虎传》我是山人着(南风出版社)

      12.《三德和尚》我是山人着(南风出版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