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短篇】咱们中国的超级大炮工程 -- 1001n

共:💬88 🌺711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短篇】咱们中国的超级大炮工程(七、完):尾声

      (七)尾声

      其实,哪个国家在发展现代科技时没有走过弯路呢?特别是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的科技人员能取得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确实已经是万分不易了。

      但是,640-2确实失败了。而且不光是640-2,连整个640工程,也在1982年的航天部会议上,被决定下马;除了个别课题,整个反导研究项目,全部停止了。

      令人痛心之余,640工程的失败,也确实有很多教训:

      1、首先是计划太大

      640工程目的是反导,而究竟通过什么途径反导比较可行?似乎炮弹可以,激光也行,导弹也挺好——于是三个项目同时上马,把当年本来就很紧张的科技力量给大大分散了,实在是个很让人遗憾的错误。

      与此同时,配套的预警和识别工程,也牵扯了相当大的技术力量。说良心话,不是中国人不够聪明,技术上不行,而是反导的难度确实太高了。面对这么复杂的课题,不进行充分的论证和精心的组织,就试图一步登天,高喊着“三年赶、两年超”、“一年一个型号,四年建成防区”的口号,又怎么能不失败?

      2、其次是指标太高

      无论是640-2,还是其它姊妹工程,几乎项项都是对中国科研、生产能力的综合考验。回顾640-2我们不难发现,指望火箭弹在几十公里高空拦截核弹头,这个指标本身就高得难以实现。类似的现象还发生在其它工程中,比如研制每秒运算数百万次的电子计算机,全新的大型相控阵雷达,等等。

      3、第三是瞎指挥

      在完全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的前提下,盲目计划搞一个反导防区,并以防区应该具备的武器系统,再反过来设定研制目标。这个思路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不对,但是,在没有量力而行的情况下,这样的指挥不是瞎指挥又是什么?

      4、第四是打乱仗

      1970年5月25日,为解决640工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例如715相控阵雷达),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了天津市革委会和七机部军管会联合上报的《关于天津市和七机部协作会战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的报告》。天津市为此成立了“第四办公室”,即“640会战办公室”,所谓的“天津会战”由此开始了。

      天津会战要解决什么问题?数数看,也够吓人的:反导系统精密跟踪相控阵雷达、导弹发射架、导弹自动驾驶仪、无线电控制仪、固体发动机壳体、控制指挥用数字计算机、模拟机……

      仅仅是第一年,就提出了八大类113个项目、动员了七个工业局和120多个工厂……

      可想而知,科学研究要是也采用军事的大会战方式,会有个什么结果:这一年下来,仅仅完成了23项,刚够全部任务的五分之一!

      如此等等,到1974年后更是一年不如一年。1979年8月15日,经过上级批准,七机部致函天津市,停止了事倍功半的天津会战。

      也是一条昂贵的教训啊。

      -------------------------------------------------------------

      但是,640工程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却也不能说是一无所获。

      通过640工程,我们最终收获了新型的S-7计算机(1980年初,30万次/秒)、再入轨道开伞回收技术、300个小单元的相控阵雷达(1978年)、目标特性研究成果卫星轨道监测预报技术(1977年)、110及7010大型预警试验雷达(1977年)、实践二号乙卫星(1981年,一箭三星中的一颗)、红外地面探测雷达样机(1977年)、DM-140及DM-1200核电磁脉冲模拟设备(DM-140获全国科技大会奖)、电磁脉冲实验室……

      而中国超级大炮工程,也正好像整个640工程的缩影——既有成果,又最终失败;并且,投入和产出,居然也是那么的不成比例。

      但是我想,或许我们既不该自欺欺人地指着一点点成果说:看,我们还是对的;也不能妄自菲薄,把什么都看得那么不值一钱。

      就在计划太大、指标太高、瞎指挥、打乱仗的情况下,就在文革的史无前例中,就在派性斗争你死我活的乱世里,我们的科研人员仍然能够兢兢业业地尽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整体已经陷入瘫痪的国家效力——我想,这种爱国心和敬业心,才是真正最宝贵的吧。

      中国超级大炮的故事,到此全部结束了。

      而在我们回首凝望这一切的时候,这门永远停留在图纸阶段的大炮,或许也不仅仅是一个休止符吧。

      (全文完)

      关键词(Tags): #中国超级大炮#先锋号#640工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对640项目瞎指挥打乱仗的指责完全没有道理

        现在坐在DF41+CNMD的核保护伞下,可以悠闲的说什么充分论证精心组织。冷战年代,美苏两国能毁灭人类几十次的核武器随时可能因为某种偶然因素开启末日之门的时代背景下,谁有那闲工夫和你充分论证?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否则万一哪天真的一发甚至几十上百发核弹飞过来,你难道拿你的论证资料去保卫人民?就像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三省,虎视眈眈随时想打进关内的时候说什么“攘外必先安内”是扯淡一样,在核武器顶在脑门后面随时可能搂火甚至走火的年代,搞反导系统,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充分论证”?唯一的道路就是一边论证一边开发,尽可能早的拿出可行方案来。

        打乱仗的指责就更扯淡了。反导是个系统工程,本身就是多学科多部门无数项目通力合作围成的木桶,一块短板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工程做白工。当然要集中多个部门合作共同完成,而且要及时沟通,免的整个系统要这样,某个部门却因为沟通不及时搞了那样的浪费资源和时间的事情发生。再说,不要说当年新中国一穷二白,苏联援建的工业基础根本不足以完成这么尖端的系统,所有的基础项目都要自己从头搞起。就是今天我们搞CNMD,也一样是几大类无数个项目并行合作,多个部门合力才能搞成的系统工程,如果640的搞法叫打乱仗,现在哪个国家的大型科研项目不是打乱仗?

        通宝推:大汉铁骑,acton,土拨鼠yuanap,
        • 家园 没有640,会有今天的反导么

          宝推。

          英媒称中国成功掌握中段拦截技术 反导技术媲美美俄

          美称中国拥有世界级反导专家 美须高度警醒

          楼下的说640项目本身没有可能成功,以当时制定的目标来看,确实没有。但以中国的反导系统建设以及今天的成就来看,又何能说没有成功呢?

          楼主贴:

          通过640工程,我们最终收获了新型的S-7计算机(1980年初,30万次/秒)、再入轨道开伞回收技术、300个小单元的相控阵雷达(1978年)、目标特性研究成果、卫星轨道监测预报技术(1977年)、110及7010大型预警试验雷达(1977年)、实践二号乙卫星(1981年,一箭三星中的一颗)、红外地面探测雷达样机(1977年)、DM-140及DM-1200核电磁脉冲模拟设备(DM-140获全国科技大会奖)、电磁脉冲实验室……

          取得了这么多成功,楼主仍然不满意,恐怕是责贤求备了。就像一个原本从来没有上过学,速成跳级到尖子班。他制定的目标是90分以上,没有达以,但也得了七、八十分。其实是非常优秀的。但楼主及其众多人总以没有打100为憾,窃以为过了。

        • 家园 640项目本身没有可能成功

          美苏两国能毁灭人类几十次的核武器随时可能因为某种偶然因素开启末日之门的时代背景下
          搞这么几个防御系统能起什么作用?

        • 家园 说的对。有的人就是只会指责别人,自己只会抄着

          两手享清福。

      • 家园 “这种爱国心和敬业心,才是真正最宝贵的吧。”

        就在计划太大、指标太高、瞎指挥、打乱仗的情况下,就在文革的史无前例中,就在派性斗争你死我活的乱世里,我们的科研人员仍然能够兢兢业业地尽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整体已经陷入瘫痪的国家效力——我想,这种爱国心和敬业心,才是真正最宝贵的吧。

        花。

        葱哥哥写的都是精品。

      • 家园 这样的精品一定要献花!
        • 家园 其实写出这个精品的,是当年的笔杆子

          原文条理极为清楚,摘引的时候都觉得非常流畅。不过说到底,真正的英雄是当年的科研人员,鲜花和我们的敬意,也应该献给他们

      • 家园 好文送花

        少见的资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