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东北军的家底厚实得您无法想像 -- 忘情

共:💬55 🌺199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蒋家本就有机会成为岸信介那样的政坛世家

                        看来可能是台湾仲达政治手腕高超,当时如果不“发毒誓”怕是要被李登辉诛三族斩草除根的咯,不从政,这算是三体那样的“安全声明”吧。

                        很少看台湾的那些事,回帖过程简单搜索了一下。

                        江南案也可以大事化小嘛,蒋家本就有机会成为岸信介那样的政坛世家,被扫地出门那确实是蒋家不行,有岸信介一半的手腕也不至于到这步田地。

                        从常理看,美国人不会“逼着他放松”,只是再也懒得理他们的反攻大陆的说辞了,大概就是湾“常在”降级成湾“答应”,他们内心惶恐无所适从吧。

                        再搜

                        岸信介,配偶岸良子

                        子女 岸信和(儿子)、安倍洋子(女儿)

                        兄弟姐妹佐藤市郎(哥哥)、佐藤荣作(弟弟)

                        日本这姓氏很乱啊,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岸信介与岸良子属于近亲结婚,子女不同姓,兄弟不同姓,安倍晋三又随母姓,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 家园 岸信介姓佐藤,入赘岸家

                          安倍晋三不是随母姓。是他爹安倍晋太郎的姓。

                          其实就是家族政治。

                          • 家园 开局关陇门阀,收盘大槐树下

                            建丰同志据说挺厉害啊,原来实际上这么菜啊,你说说看。

                            • 家园 天命难违,无量寿佛。

                              建丰跟原配的两个亲生儿子身体都不行

                              蒋孝文(1989年去世)精神状态比孝武(1991年去世)好点,估计是母亲的基因问题,跟蒋经国(88年去世)都是前后脚死的,这都是明面问题估计蒋介石在世时候都跟蒋经国商讨过,。他跟章亚若的两个私生子章孝严还有孝慈还不错,可惜不能端上台面下力栽培,硬搞家天下子孙后代都要折进去。。

                              这跟曹操有点像,后代短寿,曹丕寿40岁,曹睿寿36岁,皇权快速更迭,权利集中像绣球一样抛到司马懿这个千年王八手中。

                              还是民主选举好,能保持领导人状态在线,变革天命,人定胜天。

                              • 家园 那也可以学独孤信岸信介

                                培养女婿,当外公嘛,结果培养了个李登辉,建丰同志没有女儿么?有没有堂弟堂侄?

                                • 家园 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蒋介石叫“独夫民贼”不是假的,自己把路走绝的,收的义子蒋纬国,干女婿陈诚,好学生胡宗南,好同乡戴笠,为给儿子让路有能力的统统收拾过一遍。留点没危险的封建残余放到蒋经国手里放心。刨中共诸位领导人的祖坟,林林总总。老蒋基本把路走绝了。

                                  日本跟朝韩国差不多,现在独立自主性更差,退休政客安倍晋三公开的行刑式的处决,在野党李在明的割喉,证明这些都是美国的狗,跟日本以前幕府关白没法比,应该是家臣吧,过继入籍继承政治势力是日本传统惯性。朝鲜是唐宋开始持事大主义原则,美苏中,俄美中,中美俄,这三方的哪个事大呈薛定谔状态。不过15年左右时候,金与正代其兄弟天坛告天基本确认中国为大了,朝鲜的政治嗅觉是顶流的。六方会谈,一对五不怵,政治素养很高。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最准确而且常用的外号是【腊肉】

                                    不管服务器在哪个大洲,只要有中文的地方,就有这个外号出现。

                                    至于

                                    蒋介石叫“独夫民贼”

                                    流行范围很窄。事实上是一个政治站队词汇,根本不是外号,连【维尼】的频率都够不到。远不如【空一格】【光头】【娘希匹】甚至你们中国人专用的【常凯申】这些外号叫得响。

                • 家园 不过追随美国的狗而已,所以今天台湾成了这个样子

                  大陆能复制台湾吗,邓时代就是如此。这还是靠毛主席的底子。

                  你们这些人,知道美国给了台湾多少援助吗?算到大陆总共需要多少?美国能给吗?

                  高明?呵呵呵。那你去台湾论坛说去吧。

                  通宝推:网海,
      • 家园 现在网上有个笑话叫做就怕二代要证明自己

        千辛万苦尽一切努力的把家底败光😂。

        所以归根结底,对未来一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投资,不是说996啊,是说认知上,否则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拼死拼活卷个什么劲么😂,寒碜了我的东亚智商们😂。

        • 家园 给你说个身边的故事吧

          有个老板90年代干小个体,积累些家产,最拿得出手的就是魔都中心的几套房了。14年房产不景气,又传言要上房产税,海外学成归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小少爷小手一挥,几套房全部甩光,攥着现金小少爷感觉踏实多了。

          15年涨价去库存的大翻倍行情,割在最低点的小少爷那个郁闷,追吧,好在手里还有现金,就一把在远郊追高了一套大别墅。奈何别墅到手就一路阴跌,眼看别人的涨自己不涨,只好花了一百多w装修完以自住为名保住国际化视野的颜面。但远郊实在远,自住实在不便,只好再去租房。

          好在“国际化视野”的噱头成功钓到一位身价不错学历又高的老婆。但老婆在身边实在不方便吃喝嫖,(赌是不敢的),就寻个名目把老婆孩子打发到国外念书一了百了。

      • 家园 不要说张学良是废材,他的能力虽然无法应对那个事件(长文)

        但是做的也是没话说的,原因很简单,他要听蒋介石的安排,服从统一,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我试着全面的谈一谈吧。

        首先张学良是个很厉害的人,包括之前的各种操作,甚至中东路,也还是可以的,中东路蒋介石的意图现在来观察,就是不给支持,但是口头支持你打,然后准备收割东北和东北军。在这个时候他们都忘记了日本的威胁。

        蒋介石是不想记得,张学良是没机会记得,在东北,日本人占据了文化,经济、财政等等等各种方面,张学良在日本人的基础上可以6、7成掌握奉系,没了日本人,他也就两、三成的水平,因为东北军78个军团,他只有第三第四军团。其他人所谓服从张作霖,也只不过是支持亲日的张作霖而已。张作相似乎不亲日,但是也不好说,因为,当时的东北,根本没有意识到日本的狼子野心,或者是不愿意相信而宁愿虚以委蛇,他们对日本的升级都没有概念和准备。

        张作相总体表现是个爱国将军,但是投降也不是不可以,因为当时的军阀就那样,都是有奶就是娘。

        张学良不是,他的这点是超出了当时的全部军阀,这不是他加分的项,而是他基于这个基础进行的符合自身能力的各种选择和操作值得加分。

        当然,他选择了支持新军阀蒋介石进行中国的统一,为此才有的他服从蒋介石的几乎各种安排。表现为,918听从蒋介石指挥,这还是在中东路除了蒋介石的亏之后。他支持了统一,不是有奶就是娘,他有理想,为了理想尽自己的能力而操作。

        他可算是在当时最早有家国观念的军阀,这应该是因为日本人的狼子野心让他产生了警惕,同时也是日本人在东北的肆意妄为让他难受,还有就是亲爹的被刺杀。等等等。

        这导致了他在名誉拥有北方大部分军权的情况下,选择了东北易帜,这个军权是他爹留给他的,也是不成熟的半成品,但是如果选择做一个北方军阀,他也不是不可以。

        尽管当年918事变发生,全国一片谴责,但是没有一个军阀包括蒋介石意图通过战争赢回东北的国土,没有一个,当时的全国统一和民族统一一样是个笑话。

        当然,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基于历史责任和自身党的特性提出了全民族抗战的宣传口号,但是你直到,中共的力量是如此弱小。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当时我党在上海积极发表各种言论,既感动不了蒋介石,也感动不了全国人民。

        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是从1937年77事变开始的。这还是张学良西安事变促成的成果。

        当然了,918不是张学良的促成,而是被迫的。但是张学良意图推动的,一直推动的是全国统一抗日,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以当时的国力和能力,东北一地甚至根本无法控制东北抗日,这是做不到的,也是东北奉系的悲哀(亲日仇苏的必然结果)。为了想办法,张学良暗暗和苏联联络,意图加入共产党(可能是苏共),这也是张学良和共产党方面亲近的基础。但是被苏联拒绝了,原因当然是蒋介石挑拨离间的中东路之战,而不完全是杀害李大钊。

        这个事常被张学良黑嘲笑,意思是张学良进退失据,病急乱投医。实质上,则是在全国军阀种选择了蒋介石,其时蒋介石也和苏联关系密切,张学良还是希望利用到苏联对抗日本。哪想到,当时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遗嘱,选择了英美来合作,开始了清党,尽管如此,由于北伐军的战斗力,张学良还是再次选择了蒋介石作为了统一中国的联盟,被蒋介石封为北方统治者,张学良应该是意图献出中国历史的大印,这是他爹从满清皇宫获得的。

        最后给没给,咱们也不知道,现在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可能还在张学良家族,台湾是没脸子要了吧。

        总之,张学良的能力和想法是很合情合理的。

        918之后,蒋介石选择不和日本开战,张学良只能退出东北,这个政策是一贯的,持续的,张学良作为国家副统帅根本改变不了蒋介石的这个大政策。所以只好不抵抗,根本不是可以自主。

        如果他自主抵抗,重点是违背蒋介石的大政策,那么东北易帜的意义何在呢,张学良如何争取蒋介石的合作进行东北的抗日,其实这个时候的确是时机很好,但是东北军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张学良是利用了蒋介石北伐军的战斗力意图在918之前脱离日本人的控制,驱赶日本人的势力,谁想到,蒋介石促成了济南事变呢,惨案。

        张学良黑指责张学良利用蒋介石没有得逞,这就是典型的顾头不顾腚的讨论方式,这种套路蒋介石合情合理合法,不是吗?对中国有利不是吗?但是张学良黑就不管了。这就是典型的为黑而黑,呵呵呵,显然是置蒋介石不能被愚昧的地位意思吧?蒋介石、国民党铁粉。

        其实918后,就此放弃东北,安安静静的做个北方军阀,就很好了,口头上抗日,没问题。

        但是,他没选择。至于网络上甚嚣尘上的张学良自主打日本,其实都是吹牛皮。在日本控制那么紧密的情况,根本是做不到的。这是那个时候。

        其次来说,张学良对于抵抗日本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的,比如沈阳的放任警察黄显声将军抗战准备,比如外地的埋藏武器,比如准备东北抗日救国会等等等。

        在918之后,迅速成立并为义勇军提供粮饷,准备如此充分,以至于东北抗战义勇军迅速发展很快很大。

        只可惜都是民间的抵抗,从官方正规军的名义,他只能遵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就是马占山来了一下,基本上是毫无涟漪,全国也没什么反应。

        这点被张学良黑抓住了辫子,自然依靠这个指责张学良不抵抗,其实是完全错误的,从抵抗军的发展来看,张学良对中共完全不排斥,甚至主动让贤。是合作的意思,当然,我们知道,这一定是看着苏联的面子,马占山和一些抗日军后撤都是前往了苏联,这在苏联和张学良之间是有着明显默契的。

        当然,苏联也不相信张学良的能力,我作为张学良的研究者,也承认他不具备这个能力。

        具备这个能力的只有当时的中共毛主席!!!!!伟大的毛主席。

        但是他们之间的合作确实在当时是几乎完完全全不可能的,因为苏联也不相信毛主席和中共红军,如果苏联做得更多。确实对于我国来说是更可能有利的!!!好吧,苏联只相信国民党蒋介石,周总理也是,因为蒋介石在当时确实具备王者之相!!!这是我国我党30年代的悲哀!!!毕竟一个刚刚上井冈山没多久的红军看着确实不太行。更不要提之前的早期中共时期了。

        要克服这点,需要太多的努力了。这也是咱们做研究的基础,盲目的想苏联不该这么做,不该那么做,那是空中楼阁。

        但是苏联是一方面,周总理体系应该是另一方面,应该像毛主席那样尽量争取独立性,这不是组织错误!!!这个借口对于周总理来说其实不难做到,实际上我是看到了他的很多小动作了,王明的小动作远不如他。这也是中共革命挫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918之后他确实有一些沉沦,吃喝享乐,等待蒋介石同意全国统一抗战,完成了戒除吗啡(因为戒大烟导致的吗啡成瘾),但是通过东北抗救会对义勇军的支持一直在,也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在东北的抗日力量,主要是中共军政干部和军队。这点算是秘密的,也是公开的,因为保密也比较难,还有朝鲜抗战亲民国力量的泄露,比如朝鲜抗日军金佐镇等人时常来往于上海和东北之间,很难保密。

        而且救国会和义勇军之间的资金联系也是掩盖不住的。自从苏联拒绝了他入党,他总感到有一些失落。

        当然,他确实不是个合格的党员,对共产党的信仰也不是那么真诚,确实有利用的成分,拉苏联下水,也一直是他的努力。只是,确实手段不够多,也无法全面展开,他由于个人因素更相信蒋介石多过周总理,所以他经常相信蒋介石的许诺,尽管大多是放屁。

        张学良时常设想自己组织全国军队在东北抗战,只是他虽然身为副统帅,很难号令全国,能力所致。其实他也没有那个军事实力,可能他的一些骚操作也导致了大家对他军事实力的不信任。

        在当时,全国的军阀也不可能自己放弃军事指挥权交给张学良抗战,因为全国还是散沙一片!尤其是阎锡山和日本勾勾搭搭,发动918,阎锡山对日本的帮助很大。这次阎锡山部队对部队的指挥有体现了张学良对北方投降部队的控制力和能力不行。

        其实,确实张学良也还不能指挥全部东北军,更何况北方军阀部队了,东北军一致南下支持蒋介石是为了战争财产,并非基于全国统一。

        为什么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对张学良那么信任,一个是张比较单纯,一个是张学良在前面的选择确实很听话。

        张学良由于信任蒋介石的能力总是(不得不)相对信任蒋介石的许诺(半信半疑也没办法,也没有旁人可以选)。所以这也确实算是张学良给蒋介石下的套。就是争取信任获得蒋介石(代表全国)支持东北抗战的承诺兑现。

        这种欺骗也被果粉所不齿,呵呵呵。这就是所谓张学良的不忠。

        当然,蒋介石一直吊着和玩弄张学良的感情。总的来说,张学良对于蒋介石私人感情确实超越了我党。

        再次,在延安时期,张学良和红军打默契球,还给红军武器等等,这个是好事,增加了我军的实力,但是也导致张学良还是对我军能力不够信任。这导致了他还是选择了蒋介石,意图更加期待蒋介石向我军兑现承诺。

        由于他的选择,也导致了蒋介石在和平谈判中不断难为我军,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蒋介石才选择了让我军当炮灰,中国王朝传统基操。

        在这里,由于我军对张杨请求满足太少,又有一点没能力在苏联面前为张学良说话导致了,张学良不选择和周总理站在一起,以维持蒋介石的许诺为条件,跟随了蒋介石而被捕。

        他清楚的知道蒋介石不会放过他。

        他的选择还是有勇气的。我党在事变中的一些操作是不够上台面的。也是遗憾。

        大家顾及的都是抗日力量在事变中不要再受损失了。其实张学良基于个人能力,考虑的也算完善了,他留下对我党也不是好事。

        这个做法也不是纨绔的选择。

        总之他的各种做法都是很有水平的,绝对不是简单的废材。

        再后来被抓了,他也不让大家救自己,就是全力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全力抗战,不要分散注意力和精力。也是很好的选择。

        这体现了他的内心,心系抗战,为了国家。

        他唯一的问题就是不信仰共产主义,在90年代还面对了共产主义的崩溃和低潮,因此他对毛主席可能感受和体会不那么深。他可能产生了一定的犹豫,但是爱国之心是有的,也是确实的。

        这个事情放你身上,一个样,你做的不会比他好。你都未必敢提出自己的应对。

        为什么张学良会有犹豫呢,因为张学良和蒋介石已经开展了对日的关系操作,比如,支持日本更换一个亲华的首相,当时的竞选人床次竹二郎,也亲近与日本皇室亲华派的首相候选人。

        当然了这种寄希望于几个个人小团体的想法比较幼稚。无论是张学良还是蒋介石,都没有了解和理解日本政治。以为犬养毅等能够决定一切。

        实际上,当时日本军部已经在天皇的诱导下膨胀了起来。他们对文官体系形成了冲击,日本关东军也已经有了自决权,包括刺杀张作霖等,都是关东军人通过对日本国内的理解和了解,体会出了国内的动态,进而发动了下克上操作。他们有自己的文官和皇家贵族渠道了解信息。

        只有了解了这些时代和人文背景才能更好的评价张学良,否则任何的简单评价都是肤浅的、幼稚的。

        创一代确实是噩梦,在自己的地盘被鬼子给炸死了。就别提了,张作霖已经扛不住日本人了。

        就是因为他被炸死了,所以我才不相信东北军在东北不可以对抗日本人。

        通宝推:本嘉明,wolfgan,无此人01,
        • 家园 宝推,但不认同

          因为是创一代与废二代比,所以只能拿张学良跟张作霖比,而不是跟其它人比,其它人也没张学良的特定历史下的成长条件。

          张作霖是从做小土匪起家,能跟张作霖相比的,只有伟大的某某某了。

          张作霖活着时,日本的《田中奏折》还没曝光,所以张作霖不可能知道日本人的阴谋详情,但《田中奏折》在1929年被南京《时事月报》曝光后,日本的侵华策略成了明牌,此时任何人处在张学良的位置上都会积极联合其它国内军阀以求自保,这并不是多英明,是火烧谁屁股谁知道疼。

          张学良的高光时刻就是操作“西安事变”了,显然他高估了自己的判断力,西安事变的走向不是他所期望的。他为此成了阿斗,用来稳定奉系遗老遗少的人心。

          但“西安事变”的作用是巨大的,面对中国迅速聚集起来的抗日力量,日本不得不匆忙提前实施全面侵华计划,上演了小蛇吞大象被撑死的结局。若没有张学良导演的西安事变,可能等到小蛇消化完东北这条大象最粗的腿后结局就两说了。

          • 家园 张作霖可算豪杰,但是作为东北人我对这个事有更深的理解

            作为东北人不为张学良站台是不应该的。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4963998

            这次小Swell河友的说法是对的,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一是东北军并不是铁板一块。张作霖也好,张学良也好,应该是东北军的共主。 而且这个共主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日本给奶出来的。

            不能说绝对,但是也差不了太多。没有达到欧洲的水平,也几乎类似了,这点都可以从贵州王家烈的行为推测出当时(张作霖时期到918前后奉系吧)的情况。

            这体现在,在日本支持下,大家占领东北获得利益,没问题,目的一致,但是一旦脱离日本,接受全国统一,新军阀模式,就得考虑考虑了。我会不会失去我的兵?失去我的势力?

            所谓封建,大抵如此,其实这也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操。

            所以,张作霖抓住了这个要点,给了大家想要的,自己也有一定战斗力,自然还是愿意团结的。但是,张学良要走不寻常的中国道路。

            确实,应该承认张作霖在北方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甚至获得了满清的大印,也算功成名就了,但是如果没了日本的支持呢?

            另外,在对北伐军的战斗中,东北军的战绩是不太行的,这也是张学良意图依靠蒋介石的原因之一,其实,东北军精锐对北伐军也是有一战的实力的。

            只不过,张学良确实不想牺牲中国的抗战力量,同时他也愿意屈服于蒋介石麾下,并不想竞争权力,他唯一的理想就是指挥全国力量在东北抗日。

            那么张作霖有没有可能走这条路或者对抗日本呢,我们从后来的中国历史没能看到张作霖的这种态度,只有民间的张作霖手黑等传说,这是不够的。

            起码张学良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的抗战决心,比如东北易帜,按照现在的政治考虑来说,大概只有张作霖玩弄一些政治技巧缓和日军的冲动,这也是网上张学良黑张作霖粉通常的以为。

            而我以为,张作霖遇刺并且被河本大作刺杀成功,就意味着张作霖妥协的道路已经无法继续了。

            张作霖这么精明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日本的狼子野心呢,他对日本的防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个刺杀事件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日本人对于张作霖部的渗透已经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了。

            张作霖已经失去了对自己实力的控制。从日本人对张作霖渗透的各种顾问来看,东北军系统,不说奉系,都已经被渗透的稀里哗啦了,你的张作霖如何如何,只是一个梦。

            不是日本侵华意图公开后,张学良选择明智如何不明智,而是张学良只选择了一条决裂之路确实就是他的加分项。这个事情张作霖也是知道的,就是后来的满洲国傀儡国路线呗。满洲国张作霖不知道,石敬瑭他总知道吧,傀儡国他总知道吧?!!!

            西安事变,我个人猜测这是张学良又一次推动全国全民族抗战,他成功了,对此他自己的个人前途他是不在乎的。否则他何必送蒋介石呢?共产党地方是容不下他,出国总成吧?

            在这里我又有一个思考,就是如何理解毛主席在延安退却之后的操作,这个我以前说过,是很厉害的军事操作,也很辛苦(对于江青)。

            现在我又想得更深了一些,我个人觉得,这是毛主席在复制长征,他在炫耀自己的军事能力,同样,军队也是长征的辛苦,就是不断的转移、转移、转移。

            这似乎很枯燥,但是确实充分体现了极为高超的军事能力,因为和胡宗南打默契球,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况且,只能逃避,而无法进攻。绝对不可以被胡宗南抓到,那样就没有任何主动性了。毛主席和彭老总的西北军只能也是战略配合,而不是依靠彭老总救,时间根本来不及的。彭老总还有西北军自己在西北地区的战略任务。

            毛主席当然是成功了。

            1947年到1948年。胡宗南率领30万国民党部队对我西北解放区大举进攻,即所谓的重点进攻。驻扎在延安的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延安城,转战陕北。为了保密,中央军委化名“昆仑纵队”,毛主席也取了一个假名——“李德胜”。用他老人家的话说,其意义就是,中国人民理应得胜。而且,毛主席十分喜欢这个名字。

            “蘑菇战术”,毛主席专门为解放战争的西北战场指定的作战方针。蘑菇战术,简单地说:就是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山区疲于奔命,利用部队的假位置消息,伺机寻找合适战场,切断敌人的前后联系,一举消灭被吸引来的孤军。

            毛主席判断出,胡宗南拿下延安后会志得意满,绝对会想趁胜追击,试着与我军主力进行决战。

            于是,毛主席等人决定,派出小股部队,映照出部队主力的假象,将敌人绝大多数的兵力吸引到延安西北方的安塞去;而我西北野战军主力,则藏到延安东北方的青化砭去,做好关门打狗的准备。

            说得挺简单的,看起来也挺简单的,但是执行起来却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小股部队佯装得足够真,恰到时间;需要想办法将胡宗南部的剩余部队,引来青化砭深谷的险地,来得还不能多。这都需要完美配合、将士用命和精心计划等。

            青化砭战役结束后,并没有给陕北战局和西北战场带来多大的实质性转变,毕竟蒋介石在西北地区部署了34个旅25万人马,分南、北、西三大围攻集团。青化砭战役的胜利,初步证明了毛主席放弃延安的决策是英明的;或者说,此战的走向,是完全按照毛主席所制定的战略,达到了战略目标的预期。

            青化砭一战过后,中央机关在枣林沟开了个重要的大会,为了保证意外出现时,对全国解放战局的影响大大减小,中央机关决定一分为二,一部由朱德、刘少奇率领,东渡黄河,抵达华北根据地,指导既定计划中的工作;另一部由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率领,留在陕北,统揽全国大局,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这样一来,中央机关所能发挥的作用达到最大,可是保卫毛主席的警卫力量再次削弱了,有些走钢丝的味道,即使是遭遇敌人的一小股部队,那都是十分危险的境遇,一不小心就会在阴沟里翻船,万劫不复。

            中央一分为二,毛主席的保卫部队,只剩下4个连队了,400多号人,对毛主席贴身保卫的只有一个排。为了不让敌人从蛛丝马迹中,找到毛主席等人的位置,也为了让毛主席处于更安全的位置。这支小部队改名为“昆仑纵队”,任弼时为纵队司令,陆定一为纵队政委,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也开始化名生活。

            青化砭战役仅仅是开始,枣林沟会议后。毛主席、周恩来等机关部队,全部都轻装前行,弃车步行,用脚进行转战陕北的作战计划。

            当时毛主席的肺炎刚刚好,身子骨有些虚弱,身边的警卫员就提议,说要做个担架,请他上去,自己和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抬他跟玩一样。但毛主席坚持不坐。主席怎么想的,不难理解,他作为统帅,应当以身作则。正是因为他的以身作则,坚持和其他普通战士吃一样的苦,所以转战陕北的途中,一直没有人喊放弃,说丧气话。主席吃的了,你凭什么不能吃?

            不坐担架,拄拐杖总行吧。卫士孙振国从自己挑东西的棍子中,挑出一根柳木给毛主席。毛主席拿起来,试了试,还真不错,很合手,便笑着感谢:“谢谢你了,有这东西省力多了。”后来,这根棍子在毛主席手上,拄遍陕北的山水沟壑。

            而胡宗南呢,被我军刚撤离延安后的当头棒喝后,开始转变思路,开始使用国防部制定好的“方形战术”。什么方形战术,不过是凭借着兵力优势,把部队分成数十米宽的方阵,一起前进,一起扎营,进行“高效率”、大范围、无死角”的扫荡。

            可后来的羊马河伏击战、蟠龙镇攻坚战,又让胡宗南部来不及支援,损失惨重,西北野战军获得大量兵员、武器、弹药、粮食、服装等补充。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危险的,最危险的一次,敌人的先头部队距毛主席的昆仑纵队只有不到10公里的距离,警卫员焦急地劝主席快点转移,主席却坐在老乡家的锅台上,神情自若,毫不慌张,思考着全国解放的战局。

            有时劝得太烦了,毛主席还会发脾气:“什么十里地八里地,中国土地广阔,差这一点距离?不要婆婆妈妈的。”直到枪声越来越近,毛主席才肯动身,大家都劝渡过黄河去。毛主席却不同意,哂笑一声说:“走这条路,是落入敌人的圈套。我们要在这里同敌人周旋,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跟他们兜圈子,直到彻底消灭他们!”

            毛主席领着这支精干的小部队,朝敌人来袭方向轧过去。任凭敌人怎么想也想不到,毛主席竟与自己擦肩而过,就在山梁的另一边。毛主席就像是“蘑菇战术”里的诱饵蘑菇,“调动”着胡宗南的精悍美械师,往西北野战军的“口袋”里钻。

            虽然是默契球,但是不是和张学良一样的,胡宗南虽然也有一定进步性,但是他不是和我共特别亲近的人。所以毛主席还是很危险的。

            由此,你可以对比张作霖,他的能力在旧时代也许不错,但是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他不如张学良,张学良知道自己不太够,但是他失败是因为为国家利益。张作霖的掌握只能在日本的羽翼下,就好比郭奉战争中他表现的那样,如果没有日本支持,张作霖就败了。

            当然,郭松龄能不能像张作霖那样掌握奉系,那是另外一个政治性问题。

            作为一个东北人,张学良问题是我们的软肋,但是我经过分析,坚定的认为张学良不像你们说的那么弱。

            我前文说你们也提出方案来,咱们大家就此分析分析,我估计,你们是能力功力不够的,吹牛皮容易,但是没用。

            我的意思是张学良的办法算可以的了,比如像蒋介石那样南京工业大转移,你觉得918前后可能吗?炸工业?这些都是笑话。你觉得蒋介石会怎么做?

            通宝推:本嘉明,无此人0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