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载]破神,袁崇焕之失 -- q42474112

共:💬44 🌺2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无稽之谈与吹毛求疵:驳破神——袁崇焕与军费开支

      此文之中颇多无稽之谈与吹毛求疵之处,许多地方连基本的史实也弄错了。这里先发一篇我以前关于袁崇焕与军费问题的文章,其他地方有时间再一一驳斥

      标 题: 辽饷与袁崇焕Re: 是不是老袁狂要军费导致明朝加速灭亡?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Sep 10 11:27:04 2003)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重新整顿了辽东、天津、登莱和东江镇的军队,共153000人,马81000匹;核实了饷额,岁支480万两,比过去减少了120万两;统一了指挥,容易干预督师指挥的辽东登莱二巡抚被裁撤;调整了部署,确定了以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三总兵负责辽东军事的体制。这样,一度被荒废了的辽东防务又走上了正轨。五年复辽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见拙作“有明袁大将军”

      三饷加派,辽饷剿饷练饷,最多时合计每年一千六百余万两,其中用于对清作战的辽饷共银六百六十万两,占总数1/3强,而用于镇压农民军的“剿饷”二百八十万两,“练饷”七百三十万两,其数大大超过辽饷。

      辽饷第一次加派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每亩加派银3厘5毫,计200万两;第二次是万历四十七年,每亩再加派银3厘5毫,计200万两,第三次是万历四十八年,每亩又加派银2厘,计120万两。这三次总计,每亩加银9厘,一共加派520万两。崇祯三年(1630年),每亩再加银3厘,计140万两,加在万历年间的9厘,每亩共加银1分2厘,总计加派辽饷银660万两。

      袁崇焕第一次出掌辽东是在天启年间,第二次是崇祯元年至崇祯二年,也就是说,4次辽饷的加派,没有一次是发生在袁崇焕在任期间的。事实上,如前所述,袁崇焕在任期间,通过整顿军额,辽东军饷总额是下降了,而不是上升了

      • 家园 smwds 曰

        张居正时期,明一年的国库收入是200万到300万。崇祯初年,为了实现“五年平辽”的伟大构想,仅征辽饷就高达每年730万。1年半给了辽东巡抚袁崇焕大人1080万银、数百万米、68万具铠甲、无数火炮、弓箭、军械、布匹。www.SonicBBS.com

        秦军8万,和闯军苦苦交战数年,每年只有不到百万饷,米数十万,而且还没有一年给足过。左良玉20万军队,一年军饷只有80万,开封之战被派去和李自成主力决战,只发5万内币。这都是一线作战部队吧。而且战斗只有比关宁军更激烈。

        www.SonicBBS.com

        对比一下,就知道15万辽军奢侈到了什么地步!这种情况下还要买军粮给后金……

        • 家园 这种事情有什么可争论的?

          史实就是史实,随便翻翻史书就可以知道辽饷究竟加过几次,每次加了多少,什么时候加的。连这都弄不清还出来讨论什么?

          以下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万历中期前,田赋加派基本上是在局部地区实施且数额不大。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称汗建国,国号大金,建元天命。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攻明,陷抚顺,克清河,震动京师。为抽兵增援辽东,明廷援引征倭征播故例,实行加派,开征辽饷,除贵州因有苗民起义未加派外,“浙江十二省、南北直隶照万历六年《会计录》所定田亩,总计七百余万石,每亩权加三厘五毫,惟湖广、淮安额派独多,另外酌议其余勿论优免,一概如额通融加派,总计实派额银二百万三十两四钱三分八毫零。”①这次加派,神宗皇帝答应,“辽饷事宁即为停止”,但第二年辽饷用尽,辽事吃紧,萨尔浒一役明军丧师失地,为了增加兵员、修筑工事以抵御后金进攻,急需经费支持,明神宗不肯用金花银充饷,只得再次加派,每亩征辽饷三厘五毫。万历四十八年明廷又第三次加派辽饷,每亩二厘,先后三次加派,每亩加派银九厘。崇祯三年,辽东战事急剧恶化,后金挥师入关一度占领永平、滦州、迁化、遵化四镇,明廷决定在蓟州、通州、昌平三镇增兵五万余,马一万匹,岁需银一百一十五万两,崇祯皇帝再次下诏每亩加派三厘,是为第四次加派。

          • 家园 呵呵

            废话,这只是田赋。田赋都连加三次了,还敢加?不加田赋,加杂项和盐课啊。

            天启元年开始搜罗杂项,包括卫所屯田,优免丁粮,平粜仓谷,房产税契,督抚军饷,巡按公费,抽扣工食,马夫火候……天启元年就加了116万,天启三年加到229万,然后一直持续。杂项刮不出油了呢,接着再搜罗盐课,天启元年5万9千,天启二年猛涨至36万,天启四年再涨至54万。盐课也搜刮不出了呢,再搜关税。天启五年前收6万5千,天启六年开始一下子涨到20万……

            再有,这些添加又不是今年收了明年就不收了,而是今年收了,明年开始成为定例。所以明朝许多大臣在质问说,你之前有多少多少大军收多少饷银,一仗打得全军覆没了怎么还收那么多饷银,自己理解好了。

          • 家园 现在的攻击者 主要把焦点集中在这几个地方

            1。十八万人要68万具铠甲

            2。满清入塞的战略举动没有觉察

            3。郑昭公曰

            对于后金,东江镇是唯一敢于敢于野战,唯一敢于主动出击,并且唯一能够野战中打败金兵的明军。东江年年深入后金内地掳掠,最远曾经打到长白山。东江镇出击,凡遇满人则立杀,遇到其他民族则好言慰抚。有东江在,后金的后方统治一直不能安稳。而袁杀毛文龙的具体过程,我懒得打字抄书了,从网上找了一段下来,大致说得差不多。

            袁崇焕杀毛文龙是有预谋的,杀毛后说:“自去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龙有生无死矣!”袁崇焕策划了一个圈套,为了麻弊毛文龙,他一边凑发十万两军饷,以缓解毛文龙的怨气;一边以面授方略,商议东西夹击的军事计划为名,邀请毛文龙离开皮岛赶赴三岔、旅顺间。据日后袁崇焕自己在《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中声称:“凡此,皆愚之也,(毛)文龙果堕彀中。”对大明忠心耿耿的毛文龙,至死都没有识破督师大人算计他的圈套,还特地赶到宁远去参见袁督师,表示对于顶头上司的礼节。袁崇焕杀毛文龙,先改贡道,再禁海路,后断饷道,以发粮饷为名招毛文龙于双岛而杀之,明末吴国华说:“饷断于海路,谤满于中朝,即非崇焕,毛帅身其余几耶?”明朝政治上党争太残酷了。

            此外这里没提到,补充一点。袁先是海禁封锁,断绝东江的经济来源……后金最想做到却一直没能力做到的事情,袁大人帮忙做到了。

            ========================

            似乎毛文龙成了海上岳飞了

      • 家园 他所举的资料中

        称崇祯元年辽饷即达到660万余两。按照老拿的数据,当时应该只有520万两。另外,按老拿前面说

        岁支480万两,比过去减少了120万两

        也应该是元年的数目是600万两。这个这个,到底是多少?

        • 家园 辽饷与关宁军的军费是两回事

          辽饷是财政收入的概念,实际军费是财政支出的概念。两者虽有联系,但未必相等。

          辽饷未必全部用于关宁军,关宁军费超支时也不见得只能从辽饷中开支。

    • 家园 讨厌的字数限制

      www.sonicbbs.com

      这次的朝鲜战事将袁在战略上的短视表露无疑,而他所津津乐道的议和不但为自己日后的惨死埋下伏笔,还直接让所有大明的臣蕃属国心寒(《三朝辽事实录》卷十六。辽东经略王之臣奏疏:年来奴酋求和于西虏,而西虏不从;屈服于朝鲜,而朝鲜不受。一旦议和,彼必离心,是益敌以自孤也!近日,都官过通令处,虏鞭其背云:“汝汉人全无脑子,终日只说我等不助兵,汝却驮带许多金帛,着喇嘛替他吊孝求和,反倒教别人与他为仇,我等不如也投顺罢了。”据此,我将何辞应之?……注:虏指蒙古人;奴指满人.),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很多人都说议和自崇焕起,甚至将议和视为袁崇焕战略上高瞻远瞩的英明决定。这其实很荒谬,表面上看来--尽管皇太极极尽谦恭之词---而实际上却是笑里藏刀暗伏杀机,和平—并不是野心勃勃的皇太极所渴求的。我很不明白,如此简单的道理,现在居然还有人信?!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行动上说--皇太极从来就没有过诚意与大明议和,当第一次由袁崇焕主持议和之时,皇太极悄悄地将刀口对准了东江朝鲜;当第二次由袁崇焕主持议和之时,皇太极实际上正准备着南下征明。议和—在皇太极看来只是可供利用的棋子---缓兵之计!袁崇焕此时也做了一件比较天真的事,面对着袍泽和属国的沦丧,他并非是第一时间出兵策应,而是“遣方金纳贻书于奴酋,令其急撒犯鲜之兵。”很可惜,皇太极并不领令。

      www.sonicbbs.com

      袁崇焕对此也有自己的考虑,对于满人的议和—袁并没有全信—或是说姑且信之,在袁的想法里—加强锦宁一线的防御才是当务之急!他也想趁满兵无法东顾之机抓紧时间修缮锦义凌松诸城,这才是袁所希望的。无论袁持何种想法---只着眼于一地利益而忽视大局发展----甚至故意拖延而不肯出兵---这种战略上的短视---是建立在损害国家利益之上的---最终的后果是--朝鲜被征服了---大明的对满人的经济封锁破产了。也许有人会振振有词得反驳,正是袁及时地修缮好了锦宁防线,才有可能取得后来锦宁之战的胜利---这又是袁在战略上的高瞻远瞩的体现之一。表面确是如此,可是,长远考虑一下,若非朝鲜被征服,满人获得了大量的粮食财富,因长期征战造致经济凋零供应匮乏的状况得到改善,并使朝鲜在以后都成了满人的后勤粮仓,那么,正物资缺匮的满人又用什么来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作战?正处于大饥荒的满人还能有什么手段摆脱困境?若袁肯早出兵,皇太极又用什么来进行两线作战?皇太极进行了一次赌博,他把所有的家底都押在了西线—急于解决的饥荒和日益缺乏的军粮迫使他这样做,这一把他押中了。可以这么说--袁崇焕的绥靖和短视促使了皇太极的成功。(以上摘录于疯行烈〈对袁崇焕的质疑II〉原帖见春秋战国网站)

      www.sonicbbs.com

      这当然不能作为崇祯杀袁宠焕的理由,毕竟是天启年间的事情,可是从这里可以看出袁崇焕作为重镇统帅是有严重失误和不足的。

      www.sonicbbs.com

      现在回过头说袁崇焕托付不效,首先看崇祯二年皇太极的军事行动,这不是一、两千人的小规模偷袭,而是十万大军有详细计划的南侵。作为防守后金第一线的最高军政长官,蓟辽督师袁崇焕对此真的一无所知吗?

      www.sonicbbs.com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明史记事本末补遗》中记载:“(崇祯)二年三月,朵颜三卫半入于建州。束不的求督师袁崇焕开籴于前屯之南台堡,互市貂参,边吏俱不可,独崇焕许之。盖是时建州亦饥,束不的为窖米谋攻蓟西也。虽有谍报,崇焕不之信”。 崇祯二年,蒙古古(哈)刺慎部曾密报,指蒙古朵颜部首领束不的“为建虏窖米,谋犯蓟西,”“虽有谍报,崇焕不为信!”(《国榷》卷九十)

      www.sonicbbs.com

      崇祯二年六月,翰林院编修陈仁锡出使辽东,"至南台堡,闻朵颜束不的为贼汉卖妇女,为建州积谷.宁远武进士王怀达陈国威入谒仁锡,曰:束不的居关外,阳仇贼汉,其实妮之,为满州娴也。部落不满万,驻宁远关外者六七千,此地间市止二千人。卒不及备。可乘夜掩而杀之。……”

      www.sonicbbs.com

      另外,王怀达和陈国威又说道,宁远南台堡一带“建哨在束不的部内计四百余人,不持弓矢……”(宁远一带居然有这么多满人的谍哨……)

      www.sonicbbs.com

      最后,王陈二人又指出了满人可能准备南下:“……四月间四汗先至,秋冬诸王子尽入,必舍辽而攻蓟矣!”

      www.sonicbbs.com

      陈仁锡闻报大惊,“仁锡言于关内道,甚壮之,竟不果。后建州兵入口,俱如二生言” —《明史记事本末》。(说句题外话,虽然这些我都是在网上找来的,可是《明史记事本末》我确实也找来看过,看过原书更是感叹,后金要入侵的消息连辽东士绅都知道了,可奈何袁督师却不相信)

      www.sonicbbs.com

      由此可见袁崇焕不是不知道后金准备南下,而是知道了却不相信。这先不说,作为对敌最前线,袁崇焕即使是不相信后金入侵,至少也该派出斥候吧?难道派出一些斥候就会使得辽东难以运转吗?会比袁筑城还花钱?

      www.sonicbbs.com

      可是事实上我们没法从任何一本记载那个时期历史的书籍资料中找到袁崇焕派出斥候的记录

      www.sonicbbs.com

      而对于远在北京的朝廷来说,后金正面就是辽东锦宁防线,而西面是察哈尔蒙古的古刺慎部,这是个亲明的部落,与袁的关系也非常的好,袁在崇祯二年初甚至还为其上奏请封。后金南下,是不可能瞒得过这个部落的,而这个亲明的部落虽说是末必肯为大明出力,但通风报信的事还是会做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袁居然让十万人从容的南下,这让朝廷上下怎么看袁崇焕?崇祯说袁崇焕“付託不效”有错吗?

      www.sonicbbs.com

      当然有一种声音认为后金南下并不是通过辽东,而是绕道攻破蓟镇,甚至袁本人还上书朝廷希望朝廷加强蓟镇的守备。

      www.sonicbbs.com

      先不说袁崇焕的头衔就是蓟辽督师,我们来看看袁崇焕到底能不能管蓟镇:崇祯二年五月十六日袁呈至兵部奏折有其中的内容:“……惟备行关内永平二道,清汰去后,据永平道右布政郑国昌呈,称滦州训导三员,内多一员,永平卢龙二卫知事二员,俱应减去……“这是关于栽减亢员的奏折,都是藓镇境内的,袁根据永平右布政郑国昌的报告而上奏朝庭减亢员的,这说明了袁对蓟镇拥有一定程度的管辖权。或者说蓟辽总督和蓟辽督师在管理蓟镇上权利是有重叠,可是结合袁的地位和受宠信的程度,没有任何理由说袁根本管不到蓟镇。

      www.sonicbbs.com

      “崇祯二年春,袁崇焕上奏,说山海关一带防务巩固,已不足虑,但蓟门单弱,须防敌人从西路进攻.这时蓟辽总督是刘策,懦弱而不懂军事.袁崇焕看到了防务弱点的所在,第一道奏章上去,朝廷没有多加理会,他再上第二道、第三道.崇祯下旨交由部科商议办理,但始终迁延不行.拖到十月,清兵果然大举从西路入犯,正在袁崇焕料中.首当其冲的,正是刚刚发生过索饷兵变的遵化.……”——摘录〈袁崇焕评传〉

      www.sonicbbs.com

      这封奏折一直是为袁辩护的铁证,可是谁又知道袁奏折的核心内容是要举荐部下林远为总兵官。之前袁已请奏祖大寿为锦州总兵,何可纲为宁远总兵,赵率教为山海关总兵,并应袁的要求撒了辽东巡抚和登莱巡抚,如今袁还要再加多个蓟镇里的总兵,这就意味着畿辅尽在袁一个人的掌握之下,这样过分的请求谁敢答应他?别说崇祯皇帝,就是现代社会,国防部长这样安排人手,国家主席肯与不肯也还是未知数。

      • 家园 大量引用《三朝辽事实录》,呵呵

        岂不知王某人的这本笔记是专为攻击孙阁老及孙阁老所部将领之作,其中歪曲诬蔑无所不用其极,上世纪70年代顾诚先生就已经说过这个问题,提醒后来者据此论事,务必要小心。

      • 家园 讨厌的字数限制

        www.sonicbbs.com

        结合上面辽东关于后金入侵消息袁不相信,我完全有理由相信袁实际目的只是希望朝廷任命林远为总兵官,而所谓“须防敌人从西路进攻……”不过是袁为达到目的的托词而已。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蒙古人、自己人关于后金南侵的报告袁不相信。

        www.sonicbbs.com

        辽东是袁的防区,蓟镇也是他的半个防区。满人饶过辽东,辽东西面又是亲明且和袁关系很好的古刺慎部,攻破蓟镇,崇祯罪袁托付不效有错吗?

        www.sonicbbs.com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

        鉴于铁血有些网友历史知识有欠缺,所以在分析袁这两项罪名时我还是先把这两段罪名解释解释,简单说就是资敌,擅杀大将。而这两项罪名无论在中国任何一个王朝都够的上斩首了。

        www.sonicbbs.com

        先说以市米则资盗:

        在说这个罪名的时候,然则我又要解释两个在明朝时的常识,在明朝不管是文官也好,武将也罢,向朝廷要饷要粮都是分开呈奏的。要饷就是要饷,要粮就是要粮,绝无可能要一样,而两样皆至的道理。因此辽东欠饷不等于辽东欠粮。

        www.sonicbbs.com

        第二个常识,由于明朝人不可能去蒙古清查户口,因此明朝人在记载蒙古人数的时候都是以丁来计算(也就是成年男子),妇孺是不计算在内的。

        www.sonicbbs.com

        说了这么多,说到正题,袁到底有没有以以市米则资盗(后金),从我掌握的资料看,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有!甚至可以说后金南侵的军粮是袁提供的。尽管这不是袁主观意愿,但确是客观事实。

        www.sonicbbs.com

        我们来看文献资料是怎么记载的:

        《明史记事本末补遗》中记载:“(崇祯)二年三月,朵颜三卫半入于建州。束不的求督师袁崇焕开籴于前屯之南台堡,互市貂参,边吏俱不可,独崇焕许之。盖是时建州亦饥,束不的为窖米谋攻蓟西也。虽有谍报,崇焕不之信”。 崇祯二年,蒙古古(哈)刺慎部曾密报,指蒙古朵颜部首领束不的“为建虏窖米,谋犯蓟西,”“虽有谍报,崇焕不为信!”(《国榷》卷九十)

        www.sonicbbs.com

        崇祯二年六月,翰林院编修陈仁锡出使辽东,"至南台堡,闻朵颜束不的为贼汉卖妇女,为建州积谷.宁远武进士王怀达陈国威入谒仁锡,曰:束不的居关外,阳仇贼汉,其实妮之,为满州娴也。部落不满万,驻宁远关外者六七千,此地间市止二千人。卒不及备。可乘夜掩而杀之。……”

        www.sonicbbs.com

        另外,王怀达和陈国威又说道,宁远南台堡一带“建哨在束不的部内计四百余人,不持弓矢……”(宁远一带居然有这么多满人的谍哨……)

        www.sonicbbs.com

        最后,王陈二人又指出了满人可能准备南下:“……四月间四汗先至,秋冬诸王子尽入,必舍辽而攻蓟矣!”

        www.sonicbbs.com

        陈仁锡闻报大惊,“仁锡言于关内道,甚壮之,竟不果。后建州兵入口,俱如二生言” —《明史记事本末》。

        www.sonicbbs.com

        我想这些资料足够说明问题了吧?根据《明史记事本末》记载,束不的部不满万人(应该是成年男丁),可是在宁远边市内就有2000人,外面有6、7000人,甚至在边市内的2000蒙古人里有四百满人。(请注意,根据明朝人的记载习惯,这些人都是成年男子),束不的部可以说倾巢而出的来买米,甚至队伍里还有满人。他为谁买米?不言自明。而束不的部降清,可以说天下皆知,甚至连辽东的士绅都知道:……至南台堡,闻朵颜束不的为贼汉卖妇女,为建州积谷.宁远武进士王怀达陈国威入谒仁锡,曰:束不的居关外,阳仇贼汉,其实妮之,为满州娴也。部落不满万,驻宁远关外者六七千,此地间市止二千人。……(《明史记事本末》)

        www.sonicbbs.com

        而谈迁(《国榷》作者)就此事说道:秦饥晋闭之籴,同好犹然,况属夷为异类,狡计叵测,而高台之粟转市塞外,我挽输之难,车殆马烦,十致其五。彼貂参无限,而又无济于急缓,罄民脂以诱之,为建虏玩弄于股掌之上。明确无误的指出袁卖的就是大米!

        www.sonicbbs.com

        而为什么束不的要为后金“积谷”呢?我们来看文献记载:《清史稿 太宗本纪》:“是岁,大饥,斗米值银八两,银贱物贵,盗贼繁兴”。而被后金征服的朝鲜自身也陷入了灾荒,八道粮仓全空,倾尽国有,后金也只得区区二千石。(朝鲜〈李朝实录〉)

        www.sonicbbs.com

        不管是稳定国内还是为南侵筹集粮草,皇太极必须多方面购买粮食,而辽东袁督师手上有多少粮食呢?我们再来看资料:

        www.sonicbbs.com

        《三朝辽事实录》天启六年六月的袁奏折内容曾说道:总兵赵率教初守前屯,收未附虏之辽人为兵,明关外初复,无多官多人有余地。率教得以尽力屯种,三年积粮十余万石。

        www.sonicbbs.com

        月饷岁银一百六十余万零,米三十五万一千零石,草料四十七亏四千八百石零。兵马钱粮驻为定额。《两朝从信录》天启六年八月袁崇焕奏言。

        www.sonicbbs.com

        崇祯元年七月十七日的时候,户部尚书王家贞亦说道:“北直隶籴价辽米辽豆”(《今史》)。崇祯二年袁说有粮食“贮十万石待支”。

        www.sonicbbs.com

        从上面也可以看出来,辽东,或者说袁督师他不缺粮,粮食多的很,他缺什么?银子,马匹!那么他学毛文龙和蒙古人做做买卖,换点银子、马匹、貂参,顺便笼络一下蒙古人是完全可能的,换我也这么干。尽管他杀毛文龙其中一个罪名就是说毛擅自和蒙古人交易。

        www.sonicbbs.com

        当然,袁确实上报朝廷的,可是崇祯一开始并没有答应他,反而严厉指责他“据报西夷市买货物,明是接应东夷,藉寇资盗。岂容听许?!你部一面行督抚官,加紧提防,仍着袁崇焕俞安性详加计度奏。”然而在袁的坚持下,崇祯妥协了,他改变了主意,可是他也把话说的很明白:“西夷通虏,讥防紧要。奏内各夷市买于东,明是接应,何以制奴?着该督抚严行禁止!其招来属夷,其有饥困,查明部落多少,计口量许换米,不得卖与布帛米粮及夹带禁品。路将等官,倍加侦察,如有疏违,以通夷罪论处!”

        www.sonicbbs.com

        这话说的很直白,简单点说就是:你要救济也好,做买卖换银子、马匹也好,可以,但是如果粮食、布匹这些物资一旦落入后金手上,这责任就是你自己的!我就要治你的罪,你可别喊冤。

        www.sonicbbs.com

        因此“以市米则资盗”这条罪名袁督师是跑不了的,尽管这确实不是他主观意愿,可是毕竟他造成了客观事实,且崇祯并不是以结果推过程来给袁套这个罪名,而是之前就明明白白告诉了袁:“你一定要这么干可以,出了事全算你的。”

        www.sonicbbs.com

        而资敌这个罪名,往严重点说,就这一条按照大明律历,可以灭袁三族了。

        www.sonicbbs.com

        附件:袁与朝廷就开市公文来往原文

        《明清史料》

        www.sonicbbs.com

        兵部行《督帅袁崇焕题》稿:

        兵部为夷情事,职方登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督帅尚书袁题请:准兵部咨该本部题前事等因。

        www.sonicbbs.com

        奉圣旨:据报西夷市买货物,明是接应东夷,藉寇资盗。岂容听许?!你部一面行督抚官,加紧提防,仍着袁崇焕俞安性详加计度奏。钦此。钦遵。

        www.sonicbbs.com

        抄出到部,备咨到臣,臣会同蓟辽总督俞,查得哈刺惧三十六家原在蓟辽抚赏,仇于虎而未与奴通。自去年虎酋攻伯彦黄台吉,据此故穴,彦死之而我不能为各夷之依。夷遂依奴而自固。且夷地荒旰,粒食无资,人俱相食,且将为变。夫辽已能抗奴,夷即变奚为?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臣是招之来,许其关外高堡通市度命,但只许布米易换柴薪,如违禁之物,俱肃法严禁,业责无与奴通。各夷共谓:室如悬磬,不市卖一二布匹于东,何由藉其利而糊口?宁愿以妻子为质,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哀求备至,各置妻子与高台堡外,历历也。臣亲出谕之,见其穷迫所为,若绝其活命之方,则立毙之也。夷肯坐而待毙乎?即饥之窘之可空其类乎?不可空则不必府怨而驱其与奴合。况我天启二年败回,关内外告饥,督抚王象乾行臣抚三十六家,令其粮来市卖,每日百车而数十车,军民利之。我歉曾因其食,彼歉而我屯其膏,于义未惬。不如因而树德,存数种于外,他夷入犯,我得藉其藩篱。总能驾驭有法,若能去其暴而柔其心,彼将为我用之,宁有他心?今诸夷指天说誓,必不忘中国。此夷受抚多年,一向相信,即今一冬以来未尝生事。此时我兵马未备,只合笼络,俟修饬即周,且驱夷而用之,如不为我用,另有法以处,何敢以虏遗君父而贻畔封疆也?事属军情,不敢发抄,合词奏闻等因。

        www.sonicbbs.com

        奉圣旨:西夷通虏,讥防紧要。奏内各夷市买于东,明是接应,何以制奴?着该督抚严行禁止!其招来属夷,其有饥困,查明部落多少,计口量许换米,不得卖与布帛米粮及夹带禁品。路将等官,倍加侦察,如有疏违,以通夷罪论处!

        www.sonicbbs.com

        该部知道,钦此,钦遵。

        www.sonicbbs.com

        抄出到部,送司案呈到部,拟合行为就此一咨。

        www.sonicbbs.com

        顺天巡抚合咨前去,烦为遵照明旨内事理,钦遵查照施行。

        www.sonicbbs.com

        崇祯二年三月

        www.sonicbbs.com

        郎中方孔照抄出。

        ================================================

        攻击袁崇焕的文字在互联网上似乎很流行

        小弟就像郭靖那个傻哥哥 明明觉得似乎某些地方大大的不对 可惜就是说不好

        不知道河里面各位高手可否为我指点一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