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前,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 忘情

共:💬84 🌺333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刘邓那里调没调动陕北敌军查不到资料

            但陈赓肯定是调动了不少胡宗南部队,李铁军的第五兵团就是。挺进中原打入敌占区不仅仅是刘邓一家的事情,三支大军品字形经略中原,是一个统一的构想。

            通宝推:ccceee,
            • 家园 品字形是个事后的说法,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个之前有河友

              提供了电报,大别山只是一个选择,不是唯一选择。

              陈赓也没调动多少胡宗南部队,而且也不是一回事。根本就不是个调动的问题,而是针对中原战区大家各自的操作和行为。

              一直以来,在大别山搞刘邓的就是桂系部队,中原才是蒋系部队。黄维12兵团也是属于桂系的,这是徐州集团兵力不够了。

              按照调动说,胡琏部队在豫东战役进入豫东战场怎么算呢?所以,不是这么看的。

              经略中原,大别山距离太远了。很明显,经略中原才是核心和实质啊。

              胡宗南军事集团的产生,是从1933年国民党军第一师到达陇南后开始的。但为了说明胡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个集团的原因,首先还要谈谈胡当上第一师师长以前的一些事情。

              一般人只知道胡之所以能形成一个军事集团,是由于他是黄埔军校一期和浙江人,又同特务头子戴笠勾结的结果,却不知道除此以外,他能取得蒋介石的信任还是一个重要原因。胡宗南于黄埔军校毕业后分配在胡公冕的营里当排长,后经胡公冕的保荐很快就当了连长和副营长。胡公冕升任团长后,胡宗南也接着当上了营长。不久又升任副团长。胡公冕当上团长后,那个团的官兵在他的艰苦朴素和勇敢善战作风感召下,纪律严明,常打胜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胡公冕因系共产党员,离开了部队,胡宗南就当上了这个团的团长,并以这个团为骨干,扩编为第二十二师,胡升任了师长。

              胡在八年抗战中,由第一军军长而第十七军团长、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长官、第一战区长官。官升四级,拥兵40万,坐镇西北,封锁边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集团分别向华北和中原发展,李文的第三十四集团军沿同蒲路转正太路抢夺华北重镇保定,胡亲率一部抢夺郑州和洛阳。这时胡的势力已由西北扩展到华北和中原。

              1947年3月,胡集团除在华北、甘肃、新疆、晋南、河南等地的部队外,单用来进攻延安的第一线兵力就投入六个军和一部分炮兵和空军。这六个军是:第一军、第二十七军、第九十军、第三十六军、第七十六军、第十七军,连控制在第二线的部队(这些部队番号已记不起)共计有20多个师。

              1946年7月,胡宗南亲自坐镇西安,指挥嫡系主力6个旅以及炮兵、特种兵各一部,经风陵渡、茅津渡黄河,向晋南开进。原本陈赓想先教训一下配合胡宗南的阎锡山,再打胡宗南,但阎锡山老谋深算,进展十分缓慢,可胡宗南的部队仗着自己武器精良,兵强马壮,无所顾忌直奔晋南来,有两支部队为抢头功,竟敢孤军深入。

              见此情况,陈赓决定改变策略,调北进部队挥师南下,打最突出的31旅,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闻(喜)夏(县)战役”。经过周密部署,仅用了两天一夜,31旅就被全部吃掉,给了胡宗南一个教训。可胡宗南不以为意,只认为是自己太过轻敌,才让陈赓捡了个便宜。

              天下第一旅

              同年9月中旬,胡宗南再次向晋南增派15个旅的兵力,还把他的精锐部队——“天下第一旅”也送到晋南,决定和陈赓决一死战。

              所谓的“天下第一旅”,名声确实不小。在整编前是第一师,胡宗南就是首任师长。该旅全副美式装备,以老兵居多,战斗力强,而且部队军官的军衔都比其他部队高一级。旅长黄正诚中将曾在德国军事学校学习,号称国民党的“百战百胜将军”,部下两个团长也都是少将军衔。不夸张地说,该旅属实是蒋介石嫡系中的“佼佼者”。

              听到胡宗南把“天下第一旅”调到晋南的消息,陈赓也暗自窃喜。他很明白,打蛇要打七寸,要让胡宗南彻底死心接受教训,就得吃掉他的王牌——天下第一旅。

              9月下旬,经过严密侦察之后,陈赓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临(汾)浮(山)战役”,歼灭第一旅。22日午夜,陈赓派出一个旅向进驻到浮山的敌第1旅第2团发起攻击,经过一昼夜激战,全歼该团,团长在突围中被击毙。与此同时,黄正诚为救第2团,赶忙率领第1团向浮山开进,这一决策正中陈赓下怀。

              23日,第1团已被赶进陈堰村,成了瓮中之鳖。但第1团仍坚持不认输,拼命反击,团长甚至叫嚣:“就凭八路军那几条烂杆子枪,想消灭‘天下第1旅’,那是妄想!”可嘴硬也没用,到24日拂晓,战斗结束,“天下第1旅”旅部及其第1团全部被歼,黄正诚及两个少将副旅长被生擒,第1团团长被击毙。

              歼灭胡宗南第1旅后,太岳军区11旅召开英模大会

              从此,“天下第1旅”就消失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消灭第1旅的同时,八路军部队还顺手牵羊,消灭了敌167旅、27旅各一部,使临浮战役战果颇丰,共毙俘敌五千余人。

              • 家园 不仅李铁军,裴昌会也被调动

                大别山当然属于中原,不然刘邓大军怎么叫中原野战军?豫皖两省属于中原无疑,大别山地跨鄂豫皖,也可以说中原地区的一个制高点吧。

                品字形布局并非什么事后说法,刘伯承当时就阐述说:“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觭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

                • 家园 裴昌会他们不是跟着陈赓离开了,而只是赶走了他们

                  刘伯承当时就阐述说:“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觭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

                  你知道是哪年哪月吗?

                  毛泽东在5月初为刘邓指定的任务(见《刘邓陈粟晋南陕北各部队的作战任务(一九七四年五月四日》):

                  巳东后独力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并与陈粟密切配合行动,凡有共同作战之处陈粟军受刘邓指挥。

                  这封电报背后的意图是由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独立经营中原。在这个任务设想中,出击大别山仅是视情而待的一种可能,整个图景已经能看到后来淮海战役的雏形,如果按照正常演进,后来的淮海战役是势所必行。也就是说,现实中的淮海战役是一场迟到的战役,它的自然发育被突发事件打断了,在突发事件平息后才重新发育。是什么突发事件呢?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4965172

                  • 家园 那就是被调动了嘛

                    裴昌会他们不是跟着陈赓离开了,而只是赶走了他们

                    调动敌人,从而形成可以歼灭他们的战机,这就是运动战的真谛。

                    裴昌会的指挥所原在延安,后来一度为追击陈赓部调进了河南,离开了陕北。

                    胡宗南集团再怎么说也是姓蒋的,调动不调动蒋说了算。该集团解放战争期间被调离陕西胡防区的部队多了。北平的李文兵团(含石家庄被歼的罗历戎第三军、在北平先被重创后被改编的16军)、山西临浮官雀战役被歼的黄正诚天下第一旅、太原战役被歼灭的30军(黄樵松当军长那个军),还有在山西历次战役被歼灭的该集团其它部队。

                    “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觭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我第一次见这段话是四十多年前的读物《淮海大战》,印象中是刘伯承在1948年出大别山前的一次会议上对下属高级干部讲形势时说的。

    • 家园 有,最好的打法是穿梭运动战

      先声明我不是来怼忘情的,也不是恶意唱反调的,我们都不是军事家,是个素人。我个人观点写出来评论几句。

      忘情说的武器弹药不足,不是出大别山的理由,难道大别山有工厂能生产吗?只有共军根据地能生产,依靠根据地补充是对的。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

      挺进大别山损兵折将,让中野战斗力下降的如同地方游击队,怎么也不能说是胜仗。刘邓大军出发时有62门榴弹炮和山野炮,包括缴获打刘广信的8门美10榴和大量美式卡车。在鲁西南战役中打整66师2周打不下,最后拉来了这8门美10榴才轰开了66师,鲁西南战役又缴获了64门山野炮,合计126门炮,结果都丢掉了。中野丢掉的重武器超过了莱芜战役国民党的损失(5门野炮、40门山炮、9门步兵炮、5门战防炮)。但是出大别山是毛主席的政治正确。

      有没有其他打法,当然有,就是解放战争偶尔一次峥嵘的穿梭运动战。

      具体战例就是打洛阳,华野陈唐兵团从鲁西南赶来,华野特纵用汽车拉着美10榴从渤海区跨越千里而来,陈赓从豫西赶来,中野在路上打阻击防止国民党救援。这场战斗成果很大缴获很多。

      刘邓不要去大别山,而是奔豫西晋南,陈赓的方向,陈赓出晋南和跨越陇海奔淮北折返晋冀鲁豫,打成交叉型,国民党必然跟踪而来。刘邓穿梭进入陈赓的根据地得到补充后再次出击,陈赓穿梭进入晋冀鲁豫根据地,得到补充后再次出击。

      这样依靠晋南,晋冀鲁豫, 鲁西南这3个根据地,2支大军反复穿梭,加上华野分兵而来的,忽而休整,忽而进攻,忽而开辟新根据地,纵横中原,想打谁打谁。尤其是反复破坏和插断陇海线,这样国民党军的调动也不方便了。

      这种穿梭是运动战的一种。国民党的王耀武很熟悉这种打法。打通胶济线的时候,济南放一个73军,青岛放一个8军,来回穿梭,许世友被迫退出了胶济线。

      莱芜战役的时候,王耀武要撤退进入莱芜新泰的李仙洲兵团,主力撤到胶济铁路的明水,淄博博山,然后控制莱芜袋形地带的的关键点口子镇,这三个点形成三角地带,这样可以随时进出莱芜,然后反复扫荡三角地带,肃清后方共军,让共军的地方政权催促共军主力来决战。然后李仙洲以逸待劳,依仗坚城用铁路转运兵力形成局部兵力优势,李仙洲还能得到青岛的8军和54军的支援,这样共军哪怕20万人一起来攻也不怕。王耀武死后被中共评为军事家不是浪得虚名。

      1947年的时候共产党的军事领导是不熟悉这种打发的,不会有意而为之。蒋介石和陈诚当然也不会,也不会同意这种运动战的打法,所以王的计划并没有实施。解放军的战术是打歼灭战,等到1948年下半年毛主席也不是这种打发,还催促粟裕过江南呢。这种穿梭战术也没在抗美援朝中见到过。

      • 家园 大别山的问题是很明显的,没有把大别山建立成可以生产武器的

        根据地,这个才是根本,这也是导致大别山刘邓的继续损兵折将的最根本原因。

        刘邓大别山根据地的建设是失败的!!所以不得不离开去了陈唐经营的中原。

        也就是说,大别山刘邓面对的困难和在南逃路途中其实也差不多。

        根据地建设是个很重要的能力,刘邓部在大别山一年确实时间少,但是没能依靠大军解决根据地建设问题,实在是实力不行。

        对比陈唐在河南一带的游历,差距就有点大了。陈谢部就成功了。陈谢也是依托中原突围的结果,并不容易。

        通宝推:网海,
        • 家园 要换了别人挺进大别山,你就没有这么多说辞了

          无非286是二野的政委,不就这么点事吗。

          • 家园 我觉得你挺愚蠢的,你根本不懂我在说啥,之前我也提了,你可能没

            没看。

            当然,我更认为你愚蠢,你属于凡事不知道多少还强行胡说的典型。你的知识水平太差了。

            第一,我强调的是毛主席比邓高多了。高出很多很多。

            第二,我强调的是毛主席不仅比邓小平高,而且也比其他中共领导人高很多。

            第三,我想说的是根据毛主席的思路,解放战争还有可能提前很多时间胜利。

            这点可以从网海河友的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看到可能性。

            第四,由此可以推出新中国提前两三年建立会给中国带来多大的好处。

            第五,由此也可以推断毛主席在建国后的各项。政策应该更有前瞻性,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比如,提前文革,毛主席更有精力和控制性。等等等。

            你理解的是你所谓臆想的低层次,就别提了。

            如果是粟裕根本不会去大别山,如果是陈赓大概也不会去。

            徐向前是病了。其他人不会选择这个结果,就是陈唐,人家也一直作为战略机动部队在中原战斗。

            而邓小平通常是作为政治领导人存在,起码对建设大别山战区有所建设,但是,显然,根据大家的资料他的建设是失败的。被看作叫花子部队。

            这点用在毛主席从陕北到西柏坡,能是一回事么。

            你跟个傻子一样,就扯谈了,越谈显得你越愚蠢。几次不回你,你还不知趣,赶紧找个女人过正常生活去吧,跟神经病似的,你不觉得自己可笑?

            • 家园 自己当毛粉就算了

              还神经上头了,以为自己是谁?你们某些东北人也就这点能耐了,总是活在过去那个你们认为的辉煌年代。

              另外搞人身攻击,算啥能耐。不说也罢

              • 家园 你在几个帖子骂我,我说啥了?你这个和问题有一毛钱关系么?

                我指出你的愚蠢有啥问题?有事说事,你扯个毛?简直可笑。

                只准你骂人,不准别人回应么?你心灵脆弱啊?

                我说你蠢,你倒是用事实反驳啊?别人的意思你看不懂你瞎狗扯,你啥意思?

                我当毛粉,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情关你屁事?

                你一个个跟着我的帖说对了也罢了,怎么的,西西河你不允许有毛粉吗?

                扯个一二三四和是不是毛粉有尼玛一毛钱关系吗?你有病吧!

        • 家园 不要苛责。刘邓的能力很强了,尤其是政治能力。

          看看陈赓是如何支援刘邓的。刘邓出大别山的时候,比叫花子还叫花子。周希汉一看中野的情况,吓得急忙脱下新作的军服,换上旧衣服装穷。

          这种情况下,还能维持住部队不散架,还能打仗刘邓的政治能力很强了。邓的经济能力在建国后已经有证明。

          就在这时,大别山的五个纵队到了宛东和豫西,一见面,旅长周希汉立即下令收缴全部新军衣换上原粗布灰军装。

          原来,这支部队在大别山被困半年,狼狈得比叫花子还要差三分。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战士们脚上穿着草鞋,下身是破旧的单裤,上身是破旧的蚊帐布裹着稻草取暖,头发很长,差不多有几个月没有洗脸了。武器虽然是美式的,但是缺乏弹药,仅有迫击炮60门。不要说和华野部队比,就是和陈赓的第四纵队比,他们也不能比。

          旅长兼党委书记周希汉召开旅党委全会宣布:一切缴获要归公。从漯河运到后方的全部武器弹药、车辆马匹、被服布料如数上交,山炮大队准备拿出三个连队,各团直属炮兵连也准备调到兄弟部队!

          周希汉把缴获的物资,包括炮兵全部给了刘邓。打黄维的时候,邓小平把10年没升的周希汉从旅长直升军长。是不是也考虑到这段感情,就只有邓小平才能知道了

          通宝推:迷途笨狼,
          • 家园 我也不是对刘邓苛责,而是毛主席在抗战后有个整体思路

            结果因为周总理的盲目相信谈判解决问题而崩溃了。

            崩溃了也没有办法,实际上由于应对比较完善,倒是也比较好调整。这才有了小河口会议的畅想,这个畅想也不仅仅是畅想,而是毛主席在各种快速转移过程中,被胡宗南追赶中,各种调整各地战场的过程。

            大别山当然很困难,你的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实际上毛主席不是更困难嘛?那么毛主席调整的思路是啥呢,是依据东北显然的优势而控制全国的战争思路。

            当然,我们知道毛主席是控制相当成功的,就此,我们观察大别山根据地,就可以看出差距了。

            有差距能力不够,都没啥问题,但是还吹牛皮就没意思了,这导致人们不知道对错,黑白颠倒,这是不合适的。

            毛主席过黄河是比收复要早,但是,基本上没有离开我的说法和思路。

            1946年12月17日,国民党军向临江地区发动首次进攻。1947年1月5日,北满民主联军第一次渡过松花江,迫使国民党军北援,北满民主联军遂撤回江北休整。1月30日,国民党军第二次进犯,南满民主联军发起反击,迫使国民党军停止进攻。2月13日,国民党军第三次发动进攻。2月21日,北满民主联军第二次越过松花江。在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第三次进攻失败。随即,北满民主联军撤回江北,国民党军集中兵力大举北犯。3月8日,北满民主联军第三次越过松花江反击,国民党军被迫调兵北援,北满民主联军遂撤回江北休整。3月27日,国民党军第四次进攻,南满民主联军经过几天激战将其挫败。

            从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进行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共歼敌约5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南满解放区的进攻,并迫使东北国民党军队全面转为守势。

            我们当然知道东北的任务更重,要建立一个民主联合政府,建立一个共产党模范政府,实际上就是一个中共的稳固的根据地,最重要的而是你得活着。就这点而言,我们知道,东北局已经成功了。

            东北的节奏也确实和内地不一样,但是是内地的底气。迅速的建立起这么一个红军基地,是高岗的功劳,也是我共的本事,东北本来国党基础更好,可惜他们没抓住,腐败去了。

            所以毛主席这些操作,自然得心应手,我能够想到他的气定神闲。至于你说的延安困难,毛主席能在乎嘛?不可能的,那根本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只是给刘邓逃跑找借口而已。我个人觉得,其实当时毛主席部队和延安部队也是不同的,所谓吃食差距也没那么离谱,毛主席整个转战期间,物资困难没那么大,虽然确实不太好,毕竟队伍太小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05714/answer/217680018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7323542

    • 家园 刘邓做不到,但是不该吹牛皮

      他们确实能力做不到,很失误。

      实际上就是一路南逃了。

      毛主席是要他们在中原辗转来回的。复制昆仑纵队。这个要求的确高。

      通宝推:hwd99,网海,
      • 家园 鬼扯淡

        脱离根据地的来回拉扯根本不能支持大军进行有效作战。

        从刘邓南进,到十月,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就是自卫战争升级为解放战争的几个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