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敌后游击 摩擦 王泰恭(一) -- 王外马甲

共:💬551 🌺1401 🌵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明军劣势也不少

                        本身政治腐烂, 官兵多年和平,日本可是多年战国的虎狼之师.. 而且就个个战役来说, 明军士气, 战术在我看来是胜利的关键.

                        胜了就是胜了, 不然对越之战,

                        不觉得有太多可以夸口之处
                        ?

                  • 家园 孤立文明永远无法长久保持活力

                    诸夏至春秋战国再到秦汉,这长达千年充满活力的文明,其基础恰恰是外来文明民族的不断融入。东汉三国直至西晋这百年中,汉民族文明停止了民族融合,于是就陷入玄学泥潭而丧失了文明活力。270多年的动乱和民族融合,为低迷的汉文明再次注入野蛮精血,于是我们又看到了隋唐雄浑。宋只是继承了儒学的“仁”,却没有继承隋唐的尚武,是不是还是因为很久都没有外来民族的融入呢?我说的要依靠西方文明实现中华文明的重建,就是这个意思。

                    “只要下力气把老祖宗的美德挖掘出来”,呵呵,谈何容易啊。首先你如何定义“老祖宗的美德”?老祖宗的东西好还是滥,一切要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魏晋人谈的玄,也是老祖宗的东西,南宋朱子玩儿的理学、明王阳明的心学,也莫不是老祖宗的东西或其衍生物,但这些玩意儿能有多少价值呢?只有深入学习西方研究西方了解西方,才能知彼所长所短,也知我所优所劣,然后才有可能在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遗产中择其善者用之。闭门造车式地选择,太盲目了。

            • 家园 传统礼教压抑人性

              所以有释放的机会的时候人就表现得很疯狂,比如残杀虐杀敌人和死囚、欣赏杀头等;长久的压抑使人的精神发生变异,会喜欢病态的东西,比如小脚、病梅。

              儒教还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毛病就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喜欢用道德评价来代替技术标准,这些在文革中得到了最彻底的表现,可是这种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依然生活在中世纪。

              • 家园 我觉得那种残忍冷酷,还有一个源头

                就是蒙元/满清的野蛮征服。尤其是蒙元。比较一下唐人传奇和元末明初的平话小说就可以看出,元末明初的作品,其冷血嗜杀 惨无人道,明显超过前朝,比如水浒。唐末五代虽也有黄巢朱温的滥杀,但马上就被赵匡胤这位千载难逢的仁德君主给扭过来了。有宋一朝出奇地仁厚,将儒学“仁”之一字发挥到了极致。南宋灭国不过百年,国民性已变得如此嗜血残暴,不是蒙元又是什么?明朝则是汉人对蒙元酷虐的继承,满清没有继续在残暴这一维度上“锦上添花”,却又开辟了奴性这个新维度。总之,蒙元之后的中国,虽承继了中华文化,却已是被阉割过的了。既无“仁”,又无能。

                • 家园 不好意思,蒙元之前中原也未见得怎么仁厚了

                  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仁厚?……

                • 家园 宋朝的所谓仁厚恐怕也只是对地主阶级内部来说吧

                  压榨起农民来 镇压起农民来都是毫不手软

                  否则怎么解释宋朝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一直不断

                  宋高宗当年为了某个地方的人民惊动了太后就下令岳飞屠城

                  要不是岳飞拦着 这活就干了

                  万岁爷亲自下令屠自己的城这种事情 若干封建王朝好像还没怎么听说过

                  • 家园 仁厚与否,还是应看整体和客观结果

                    而不宜纠住个案、纠住某些主观动机来下结论。

                    南北两宋,社会矛盾与其他王朝相比一直算较为缓和的。对灾民赈济也算及时,灾民充军的手段虽有可议之处,但至少可以看出国家将善待民众与自己的统治基础联系得很紧密。百姓生活较为富裕安定,甚至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得很精致很讲究。

                    一个没有滥杀朝臣,百姓生活总体上颇过得去,社会矛盾较为缓和的王朝,还不算仁厚么?这里说的都是整体情况和客观结果,你举的局部情况和主观方面的不厚无法动摇整体情况和客观结果方面较为仁厚这个判定。

                    • 家园 按照这个标准 清朝恐怕更是仁厚的厉害了

                      一个没有滥杀朝臣,百姓生活总体上颇过得去,社会矛盾较为缓和的王朝,还不算仁厚么

                      清朝人口一下子涨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 显然 当的起

                      百姓生活总体上颇过得去,社会矛盾较为缓和

                      至于 滥杀朝臣 似乎也没有过

                      连鳌拜之流都没有杀

                      而且清朝社会比较稳定的时间可是比一般的朝代要长得多

                      康雍乾三朝的时间就比整个北宋都差不多

                      • 家园 清还是比宋劣多了

                        “士”阶层,昔始皇坑了几百儒烧了几千本书就被恨了千年,清人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和文字狱、滥杀知识分子比那个怎么样?

                        至于民间草根阶层深恨满洲人的也很多,白莲教、回教反清势力前赴后继,就是明证。中晚清的华北捻子,江南太平,持续的时间远比两宋李王和钟杨的长,特别是太平军,从规模和影响上位列中国历史农民起义第二。这样的社会,还说它社会矛盾不尖锐?

                        别忘记,社会矛盾不仅仅是阶级矛盾。蒙元和满清这两朝,民族矛盾经常是社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而且极易尖锐化。(阶级矛盾的尖锐化需要一个过程,相对不那么容易)

                        至于统治阶层,不错,清朝皇帝整体上确实比明朝皇帝勤政和不糊涂。但别忘记它是以少数统治一个多数异族,它有太多理由战惊股栗、勤勉为政了。再者满清皇帝总体上也是勤而不仁。论仁厚怎么比两宋?

                        “康雍乾三朝的时间就比整个北宋都差不多”,这话不错,但问题是

                        (1) 社会各阶层民众对政权的认同感,究竟是宋人更多,还是清朝人更多?宋时民间反宋势力更大还是清朝反清势力更大更坚定?

                        (2) 如果北宋不亡于金,和平时期肯定会比满清长。这么说是因为两宋覆灭之前内部矛盾非常和缓,远远不是大患。

                        你可以说两宋因羼弱而失国,满清因强盛而长存,但却不能说满清治国与两宋一样仁厚。

                • 家园 满清恐怕对中华祸害最大

                  中原文化学些皮毛, 坏的东西倒都折腾透了, 中国人并不是趋于外来侵略的民族, 文化上对外来事物是开放的, 对新事物是愿意接受, 并且有创造性的, 但都被满清个外来势力压抑了个200多年. 现在看看网上, 旗袍, 马褂也是所谓的"传统服饰""汉装", 可见思想之混乱.

                • 家园 骂得好!我们虽然驱逐了野蛮人,殊不知自己也已经野蛮化了!
            • 家园 国民党军和满清绿营有区别吗?

              似乎没有,都是雇佣军,都是残忍好杀,绿营还有个更先进的地方是全家连坐,国民党军还做不到这点。。。

      • 家园 reply

        客观点说,抗战是多方参与的,日伪国共,伪军里有三六九等国军里还有嫡系游杂之分,很多时候,这多方的力量就聚集在某个地方,比如滑县,很复杂。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在实施中是非常容易发生误判的:被统战的对象很可能把共产党的善意当作软弱,或者把共产党的统战看作对自己的“吞并”,而共产党方面也很难判断对象是本质反动还是一时糊涂或者是思想变质。这样一来,共产党就很容易在是继续劝说还是动手教训之间摇摆不定,而这样的摇摆又很容易加深被统战对象的误解,认为共产党软弱可欺,从而更加坚决反共;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又不允许共产党斤斤计较睚眦必报,那样会使更多的人对统一战线产生畏惧和抵触,因此,共产党方面才提出既斗争又团结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具体情况很复杂而且是互动的,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这些方针并不那么好掌握,出现一些误判是很正常的。

        • reply
          家园 说得不错。无论是中共还是国府还是当地民团,在敌后

          所面临的局面都是极其复杂微妙的,彼此之间大多是亦敌亦友 忽敌忽友的关系。没人在处理这种复杂关系时能毫无失误。看过马甲兄文感觉总体上看中共处理得已经相当智慧了和恰当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