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们的宇宙 -- 边寒剑

共:💬69 🌺20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五、帝国边疆的殖民地——伴星系

      春天星空下南天的狮子星座中,离地球超过70万光年的地方,有两个矮星系巡逻在银河王国昏暗的边境线上。这两个遥远的星系叫做狮子座I和狮子座II,各含有几百万颗恒星(相对应的,银河系含有1000多亿颗恒星)并且都服从银河系的命令;他们象两名哨兵警戒着通向星系际空间的大门,它们是银河系最边远的部分,是银河帝国的最前哨。

      银河帝国是极其巨大的,它的版图远远超出了银盘的边缘,横跨100万光年以上,辖有很多殖民地。银河帝国最著名的殖民地是包括狮子座I和狮子座II在内的10多个伴星系,它们全部绕银河系公转,就象卫星绕大行星运动。在帝国的边疆区,还居住着几个球状星团,当然也有很少量恒星;但它们不过象是漂浮在茫茫大海上的遇难船只的残骸。

      在银河帝国的殖民地中,最近的、也是最大和最亮的两个是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它们是如此的著名,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麦哲伦星云是围绕银河系运动的仅有的星系。这两个星系都是以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的名字命名,但他决不会是第一个注意到它们的人,因为麦哲伦星系相当的亮,很容易被肉眼观察到。只是它们过于偏南,从中国、美国和欧洲都看不见,这说明世界上大多数人从未看见过它们。

      点看全图点看全图

      (大麦哲伦星云(两种角度))

      麦哲伦星云是银河系王冠上的宝石,它们发出的光比其余全部伴星系发光的总和还要多。大麦哲伦星云离银心160000光年,比银盘的边缘还要远1.5倍。小麦哲伦星云正好在它大哥的外边,距银心190000光年。大麦哲伦星云的光度是银河系的1/10,含有大约100亿颗恒星,总质量约为太阳质量60亿倍;小麦哲伦星云的光度是银河系的1/60,含有恒星20亿颗,总质量为太阳的10亿倍。

      点看全图点看全图

      (小麦哲伦星云(也是两种角度))

      科普暑甚至一些天文学家都称麦哲伦星云为小星系,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这两个星系比宇宙中大多数其他星系更大更亮。在本星系群(以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为主的一个松散的星系聚合组织)的30个星系中,大麦哲伦星云是第四亮的,仅次于仙女座星系、银河系和M33;而小麦哲伦星云也可排在第5到第8位,依所用数据而定。认为麦哲伦星云很小,完全是心理作用,因为是与我们身在其中的巨大银河系相比较。当然,麦哲伦星云是比银河系小,但是其他大多数星系也比银河系小。

      点看全图

      (大小麦哲伦星云一起在天空的景象,可惜北纬20度以北地区看不见)

      除了麦哲伦星云,目前发现至少还有其他八个伴星系在围绕帝国运行。(小熊座星系,距银心215000光年;天龙座星系,距银心250000光年;御夫座星系,距银心255000光年;六分仪星座,距银心295000光年;船底座星系,距银心350000光年,天炉座星系,距银心440000光年;狮子座I,距银心720000光年,狮子座II,距银心890000光年)。矮星系通常只含有几百万个恒星。甚至于天龙座矮星系,这个目前发现的最暗的矮星系,总光度只是单颗亮星参宿七的四倍。但是也不要小看了矮星系,其实相对来说,矮星系的数量比所有其他类型的星系的总和还多。他们也许才能称得上是宇宙中的普通公民,就像人类一样,出类拔萃的毕竟是少数,普普通通的毕竟占大多数(西西河除外,猛人比较多,呵呵)。

      点看全图

      (其他几个伴星系及其的位置)

      银河系之外的巨型星系也统治者他们自己的伴星系帝国。最近的巨型星系,220万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统治者另外7个或者8个星系。而且应该说,那个帝国要比银河帝国更大。因为本星系群的第三大成员,M33,也是仙女帝国的殖民地,而且仙女帝国的大多数伴星系都比银河帝国的伴星系亮。

      另外说一句,在目前所发现的银河帝国的殖民地中,人马座矮星系是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一个。第一:从地球上看,它处在银河的另一方,位于银河核球的后面(别的伴星系都是在银河系的太阳一侧),因此直接去看是无法看到它的。天文学家们是根据对恒星的速度观测结果才偶然发现它的——他们探测出了一组运动速度不同于银河系恒星的恒星;第二,它距离太阳系只有八万光年,可以说就是在银河帝国的家门口;第三,如果没有银河核球的阻挡,那么此伴星系至少延伸20度,从而可以成为天空中最大的可视结构。

      本来这些侏儒平常是不入天文学家法眼的,但最近十几年,研究它们的热潮突然间席卷了整个天文学界。因为如果矮星系是通过引力被帝国中心所牵引的话,那么从他们的运行速度就能推算出银河帝国的总质量。它们运动的越快,为了抓牢它们,帝国必然拥有着越高的质量。通过对它们运动的推算得出,帝国的总质量大约为1万亿个太阳质量;但另一方面,对于帝国总光度的分析,得出的帝国质量仅为太阳质量的150亿倍,因此————帝国内部必然充满了暗物质。

      1982年,亚利桑那大学的马克 阿隆生(MARK AARONSON)获得了最近的小熊座星系和天龙座星系中的恒星的光谱。这两个伴星系中的恒星都很暗,只有+17等,但阿隆生设法得到了小熊座星系中一颗恒星和天龙座星系中三颗恒星的视向速度。其速度弥散性达到6公里每秒(通俗点说,就是围绕帝国中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这看起来似乎不快,太阳都是它的好几倍,但是不要忘了,它们距银心的距离比太阳要远上亿亿倍,再考虑牛顿万有引力公式里面作用力要反比于距离的平方,对于像小熊座星系这样的矮星系来说,太大了!!!!要控制住这些恒星,这些伴星系必须具有极大的质量和很多很多很多的暗物质。

      当然,目前的情况下,对于事实的解释,有人用暗物质来说,也有的人对此不屑一顾。杰弗利 孔恩(JEFFREY KUHN)就是一个。他从1988年开始研究矮星系。对于矮星系中恒星的高弥散度,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银河帝国潮汐力。

      就像月亮对于地球的海水产生的潮汐力一样,银河帝国的中心正在对殖民地的居民施以极大的诱惑,促使他们离开殖民地,奔向帝国中心来。孔恩确信,小熊座星系和天龙座星系目前正在被帝国扯散,因为他们围绕帝国的轨道运动激发了能对帝国潮汐力起放大作用的共振。

      如果孔恩是正确的,那么这些矮星系中的恒星的高速度就跟星系的质量等等毫无关系,完全是帝国中心的作用,而矮星系又没有维持系统不散的足够的质量(或者暗物质),那么最近的矮星系就在劫难逃了。孔恩认为,最近的小熊座星系已经处于非束缚系统了,现在的小熊座星系已经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天龙座星系将紧随其后,它现在的旅行大概是变成小熊座星系模样之前的最后一次。按照控恩自己的观点,有一个足以将矮星系撕碎的巨大”堤礁”在200000-300000光年距离上围绕着帝国。如果一个矮星系侵入这个范围,它将受到共振的折磨,帝国将抽取能量并将能量赋予矮星系之中的恒星,于是恒星将脱离矮星系,最后矮星系也讲瓦解。孔恩也认为它的理论能解释一些别的东西,比如许多银河系内部的球状星团其实就是很久以前从瓦解的矮星系中脱离而进入帝国的。

      一般来说,矮星系的短小身材妨碍了它们的演化。相对来说,大小麦哲伦星云因为巨大,所以他们保住了能生产恒星必备的气体云。但对于银河帝国来说,他们自身的引力还是无法相比。1973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发现,一股从大小麦哲伦星云中伸出的氢气流,深入到银河系的内部中。这个所谓的麦哲伦气体流很可能产生于最近发生(相对来说最近,不要忘了哪里所有的信息都是20多万年以前发出的)的一次大小麦哲伦星云的近距碰撞。这两个星系为争夺气体而战斗,但是银河帝国凭借强大的吸引力,最终将气体夺了过来。大麦哲伦星云可能也损失了一个星团,1992年道格拉斯 林(DOUGLAS LIN)和哈维 里切(HARVEY RICHER)提出,银河系中的一个球状星团很可能曾经属于大麦哲伦星云,因为它比所有其他的帝国内部的星团都年轻,而且它位于正确的方向。

      大小麦哲伦星云现在还是非常明亮的,但是他们的命运也将是非常悲惨的。因为他们还是在帝国的影响力之内。随着伴星系围绕帝国运动,帝国将托拽他们,并将使它们损失能量,然后将它们内部的恒星加速并逃离他们并进入帝国内部。最后伴星系剩余的部分将完全被帝国吞食。当帝国最终将大小麦哲伦星云吞食后,它的势力范围将大大扩展。

      也许这只是帝国在整理内部的政务。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帝国是在为更大的战斗作准备。仙女座星系、银河系和另外几个近邻星系,组成了一个由引力束缚在一起的集体,叫做本星系群(以后还要说到它),总共大约含有30个星系。其中,仙女座星系和银河系是其他星系的统治者。本星系群的多数星系围绕仙女座星系或者银河系运转,其余的星系尽管不围绕他们运转,但也受这两个巨大帝国的影响。目前,两个帝国互相激扰着对方,虽然膨胀着的宇宙试图把它们分开,但他们的质量过于巨大(每个都还有大约1万亿个太阳质量),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能够克服宇宙膨胀力。结果,仙女帝国每天向银河帝国前进1000万公里,几十亿年之后,这两个帝国将合并,最终会产生一个更加庞大的星系帝国。

      尽管在此范围上可以说已经是巨型的尺度了,但是星系之间仍然受着各种力的影响而展现出不同的运动方式和方向,在下面的类星体和大吸引体之中再好好讲吧!

      元宝推荐:闲看蚂蚁上树,不爱吱声,
    • 家园 【原创】四、天上的风车——美丽的旋臂

      本来准备去广交会以前发出的,可惜没写完。耽误了几天,不好意思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猎犬座星云M51,最美丽的漩涡星系)

      点看全图

      (另一角度看它)

      银河系是漩涡星系的思想其实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自己的家应该是最美丽的),但是早期由于设备的精度不够,研究所做的努力全告失败。事实上,从一个星系的外面去看他的旋臂,远比从星系内部透视自己深陷其中的一大堆恒星来得容易。1852年,即罗斯勋爵瞅见M51的漩涡结构7年后,美国天文学家斯蒂芬 亚历山大就说咱们的银河是个旋涡星系。1900和1913年,荷兰天文学家科内里斯 伊斯顿两度发布漂亮的图,宣告银河系具有漩涡结构。尽管他是正确的,但他把旋臂的方向画错了,银心也指在了天鹅座而不是正确的人马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银河系形状相似的星系M109)

      下一位接受挑战的是荷兰天文学家巴特 博克(荷兰这么多猛人),他有着雅各布 沙普坦一样的嗜好——恒星计数,认为这是探测银河系漩涡结构的完美无缺的方案。他的看法很简单,恒星数量在达到悬臂时急剧增加,而通过悬壁时骤然变少。这个假设当时看来是合理的,因为旋涡星系的旋臂比星系盘的其他部分亮,这意味着更多的恒星。10多年,整整10多年,博克他们一直都在不同方向上对恒星计数。“这项任务看来在我有生之年是无法完成了,恒星数量太多了”。确实是,银河系一共包含一千多亿颗恒星,他们十年的光阴刚达到几千万(已经很了不起了)尽管如此,博克他们还是暗示着存在一个我们居住其中的旋臂。

      巴德,又是巴德(前面说过他以它命名的巴德窗,也是一个猛人,说实话,就我个人来说,他和奥尔特真正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天文学家,远比哈勃重要),他发现了一个重要事件——当他观测仙女座大星系的时候,蓝色的红超巨星只存在在仙女座星系的旋臂中(他的伟大就在于他的很多发现都是具有开创性、基础性的)。巴德自己从未将这一工作继续向前推进,但是他的思想却引起了维斯康星州叶凯斯天文台的威廉摩根的注意。他和他的同事开始研究一套根据恒星光谱计绝对性等来分类恒星的方案。

      20世纪30年代摩根积累了更可靠的资料,他开始用自己创造的分类系统来描绘银河系的旋臂。1950年,他和另一位天文学家拿梭在一次会议上报告了他们的成果。可惜,当他们将性的位置画在图上时,也许只有猴子才能看出旋涡图案。虽然有一个可能的旋臂从天鹅座经过太阳进入船底座,拿梭还是警告说,银河系也许根本就没有悬臂(真是让人相当的沮丧)。

      尽管大家都心里感觉银河系是旋涡星系,但是以目前的观测手段无法证实这点。这一次,又是巴德巴大爷。1950年,巴德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仙女座大星系旋臂的照片,旋臂的附近是电离氢(失去电子的氢离子)区。这一次终于找对了方向,通过对电离氢的观测并绘图,摩根他们终于绘出了我们银河系壮美的旋臂图。

      摩根他们成功了,有人也成功了,但是只比他们慢了一点点。谁?奥尔特!

      1932年,一个叫卡尔 央斯基的贝尔电话实验室的无线电工程师,他正在做消除无线电通讯中静电干扰的实验,但是他发现有些无线电噪声是从人马座方向来的。随后,他也没有再进一步发展,而他却想不到,这标志着一个新的学科——射电天文学的诞生。五年以后,格罗特 雷波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射电天线。从此开创了天文学研究的新纪元。

      随后几年,在纳粹占领下的荷兰,奥尔特获悉了雷伯的工作,他马上意识到了这个对天文学的重要意义。1944年,奥尔特让他的学生亨德力克 范德胡斯特(HendrikVan De Hulst)研究,他的学生终于证明了一个普通氢原子,大约每经过1100万年,会自发的改变状态,并发射出波长为21厘米的射电波。在1951年5月11日,他们终于检测到21厘米的中性氢射电波(在前面的1951年3月25日,哈佛的两个物理学家、1951年7月,一个澳大利亚的科研小组也都检测到这种射电波),并通过此射电波很快的绘制出了银河系的旋臂(射电波能穿透整个银河系,远远的比光学测绘强得多)。

      银河系的旋臂,正如上面所讲的历史一样,以含有大量的电离氢为主。旋臂从内银盘伸展到外银盘,但外银盘的公转比内银盘慢。因此,旋臂应该被不同的公转速率所破坏,就像搅动一杯咖啡时会把奶粉搅散一样。对这个问题的最流行的解答,是20世纪年代美籍华裔天文学家林家翘和徐遐生发展的。根据这个理论,旋臂代表密度有所增加的区域,成为密度波,就好像公路上堵塞的车流。在一个密度波内部,引力比旁边的地方稍强。密度波由于绕银河中心公转,从而具有旋涡图案。但他们公转速度要比恒星和气体慢,所以恒星在绕银河系公转时,会时而进入时而退出密度波;气体和尘埃也一样,但密度波对气体和尘埃的影响比较大,挤压它们,使它们的密度增高,形成后来生育恒星的巨型分子云。新生恒星中有一些大质量蓝色星,他们的寿命不长(大概只有几千万年),来不及离开产生它的旋臂。因此蓝色超巨型也总是按照旋臂分布的。

      点看全图

      (星系的分类)

      点看全图

      (漩涡星系的旋臂分类)

      目前公认的的银河系的旋臂为四条,由外向内依次为英仙臂、猎户臂、人马臂、三千秒差距臂。旋臂与旋臂之间的距离大约为5000光年,其中最接近的银心的一条旋臂距离银心大约13000光年。对于旋臂的形成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完整的说法,各种各样的假设层出不穷。但是通过宇宙巡天来看,漩涡星系目前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结构,在宇宙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星系为漩涡星系(包括棒旋星系),因此随着对宇宙的逐步认识,漩涡和旋臂的谜一定会解开的!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最后一张是自己画的,呵呵)

      由于旋臂的转动速度不同于其周围的速度,因此这种转动的不同速度就会将大量的分子云挤压至旋臂内部,因此相对高的密度使得旋臂内部诞生出巨型恒星,而最开始也正是通过观察这些巨型恒星的标示出银河旋臂的准确位置。当冬天我们向南天星空仰望,在猎户星座腰带下方就是著名的猎户座大星云(位于猎户座旋臂之内),它是如此的明亮,以至于如果再远上1500光年,我们的肉眼仍然可以看到它。猎户座大星云向各个方向伸展大约几个光年,其中的密度大大高于周边,每百年其内部都会产生十颗左右的类似参宿四这样的巨型恒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猎户座大星云)

      最近有新闻说到科学家成功测量了银河系里面太阳到英仙座旋臂的准确距离,这确实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事件。银河系旋臂语旋臂之间是相对黑暗的世界,那里各种元素的密度和数量都远远的小于旋臂之内,因此,边某预测,如果银河系中还存在着其他文明的话,那么他们也一定会出现在银河系的这几条旋臂之内!

      元宝推荐:不爱吱声,
    • 家园 【原创】三、银行王国的首府——银心

      银河系是极其庞大的,地球离它的中心和边缘都十分的遥远。从产生银河系大部分光的银盘(银河系中主要发光恒星大致分布的一个平面)上的一边到另一边,距离长达130000光年。一个在最后冰河时代极盛期出发、以光速飞跃银盘的光子,到今天也只走完了这个距离的七分之一。太阳和地球就在这个银盘内,离王国的首府27000光年。如果把银河系比喻成一个大都会,太阳和地球就在它的近郊。

      然而我们在夜天空看到的只是银河系壮丽景色的一部分,银河系中最明亮的恒星是夏天天鹅座(圣斗士里面翻译叫白鸟座,冰河的守护星座,翻译的不是一般的烂)的著名亮星、距离太阳1500光年的天津四。设想在银河中用一个大球把比天津四更近的所有恒星包起来,那么你将拥有5000万颗恒星。他们象从天空宝库中收集来的五彩缤纷的珠宝,闪耀着红、橙、黄、蓝、白各种绚丽光芒。这个庞大的球包容了夜间看到的几乎全部恒星:心宿二、参宿四、天狼、半人马α、北极星、织女、大角、牛郎、轩辕十四等等。

      但是,这个描绘了几乎整个夜间景色的大球不过是一幅巨大壁画上的轻轻一笔,因为它的体积还不到银盘体积的1‰。要全面认识银河系,必须远离太阳附近区域,去探索银河王国的其他地方。特别重要的是银河核球,即密集在银心周围的年老恒星群,以及银心本身,那里很可能隐藏着一个超级巨大的黑洞。核球和银心共同构成了银河王国的首府。

      星际尘埃,又是星际尘埃,它也许能给银河系带来构成生命的物质,但是却也是妨碍天文学家探查银心附近区域的污秽之物。每年七月,我们就能在夜空中看见银河系的中心部分。当我们在夜晚凝望南天上空的人马座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天河在这里分成了两股。其实银河根本就没有分开,而就是星际尘埃遮住了远处的光芒,从而看起来好像河流分叉一样。事实上,银河的光带在人马座最宽最亮,人马座的八颗特征恒星在天幕上排列成茶壶形状;在西边向他们致意的是相邻天蝎座中明亮的超巨型心宿二,他们和牛郎织女天津四,一起构成了夏天星空最为壮美的图画。

      当我们开始对这里进行细致探索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两个突出的变化:1、恒星密度大大增加,每10000光年增加一倍;2、金属性(metal,天文学上指的是除了氢和氦以外的原子,包括氧、氮等,并非仅包括铁铝镍)也大幅增加。

      银心的准确距离到现在天文学家们也无法测定,现在几个方法中最精确的是依靠核球中的天琴座RR星(一种变化光度与距离有定量联系的恒星,其变化特点类似造父变星,都是测量距地距离——这个天文学上最难测量的量的最有用武器)。30年前天文学家测的银心距离是27000光年,10年前天文学家又说是28000光年,现在不少天文学家又倾向于26000光年,唉!他们相当的无奈,我也无奈,取个中值,27000光年吧!如果取这个值,如果没有星际物质的遮挡,那么位于银心的一颗太阳型恒星的视星等将是+19。这样暗的星必须用大型望远镜才能看见。但是有了我们的气体尘埃后,银心处的太阳型恒星的亮度要减弱万亿倍,将只有+49,哈勃也看不见。甚至于天津四,银河系的最亮天体,扔它那儿,视星等将为+37,哈勃还是看不见(比起前天北京的沙尘暴来那是相当的厉害得多,石家庄还好一点,呵呵)。

      银河系中心周围是银河核球,由100亿颗年老恒星组成,并从银心朝所有方向延伸大约3500光年。虽然看起来他们的空间很大,但是相对于地球上的天文学家来说,这个课题却是很少很少人去研究的。那里的尘埃极度得多是一方面,另外,它的位置在南半天空,而大多数天文学家在北半球,此外,那里的恒星密度太高了,许多恒星从望远镜里面看也像是粘在一起。这样的困难,使大部分天文学家转向了别的方面。

      也有不怕死的,发现了星族概念的瓦尔特 巴德就是。他探查到星际气体和尘埃在人马座茶壶嘴附近出现了一个缺口,这个现在被称为巴德窗的天区在银心南边4°。从这里现在的天文学家们发现银河核球可能是银河系最早定型的部分,它是以其引力吸引更多气体以形成银河系其余部分的核心。对于它的研究,就像是给银河系考古,也许能让我们知道更多银河系的过去。

      然而对于大多数天文学家来说,真正感兴趣的不是银河核球,而是恒星绕之运动的大都会的心脏。与大都会的闹市区相似,银心是大量各类不同天体的拥挤的集合。仅仅是在银心周围1光年的范围内就有几百万颗各种颜色的恒星(对比一下,离太阳最近的恒星要4.2光年),他们被一个可能是大质量黑洞的天体紧紧束缚在那里。

      然而由于严重的星际尘埃,现在天文学家中掌握的有关银河系核心圣地的几乎所有知识,都来自于射电辐射,另外包括一些红外观测。哈勃望远镜那样的光学望远镜是无法探查那里的,如果1万亿个黄光的光子从银心出发向我们地球飞来,只有一个能被观测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射电和红外天文学家已经绘出了银心区的详细图像,达到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细致程度。但是,在银心周围1光年的区域内,有三棵鹤立鸡群的高大树木:一棵是命名为人马座A的射电源,它就是银河系的真正中心,很可能是一个大质量黑洞;一棵是命名为IRS 16的位于人马座A附近的由蓝色恒星组成的星团,它将大量物质抛入黑洞;一颗是命名为IRS 7的红超巨星,它在IRS 16 抛射物的轰击下,长出了一根彗星状的尾巴。

      在这三个天体里面,吴仪,人马座A最为激动人心。相对于银河系中其他恒星围绕银河系公转的作用,只有它是静止的。人马座A在射电波段发射的能量是太阳在光学波段发射能量的五倍,这是人马座A成为银心区最强的射电源。

      人马座A大概是一个黑洞,现在基本可以肯定它就是一个黑洞。他的射电波是围绕它运动的热气体盘在陷进黑洞之前发出的。这个吸积盘很很热,一方面是因为它将引力能转变为热能,另外也由于盘中的物质同其他绕黑洞的物质摩擦造成的。大概很久以前,这个黑洞只有几个太阳质量,而现在恐怕已经达到100万-200万个太阳质量了。

      但是如何观察到黑洞一直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以前天文学家提出用引力透镜的方法,不过好像几年前说已经观察到了,我也没有仔细的看新闻,也许吧!现在来说银河系中心是个黑洞基本上已经成为天文学界的共识!

      但是它的“食物”从哪里来呢?

      离人马座A大约0.1光年的地方是银河系核心区的第二主角,即叫作IRS 16的明亮天体。现在来看它其实是一个至少包含25个成员的星团。虽然他因为星际尘埃的消光而呈红色,实际上大多数IRS 16的恒星是蓝色的,这说明他们是类似参宿七的蓝超巨星。蓝超巨星以发射粒子流即恒星风(类似于引起极光的太阳风的物质)的形式损失能量,而IRS 16的恒星吹出的星风每天带走好几个地球质量。IRS 16的星风添加到人马座A的吸积盘中,以补偿被黑洞吞噬的物质。

      这种物质的吸积使银河系与仙女座大星系有了区别。后者的中心可能隐藏着一个质量是人马座A十倍的黑洞。但尽管质量很大,仙女座星系中心黑洞的射电活力却不到人马座A的十分之一。这是仙女看起来很纯洁,因为它可能有几个世纪没有吃到东西了(不爱吱声,你就把自己变成食物去喂喂仙女吧,她多可怜呀)。

      不过,IRS 16发出星风的最佳证据来自银河系银心最亮的IRS 7。这是银心区的最突出的恒星之一,是与心宿二类似的红超巨星,离银心不到1光年。因此,IRS 7被紧紧束缚在人马座A的引力场内,并受到IRS 16星风的猛烈冲击。

      同所有红超巨星一样,IRS 7也以星风形式损失质量,但IRS 7自身的星风很弱,速度仅仅为25公里/每秒;与它相比,IRS 16的星风速度高达700公里/每秒。这一强大星风猛烈冲击IRS 7的星风,将后者推开,产生了从IRS 7 伸向与IRS 16相反方向的长尾。

      人马座A,IRS 16和IRS 7一起,形成了在银心区中回响的三和弦。人马座A可能是一个黑洞,它是IRS 16和IRS 7绕之转动的引力轴心。IRS 16吹出强大星风给人马座A的吸积盘提供物质,并送给IRS7一个彗星式的尾巴。

      热闹的银心区之外就是银河系的其余部分:银河核球、三千秒差距臂、人马臂、猎户臂、以及比不幸的IRS 7离银心远27000光年的太阳和地球。再往外就是英仙臂。这些旋臂使银河系成为宇宙中最为美丽的漩涡星系。

      元宝推荐:1001n,不爱吱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