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听来的故事(1) -- 酷爱星辰

共:💬36 🌺8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枪被抢跑了,这排长估计得挨个处分,可怜呐!
        • 家园 【原创】听来的故事(4)

          前些时星辰坐公共汽车去中关村,在车上看到有宣传画,上面写了“搞好迎讲树”,开始不明白“迎讲树”是啥树,琢磨了一阵,猜迎是迎接十七大,讲是“三讲”,树是“树典型”。说起树典型,,星辰想起曾经听星辰爷爷讲的一个故事。

          话说五十年代,四平线路厂有一个老工人特别能干,多年被评为劳模。恰逢大跃进,就把他报上去了,上头对他非常满意:成份好,苦出身,一直当工人;工作好,多年的劳模。所以也打算好好宣传他以树立典型,于是新华社一个记者来采访他:“×师傅,您一直这么能干是为了什么?”其实,记者是想引导这个师傅说点豪言壮语好宣传宣传。这个老工人回答到:“问我为啥这么能干啊,没啥,我在小鬼子、国民党时候都这么干。”真是大实话,不过树典型的事情就此作罢。

          关键词(Tags): #听来的故事#大实话
          • 家园 【原创】听来的故事(5)

            趁着国庆,再讲一个听来的故事。这个故事星辰在大学的法律课上听的,讲课的是学校的律师,特能讲故事的一个人,讲过现在星辰记忆犹新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比如学校一个老教师在90年代杀妻灭孙了,比如他和学校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帮一个学生打骑自行车撞了停三天的货车怎么获得赔偿,等等。现在讲一个我们系的“陈世美”的故事。

            话说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某日,一个关中打扮的老汉领着一个女孩打听着找到十系系办,一定要找系党总支书记和系主任。书记和主任莫名其妙,接待了这一老一少,问有什么事情。老汉很激动的说来告状,告他儿子,他儿子是当代陈世美,要系里给他儿子处分,甚至开除也行。书记和主任忙问他儿子是谁,听姓名不太熟,应该是本科生,本科生当年不让结婚,怎么就当陈世美了?

            详细一问,事情原来如此:老汉的儿子确实是我们系的本科生,他在小时候家里就和同村那个女孩的家里给他们订了娃娃亲——这不是父母开玩笑,而是很认真的订亲,陕西农村有些地方还是有些比较古老的习俗的。我的这位学长和他的小“未婚妻”毕竟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一起上学,觉得女孩很不错。但是,等上了初中两个人的人生道路就慢慢伸向不同的方向,他继续上学而且学习不错,而她则中途就退学务农,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村女孩。中学还好,毕竟见到的女孩也就是自己的同乡,顶多是县里的。而等考上了省城西安的那所在中国载人航天领域中毕业生最多的高校之后,见了大世面之后,发现自己的“未婚妻”似乎不够档次。踌躇了很久,他在假期回家之后,终于和自己父母说要退亲的事情,这下子可捅了篓子,他爸大怒,扬言他要敢悔亲,就打死这个“陈世美”。我的这位学长好汉不吃眼前亏,赶紧溜回学校,本来想事情拖拖也就过去了。可没料想,他爸干脆带着他的“未婚妻”到西安找上门来,他赶紧藏了起来不露面。所以他爸才找上系办,要系里处分这个“陈世美”。系里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书记和系主任有点苦笑不得,这可不是五六十年代,组织上还管私生活,作风问题都归党委管,何况“娃娃亲”也不受法律保护不是?这顶多算是家务事,《学生处分条例》中也没有规定这种情况要处分。系里只好好言相劝,把老汉和女孩劝走。

            老汉看系里也不管,儿子又不露面,干脆就来个持久战,在他儿子的宿舍住了下来,让女孩住在招待所,要看看他儿子能躲多久。班里的女生考虑到住在招待所挑费太高,恰好有一个空床,就让女孩住下。女孩在家本来就很勤快,在宿舍里面帮着收拾屋子、打扫卫生,很得室友喜欢。一个女同学很为这女孩不平,自告奋勇来找我这位学长来打抱不平,说“我觉得这女孩挺不错的,你干脆同意算了,别悔婚了。”我这位学长很不高兴,回敬一句“不错的多了,都要我受得了吗?”噎得女同学答不上来。

            老汉和女孩到底住了多久我倒不知道,反正最后是没耗过他儿子,从此他儿子是能躲就躲,不敢回家。好在很快就到了毕业的时候,按照他的成绩和籍贯是可以留在西安的,不过他知道要是留在西安肯定别想消停——离家这么近,说来就能来找他。所以在他强烈要求下,分配到了成都。之后的结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关键词(Tags): #听来的故事#娃娃亲#陈世美
          • 家园 这故事当年听过另一个版本:

              一位领导来工厂视察,见到一位老工人在埋头苦干,上去拍拍肩膀说:“老师傅,干得不错!”,老师傅回答:“我哪个朝代都这样。”

            • 家园 问问东北那家钢厂的工人,是不是谁当老板都一样?
              • 家园 我爸的单位就是属于通钢集团

                从您说这话我就可以看出您根本不了解真正的老国企工人心理,我可是从小在工厂里长大的。

                现在通钢的形势不太好,我爸单位已经停产,厂办部分人上班,好在我爸已经内退,倒影响不大。

                对于工人而言,只要上班开资,谁当老板都一样,我管你是国营还是民营呢。这次事件的一个原因在于华龙威胁要大量裁员,否则根本不会有人关心此事。我对东北工厂的工人敢说是比较了解的,工人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只要按时开资,活不累,隔三岔五要是再能从工厂顺点东西换点酒钱,谁当头都行都是好领导,企业经营好坏是不会去关心的。

                今天会因为改制去反对国资委和民企,因为威胁要裁员;万一不改制到最后企业一点点变卖光了,最后彻底黄了,工人还会骂国资委当年没魄力不改制,让企业彻底黄了,结果大家都下岗。这就是东北老国企工人的心理。自96、97年以来,这类事情我见得多了。

                • 家园 那是,只要不是太过分,中国的劳动人民是很好糊弄的!

                  要求太简单了,

                  “我对东北工厂的工人敢说是比较了解的,工人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只要按时开资,活不累,隔三岔五要是再能从工厂顺点东西换点酒钱,谁当头都行都是好领导,企业经营好坏是不会去关心的。”

                  • 家园 其实于工人于工厂都不是好事

                    其实我上贴还有一句话没说:谁当头都是好领导——反正背后一样发牢骚骂领导。

                    这正是造成东北老国企工人懒惰的原因,混惯了。

                    老国企内盗是很头痛的问题,就是改制了,这些工人一样偷,因为习惯了。老国企时代,自家缺啥,从厂子顺点就是了,很多家里面从来不买煤、不买木头,这个是可以作为有本事去炫耀的事情。《中国国家地理》东北专辑里面有幅照片:抚顺的一个人拿一大块煤去小铺换烟,当时我看了照片觉得很熟悉很亲切,那煤是哪里来的,大家都知道。

            • 家园 是,就是实在人

              我爷爷说在旁边听他说这话,这个着急。

        • 家园 那时候给我爸发了一支王八盒子,一支左轮,为啥发两只?

          因为俩都不怎么好使!唯一用上的一次,是大学里搞武斗,他老人家揣着俩破枪就回家了,下了火车连夜往家赶的夜路上,碰上一只拦路大叫的猛狗,结果掏出王八盒子对狗一比划,狗立马夹着尾巴大叫着跑了!搞得我老爸很纳闷,这狗怎么会认识王八盒子的?

          我妈那时候还是学生,也发了一个小小的勃朗宁,后来收枪的时候特别不舍得——不舍得也得交,可惜都没有舍得打过一次。

      • 家园 难得你坚持不懈,等了一年还能再续前文。花上。
      • 家园 那年月小学六七年级有枪也不希罕,倒是54枪稀罕。

        一般都是驳壳枪或者王八盒子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