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猫说红楼-元因叹息,时代的悲剧和性格的悲 -- 柚子

共:💬96 🌺14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猫说红楼 12------- 佛堂里的王夫人

      王夫人, 贾母的次媳,薛姨妈的姐妹,凤姐姐的姑姑,宝玉的亲妈。你会说,这些我们都知道啊?可是王夫人的性格可以说是和这些人都不象。贾母是聪明智慧恩并俱,薛姨妈可是温和言词妥帖, 凤姐姐口齿伶俐泼辣干练, 宝玉性格柔。 可是王夫人, 我看了红楼梦好几遍, 你说她善? 她整天在佛堂里面念经不差,可是真的下手可要比凤姐姐狠。 你说她不善言辞,这倒是了, 可是你看她在关键问题上的话可是滴水不漏(参看第三回,黛玉进贾府)。按照遗传来说, 王夫人和薛姨妈应该脾气性格类似。 只是后来嫁了人, 贾政者个人没有情趣的很, 而且看文章和赵姨娘的关系倒是比赫王夫人亲近, 开始我就纳闷儿, 赵姨娘可是人人讨厌的人,怎么贾政反而和她比较说的来, 想来王夫人年轻时候的温柔可人, 随着在贾府伶俐能干的贾母手下生活压抑不得喜欢, 还有贾政有了姨娘之后, 逐渐的越来越冷漠。 她的希望越来越寄托在儿子身上。 所以有关宝玉的一切都是很敏感的,她的希望寄托的宝玉一定要光宗耀祖而且不能被带坏。除此外, 她也不愿意关心,既然没有事情做, 那就天天念佛吃斋了。 作为那个时代的女人,王夫人只是很多士大夫贵族正妻的的缩影之一。 对于老公纳妾, 她们不能有意见,还要表现得大度,既然忍不下气,就只能在佛堂之类的地方消磨掉。希望呢,也就在自己的儿子身上, 毕竟正妻的位置保证了自己亲生子女的财产地位。 从这里来理解, 就能明白为什么王夫人会在文中至少前80回的行为了。

      王夫人第一次让人觉得冷漠的行为是她在黛玉进府的时候, 对黛玉说的那番嘱咐话里可以看出宝玉在王夫人心中的分量。 而且那句话按我想来就是男孩子本来就淘气, 但是还是上学读书要紧,他特别喜欢和女孩子玩, 所以呢,为了让他又时间读书, 你就不要和他多玩了。 可是这话我听懂了,不过作者可没有打算让林妹妹听懂这最高指示。

      第二次就是金钏儿受辱自杀的事情。 我这里用了受辱, 是金钏儿这么认为的, 她认为自己被逐出府是见不得人的事情。 不过这点上面我很赞同《职场红楼》的观点, 作者认为王夫人一直没有睡着, 她知道宝贝儿子进来, 也知道宝玉喂金钏儿吃香雪润津丹, 也听到宝玉想要金钏儿的话, 可是只等金钏儿说要宝玉去捉贾环和彩云的时候, 才打了金钏儿, 要撵她。 这是为何?作者分析说是因为宝玉听了真的会去捉, 捉住了, 大家面子不好看的关系, 而且这种事情在贾府里面是公开的秘密, 闹出来没有好处。 但是我想说,除了这个之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彩云/霞可也是太太的左膀右臂之一, 你这去了不等于和要去了老太太的鸳鸯一样的么。这种原则问题上,王夫人是肯定不能忍的。 所以一个巴掌下去, 而且要撵了出去。用的名义是勾引坏主子。

      再往后的最后一件是在邢夫人的点火,凤姐姐为了摆脱干系,王夫人为了去掉勾引坏自己宝贝儿子的坏分子的一系列诱导因素作用下的抄检大观园运动。这次运动之后,大家才隐隐明白王夫人不是那个真的闭关念经的老佛爷。宝玉还傻乎乎的追问袭人为什么大家的顽话太太都知道了。 我想这就好笑, 宝玉你可是王夫人的希望所在,王夫人自然在你身上用心最多。 别说袭人是间谍, 这个园子里面直接间接的王夫人嫡系有哪会少了去? 更何况这些小丫头看不起经常嘴上得罪的那些老妈子, 你怎么能不知道她是不是周瑞家的亲戚。王夫人虽然没有实际管理大观园,可是只要她愿意, 她一句话, 凤姐姐还是要听她的指示的。

      所以不要以为那些董事会的董事真的只要收了红利就开心了,她们还是起到了监管作用的。特别是在家族企业里面, CEO再能干又如何, 最后要是董事会不高兴, 一句话让你换人还是很容易的。想到我以前打工的一家民企, 有一阵子,那个CEO换得快,他们的做法其实不是不好,可是呢, 执行的时候太快了点,得罪了潜在要培养对象,所以等到有了点效果,你就走人吧。所以我们所有的打工的人要记住一点, 千万要明白老板最关心的是什么。

      王夫人最关心的是宝玉,可是很多人真的以为她进了佛堂就不问世事了。

    • 家园 猫说红楼 11----- 寻常人家的生活

      猫说红楼 11----- 寻常人家的生活

      红楼梦里通篇都是大户人家的富贵奢侈生活的描写(咱们只看前80回, 后面的鉴于高鹗自己的阅历的关系, 可以忽略), 那个时代的寻常人家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翻了翻前80回, 能够有印象的就是刘姥姥家的, 贾芸舅舅家,花自芳家(袭人娘家),以及在可卿下葬路过的小村庄的描写了。先从农村说起。

      刘姥姥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书中交代姥姥是积年的寡妇,和她的女儿女婿在郊外守着几亩地过活儿。在二进贾府中她说过“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而在后文中,参考岫烟跟宝钗的对话, 我们可以发现如一家人口少, 一两银子也是很能帮衬家里了。可以想象自从上回姥姥带了板儿到贾府从凤姐姐那里拿了赞助20两银子, 这家人在农村的生活可以说是从温饱直奔小康了。 所以姥姥秋收之后,带着收成再次入府,没成想这次的秋风可是打了个大丰收,共计“青纱一匹,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两个茧绸,两匹绸子。2盒子各样内造 点心,两斗御田粳米,一口袋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108两银子。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2件老太太的没穿过的衣服,2个荷包里面有如意银锭,一包药,几件衣服。还有妙玉不要的那个成窑盅子。”这一次进府之后,姥姥家的生活,估计就成富农了,或者小地主了。姥姥在女婿家说话估计也是绝对的权威了。不过按照姥姥的智商和经验, 估计就是买了地,好好过小日子了。总体的时代来看,当时社会的经济还是很稳定的。所以姥姥家的生活估计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在当地估计姥姥也算能人,见过世面的人物了。

      小说里面还有一处提到农村生活,就是第15回去铁槛寺路上休息路过农庄, 看了每次都要感叹做庄稼人的不容易,遇到这种富豪出巡, 房子就要被让出来, 还好宝玉本色不坏,要是象了薛蟠,估计又要多了强抢民女案了,所以我也不喜欢秦钟, 自己没有能力就去勾引小尼姑。所以在时代做草民,有时候看真的是命如草。

      城市生活的描写主要是两段文字。一次是第24回贾芸去他舅舅卜世仁家借香料铺路,被拒绝的文字, 那一章立面可以看出来家里有一亩地2间房可以勉强度日, 可是要发财就很难了。贾芸要问他舅舅(开香料铺的小生意人)借多少银子的钱呢? 参看后文倪二给了他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来看, 估计也就是10两银子左右的货。也就是相当于要借温饱人家半年的口粮钱。可是这笔投资之后贾芸得到的收益是得了200两的绿化工程,扣掉50两的成本费和还掉倪二的钱, 也就是一下子有快100两的进帐, 贾芸也不是笨人,以他的才智估计是鸡生蛋蛋圣鸡了,就跟我们今天找赞助商投钱开公司运作一个道理。这让我想到了马太效应。这章里面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细节就是几十钱可以买米面过一天了。 而且面比米便宜,古今同理。第二次是宝玉去袭人家。那时候过年, 我们看到的却是宝玉到了袭人家,袭人看了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宝玉吃的(看到这一段我总想到同一屋檐下, 说的隔壁的狗都比我们家吃得好), 本来花自芳已经恢复家业, 估计小康有上,不过呢,话说回来,由简入奢易, 袭人的吃穿用度可是比人家中等人家的小姐还强了, 所以她依然肯做奴才也是可以理解的,何况这奴才有希望成半个主子了。这就是人各有志, 有人愿意做鸡头,有人愿意作凤尾。

    • 家园 【原创】猫说红楼9---- 三姑六婆

      三姑六婆(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三姑指的是三種宗教的出家女性。尼姑是佛教、道姑是道教、卦姑是專門占卦的。六婆中,牙婆是專門販賣人口的人口販子,專為人買賣奴婢、妾侍。媒婆是專為人介紹姻親的女性。師婆是專門畫符施咒、請神問命的巫婆。虔婆是妓院內的鴇母。藥婆是專門賣藥的女人。穩婆則是專門接生的接生婆,如果發現女屍,亦會由穩婆負責驗查是否被人先姦後殺。六婆是各種專業的名稱,有時一人可以身兼数职。)是古代的几种特殊职业的女性。 大户人家的女性因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所以和她们主要接触的亲戚和婢仆以外的女性(而且是见多识广, 能说会道的)主要就是三姑以及六婆中的牙婆和媒婆了。红楼梦里主子和半主子们连媒婆和牙婆也是不见得, 和这两种人打交道的是大管家们(比方周瑞家的,林之孝家的,赖大家的等等)。所以看了前80回, 你能看到的只有尼姑和道姑了。在这里面,这两种人引发了贾府内外的至少3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馒头庵命案。 如果不是净虚多事情,贪了那钱财,去激凤姐,也就不会有两条人命,每每看到后来那小两口儿找凤姐索命, 就想那净虚有没有被算帐呢?再后来看了三言二拍, 里面的故事中的尼姑似乎专门干这类事情,开始觉得不通, 他们出家人,应该不理俗事的, 我家哥哥听了就笑, 他们也要活的, 而且那时候出家也是一份职业, 就跟太监一样,人多了里面自然有爱钱的, 而且准备留着带到西天去的。

      第二件事情就是马道婆的巫法案(参看第25回), 最近国内流行泰国舶来的巫咒娃娃, 不过还好没有马道婆那样的灵验(当然, 小说而已),要不社会真的要大乱特乱的。不过以前看历史小说里面,宫廷里面发生这样的事情特别多,特别汉代, 因为巫咒案弄得血雨腥风,借此搞政治斗争的由头。 不过红楼梦里面,可是奇怪, 发生这样的事情, 居然后面不了了之的了。所以有人说王夫人厉害, 我看也就不过如此。当然曹老先生心底比我仁慈,也就这么一写, 若是和我想的一样,查起来,后文的那种富贵平和人间乐园的景象就没有了。

      第三件事情,就是大观园大抄检之后, 芳官等人吵着出家,被水月庵和地藏庵的收了去(参看第77回)。看到这里也就大约明白那些出家的来历了。要么是小时候家贫, 要么是这样的被遣散对象, 要么是实在对世间事失望(比方惜春)。

      从这三件事情也能理解为什么古代作家们对这类职业妇女的看不起, 还要劝解家庭妇女少和他们来往(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花缘》中也曾写过:「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不过话说回来,有市场,就有供货商, 这是必然的道理。 你看所谓的菩萨王夫人不也三天两头和这些人在一起打发时间么?

      • 家园 唉,那时候的深深庭院里,

        除了这些三姑六婆,哪来的新鲜事听呢?太太们爱跟她们亲近也是可以理解的,何况又有渠道.难道去跟小户人家媳妇们聊天吗?

        姑婆们就指着这些吃饭,不顺着拐带点东西也太亏了.

    • 家园 送通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推荐成功!

    • 家园 【原创】猫说红楼-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李纨与可卿

      我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说事儿, 估计很多人要看不惯,而且是大大的看不惯。 这两个人性格,相貌和处世风一点儿也不一样, 你怎么么能放在一起? 她们虽然都是贾家的媳妇儿, 可是进的是宁荣两府。 换句话说来, 就是李纨怎么也不可能嫁到宁府, 可卿也不可能嫁到荣府。那时候结婚讲的是门当户对, 媒妁之言, 父母之命。我现在有时候后辈们回来咨询我他们的感情问题, 我就会跟他们讲一堆的门户之见, 加上性格之说。门当户对,除了家庭的阶级, 收入之外, 还要加上家庭亲戚间的关系, 父母间的关系,最后的最后还有对方的品性。 那时候嫁的早, 嫁过去其实夫妻都是对方的老师,要不怎么会对女人有相扶教子之说呢?女人的脾性也都是对方陶冶出来的,我总是说男人是女人的学校,女人是男人的老师。 就拿荣府二房被现代人称为中年僵尸的王夫人来说,按照姊妹(薛姨妈可是她嫡亲的妹妹)的性格推断, 当年做姑娘的时候估计也是温婉可人的, 也读过书,管过家的,只不过嫁了贾政这个不懂情趣的老公, 互相磨得也就变得性冷漠到提前到了更年期。加上婆婆老人家不是很喜欢,婆婆们总是喜欢和自己性格相似的人的, 贾家老太太自己反应敏捷, 爱说笑, 对于不爱说话的,不会逗乐, 开不起玩笑的,总是不太喜欢的,还好有个大房邢夫人作陪衬, 先的王夫人还算头脑清醒, 加上生的儿子争气象了孩子他爷爷。也就好了。 按照我的这个理论,当初给大儿子贾珠选妻子的时候,贾政和王夫人可是用了心思的, 所以挑了李纨。李纨长什么样子, 等出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李纨已经是面容模糊了, 只有一个珠大嫂子的简略介绍。不过按照她的姊妹李纹李绮的样貌推断, 也是中上之人。加上她父亲的教育(参看第四回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加上后文中她的处世态度来看, 分明是宝钗一类的人物, 话不多, 但是处事为人是极其聪明和平稳的。 不过我早说过因为是悲剧, 所以曹前辈就把她排了进来, 大意是最后等到贾兰好不容易有了功名, 她也被封诰风光了没有几天,就死了。 其实, 从时代的大背景来看, 李纨还是幸运的, 首先死了老公做寡妇是不得已,可怜的,可是比起其他在小户人家或者破落人家做寡妇,至少温饱是有保障的(参看第45回凤姐儿笑道:“亏你是个大嫂子呢!把姑娘们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他们不好,你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 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 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 子。这会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两银子来陪他们顽顽,能几年的限?他们各人出了阁,难道还要你赔不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他们来闹我,我乐得去吃一个河涸 海干,我还通不知道呢!”), 而且比一般中产之家还要宽裕, 当然这也是她的职责代价就是好好做好她这侯门寡妇的职责, 有人说到底不好, 这么年亲守寡, 我想说的是在那个年代, 守这寡比那些老公风流守活寡的要跟妾侍争宠保住自己和孩子前途身家的不知要幸福多少, 何况她还有个儿子(要是没有这个儿子, 我担心照她爹的理论是不是她就该做烈女了), 按照荣府的嫡系子孙排下来, 她可是有功, 大大有功(所以有人说她等贾珠一死就把贾珠当年的那些没有所出的通房大丫头打发了,还是靠着肚子争气)。 我想王夫人还是很满意这个儿媳妇的,不过呢,大儿子死了,就不愿意多见, 这也是人之常情。 从这点推断, 王夫人也是不会要林妹妹做儿媳妇的,根本和自己就不是一个类型的,身体也不好, 参考李纨, 不难推断, 宝姐姐是王夫人能想到的最佳人选。李纨的才学, 那肯定也是不低的, 看他评诗的时候说的那些话,真正做到“文无第一”的公平水准, 看她管家, 也很清楚自己的作用和位置, 平衡功夫很高。不过感觉总体下来, 李纨就好像咨询公司的高参。

      按照我的这一理论, 可卿是只能进宁府的, 她不符合荣府挑媳妇的标准。我怀疑宁府挑媳妇儿都是以貌取人的,所以很有可能拍板都是老爷们。 在那个年代“贤妻美妾”的标准, 在宁府是不遵守的。 所以刘心武先生关于可卿身世的那部悬念小说我也只是看了看。在我看来贾珍挑媳妇儿按照的就是郎才女貌的标准,而且这个人没有什么政治概念,也不喜欢走联姻路线, 就是个老K式的人物,更没有什么道德观(可以参考后文中和尤二姐,三姐的关系),尤氏是续弦, 根本做不了主, 加上贾蓉不是亲生的,自然不好多话。 所以可卿成了宁府少奶奶。 关于她死的时候的那段托梦的话,我以为那只是作家为了铺垫而作的, 你就当小说看了,不必认真的考究。 所以如果抛开这段文字, 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说这位能干少奶奶管下的家会这么乱, 需要凤姐去收拾。 关于她的死, 只是一个家族开始败落的并发症的第一个疮的溃烂。

      主要人物交待完了。接下来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说那些小人物和不怎么出场的大人物了。

    • 家园 【原创】猫说红楼 7------ 活着---巧姐儿

      小时候, 不明白, 为什么这个只是出了几次场的婴孩儿,被列进了12钗的正册。 到很久以后, 才明白, 作者铁了心的要写悲剧,我在元应叹息里面说过悲剧只有两种,一是时代的悲剧一个是性格的悲剧。巧姐儿的故事, 在作者看来就是时代的悲剧吧。

      作者讲故事的手法是很高明的,一开始就为后文铺垫,比方说秦可卿的托梦, 很多研究者就能研究出一大篇的悬念推理小说,我想这只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只是为了让你们明白我写的是个悲剧。 不过这样的好处是, 有了那些词曲, 那些把结局写成鹿鼎记一般的,还有大团圆的, 都只能看作是戏说了。

      作者之所以写巧姐, 我想写的就是大部分望族侯门后代的处境和生活。 有句古诗“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最近,又有考证说当年成吉思汗的子孙现在遍布世界, 按照基因论来确定如今有上千万。 在北京城, 有一次喝茶, 那家的老板说, 这地方皇城根儿下, 说不定跟你聊天的是哪个名人之后呢。 我问, 那您呢?他说, 我就是闯世界的穷孩子, 要追宗都不知道要追到几百几千年前可能祖宗是名人。 我笑了, 他是过于谦逊, 他本身就是金融界的传奇, 开茶馆不过是他退休生活内容之一。不过在中国, 有个好处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里是没有贵族传统的。

      巧姐儿用我一位远方亲戚的话来说,就是连那繁华都没有见过, 就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这样索性也好, 没有了繁华过往的记忆, 没有比较, 这样的活着,普普通通的活着,也就能够安安心心的活的很快乐。 难过就是对繁华过往有着清楚的记忆, 苦苦不能忘记, 但沉在底层的泥潭里,不能脱身的尴尬。

      巧姐儿只能是一部正剧。

    • 家园 【原创】猫说红楼------凤姐姐是个什么样的人

      猫说红楼------凤姐姐是个什么样的人

      以前在机场买了一本《职场红楼》的书, 作者认为凤姐是职业经理人的不二人选。 这点想要看得人自己可以买了书慢慢看。 这次红楼重拍海选, 居然报名凤姐的人也是超出男一号女一号好多。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认定了老版红楼门里邓婕是唯一大红特红的人,所以也想来个吉利。 据说当年老版红楼选角色是选本色演员,所以在这里我想分析一下凤姐姐的性格, 能力和处世哲学。

      凤姐姐的性格, 一出场, 老太太就说了,“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一句话就是这个人性格开朗,能言善辩, 作是有决断力。 在以后的回目里, 我们会发现凤姐姐欣赏的是红玉这一类型的人。 红玉是什么样的人呢? 参看第27回凤姐原话“嫂子不知道,如今除了我随手使的几个人之外,我就怕和人说话。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咬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他们那里知道!先时我们平儿也是这么着,我就问着他:难道必定装蚊子哼哼就是美人了?这一个丫头就好。方才两遭,说话虽不多,听那口声就简断。”可见凤姐喜欢的人一定是办事有章法, 利落干脆, 雷厉风行的人。这让我想到了吴仪手下的得力部下,一个个办事风格很像她自己。这就是物以类聚的原理。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招聘的时候, 招聘的人一定和这个公司总体其他们性格, 办事风格, 逻辑方法类似。 所以这个在怡红院里被人骂不被欣赏的红玉, 到了凤姐那里却很受重视。 因为她本来就干实事的人,有能力的人。 不过在怡红院那里这种能力不被欣赏,原因很简单,那种能力是宝玉是看不到的, 那些大丫环也是看到了不爽的, 谁会喜欢一个能力比自己强的下属呢?而凤姐的自身能力很强, 看人眼光也不差。 有人说凤姐势利? 其实我想99%的人包括我在内是势利的。 但是问题在于,你可以势利,但是你要有势利的实力和学会帮人,帮人也是学问。 有的人你帮了, 不见得会感激你,有些人你帮了会感激你。我们虽然不求别人回报, 但是要至少学会, 你的帮的人不会落井下石。 凤姐的眼光就很好,而且有帮人的实力。 我们看看她帮过刘姥姥(一开始,我想她是多少看不起刘姥姥的,可是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之后,我想她是对刘姥姥重新作了评估, 所以才会让刘姥姥给巧姐儿起名字)。 她给了红玉和芸哥儿施展才能的机会, 而且这两个人再后来帮了忙。 她还照顾过岫烟(参看“凤姐儿筹算得园中姊妹多,性情不一,且又不便另设一处,莫若送到迎春一处去,倘日后邢岫烟有些不遂意的事,纵然邢夫人知道了,与自己无干。从此后若邢岫烟家去住的日期不算,若在大观园住到一个月上,凤姐儿亦照迎春的分例送一分与岫烟。凤姐儿冷眼敁敠岫烟心性为人,竟不象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温厚可疼的人。因此凤姐儿又怜他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他些,邢夫人倒不大理论了。)。这就是凤姐能够做事的根本了。会看人才能用人,有了这些人,才能做成事。有人会说, 凤姐不识字。 我要嗤之以鼻, 不识字,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关系。 而且我的观点一直是接受完高中教育,能够通过大学入学考的智商都是差不多。 决定你能不能成功的是你的性格,你的情商。

      凤姐被人诟病的也就三件事情。一件事, 铁槛寺坏人姻缘。 第二件, 吃醋先有鲍二家的后有逼死尤二姐。 三是想出调包计。 除了第一件, 我是不想替她辩的, 好胜心之下做了错事。剩下两件。 我想放在现在, 99%的女人会站在凤姐这一边。 用林妹妹的话就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哎,林妹妹, 华虽然是真理,可是彼时彼地, 你说出来, 不是自己树敌么?)。我们现在要是发现了第三者, 二奶,除了少数年轻女孩子以爱的名义赞同, 大部分人会先掂量一下自己要不要这个老公。要的话就要明白不要一哭二闹三上吊(如果你抓住老公和别人一夜情, 如鲍二家的事情, 你这么干不要紧)。 如果是二奶老三, 你要明白一件事情, 你的对手是你老公,不是那个老三。 他心里还有你的话, 不用你出招,因为谁先动手, 谁在那个男人的心里面的分值就掉得快。 无论如何要好涵养。 你看凤姐姐不也只能把尤二姐拐进家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才动手么?况且, 我也不认为尤二姐真的好, 心里面不也是巴望凤姐病死先,自己好做正宫么?话说回来,这个时候,你要是技不如人,就只能自己乖乖出局。女孩子们女人们注意了, 当发生感情危机的时候, 你的对手只有一个人,不是那个女人,而是你的男人 。关于调包计,我认为那是虚构的。所以忽略掉了。

      话说到这里, 总结一下,红楼里面我喜欢凤姐, 三国里面我喜欢曹操。

      凤姐姐要是放在今天,我认为是最佳投资人。在今天,不是她被休掉,而是她把贾链休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