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百姓有多恨老蒋?济南战役百姓支前物资之多,远超我方预 -- 忘情

共:💬81 🌺4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管中窥豹吧

              小说作者写作《苦菜花》时只有十九岁(自古英雄出少年啊),他只能根据自己观察身边事务得出结论,不可能搞什么宏大叙事。

              他写宫少尼在小学教书,只讲字意,不讲句意。比如课文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句子,他挨个字解释是什么意思,本来小学生们都明白课文是什么意思,但听他讲完学生们都糊涂了。这不是蠢,而是坏。这样的老师现在也不少啊,借讲课贩卖私货。

          • 家园 全国都这样,所以毛泽东停了几年高考

            就是等新中国后上学的穷苦孩子们长到高考的年龄。

            之前的知识分子必然是富农、小地主以上家庭。教育的延迟导致任用知识分子就是任用高成分。毛泽东算是背叛出身阶级的,但是不能指望人人背叛出身阶级。这算是一种妥协。否则重要位置都被人占上了,再请人家挪窝就难了。

            • 家园 高考不是教员停的

              剥削阶级出身的子弟参加高考可以,一些敏感专业不让报考就是了。解放以后高考专业大都指向理工科,不涉及太多意识形态。当然有一些极端的例子,比如《胡杨泪》里的主角钱宗仁,当地基层政权领导死活不允许他报考,逼得他只能远走新疆。

              记得河里有人介绍高考停止的原因:刚解放时,因为一些敏感专业不允许剥削阶级出身的子弟报考,而因为基础教育不普及,工农子弟文化程度普遍达不到参加高考的水平,所以干部子弟可以保送入学。等进入六十年代,因为基础教育已经相当普及,工农子弟也已经可以大量参加高考了,此时干部子女们就不再享有考试入学优势,于是就提出废除高考的主张。废除高考的建议是一些高级干部子弟们商议后,交由刘源放到国家主席刘少奇案头,由刘少奇批准的。

              • 家园 毛主席的意思是加上工农兵推荐,减少高知高干推荐,然后

                极左的周邓就撂挑子,那就取消高考。应该承认甲辰谈话推进高考结束原来的模式,采取新的模式,还是有道理的。

                到了60年代,高干高知子弟推荐制已经按照历史延续极为成熟了。

                也应该承认,毛主席确实有一定的推动原模式高考取消的含义。这是教育、升学模式,要快速解决在没有苏联支持的教育提高模式的不得已的操作。

                邓的这个书记处不止管书记处书记,主要是管全国各省书记,否则三年期间李井泉不可能给邓小平打电话。

                怎么对接的呢?和李先念对接是合理的,李可算管理经济、农业的副总理。

        • 家园 有点像莫言,我也是听说
      • 家园 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尽是读书人,学成几乎全不回乡

        这是中国历史规律,河里好几位还在纠结于此,为之辩解。

        其实却显出自己的立场来。

        所以经得起这个历史评价。

        毛时代则宣传回村建设,这不是虐待读书人,只是为了适当的农村的逐步城市化而已。

        当年知青下乡,去的大部分还是中等偏下的农村,而不是最糟糕艰苦的地区。

        适当的公社化而城市化,就好比黑龙江的兵团才是国家的目标。

        但是知青还是哇哇叫,意思是自己受苦了。

        没有扭转这个事情,是很遗憾的事情。

        其实当时说的是知青到农村承担一段时间文化功能等的知识分子行为。只是人为的留住一些知识分子在农村解决农村的文化等功能,医疗教育行政等等等。

        我家有个亲戚就是驻社干部,类似今天驻公社的第一书记。这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最好方式。

        很可惜,一切都变化了。

        • 家园 回乡当书记还是愿意的

          问题是回乡当的是小力巴儿,自然就不愿意了。

          毛泽东时代不说,今天的不回乡,显然有很充足的理由。你费尽全家心血上个清华,回乡给上河工大的同学当马仔,换谁都不愿意。什么时候“乡”真的做到和大城市一样好工作不家族化,自然能吸引到人才回流。

          按学历分配虽然不科学,但是比按爹分配还是更科学。

          通宝推:迷途笨狼,
    • 家园 能征这么多粮,更多是山东基层组织力和山东兵团连续胜利的功劳

      能征这么多粮,更多是山东基层组织力和山东兵团连续胜利的功劳

      之前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南麻临朐战役、孟良崮战役……哪一仗山东出夫出粮少?

      南麻临朐惨败后初期九纵吃饭都成问题,逃到渤海区的败军肚子溜圆,渤海区负担极其沉重

      借刘邓南下大别山好不容易稍微喘息

      周村战役(胶济路中段)、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津浦路中段)华东野战兵团或山东兵团接连大胜,基层组织安全和物资才有了保障

      不管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山东各区,不管出兵还是出粮,鲁南多数地区远不如胶东渤海冀鲁豫山东部分,难道因为那里的群众对鬼子和蒋匪军不够痛恨?

      鲁中还不错,鲁南少数地区不错

      你自己也说了,鲁南有大批粮食是预借的——

      “据事后统计,华东各地筹集的粮草数目如下:

      渤海一分区:面粉400万斤。

      渤海三分区:面粉560万斤,小米250万斤,马料200万斤

      渤海四分区:面粉1000万斤。

      鲁中南一分区:原有存麦70万斤,购买200万斤,预借秋粮1250万斤,共1520万斤。

      鲁中南二分区:原有存麦360万斤,购买200万斤,预借秋粮2000万斤,运入150万斤,共2710万斤。

      鲁中南三分区:原有存麦500万斤,征收秋粮1000万斤,预借秋粮200万斤,运入200万斤,共1900万斤。

      鲁中南四分区:原有存麦1000万斤,征收秋粮1000万斤,预借秋粮4100万斤,购买340万斤,共6440万斤。

      鲁中南五分区:原有存麦880万斤,征收秋粮2000万斤,预借秋粮1000万斤,购买300万斤,共4180万斤。

      鲁中南六分区:原有存麦2000万斤,征收秋粮4000万,共6000万斤。

      鲁中南七分区:原有存麦200万斤,购买400万斤,预借小米1500万斤,极2100万斤。

      淄博特区,预借秋粮300万斤。

      济宁市购买160万斤。”

      不清楚鲁南预借的条件譬如具体利息是什么

      不过淮海战役河南部分粮食供应利息很高,有的几年后才还清

      • 家园 鲁中南能征粮的关键是康生,带毛岸英搞土改

        鲁中南军区的政委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康生,带毛岸英搞土改,狠批富农路线,就是消灭富农,把残存的地主扫地出门,一锅端(杀掉),政府说什么就是什么,怎么能不交粮。

        鲁中南根据地下辖,泰山、沂蒙、沂山、尼山、台枣、滨海、泰西,本来就是老根据地,农历5-6月冬小麦和小米成熟了,作为秋粮预借的。

        胶东残破了。 1947年胶东保卫战过后,1948年春荒已经无力负担8纵9纵的粮食供应。1948年3月9纵和渤海纵队袭击周村才解决了吃饭问题。这时山东战场国民党本来兵力充足,烟台和青岛的驻军都有进攻能力,蒋介石和王耀武没有及时收复周村是个大失着。

        另外,新占领的地区一方面征粮,一方面用缴获国民党的法币购买。

        根据地基本就是男当战,女当运的情况。山东负担重,需要喘口气,但是谁敢这么说,就是地方主义,后来的山东干部都下去了。紧接着就是淮海大战,都说是饶漱石的功劳,后勤这块儿是康生。康生1949年2月因功升任山东军区政委,山东省委书记。

        通宝推:青青的蓝,ccceee,真离,
        • 家园 省内为共军出兵、出粮总量和比例,鲁中南都不行,哪怕仅仅48年

          济南战役甚至淮海战役结束时,鲁南很多地方还没有土改

          和胶东、渤海、冀鲁豫山东比,无论是为共军出兵、出粮总量和比例,鲁中南都不行,尤其后者,哪怕仅仅1948年

          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征兵32万多,占人口2.76%,冀鲁豫山东26万多(至渡江前),渤海20多万,,占人口2.43%,鲁中南那么多人口才出了15万共军,才占人口1.2%,估计鲁中和鲁南少数地方不差,多数不行

          当然这跟陈毅粟裕无能,鲁南解放区沦陷息息相关,再就是之前罗荣桓等经营无方。115师来山东那么多兵和枪,还有大批有文化的干部,真正开辟的地盘也就是滨海即日照和连云港北部一小块,抢的东北军地盘,荣臻儿子荣子恒部投日与此不无关系,几年前老子反复劝降怎么不答应?

          哪怕鲁南临沂很多地方也是山东纵队筚路蓝缕打下的基础,老是吹沂蒙山不过厚此薄彼为摘桃子的涂脂抹粉罢了。另外沂山周围抗战初中期大部分是炮党地盘,被鬼子赶走才便宜了共军

          渤海出粮多,淮海战役时就运了1亿多斤,人均负担更重,没听说是借的,胶东同理

          而鲁南区预借的粮食是要还的,不付利息或利息低点就不错了。淮海战役河南不少粮食是借的,利息很高到50年代初中期才还清

          泰西是冀鲁豫的,鲁中南是鲁中、鲁南、滨海合并,那时兼并的泰西?

          没有山东兵团的胜利,某些团团伙伙抢桃子也没基础,更没那胆量

          先是在渤海开会试点土改,后来到五莲,批判实际立功的黎玉、景晓村、林浩及其部下是伴随着山东兵团胜利进程的,而这些胜利最大功臣恰恰是人家

          当然康生比罗荣桓厚道得多,48年整老乡时多数仅仅是降职算鸟尽弓藏,罗某来山东肃托杀的革命干部无数是还没卸磨就杀驴,倒霉最狠的是湖西区,死的往往是山东土产中拔尖的

          你根本没搞清楚所谓“富农路线”是什么,除了把富农逼到对立面,一是残酷压榨老区中农,二是压榨老区土改分得多的哪怕是共军军属。这样杀鸡取卵基本是一锤子买卖,如果战事不利基本也就丧失民心从某些地区长期滚蛋了

          鲁南战役山东出民工60万,莱芜战役出62万,蒙山阻击战及泰安战役85.6万,孟良崮战役92万,南麻临朐战役94万多……陈毅粟裕瞎指挥,糟蹋了山东大量人力物力,所谓胜利也不大。战况不利就拍屁股躲到黄河北(幸好国军刚完成黄河归故)吃的渤海更穷还死乞白赖的找借口不想走,老毛督促下才不情不愿的渡黄河南下。哪怕一四六纵也有大批山东补充兵,有的是民兵整建制补充,迅速被消耗,没听说几个因此爬上高位,也可能被苏北老油条们刻意压制

          仅这几次战役山东出的民工就比淮海战役山东出的民工多。对了,淮海战役随军常备民工山东占92%。至于什么大连兵工厂的炮弹远不如山东炮弹产量,48年三月质量才合格,这也是为什么共军炮兵喜欢直射的重要原因,质量不行曲射没准头。大连兵工厂是复装的山炮弹(复装次数有限制),缴获源头是哪里?反正我不相信是苏中系的战果,多次复装后总共才20多万发,而山东80毫米以上迫击炮弹年产百万发以上

          饶漱石47初才来山东,它哪来的实际大功?如果真厉害应该吹他在华中时的贡献

          无论兵、粮、民工,华东区最大功臣都是黎玉、景晓村、林浩的,结果被鸟尽弓藏(这方面冀鲁豫要好得多),军事方面最大功臣是给陈毅粟裕擦屁股济南战役后被刻意打压闲置的许世友,其次谭震林、刘少卿,居然被编排山东兵团参谋长调戏山东兵团政委谣言,葛慧敏很漂亮吗?哪怕是造谣,要是说刘少卿跟苏中系某高级将领漂亮老婆勾搭(不是调戏,否则许世友谭震林也不接受啊)可信度要高得多

          在华东区,华中系中苏中系正事干不好,惨败后送老婆孩子躲大连挺麻利的,而且其派系特别擅长颠倒黑白一直至今

          新四军成立时,除了大别山那些战斗力强,有战斗力的基本是南下八路转单位的,包括北上东北的39军前身。从被吹上天的“刘老庄连”就知道新四军整体战斗力多差,明明是指挥侦查有问题,逃跑时被包围全军覆灭,伪军在内消灭敌人也不算多,仅仅是不投降死战到底还突围失败就成榜样了。照这标准,晋察冀、晋东南、冀鲁豫、渤海、胶东、鲁中还不把荣誉编制占全了

          前一段有河友讨论时说盐城伪军杀过劝降代表后来又投靠居然给了编制,还遮遮掩掩不肯说仔细,我想这就是苏北系战斗力一直拉垮的重要因由

          金门惨败,一方面是极度轻敌,另一方面,我怀疑是因为轻敌给苗正根红的小锋送战功,之前战斗英雄重伤昏迷中都能喊出“肖锋是个怕死鬼”,尽人皆知很没面子

          党同伐异任人唯亲没什么,但不能用那些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即使圣明如老毛,面对强敌用了粟裕结果华东不断丧师丢地,为此多伤亡无数革命将士和群众。大跃进重用刘少奇、舒同等,非正常死亡(印象中中学历史教材是2000万,应该低估了)或饿死几千万

          周村淄川战役后,共军主力不撤国军不专门协调仅靠济南部队拿不下来,集中兵力东西对进收复也没用,共军把缴获运走找机会打伏击就是,莱芜战役前后部分县城如章丘反复占据多次了。潍县战役时国军东进更远但在被攻克后没什么意义

          国军最大机会是47秋精锐(济南守军即可)北上扫荡渤海产粮区,那样这块共军重要粮源兵源都会一落千丈

          • 家园 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鲁中南军区是1948年7月底由鲁中军区、鲁南军区合并组成的军区。政委是康生。看来是把除了胶东都给统一领导了。

            第六军分区是滨海军分区,第七军分区就是泰西,原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李东潮,政治委员秦和珍,副政治委员谢福林,政治部主任赵其林。还有新占领的淄博特区司令部。

            大连建新的炮弹不是复装的。苏军打开仓库 新的炮弹壳随便拿。大连建新拿来过一下模具就是新炮弹壳了。对苏军来说75毫米弹药有的是。

            大连有大量的胶东人。胶东本身就不是产粮区,1948年春荒更严重,国民党还占着烟台呢,大量灾民要饭逃荒到青岛。胶东区不仅没发征收粮食,还要给灾民发粮食救灾。当然整个华北山东都受灾了,济南的国民党军都吃不饱饭,等着秋粮呢。

            • 家园 又在造谣了

              大连就是造不出炮弹壳,后期有了设备才能制造,但还做不到一弹一壳,而是三个弹头或二弹头配一个弹壳,装在一个包装箱内,打炮时候要现场复装。

              • 家园 你从来没想过你掌握的史料不够吗?

                建新厂生产56万发炮弹。需要多少材料才能满足?

                要是自己造炮弹壳,要黄铜带。首先这种材料本身就不好搞。铜带的加工成弹壳需要的复杂的冲压设备。哪怕现在,俄乌战场的155榴弹炮都是紧缺货。铜带做成弹壳,材料利用效率不高,也就是成本高。这些建新厂无法克服。百度上检索一下都有。

                你说的1弹多头情况首先是华野就这么订货的,不是建新厂想这么干。华野打了几次后发现准头不够,还容易炸膛,要求是一弹一头的完全装炮弹。于是建新厂找苏军协助,苏军打开了仓库随便拉,包括弹头的TNT炸药。

        • 家园 饶漱石年轻负责华东整体,不只是刘瑞龙啊

          华东包括上海,上海市是周总自认为的自留地,需要不同的精确把握。

          那时康生已经因为投靠毛主席被打压了。从红军历史,康生虽然不懂军事,看到毛主席的作用应该不难。

          所以就被下放了山东。按理说康生地位不该低于刘少奇的。这个时候康生是也被称为毛主席打压时期,黑毛者的说法。其实必定是周派的打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文革。

          延安时期康生是审干,内审。领导李克农的,这个时候勉强算地方省级领导,低于了饶漱石,这不科学。

          作为毛主席方面,他教授知识给毛岸英,看住山东解放区,接手罗荣桓,倒是合理、重用。

          通宝推:ccceee,网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