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穷则思变富必亡 -- 给我打钱87405

共:💬116 🌺695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也用游戏本可你看我用游戏本打游戏吗?

          包括游戏本在内的笔记本在北美销量并不差,美国小、中、大学生人均至少一台笔记本,其中不乏游戏本,这些游戏本的用途之一也包括了打游戏,可此打游戏跟彼打游戏能一样?此游戏本跟彼游戏本能一样吗?有些数据是很糙的。

          另,PC销量总体下滑这是趋势,以后玩游戏该上AR了,以后的(主力)游戏的设计思路跟今天肯定不一样,软件还是要跟着硬件走的。

    • 家园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其实是名赤贫,只因为你并不会讨价还价?

      人类第一次交易,因为没有任何参照物,所以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定价,在这种情况下,卖家首先开到无穷大,买家首先还到0就是非常合理的了。之后才会发生“各让一步”,双方报价逐步靠拢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呢?所以当交易这样一种行为逐步在人类社会普及之后,必定会有人想出一种策略:想把某类商品卖出高价,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向世人证明它是【全新的】。

      但要注意的是,自人类的第一次交易之后,所有的交易都有了参照物,比如你宣称你推出了改朝换代的新手机,这新手机的售价必定要贵过上一代手机,而不是直接开出无穷大这样的售价,换言之,新一代手机的售价是以上一代手机为参照物的(实际上,还会参照其它商品的价格)。

      所以呢?所以:

      1.大米的价格永远垫底——除非发生了特殊事件——即越是早期成为商品的物品其价格越是处于底层位置;

      2.谎言必定泛滥。

      先展开说说第二条,谎言必定泛滥。

      在搞硬件的专业人士眼中,电脑cpu这么多年来并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打比方的说,大概就是80分提到85分,可为什么消费者的感观完全相反呢?这是因为硬件的性能是用软件来表达的。作为一名消费者的你是怎么判断A电脑要比B电脑性能更为强劲呢?方法就是运行同一款软件,看哪台电脑运行起来更流畅,最常见的就是大型游戏或者图形渲染工具。可是,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这些软件所吃掉的大多数硬件性能根本就不是你所需要的?就拿麻将这一游戏来说罢,熟悉它的人都很清楚麻将所使用的道具,也就是麻将牌简单得不得了,就那么几个符号,按理说,麻将游戏数字化之后理当是一款小得不能再小的软件,其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率理当非常低,可现实中是这样吗?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软件开发商和硬件制造厂商沆瀣一气,合伙起来欺骗消费者。也就是说,你为什么要不断的购买新款电脑 、新款手机呢?因为电脑、手机中的软件在不断的更新,而这些更新对于消费者对该款软件的功能性需求而言并没有任何帮助,大部分软件更新、升级只是为了吃掉更多的硬件性能,直到你手中的电脑 、手机变得卡顿,这样你就不得不去购买新机。

      或许会有人质疑:如此超大型的阴谋活动难道就没有人发现吗?不,不会有人发现的,因为一些重要的【范式】已经被多数人接受了,不仅是消费者,还包括软件开发商和硬件制造商。比如什么叫好玩的游戏?它已经被定义成了“给玩家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而什么又叫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呢?它被定义成了更多的像素点、更多边的多边形、更多的模拟光之反射和漫射等等,而这些全部都是吃硬件大户,对玩家而言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游戏性】却没有多少人去考虑。

      想想看吧,你就是一名游戏设计师,你希望你开发出的游戏大受欢迎,你会做哪种选择?是“尊重”既有的范式,还是去“教育”玩家也就是消费者?大部分人选择的是“尊重”既有的范式。所以为什么大量的玩家长大之后就对游戏失去了当年的热情了呢?最“标准”的答案就是:为生活所迫没有心思再去玩游戏了。可这个“标准答案”也是一种【范式】,真相很简单:你玩过1000款游戏,今年你所玩的游戏比去年更大作,但游戏性几乎没有变化。所以,并不是你玩腻了,而是失望透顶。

      现在的问题是:只有IT业才这样吗?

      不,所有的领域都是如此。

      或许会有人问:难道没有人站出来反抗吗?

      有,然而敢于站出来反抗的人往往只有两种结局:要么叛变,要么被“杀死”。

      N多年前,有一位叫亚当斯密的人写了一本叫《国富论》的书,该书恰好就是从“商品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这个提问开始的,可是,亚当斯密最后的结论是“市场的背后有一只神秘的手”,这只神秘的手就相当于是上帝之手,言下之意,这和人无关。然而,在我看来,我不相信能够提出“商品价格是如何形成的”的亚当斯密想不到人类第一笔交易没有任何参照物,想不到欲卖出高价就得标榜自己是全新一代,我不相信,因为能提问“商品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这绝不泛泛之辈能做到的,所以我有一万个理由相信亚当斯密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思考之后所做出的决定就是叛变。恐怕正因为如此,《国富论》就此成为西方(近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那句“市场的背后有一只神秘的手”也成了经济学圣言。

      这是叛变,那么什么又叫被“杀死”呢?很简单,你的声音根本就传不出去,有一座无形的井把你封闭在其中。让我来把《皇帝的新装》这则故事改一改大家或许就明白了:皇帝一丝不挂的出现 在大街上,街道两边的民众却【真】的认为皇帝身着华服,只有一名小孩尖叫“天呐,他没有穿衣服”。所以会发生什么呢?所以会有人捂住小孩的嘴,“你不要再说这样的蠢话了”。是真话又怎么样?真话所谓的“自由”的说出来又怎么样?在其它人来看,你是个100%的蠢货,你是个万分之万的疯子。

      再来说第一条,大米这类商品的价格必定永远垫底。

      这一条其实不用多说,它的恶果就是没有人愿意当农民。

      你的贫困是你想象不到的,你以为只是多云,然而事实却是乌云遮住了整个天空,而你自己,有意或无意的就是其中一朵乌云。

      所以在文章的最后,我要再次的自吹一番:

      为啥我的文章为啥天天在搞颠覆?答案就是【你是卖家,你往高里开那是你的本分,我是买家,我往低里还还到0是我的本分】这是我的核心理论。

      我敢开价我也敢还价。所以,我就具备了一般人不具备的质疑能力。唐诗在我看来就是流行歌曲,宋人还写诗吗?人家玩词了。“唐诗如何如何牛逼”这是别人卖给我的,我为什么不能还价?马克思在我看来非愚即奸,而别人卖出来的是“这是个大师”,我为什么不能还价?文革在我看来是成功之举,而别人卖出来是“十年浩劫”,我为什么不能还价?老师在我看来就是售货员,而别人卖出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为什么不能还价?

    • 家园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不知道自己是名富人?

      某人说:

      今儿沙漠里化解了一次上新闻级别的一家9口灭门惨案。

      我们在沙漠里发现一个普拉多27,然后一看,我们都傻了:

      单车

      陷车

      轮胎没放气

      没手机信号

      没卫星电话

      车里9个人

      有老人和孩子

      车里没有水和食物

      没任何沙漠驾驶经验

      自救脱困时候,连人都不下车

      救援过程中,一家人死劲儿往车边凑

      以上真是集齐了所有成为恶性灭门惨案的必要元素。

      幸亏遇到我们车队,给车救出来了,然后指导了很清楚怎么开出去,依然不听我们的教的线路和技巧,还是按自己的开,又陷车……

      最终,没办法,本着负责态度,我们只能把普拉多开到几百米外相对硬的沙子,让一家人徒步走出去,到硬沙子再开,否则我们一走,他们极大概率还得二次遇险,甚至丧命。

      对大自然没最基本的敬畏,一定得出大事。

      以上的“某人说”我可一个字都没有改哦,原封不动搬过来的。所以,如果属实,我们该怎么看呢?

      我曾经被一个问题困扰:依理说,无论如何今天也要比过去条件好,各种信息来源,各种已经整理好的资料,可为啥今人表现出普遍的……普遍的……?

      一开始我是百思不得其解,我后来终于找到答案了:一个字,富。

      富是什么意思?富的意思非常有意思,比如我兜里有钱,我一想到什么,我立刻就可以去干。过去可不一样,你起了个念头但你无法马上去干,这样就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个积累的过程。20年前一台电脑笔记本可贵了,你想要但你一时买不起或者是你能掏出这个钱但觉得肉疼,你会左询右问,左比右比,对吗?这样一个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毫无疑问,在经历了这之后,你会重新审视你是不是真的需要笔记本,或者你会找到更适合你的那种型号。可今天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当母亲的,他们觉得这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想要啥却不能马上得到,“我再也不能让我的孩子受我曾经受过的苦,我就得钱多,孩子想要啥我马上就能满足他,而不是看到他眼泪汪汪的我却无可奈何。”

      自打我找到了这个答案之后,一秒之内我就明白为什么“因为小事没做好了”。为什么呀?因为面对小事时,你相对富有啊。

      比如说,你月收入8000元,让你去买游艇对你来说就叫大事,但是说买一对羽毛球拍那是很轻松的,对吧?再加上现在的网购,你是不是就很容易买到手了呢?你是不是就很快喜欢上这项运动了呢?“恭喜”你,你的膝盖基本保不住了。所以我猜测,前面提到的那一家九口那就是“听说沙漠风光别具一格,走,出发”。眼下流行的不恰好就是【说走就走】吗?

      然而,别说你是沙漠越野了,别说你是打羽毛球了,所有的运动,包括最“简单”的坐、卧、行、立在内,没有专业指导,都不是你一个业余选手可以瞎玩的。

      “那我要是业余 怎么办呢?不能碰吗?那我岂不是不能走路不能睡觉了?”

      好办啊,你不要连续长时间去做就好了。换言之,你的动作虽不规范,但及时得到了恢复,也会有太大的事。以前我介绍过个人经验。说,我长时间用电脑可为什么我的视力保持得还不错呢?我看一会就会转转脖子,看看别处,总能得到及时的休整。你看我好像一整天都坐这,其实不是,我经常起身,可能也就休息1分钟,但跟你连续坐上1小时不动窝大不一样。

      中国的古人就谈过这个问题,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坐卧行立多数人那是相当的业余,可为什么多数人根本听不去呢?因为对于大于7岁的人而言这叫小事,在坐卧行立面前自己是个富有的人呐。

      “老盼着自己富有,认为自己有啥意愿不能马上实现就叫悲催”的大有人在,并且这里面还有好多人把孟子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背得牢牢的,是不是知行不一?

      隋炀帝是怎么把大隋朝给玩完的?他就是富有,他就是“说走就走”。统一了,有的是力量,有的是本钱,挖运河,打高丽,“说走就走”。

      有一回我故意发了一张照片,如下:

      点看全图

      我相信有人看了照片之后脱口而出:“哎哟,这个人好穷啊。”这也是富了之后的表现,其实这件破洞衫卖1800元人民币。要说明的是,我并不能确认自己会不会也一样的脱口而出“好穷”,因此对我而言我只是用来警示自己,同时也没有嘲笑挖苦别人的意思。

      隋炀帝“说走就走”,大隋就这么给玩完了,秦始皇也一样“说走就走”,所以为什么我们新中国没有重蹈覆辙呢?因为有毛主席掌舵啊。新中国成立之后,那是相当富有的,其富有程度不是旧中国可以比拟的,人们争先恐后的“说走就走”,根本挡不住。没有毛主席发动文革,用小亏来换大便宜,我们今天会怎么样?看看乌克兰就知道了。30年前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分到了很多东西,可以说,当年的乌克兰是有实力挤身于世界一流强国阵营的,敢跟美国掰手腕,或者说它有实力把俄罗斯给挤下去,在欧洲跟德、法、意平起平坐。然而,富有的乌克兰也来了一场“说走就走”。你看,到今天乌克兰是什么鬼样子?

      没有人富得起。

      一旦你手里有了钱权,一旦你见过一些世面有一些经验获取了一些知识,你就富了,你富了就不会深思熟虑了,你十有八九会“说走就走”。所以我会说,我们最好是再来一次文革,因为今天的中国较40年前富得多,N多人又按捺不住的要“说走就走”了。最好是有文革,没有的话,后果很严重。所以为什么会有青春叛逆期呢?这是因为孩子长到15、16岁时,他会比之前富有得多,他自然有很多事他是先前玩不转现在能玩转,他当然就不大容易听取别人的劝告“再想想”,他就要“说走就走”。只有少数的孩子才明白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穷才是对我有利的。

      但“说走就走”并不是最爽的,最爽的是做白日梦,在梦里要实现个啥那叫一个容易,所以会有桃花源、象牙塔、理想国。人有脑子本来就是巨富,因为精神的世界无限大。

      有人说,“这都是欲望太多给闹的”。一个月前我起了个心,要再买一台显示器。我琢磨了一个月,想明白了,我没有理由买。顺带我又学了N多相关的知识,简直就是白赚,我有好多知识就是这么学来的。欲望嘛,总会冒出来的,我不就自然而然的学到手了?一个子也没掏。另外要悄悄告诉大家的是,我时常有喷人的欲望,所以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简而言之,对我来说,欲望来了,那我是嘿然大喜啊。

      再补几个富必亡的例子。比如为什么有N多人吃成大肥猪昵?欲望来了,手机一掏,啪啪一点,很快就把吃的买来了。会有N多人把自己撑死的,这绝不是虚言。再比如高铁上为啥会较频繁的出现“某人因车厢内有小娃啼哭他便大吵大闹”这样的事呢?这些人真的不明白,即便你再烦也只是一时的吗?所以,他要的是什么呢?他要的是【我的愿望,现在!马上!立刻!实现!】所以,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又比如为什么今天N学生成绩下滑得厉害考个及格都费劲呢?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极度缺乏耐心,一道题如果他一眼扫过去发现不知道怎么做,他当场就会崩溃。注意了哦,这可是新现象,千万别说小孩都这样,我们要问的是这是谁给培养出来的。答案就是爱他的爹娘啊,“我再也不能让我的孩子受我曾经受过的苦,我就得钱多,孩子想要啥我马上就能满足他,而不是看到他眼泪汪汪的我却无可奈何。”

      不敢相信吧,富有就是美国人,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是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再说回文革。文革的真正起因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富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显然要比旧中国富太多,不证自明。富了之后就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左”。“左”是什么意思呢?新中国成立了,我更有力量了,我要今天就实现解放全人类这个大目标;一种是右。右又是什么意思?急什么,不让人喘口气吗?我们有的是实力,急个啥嘛。同样一件事,对于“左”倾和右倾而言,意义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抗美援朝吧,“左”倾更加坚定,今天就可以解放全人类,右倾同样更加坚定,急个啥,有的是资本。显而易见,“左”倾和右倾所犯的共同错误又是什么呢?不能准确认识自己。新中国较之旧中国确实进步了,可是放在国际社会中来看,我们仍然处于一个列强环伺的局面当中,新中国的成立只是前进了一小步,但在“左”倾和右倾看来都叫进了一大步。正因为如此,N多工作走了样,迫在眉睫的事遇到了右派的领导,那完了,他是“急个啥嘛”;一时半会别说是完成就是再多进一步也十分困难的事,遇到“左”倾领导,那完了,他认为“不就这么点小事么”。再接下来就是互相指责,为啥呢?事情没有办好啊,出了差子,有损失啊。所以毛主席有一个阶段总是在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要治病救人,不是要去搞人,那是在文革前。

      但请注意,刚刚说的是党内的情况,中国只有共产党人吗?还有大量的民主党派人士,更大量的群众。这些人跟共产党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简略的说,那就是在“解放全人类”这个问题上知行不一。提这一句是因为有N多人在讨论文革时永远都在重复同一个错误,那就是似乎永远不记得共产党的伟大目标就是解放全人类,从来也就没有变过——请注意,我说的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某某人或者某届。为什么我们的国歌还是义勇军进行曲呢?因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为了让天下受欺负的人不再受欺负啊。因此,在事实上,“小屁民”跟中国共产党是不齐心的,目标并不相同。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仅仅只是党内“左”倾和右倾之错误,讲真,好办呐。最后是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发动文革。文革就好比拔掉压力锅上的气阀,让大伙泄泄火,否则新中国就不是秦朝、隋朝那个命运了,后面的汉、唐还能续上来,我们一定会被西方列强所肢解的。

      所以为什么要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呢?

      因为树立远大目标对于人而言,其价值是非凡的。所有人,如果你的目标只不过是肚圆,你不是紧张,就是松懈,这是必然的,是铁律,只有远大的目标才能让人不急不徐。今天N多人或焦虑或抑郁,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目标短浅,于是很快就富了。富了之后,要么就是“说走就走”,现在立刻马上,焦虑;要么就是“急什么?催什么?我有的是时间,我有的是本钱”,从拖沓到躺平,抑郁。所以,N多人,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他当真不知道房价根本就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贵吗?并不是,他是巴不得房价降到跟买一把菜似的,现在、立刻、马上,要他花上20、30年,“臣妾真的做不到哇”。

      PS:前面两贴,穷则思变富必亡中国现行的婚姻制度极有可能崩塌,都在讲富必亡。

      通宝推:mhymark,
    • 家园 中国现行的婚姻制度极有可能崩塌

      前面谈过许多,并且我还多次谈到婚姻、生子、教育问题,但没有像今天这样谈过。

      当人们开始问“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子”时,就已经出问题了,如同有人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谁能告诉我答案?”

      “出问题”在这里指的是事情发生了变化。

      人类的婚姻制度是从何时开始的,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今天无从得知,只有N多猜测——讲真,没一个靠谱的——所以我的意见是不要去研究这个问题了,我们就从已经有了婚姻制度开始。

      过去的中国人是怎么结婚的?

      “嗯?你这个问题好奇怪啊,这不是人之常情吗?大家不都是这样吗?”就算在今天,当你把上面那个问题提出来后,仍然有好多人也是这么回答的。所以答案很清晰:惯性使然。我不同意这是“简单模仿的结果”这样一种说法,因为婚姻制度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非同一般,它的存在甚至【不允许】你去思考相关的问题,尤其是在过去的中国。

      人们在惯性的驱动下结婚、生子,然后呢?然后必须得务实啊。什么叫务实?那就是孩子在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这必须给出回答。

      翻翻史料,做做调查,很快就知道了,在过去,对于穷人来说就是父母的帮手,对于富人而言也是父母的帮手,只不过不是下地干活而是跟其它对等的家族联姻,实际上,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是一个想法:人多力量大。

      可是人多力量大这种想法非常简陋,人多还有一种情况是人多嘴杂,意见不能统一,利益纠纷层出不穷啊,咋就想不到呢?嗳,你还别说,他就是想不到,能把团结友爱这码事想透的人,从来就不是多数。

      还有一个。这个当老子的思考相关问题时,他正年轻呐,他想不到他死了之后会怎么样,他想不到他生的一堆娃之所以还能不同程度的抱团是因为他这个老子在啊,有老子的威望啊,并且这种威望还是由婚姻制度发生出来的伦理纲常给了他巨大的加持啊。

      所以,即便在今天,一些比较偏远地区的人,他还是要多生,多生几个好干活,多生几个好打架,多生几个就能在当地成为一霸。所以,即便有N多兄弟姐妹不和的先例,在过去,人们还是要多生的,还是要讲“多子多福”的。

      既然孩子的角色已经分配好了,父母教什么不也就自然跟上来了么?因此,我们今天所讲的【教书育人】这四个字在过去的实践中于统计学意义而言几乎是不存在的,穷人家的孩子打小起就学着什么干活,富人家的孩子打小起就学着怎么搞联姻。

      就这么着,我们过了几千年,我没说外国人,说的是咱们中国的事。

      等进入近现代之后,事情就起了变化。远的不说,就从改开之后说起罢。在上世纪80、90年代那会,“潮人”玩的是丁克,丁克就是婚而不生,你看,这实际上就是在问“为什么要生娃?”对呀,过去生娃是给父母当帮手,可现在父母不需要帮手了,我为什么要生?进入21世纪之后,新潮人连丁克都觉得没意思了,更进一层,不婚不生,既然不知道为什么要生娃,我为什么要结婚呢?

      你看现在有好多人劝别人结婚劝别人生子,理由是什么呢?有的说,这人呐,生了孩子那就是一次重生,你不生孩子人生不完整啊;有的说,你现在年轻呐,老了你怎么办?看到别人子孙满堂,你会难受的,你一个人过,别人要暗算你的……说了一堆,管用吗?

      为什么不管用?因为这些劝说,没有回答【孩子对我而言,有什么用呢?】这个核心问题。你不回答,人家就是不听的。

      还有的人批评,这些不婚不生的人都是极度自私的人,就顾着自己享乐。这话其实还有道理的,可问题是,管用吗?对呀,他就是自私的人啊,你不给出一个理由,孩子对他而言有什么用,你说他自私他就自私给你看。

      也有人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民族乃至人类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人家一听直接笑晕了:我这么自私的人,什么民族、什么人类的生死存亡跟我有什么关系。再说了,这世界上有这么多人,他们要生的,实在不行还有体外受孕、试管婴儿,你捉个什么急呢?

      在我看来,这些不婚不生的是一些“诚实”的人,他们承认了,自己就是井里的蛙,就愿意呆井里,不像其它人,说起来似乎有什么这情那爱的,其实一个个的都mini小军阀,脑子里装的只有自己个。但是,我这并不是在嘲讽其它人,在中国,胸怀天下那是跟婚姻 制度一样的,【不允许】你承认你其实心里只有自己个。N多人活了很久,才【发现】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如同几千年过去了突然开始发问“我为什么要结婚?我为什么要生子?”因为在中国婚姻制度跟家国情怀、胸怀天下、正人君子,那是紧紧绑在一起的。

      现在来回答一个小问题:为什么进入近现代之后,承认自己是个小人的人多起来了呢?

      答案很简单,以前那些四书五经不读了,读的都是文哲史数理化,没有人再给他灌输过去那些内容了,所以他得到了“解放”,回归了。

      正因为如此,社会上有些人感到恐慌,要复古,重拾所谓的“国学”。但其实也不能怪这些人,这是地动山摇的变化啊!

      “我就是不婚不生,你拿我怎么着吧”,“我就是只顾我自己,什么民族什么人类一边玩去,你咬我啊”,这可不是什么世风日下啊,这是要重写我们的社会伦理啊。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兄妹关系、师生关系,乃至于上下级关系(也就是过去讲的君臣关系)、一般人际关系,全部都在动摇。

      今天我们说孔子不行,天天复古,日日梦回西周,他反动,他不先进,那实际上是事后诸葛亮。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巨型地震,N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啊!只观察到有这样那样的现象。

      以上,简单说,旧秩序正在土崩瓦解,新秩序还不知道在哪。太可怕了!至少可以说,这是2000年以来的巨变!

      捋一下,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婚不生了呢?

      【生娃对我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回答不出来了。

      你说谁谁自私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古至今真正胸怀天下的人少得可怜,绝大部分人实质上就是个小人,就是个mini小军阀。

      这里需要划重点的是:过去的中国人是生活在那样一种……你说制度也好,你说道德规范也好,总之,他相关的问题是连想都不敢想的。N多今天的中国人根本就不知道我们的前辈是怎么活着的,不知道他们不敢想“能不能不结婚?”他们不敢想“我移民出去,我为什么向你这个皇帝效忠。”现在不一样了,他敢想了。敢想,才有下一步,敢做。

      就这么多,都自求多福吧。

      最后加一句,你跟今天的年轻人谈“钱学森干活要钱吗?红军打仗要钱吗”那是谈不通的,他们的脑子已经接受了另一种“规范”:不给钱,为什么要干活呢?所以你跟今天的年轻人也没有办法谈什么是爱的,如果非你要谈,我有个模板,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说,你特别热爱弹琴,看得比你的命还要重要,你怎么弹琴?

      A.我要找人投资。

      B.没关系,我随便打个工饿不死就行了,有空我就弹我的琴,没有听众也不要紧,因为我热爱这项事业。

      让他自己选,你不要吱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只为啥生娃回答不了

        在资本主义话语下,人连自己个活着是为啥恐怕也回答不了

      • 家园 全世界的婚姻,或者说家庭都要崩塌

        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面对现实。现有家庭制度是农业社会带来的,早就不适用于工业社会了。因为有滞后性,所以还在苟延残喘。

        所有要求【大家】牺牲的,都是耍流氓。因为有人牺牲就有人获益,应该先把获益的人挖出来,为什么他自己不牺牲。

        通宝推匿名:1
      • 家园 我唱个反调,

        当社会经济大发展,每个人都能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更好的生活时,婚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发展;但是大家不能光考虑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更要考虑社会经济停滞衰退时期,这个时候,家庭就是最基本的保障单位,提高了个体在混乱时代之下生存的概率。用一个大家比较听得懂的例子,我手上有笔闲钱,但是想赚大钱,就应该去买期货买数字货币,而不是去存定期吃利息,但是如果市场环境极坏,做什么投资都亏成狗,那就只能存定期。

        简而言之,婚姻家庭就像存定期,是用来保底的。现在太多人把婚姻当成自己实现阶级跃迁的手段,不可否认确实少数人通过婚姻实现了这个目标,但是绝大部分人都是失败者。

        婚姻制度已经存在了多少年了,到现在还存在,必然有其终极合理性。几万年来婚姻制度帮助人类成功地穿越了多少治乱循环,所以婚姻具备了这种终极合理性。

        个人预言:

        第一,未来,女性会被逐步清理出职场,其经济地位会不断下降;

        第二,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下降,很多正当的权益也会被剥夺,社会上会出现针对女性,尤其是大龄剩女的系统性压迫;

        第三,未来十年,社会经济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恶劣,可供女性的选择应对危机的手段很少,婚姻家庭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可以预见,结婚率以及出生率会重新回升。

        • 家园 不结婚是危险的,结婚是致命的

          事实就一个,人会利用亲情关系,耍赖。这一基本事实人人都知道吧?因为人人都干过,并且此时此刻还在干——有没有发现一个人自己真的可以骗住自己?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婚姻是没道理的。你看啊,你得把对方假想成一只大灰狼,你跟他说话才会客客气气的,那你为什么要跟他在一起呢?如果你一个人过,就等效于你跟大灰狼生活在一起啊,一个人过要应付很多事,你没有办法偷懒,更没有发脾气的对象。所以我认为婚姻的出现,确实就是圣经里写的那样偷吃了禁果,人结婚就是为了找一个撒泼的对象,双方都是这么想的。俩大聪明,这就是人。最开始想得特别好,你让我在你这儿撒个泼,回头你也有撒泼的需要,我们这是互相帮助嘛。这不跟闺蜜一样吗?为什么会找闺蜜?就是要对方无条件支持自己呀,即便自己都很清楚自己干的混蛋事,所以为什么闺蜜通常的结局都是互相背刺呢?

          想着去撒泼,这本来就是邪念,所以一开始确实可以忍受,但时间一长,必定是大堤决口,洪水滔天。

          这么说吧,如果婚姻是有道理的,为啥需要那么多的道德宣讲?有没有一种道德告诉你,人得吃饭啊,不吃饭不道德?

          自己一个人过,老实多了。

          夫妻关系乃至于一切人际关系,靠得太近,名义上有利有弊,实际上是弊大于利,各人都深有体会,为什么老是要别人来说呢?我们之所以有道德、有法律,不是别的原因,恰好就是N多人根本就不懂得自珍自重,谁跟他关系近,他就冲谁撒泼。所以好多人一天天自吹是个好人,“我一不偷二不抢”,难道不是自揭其丑吗?前几天半夜楼里应该是一对夫妻打架给我吵醒了,那女的疯狂的砸东西,一开始是小件,后来估计连柜子都掀了,换别人,她敢吗?她连念头都不会起。从夫妻变成室友就容易相处了,可毕竟不是室友,他还是不检点,室友本来就不检点。早晚有一天婚姻制度会彻底退出人类社会的,孩子也别自己养了,社会化抚养。

          不过婚姻制度也有可能永存,这世上没有几个人爱惜自己,彼此都有撒泼的需要,早晚还得凑一块,像不像美国跟他的盟友们?

          不结婚是危险的,结婚是致命的。

        • 家园 可真是的,未来个人有多能?开公司不找合伙人、也不搞全球贸易?

          统统单干得了。

          家庭是最小的共同利益联合公司吧?

          女性退出职场,条件呢?未来全部体力劳动?还是女性智力大幅下降?

          只要男女智商相当,在科技的未来时代岗位就均等,战场都遥控无人机了。

          家里抓紧找个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领导,好的合伙人成功了一半。

    • 家园 好声音出问题,应该是在打黎叔

      在传媒娱乐界,有个大腕叫黎瑞刚。曾经官至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明星们要办演唱会,电视台搞节目,都要走他的路子,否则牌照弄不下来。他控制着多家媒体产业的企业和投资机构,长期和美国的NBC/环球关系密切。中国好声音和前面挨过打的脱口秀企业笑果背后都有他。

      打他不光是钱的事,这只是冰山一角。一尊在传媒领域一直不占优。哪怕西西河,“颂圣派”也都是往死里颂他,一粉顶十黑那种。想想为啥?席卷天下后,这方面,他不可能一直放任下去的。

      最近河里有个 【亚细亚的孤儿】 很活跃,这才是正确的颂圣方式。一个好的【颂圣派】,是让大家爱上【圣】,而不是让大家爱上【颂圣派自己】。最好是让你无需细读,就立马气血上涌,想跟着【圣】的大旗赶紧行动那种。如果一个【颂圣派】,【无脑爱圣上】的发言让你深入思考,剥丝抽茧找到了隐藏很深的【圣的险恶】,那不就是敌特分子么。

    • 家园 这样当然没问题

      很多的选秀,像“创造101”,就是粉丝点赞数量。只要够多,杨超越就是冠军。这很公平。

      如果好声音改成观众点赞,完全没问题。但是实际情况是把钱给导演,导演帮你安排导师转身。钱到位了,还可以重新唱,导演还可以从耳机里暗示导师可以转了。

      就从分账的角度来说,这钱分给导师了吗?平均分的还是谁转谁分? 是给了每个导师相当高的酬劳。但是你是买的人家业内的好口碑。要是玩黑箱,你这价格可能还差不少呢。 更何况很大可能是瞒着导师,钱导演挣双份,而由于节目不公平导致的挨骂导师自己担着。

      商品社会,从来没人跟钱过不去。只是跟分钱不均,不讲信用过不去。

      这个节目不是今天被骂了,被骂很久了。由于后来已经没有什么热度,以至于观众骂都懒得骂了。这个属于翻炒冷饭了。

      通宝推:年少亦菲的粉丝,
    • 家园 李玟即会唱,又有钱啊

      还是倒霉。。。

      你这规则也不大准啊。

      • 家园 人民艺术家不是说没有,但很是稀少

        有一回,我在李连杰的一个采访里听他说当年拍《少林寺》时酬劳是每天1元RMB,拍第二部时是每天2元RMB,一块参演的香港武师能拿1.5万元RMB(可能说的是整部电影的演出费),他说他受不了,心理非常不平衡。我一边看一边想,钱学森他们怎么说?

        拍电影是手段,李连杰是来挣钱的,事情就这么简单,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过去的演员有演技,是因为那会主要靠演技卖钱,并不是什么过去的演员尊重艺术,可现在不一样了,事情也很简单。你看成龙吧,成龙电影的一大卖点他就拍电影时搏命,观众就看这个。但那是以前的观众,现如今的观众对于演员搏命没有了兴趣,可这是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有空再琢磨。

        所以我很瞧不起陈某斯这个人,其实关于《中国好声音》所谓的黑幕,他就爆过不少料。我看过一些关于他的采访,讲真,我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你说他是喜剧演员吧,他很久没有啥作品了,你说他是来挣钱的吧,他又挣不到钱。我听陈某斯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说他没有经费,所以他没有没法搞创作。可是,30多年前春节晚会上,他是因为经费充足才拿出那些个作品的吗?唱歌、弹琴、写书、表演等等这需要很多经费吗?难道不是有那么一点点经费就足够了吗?陈某斯真的有作品,你上街头表演去,我可以打保票,“发行”你不用管,一定会有人拍,上传,只要有人买账,就一定会有大把的人在网络上观看,对不对?你的作品真的征服了14亿中国人乃至其它国家的人,你陈某斯那就是人民艺术家,你死了有人会落泪的,我可以打保票。

        所以我认为这个老头相当猥琐,他说来说去拐来拐去就是说他搞不到经费是因为观众被某些人带歪了,还不如冯某刚直接,“中国为啥没有好电影呢?因为观众不行。”冯某刚也很猥琐,这俩一样猥琐。过气了,没有市场了,不承认,就去骂别人,这俩就是来挣钱的,装什么呀。我喜欢李连杰,心里想的啥就说啥。多坦白啊,我不是什么人民艺术家,我就是来搞钱的。

        钱学森不是来搞钱的。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很简单,搞钱不干事,干事不搞钱,有爱的人不谈钱,谈钱的人没有爱。

        通宝推:老老狐狸,绿色蔬菜我的爱,
        • 家园 陈佩斯不缺钱

          人家是星二代,资源刚刚的。表演还很青涩的时候就去“瞧这一家子”和刘晓庆演对手戏。八十年代抓住机会拍了很多轻喜剧。那时候钱是真值钱,像河友说的,人家直接买了一片山,自己种地玩。

          他还是偏学院派的电影演员。把小品基本上当话剧来演。和后来以地方戏为底子的赵本山等人相比,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能力强,但是临场感觉,随机应变的能力弱一些。所以和央视闹翻之前,就有点走下坡路了。加上喜剧演员的职业病,强迫症加抑郁症很厉害。 能身心健康的走完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很不错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