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混在澳洲 一 -- 五度

共:💬29 🌺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混在澳洲 五

      没有不透风的墙,亲戚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去找沈芳,人家那边已经变两口子了。亲戚回来找老王,他正一个人喝闷酒。老王说:“你说我他妈到这边干吗来了,跟孙子一样扫地擦桌子,现在还戴了一顶绿帽子,绿帽子啊,就跟他妈王八一样。干吗来了我。。。”亲戚走了。

      酒醒以后,老王一拍大腿,赶紧给亲戚打电话,人家不接了。老王不怨人家,只怨自己。别人给帮了那么多忙,什么好处没得着,还被自己给骂了一顿,这就什么事儿啊。

      没了老婆,老王的生活变了一个样。衣服一堆就是一个星期,胡子长得老长也不刮,吃饭就是瞎凑合。原来邻居还和老王说几句话,现在看他这个样子,人家一低头就进门了。

      墙倒众人推,餐馆的其他伙计也对老王越来越不客气,心说看你现在这个德性,还狂不狂。老王这时候已经懒得和他们较真了,假装听不见看不见。但有时候想起沈芳来,心里一个劲儿的翻腾,都不知她现在人在哪里。思想一不集中,几个盘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老板听见声音出来了,老王赶紧找个扫把收拾地上的烂摊子。

      “老王,你看你。。。这么大人了。你知道那几个盘子多少钱吗?我们这里可不是中国城的那种破餐馆两块钱十个盘子。”

      “老板,一不留神手滑了,你从我工资里面扣。。。”

      “我当然要从你工资扣,你也别洗盘子了,去削土豆吧。”

      旁边伙计叫起来:“怎么摔盘子还有功了,干轻松活去了。”老板看了他一眼:“要不你也摔几个”。那个伙计不说话了。

      老王从六点一直削到八点,等下班上了火车,他一摸兜想找块糖吃,却摸到了削土豆的美工刀。他苦笑了一下,明天老板又要骂了。

      “操他妈的亚洲人。”一个声音从身后传过来。

      老王一回头,是个二十多岁的本地白人坐在火车后面看着他。他赶紧把头回过来,假装没听见。

      “操他妈的中国人,小鸡。”

      “怎么这么多亚洲人。”

      那个白人不停的骂着。眼看火车到站了,老王不知怎么起了一股无名火,他把兜里的美工刀推出来握着,朝火车门走去。这个时候那个白人正把头扭向一边,看着窗外,老王手起刀落,那个白人惨叫了一声,老王夺门而去,一路不停的跑到了僻静的小区公园里面。

      他想来想去,终于还是拨通了沈芳的手机。

      关键词(Tags): #混在澳洲
    • 家园 【原创】混在澳洲 四

      第二天,餐馆剩下一些石斑鱼,就给几个伙计分了。大家都挺高兴,老王也和其他人也多说了几句话,心情不错。坐在火车上,他想起昨天的事,感觉是自己太小气了。于是他又跑到烧腊店买了些鸭子,杂碎之类。

      到了家,沈芳在里屋不出来。老王也不说话,挽起袖子,蒸好米饭,做好鱼,把烧腊摆上。

      “阿芳,吃饭了。”

      “不吃!”

      “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一顿饿得慌。你看这么些个好东西都到我肚子里多浪费。”

      沈芳给老王逗乐了:“老东西,哪学的油腔滑调”。老王一拉,把她从里屋拉了出来。这个架就算是打完了。

      一架打完了就开了头,之后就有点收不住了。老王总感觉在餐馆里这么干没个头,沈芳在办公室活儿越来越多,每人都有烦心事儿,这个气跟别人撒不了,就只能找自己家人了。

      时间过的很快,眼看一年就过去了。老王工作没什么变化,烟瘾倒是比以前大多了,抽的还是自己卷的大炮。此外他还开始喝酒了,喝的还是高度的二锅头。沈芳开始还劝,但老王酒后就开始骂,什么难听骂什么,她也就什么都不管了。

      头天晚上老王又和沈芳吵了一架,第二天老王到花店买了一束花,又去快餐店买了些吃的。可等他到家,沈芳没在里屋坐着,桌子上有一封信。老王心说不妙,赶紧拆开信看。信里面沈芳说,每次打架她都是偷偷躲在被子里面掉眼泪,老王也不知道。公司老板看她伤心就问是怎么回事,她就和老板哭诉,就这么一来二去,老板和她成了知心朋友,慢慢有了感情。老板其实早已经表示过,但她一直没接受。直到最后昨天那一架,她终于下了决心。离婚手续,她会搞好,希望老王能签个字,各奔前程。

      老王把这封信揉成一团,扔到垃圾桶里。过一会儿又捡出来,从头到尾看一遍,又揉成一团扔到垃圾桶里。他就重复这个动作直到月亮落下去,太阳升起来。

      关键词(Tags): #混在澳洲
    • 家园 【原创】混在澳洲 三

      比起老王,沈芳反而要幸运的多。她见成了一份办公室文员的工作,每天用word处理文件外加听听电话。虽然语言上也有问题,但情况比老王好得多。

      老王在家里待了大概有三个月,天天看着沈芳上班,盼着沈芳下班。时间长了,他账户的钱快撑不住了,面子上也撑不住了。他又给亲戚打电话,亲戚十分为难说,我认识的公司就那几家了,真没其他的了。老王说,不一定专业,干什么都行。亲戚小心翼翼地说,工厂行吗?老王说,行!

      工资是一小时16块半,一天八个小时。工作是流水线搬东西,从一条末尾搬到另一条的头儿。老王去干了三天,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沈芳请了一天假,用红花油给老王揉腰:“老王啊,你可别去了,这是玩儿命啊”。老王点点头。等沈芳上班去了,老王坐了5个小时,又拿起电话。亲戚说,我看你还是去餐馆吧。

      工资一小时12块半,一天九个小时。工作是清洁,洗盘子,切蔬菜,刮土豆。这次老王感觉还行,请亲戚吃了一顿饭。两家人又一起搓了一宿麻将。亲戚说,其实我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在这边情况特殊。老王听了不知为什么心里倒有些不舒服,他就是不想别人提这个事儿。

      两个人都有了工作,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一些。老王和沈芳开始到处转一转,但怎么也找不到刚到澳洲的高兴劲儿了。

      餐馆里面除了老王,其他人都是老乡。老王因此很小心,见人总是笑呵呵,时间长了,几个伙计也就把他当成其中的一份子了。平时大家打打闹闹,虽然老王听不太懂他们的方言,但也站在一边跟着笑。

      眼看要到中秋节了,老板请几个伙计出去吃饭。老王动筷子慢,几个伙计就笑他斯文,问他在的城市有什么好吃的。老王喝了几杯正在兴头上,说起自己在国内怎么公款吃喝,一桌子曾经有过上万的纪录。他话还没说完,就看见几个伙计脸色不对,赶紧说:“情况不同了,到这边就要节省一点,自己挣钱就不一样了。在国内还不都是吃国家的。”气氛才算是缓和了一点。

      自从这件事后,其他人就留了一个心眼。别看他们学历不高,做人可是很精明。他们发现原来老王其实是很狂的,平时不说话大概是瞧不起他们,和他们没共同语言。于是老王说话的时候,他们也不理,嗯嗯啊啊的对付。

      话说得少,矛盾就多。老王和其他伙计距离越来越远,最后成了众矢之的。谁有事儿都找老王出气,其他人也不帮他说话。老王一天九个小时,老是自己一个人待着。老板看得很清楚,但他懒得管这些事情,不耽误干活就行。

      这天老王又受了一肚子气,回到家看到沈芳正躺着。他说:“怎么还不做饭啊?”沈芳白天买文具交电费发信跑了一天,也累得半死,就说:“自己做吧。”老王一下子急了:“要在国内,你敢跟我说这种话!现在老子不顺了,你也跟着牛了!”沈芳也生气了说:“一个大男人,在外面不顺就回家骂老婆,算什么本事”。两个人越吵越难听。最后一人吃了一袋方便面,洗洗睡了。

      关键词(Tags): #混在澳洲
    • 家园 【原创】混在澳洲 二

      事情公开以后,单位同事都说老王真是能耐,这下子折腾到国外,挣老外的钱去了。他们不知道这个时候其实老王的飞机票都已经订好了。

      老王离开单位前特意到老陈家拜访了一次,跟老陈道了个别。老陈脸上什么也看不出来,但老王知道老领导大概心里不是很高兴。

      临行前他和亲戚朋友一起吃饭,酒席宴间大表哥开口了:“我一直说要去美国,这都说了一年多了,还是没办下来。你这倒好,第一次说,一条腿已经站在飞机上了。”大表哥给老王倒了一杯酒:“响屁不臭,臭屁不响”。大家跟着一阵笑,老王赶紧站起来:“我敬大家一杯。”

      大概10小时飞机,老王和沈芳到了悉尼,在那个亲戚家住了几天,大家叙了叙旧,两口子就开始到处玩儿。几个月下来著名的旅游景点都跑遍了,近的歌剧院,远的大保礁,大红石。。。虽说这些东西在电视上经常见,可人站到跟前了,感觉就不一样了。老王特地买了一个10倍焦距最好的数码相机,一张张不停的拍。晚上回到酒店就给国内发过去。等玩的差不多了,老王看看存款,下去了一大块,得开始找工作了。

      具体要怎么开始,还是得靠亲戚。两口子先自己到外面租了个房子,买了些必要的家具。等安定下来,把亲戚请了过来。先在外面吃了顿饭,然后亲戚两口子到老王的新家,大家一起打麻将,一边玩儿,一边谈事儿。

      亲戚说,我这边认识一些和你相关的公司,可没你们公司那么大。初级阶段,你先干着。老王感谢还来不及,当然不会挑三拣四。他问亲戚在这边需要注意些什么,有没有什么忌讳。亲戚说,鬼佬公司都是实打实,没什么太多弯弯绕,你不用担心。老王说,怎么管老外叫鬼佬啊?亲戚说,你看老外一个个蓝眼睛黄头发,一身都是毛,不就和鬼一样。大家一阵笑。临走的时候,亲戚说,这两天没事儿,你在家里好好听听英语,临时抱抱佛脚。老王说,你放心,磁带书我都带着呢。

      之后的两个星期,老王几乎什么都不干,就是听英语看英语。他自己感觉确实是有不小的提高,走到街上买东西别人说什么已经能听懂了。到了面试的那天,老王穿戴整齐,选了一条最贵,最显眼的领带系上,早早的就到了那家公司。接待处是一个印度女人,老王微笑着跟她说明来意,印度女人见老王派头不小,对他也很客气,让他坐在沙发上等着。时间不长,老板彼得就出来了,老王一见对方这么客气,赶紧迎上去握手。彼得是澳洲的本地人,国字脸,大胖子,说话的时候笑眯眯的。他跟老王寒暄了几句,带着他坐到了里屋。

      彼得一开始问了一下老王的大概情况,从业多少年,担任什么职位。这些问题老王都准备过,虽然有些磕磕绊绊,但都说上来了。彼得点点头,然后开始问具体的问题。他说第一遍老王没听懂,彼得就又说了一遍,可老王还是没听懂。于是彼得就换了一个问题,老王又没听懂。彼得站起来,很友好的伸出手:“谢谢你,我们会在一个星期内给你回信儿”。老王这时候已经很明白了,还等什么回信儿,根本就没戏了。

      这次不成功的面试成了老王走霉运的一个起点,之后他开始坐滑梯,一路向下。

      关键词(Tags): #混在澳洲
    • 家园 国内的人还真是这个心理,唉

      有个同学,现在已经在证监会混饭吃 -- 铁杆的饭碗,大把的钞票,北四环的大房子 -- 人偏偏要移民澳洲... 跟他谈了一下,感觉就是小说电视看多了,满脑子以为澳洲遍地钞票,就等着他去捡了...

      一直以为只有民工才这么想象澳洲,没想到所谓“金领”居然也是这个想法...

    • 家园 沙发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