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休眠醒来】有一类战犯叫“参谋”(二十八) -- 冰冷雨天

共:💬332 🌺570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日本人还是很严谨的

        在南进北上问题上日本曾经搞了一次战略级军棋推演,以日本人的严谨发现轴心国必胜,所以

      • 家园 对不起占老哥的地谈一个日本北上的关键问题。

          这里面有个政治问题。这是最关键的。苏联在二战以前就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军事力量可想而知。希特勒为什么敢贸然进攻苏联,正是因为希特勒是十分敏锐的政治家——可以说是中国以外最有素质的政治家。苏联在三十年代极端工业化及肃反民族问题等一系列运动中造成国内矛盾危机重重,斯大林政权摇摇欲坠。希特勒对此看得相当清楚。当时希特勒有言(大意):只要在苏联的大门上踹一脚,苏联整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就塌了。这就是希特勒进攻苏联以弱搏强的真正原因。苏军一个集团军一个集团军地连着投降,有的压根就是叛逃,打倒乌克兰的时候人民夹道欢迎德军。后来纳粹军队自己把事情搞坏了,才激起全民反抗。所以后来有史学家说希特勒挽救了苏联,使苏联的崩溃推迟了50年。这就难怪斯大林一接到德国进攻的电报几乎瘫软了。

          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力邀日本夹击苏联,是很有政治远见的,对当时日本的国力军力战略储备,我想希特勒比在坐的都清楚。日本陆军只要敢对苏联开枪,在苏德战争初期,那对苏联来说就是致命的。但是日本那群晕蛋楞不明白,自己没有政治眼光还不相信希特勒的水平。希特勒当时估计是气得呆了,恨不得隔着大陆伸手过来抽天皇。

        • 家园 我觉得没有什么奇怪的

          跟德国的军事合作的那些条约更多的是政客和外交人员的活动,军方对于这些条约有自己实际的考虑,跟苏联的几次硬碰撞导致的头破血流让日本军方不会继续北进的想法,除非他们人人都像那个疯子参谋那样。更何况当时实际控制内阁的是军方的成员。

        • 家园 随便说说

          不用把希特勒吹捧到这个程度吧,苏联在三十年代的时候确确实实有重大的问题,最严重的肃反上使苏联受到重大的损失,但也没有到“只要在苏联的大门上踹一脚,苏联整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就塌了”的程度,不客气的说,在这一点上,下士暴露出了自己在战略上的白痴。

          对日本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利益,犯不着为了下士的利益拚死拚活吧,就算是远东红旗集团军没有任何抵抗,不客气的讲,日军的后勤补给等他们爬到苏联高加索早就完蛋了。

          苏军一个集团军一个集团军地连着投降,有的压根就是叛逃,打倒乌克兰的时候人民夹道欢迎德军。

          这个出处在那里?

        • 家园 不好意思,请问苏军一个集团军接一个集团军投降出自何处?

          苏军被俘很多,

          但是投降,成集团军建制的投降,抱歉鄙人孤陋寡闻,

          请给出出处。

        • 家园 我来说几句吧

          苏德战争之前,苏日在张鼓峰和诺蒙坎大战两次,都以日本惨败告终。我记得看到说打得最惨的联队,人员损失达90%。一般一支军队损失30%就丧失战斗力了。拼机械化和火炮拼不过,拼在日俄战争中赖以成功的白刃战也不行。这两次惨败给了日本人强烈的印象。他们是不可能仅仅因为盟友的号召而再次主动进攻苏联。

          日本内部始终有海军和陆军的权力争夺,反映在战略方向选择上就是北上南进之争。

          前面有网友说了,虽然民怨沸腾,是否就欢迎德国人来解放?德国进攻苏联到底是踹上一脚让其崩塌还是在帮忙强大。

          打不打英国问题。看了这么多的资料,我比较倾向以下的解释,当时苏德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互相都想先下手干掉对方。希特勒放手让英法军队退入英国,就是给世人造成假象,以为德国要全力准备攻西线,然后秘密集结军队攻击苏联,打一个意想不到突袭。

        • 家园 希特勒打苏联根本不明智,日本跟着起哄才叫傻呢

          你当老毛子什么人?政府不行了外人清君侧也欢迎?当年拿破轮名声比希特勒好得多,也不搞种族歧视,沙皇统治不比斯大林好多少,俄国人宁可火烧莫斯科也不投降。那个临门一脚就搞定不过时希特勒意淫而已。苏军大规模投降是军事原因,投降时都被包围,按西方传统给谁都投降,苏军有多少不战而降的例子?乌克兰本来就是苏联从波兰抢来的,根本不算主流。更何况日本人在老毛子眼里是什么东西,一开枪就投降,你还真乐观。

          日本就算打得过苏军又有什么用?西伯利亚有的东西满洲全有,而且你让日军怎么占领那地方,苏联人一炸铁路你让皇军靠雪橇和德军会合吗?况且德军打得过苏军不表示日本人也有这个实力,日本钢铁产量不如苏联还要造军舰,军队装甲化很差,他们的一战水平的军事思想也就能欺负下国军而已。

          你吹捧的这位中国以外最有素质的政治家还真高,连盟友会有什么反应都没个大体判断,以为别人都象自己这么高

      • 家园 远东苏军7月间还是抽调了些兵力到欧洲,不过远没有达到日本的预计

        关东军7月12日内部报告认为远东苏军抽调了17%的步兵和大约1/3的装甲部队到欧洲,但是细节不明。8月10日日本重新估计了远东局势,认为苏军远远没有削弱到他们期待的程度。8月间大岛浩大使在德方邀请下亲自到达苏德前线观察,尽管期间希特勒力邀日本夹击苏军,大岛浩给日方的报告中却认为德国无法立刻击败苏联。8月初,参谋本部第二部给参谋总长的报告中判断,不但德军不可能在41年内击败苏军,42年的局势也不一定能有利于德军。同时7月28日日军进驻南部法属印支,导致英美荷报复,相继冻结资产战略物资禁运。日本虽然狂妄,也知道,第一,苏军没有明显削弱;第二,日美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无法发动对苏战争。这种情况下贸然发动对苏战争,日本的重油储备仅能支持两年,对于已经判断一年半之内难以击败苏联的日本而言,当然无法下这个决心。11月的时候关东军还在琢磨42年4月去打苏联?9月6日的御前会议已经决定了对美开战的方针,10月17日东条组阁,11月6日陆军部发布了南方军编成序列,和南方攻略准备的命令(第555,556号)。苏联就算对付德日夹击有困难,也不会比日本去同时扭打美苏更麻烦。

        不过说起来倒是有点意思,为了发动太平洋战争本土抽调了4个师团,并不轻松的中国战场也抽调了8个,其中包括近卫师团和第5师团这样的精锐。关东军一点“血”也没出还真是有点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