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国大兵在“米西”些什么?(和萨军门一起蒸包子) -- 冰冷雨天

共:💬64 🌺1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想起一句老话

      XXXXXXX还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有责任去解救他们。

      一笑,砸花。

    • 家园 打仗就是烧钱,财大气粗

      日本怎么玩?

    • 家园 美军的后勤确实是非常出色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参战,几百万人跨越大西洋,后勤保障非常好,直到停战,几百万参战者体重平均增加十几磅。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其他国家的后勤非常差劲,战场出现过对阵双方同时因为后勤不力冻饿而死的人太多而一起后撤的笑话。

      二战期间,美国同时跨过大西洋、太平洋在两个战场作战,仗的好不好我不多说,那后勤保障绝对是非常出色的,否则别说打仗,连怎么活着都成问题。

      • 家园 在什么地方看了句话:最精锐的联合国军,有美国的后勤

        德国的参谋,中国的将军和日本士兵... 好像是这么个排列吧...

      • 家园 是啊,老美雄厚的国力实在令人仰止

        好象有个德国将军酸溜溜地说,美国兵上阵全靠奢侈的后勤供应云云。

        不过美国兵的体力也确实好:)单兵负载也非常可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据说一个普通美国兵平均负重40公斤!包括军服、钢盔、枪、匕首、水壶、军用铁锹、刺刀、急救包、子弹袋、备用弹药、手榴弹、背包。背包里面有雨披、引火工具、饭盒、香烟、打火机、用笺、家信、各种军用干粮。此外,他还要分担步兵班或排里的大型装备:勃朗宁轻机枪或重机枪或其三脚架、机枪子弹或是迫击炮、炮座或炮弹......若是徒步行军,真不知道他能走多远:)

    • 家园 有趣,在日本看太平洋战争的纪录

      有两个情节印象深刻,一个是有个日本老兵回忆打到菲律宾,发现那里一个美军俱乐部居然有自己会转的门,于是和另一个日本兵绕着那个门转来转去好几周,大叹开眼界。

      另一个是统计二战中日军用过的最重型的坦克,最后结论是“在缅甸作战中缴获后使用过的美军MK-3格兰特/李”。

      战争打的是经济,果不其然。

      关于吃的东西,倒引起我一点回忆来,兄弟曾经为一本军事小说写过推荐书评,因为这个缘分认识了一个参加过维和行动的中国军官,有趣的话题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各国维和部队的伙食。

      大家都知道在柬埔寨这类地方伙食要当地采购,也没有太多新鲜的事情,那是大部队。然而,作为观察员就不一样,观察员来自各个国家,而且今天聚明天散,一起出去“干活”的时候,往往都是各带便当,那么,各国的东西就有各国的特色了。

      这个话题要写起来,不是一个包子的事,没有时间,但实在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比如俄罗斯人的便当是最粗糙简单的,主要就是一个铅皮罐头,里面装的什么呢?猪肉糜加上脂肪颗粒。虽然这东西口味不见得好,但是热量足够,在战场上只怕非常实用。

      法国人的就精彩多了,从发来的照片看足有十七八样。。。

      不能这样写,要弄出人命的,说主要的吧。

      中国军队的便当以前是不太好见人的,压缩饼干什么的无论口味还是形状都不怎么样,但那是因为不重视,一旦重视,中国人在吃方面的创意实在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维和部队观察员的便当是形状整齐的压塑纸盒,一拉上面一条带子,二十秒后就自动加热完毕,开盖,香喷喷的五香酱牛肉,或者肉末麻婆茄子就出锅了,味道好,里面还有足够的营养添加剂,满足生理需要。

      各国军人都挺羡慕的,虽然有的并不对口味。

      但是这位老兄自己说 -- 这也就是维和观察员吃这个,战斗部队是不行呢。

      为什么?太贵吗?

      那倒不是,味道太强烈,战场上不允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