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雪山草地的诱惑(上) -- 双石

共:💬22 🌺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羡慕!

      映秀的岷江水流已经比较急了。二十年前经过那里时,我记得那里好像有座索桥,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这几年变化大,很可能都已经拆了,改水泥的了。

      不知道那里的水电站还工不工作,这是当年大三线的产品呀。

    • 家园 雪山草地的诱惑(下)

      毛尔盖:草地在向兄弟招手

        再向东行没几步路就是芦花。

        芦花会议旧址也是个土司官寨,只不过远不如卓克基那么气派,而且寨中也住满了人家。当年中央红军进至毛尔盖、黑水地区后,中央政治局曾在这里召开了一个政治局扩大会议,这个会其实是中央与兵强马壮要逼迫中央“解决组织问题”的张国焘之间的第一次权力分配平衡会。毛泽东为了北进大局在这里与张国焘之前妥协了一把,增补张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和实际权力很大的红军总政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作为芦花会议的延续,两个星期后在毛尔盖附近的沙窝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中央又进一步作了妥协,增补了陈昌浩、周纯全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还设立了以徐向前、陈昌浩等红四方面军将领为主的前敌司令部统一指挥一、四方面军部队,为的还是两军团结一心执行北上方针直出陕甘。

        黑水是个很小的县城,唐皓很快就找到了一处住处,也是一人一张大团结解决一个晚上住宿的便宜所在。因为次日是230公里行程的砂石路,所以大家也都休息得很早。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就上了路,30公里左右的水泥路很快就跑到尽头,车队上了去毛尔盖的土路沿毛尔盖河上行。毛尔盖河河谷的风光的的确确是非常峻美,有森林有草原空气中都透着明媚和清新,这里是曾是川西北高原上最重要的林区,98年洪水后才停止伐木而林木工们都改作了种树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路不好到毛尔盖会议旧址索花寺时已是午后,索花寺座落在毛尔盖村后面的一个高坡上,这高坡上全都住的是喇嘛,离寺院还有老远就有喇嘛们拦住去路说这是佛门清静之地车辆不得进入。入乡随俗兄弟当然也得守人家的规矩,立马遵命停下车作虔诚状一跛一瘸地去了当年会址的大庙。这座大庙其实也是近几年重新照原样克隆的,原来的庙寺早就在战火中被焚之一矩。当年红军在这里曾与胡宗南部的李日基营在这里打过一仗,胡部人马就盘踞在这庙里负隅顽抗,打到最后丘八们又累又饿又惊又怕还是招架不住,这李日基砸了电台带着几个随从撒腿就跑,跑到二十里外的腊子山连滚带爬从坡上一滚而下,丢下了几百人枪他回去还得了个表扬,还有现大洋赏赐连他自己都感觉意外很是费思量。殊不知长官胡宗南此前就有个命令竟然是“带回一兵赏洋10元,带回一枪赏洋20元”。堂堂中央军打仗原来是这般模样,也难怪李日基后来当了军长在陕北与共军打仗还是那么窝囊,打到最后还是连人带队伍都送给了对手完全没得商量。

        在毛尔盖兄弟打探去色地的路况,这条路就指向中央红军主力去草地的方向。从这里过沿大道去草原村前头不远处有座小桥叫屈锦桥,由此转向东南方向不远就是腊子塘,从腊子塘开始就进入了草地。这片草地人称“小草地”但却比大草地还要难走,据说到处都是沼泽红军战士在这里倒下不少,到色地的百把十公里的行程他们竟然走了4天。途中有个叫分水岭的地方,在那里一条河北去流进麦曲河(黑河)尔后汇入黄河,一条河南下流入毛尔盖河最终汇入长江,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就是在这里横亘着的一串山岭中分道扬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时候天色已经是下午2时,毛尔盖村的村长劝告我们还是不要贸然前往,这条路很烂很烂摩托走起来一点也轻松不了,没有个大半天你们根本就到不了色地。兄弟犹豫了半晌还是选择了放弃,下次准备充分一点找个向导再下决心勇敢地去闯。草地的诱惑对兄弟来说和雪山完全一样,这几个空白兄弟一定要找机会去逛一逛。

        过草地还有一条路是从腊子山去洞垭(今洞亚恰),在朶里台附近过去不远就搭上了213国道。洞亚恰是个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从这里过去的叶剑英率领的红三十军一部究竟是绕行还是翻过兄弟还没有查到相应的资料。但这条道靠近林区应该比去色地的这条道好走,他们出发得早也最先到达班佑,在那里击溃了胡宗南部的守军为大军撞开了北上的大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个事情兄弟很不好理解,为什么有关方面会把红军长征纪念碑建在漳腊附近的川主寺而不建在红军走出草地的标志性地点班佑,这川主寺、漳腊一线当时一直住的是国民党军,红军经草地北上就是因为这里到松藩一线早已有胡宗南部重兵驻防,这才不得不冒险过草地绕道北上——其实红军大部队胜利过了草地完全出乎当地人士和国民党“追剿”部队的意外,他们根本没有想到竟然还有人敢率部队作这样的艰难尝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去不了色地车队从腊子山下山沿大道一路疾行去了镇江关,这沿线其实就是当年红军与国民党军对垒的阵线。这一带的风光充分展现了松藩的特点,雪山草原清流茂林农牧林业都相当发达,一派悠扬清丽的田园风光,兄弟常常佇足不前仔细欣赏,盘算的是什么时候带上帐篷再来这里消遥一场。

        从毛尔盖到镇江关的行程是110公里,兄弟等到达时已近下午6时,而殿后的唐皓等还迟迟未到,把兄弟急得在路口伸长了脖子望眼欲穿张望了几个小时。直到晚上9时才见到他们一身泥泞姗姗而来。原来这条路很长又很烂,有几位队友的链条松驰搅进了减震器,还有一位队友他骑的是辆街车,平路走得飞快而在这烂路上却远不如兄弟们的越野那么潇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镇江关距成都只有300公里,所以最后一天车队难得地收了一回早工。

    • 家园 雪山草地的诱惑(中)

      马尔康:藏家大婶要和兄弟结亲家

        离开两河口就开始上坡,由于海拔已经很高所以上梦笔山好象也没费什么事儿。上得垭口后兄弟用海拔表一打是4080米,和夹金山一样这里也是小金与马尔康的分界岭,周围有不少雪峰而垭口积雪实际上并不多,而且都是水泥路面十分宽敞。两河口会议后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也翻过了这座雪山垭口向山下的卓克基前进,准备沿梭麿河上行绕道草地去攻打松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兄弟等在垭口盘桓一阵也去了卓克基,这卓克基是个著名土司索观瀛的官寨,两河口会议前中央红军的先锋红六团(团长朱水秋,政治委员邓富连)就已经夺占了这里。说起来这个仗打得很是有点好笑:红军与土司兵在梦笔山下狭路相逢,红军喊话宣传原本并不想打仗,但土司藏兵开枪打死了红军的向导,朱水秋邓富连一怒之下就一冲而上,藏兵们一看抵挡不住就退回七层楼的官寨据险抵抗,地形不利红军冲不进官寨两边形成了僵持,到了夜里为联络后续部队红军打了几颗信号弹。这一来歪打正着立马就把信神的藏兵吓掉了魂魄,以为这是红军施法术降“神火”要烧掉官寨,纷纷乱哄哄拥出官寨拔腿就跑……

        于是红军兵不血刃就取了这官寨。而与此同时从杂谷脑(理县)、米亚罗而来的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一部也翻越鹧鸪雪山相继占领了马塘、梭麿、康猫,控制了这一线从大小金川地通向黑水和草原的交通枢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索观瀛土司是当地藏族人士比较罕见的有些文化修养的贵族,寨中有不少藏书。嗜书如命的毛泽东住进来的时候大为兴奋:没想还能在这个地方见到这么多文化食粮。据说当时索观瀛置于案头的《三国演义》还翻开着,说明官寨主人临行前还在阅读.。而这个情节在毛泽东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多年后新中国成立,索观瀛在共产党政权和国民党残部间左右逢源了一段时间,后来还是选择了共产党。1952年他作出了作为少数上层人物参加西南少数民族致敬团进京,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还特意还提起了当年这一段往事,令索观瀛惊诧不已也感动不已。这也成了索观瀛思想转变的真正开始,回到家乡后他积极参加了剿匪和藏族自治区的筹建工作,还争取了一些尚在徘徊中的上层人士,后来还成了四川省民委的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索观瀛死在文革中,在经历一场红卫兵批斗后死于脑溢血。

        如今这官寨又在重建,据说还是许多影视节目的拍摄基地。官寨前几位漂亮的藏家妹妹在招揽生意,住藏寨一夜的费用竟然高达三四十块。兄弟等听了直咋舌头:这TMD简直就是活抢人,看来这一方水土靠着州府老百姓赚钱赚得真是太容易了。唐皓原本就是个很会当家的领导自然也不愿让大家放这个血,一声招呼大家一踩油门儿几分钟就冲进了马尔康。

        马尔康是阿坝州的州府,兄弟等在城里绕来绕去始终找不到便宜的所在,宾馆什么的动不动就是几百大毛。最后还是唐皓他主意打得挺好,他径直去了林业局招待所找到了一张大团结就能对付一夜的好地方。这个好地方此间好正有一个热闹的聚会,一大堆热情的藏家妇女捧着酒碗见了兄弟等就一人敬一碗要兄弟等跟她们“干”。原来这是梭麿河对岸的峨地村妇女们在这里过国庆“打平伙”,她们把老公打发回家伺候牛羊自已却在这里潇洒。见了一身泥泞的兄弟等她们花生瓜子核桃苹果什么的就往兄弟口袋里硬装,兄弟没见过这阵仗赶紧四方作揖鞠躬连连致谢,然后接过酒碗就一气干了两大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位藏家大婶人挺爽朗,跟兄弟干了一碗就问兄弟有没有儿子她有个孙女想跟兄弟结门亲家,兄弟借酒盖脸也信口胡说八道:兄弟有儿有女很愿意跟藏家美眉打亲家,藏家美眉个个都漂亮歌也唱得很好,兄弟恨只恨当年结婚太早,要不然一定也会在这方寻个藏家的丈母娘。大婶你当年你肯定也愿意自家的姑娘找个汉家的金珠玛。

        大婶呵呵一笑得是得意:我老公他就是个汉族也是参加过抗美援朝转业下来的金珠玛,后来我们一起在这里安了家,他是我们藏家的女婿我们现在儿孙绕膝本身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家庭。我孙女她现在在汶川上大专她学的是电脑,人长得很水灵要不你先瞧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说话间她真就扯过身边一位小姑娘,小姑娘明眸皓齿的确是个美人模样。然而话说到这个地步兄弟也不敢再打诓语,赶紧双手抱拳连道抱歉抱歉刚才是玩笑晚辈的确没有子女,不过晚辈一定为大婶你时刻留意寻访,要有了合适的好小伙子一定先给您写信汇报。

        藏家大婶说你是条汉子说话要算数,我们就再干一碗大家都记牢。

        兄弟一咬牙一跺脚一口闷下了这碗酒,反正脚痛得厉害兄弟正好睡个痛不醒的醉觉。

      昌德山:红军为什么这样走?

        第二天一大早车队又整装出发,这时兄弟的脚背已经肿得老高。

        然而兄弟即然已作了一把坚强勇敢秀,当然只能坚持到底不能回头。脚背疼痛难忍踩不着发火杆兄弟只好请别人帮忙,踩着了就一路狂奔冲在前头,为的是万一熄火还有队友来帮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沿着梭磨河谷大家跑得非常开心,梭磨河两岸红叶绽开景色也非常之好。个把小时后兄弟等就跑到了鹧鸪山下的刷金寺,这刷金寺虽然只是个小镇但确是个交通枢纽地位十分重要,解放初期还一度还是阿坝州工委驻扎的地方。当年中央红军就是刷金寺以南不远的马塘渡过梭麿河翻过亚克夏雪山垭口,又从那里去了黑水的马河坝。这条路是条小道至今都人迹罕至,解放初期部队进军黑水时还在垭口发现了十二具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红军烈士遗骨,据分析可能是红军在这里放的班哨,在垭口上他们又冻又饿最后全都牺牲在这海拔4400多米的雪山上,为纪念他们当地政府后来在这垭口建起了一个全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

        兄弟在刷金寺打探了这条道的路况:摩托肯定上不去只能步行前往,虽然只有13公里但都是爬山,山上空气稀薄当地人一个往返也要四五个小时。于是兄弟在心里盘算了一把,这次去不了下次得想办法步行过去,摩托车可以租车托运走大路从中壤口去马河坝在前头等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刷金寺附近有座土墙上红军标语还依稀可辩:“红军打胜仗,工农得解放”。原来当年红军主力从马塘附近翻越亚克夏雪山去了黑水的马河坝,另一路却经刷金寺去中壤口准备从龙日迂回到松藩,这一路的先锋仍是红一军团的红六团。红六团能征善战却从来没有打过骑兵,在中壤口他们与土司杨俊扎西千余名剽悍的骑兵相遇,两边打得你死我活最后都白刃相向。这中壤口是片草原地形开阔极利于骑兵作战,红六团打得很是艰难伤亡也很大,最后还是不得不退出战斗撤回了康猫寺。

        车队行至中壤口即向东转道,此去要翻越亚克夏雪山的另一个垭口。除了垭口的几公里,现在这条道大都是水泥路面。因为这里已经是3000多米的高原,到垭口的相对高差并不大,所以兄弟等很快就上了垭口。海拔表显示出垭口的海拔是4480米,向南可遥望几座更高的雪峰那就是著名的奥太基、奥太美、奥太娜雪山,翻译成汉语那就是“群山之父”、“群山之母”和“群山之子”。这个垭口南下失败的红四面军再次北上时曾经也翻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垭口上兄弟与一批绵阳的车友意外相逢,此前兄弟曾在网络上与他们有过联络,他们骑的是清一色了大排量赛摩,刚从茂县过来现在准备前往青海久治。兄弟等与他们在他们在这特珠地方合影留念了一把,然后互道了一番一路顺风便相背而去。

        下了垭口就是黑水一景奶子沟“八十里彩林”,而兄弟更关心的是中央红军翻越最后两座雪山昌德山和打古山,那两位走长征路的英国青年曾经声称在这里怎么也找不到其中一座雪山——据说还用上了GPS定位仪,所以兄弟也就此更加在意。

        在距离芦花镇不过几公里的打古沟口,兄弟向一位警察询问路线。这才知道打古沟要开发冰川旅游资源现在正在修路,一切车辆都禁止通行,这条沟有路可以直通到了三打古藏寨,而那里正是中央红军翻越最后一座雪山的起点。当年红军并不是从打古沟去的三打古,而是在由马河坝来时在打古沟西边不远的昌德就进了沟,从那里翻越了昌德雪山去的三打古。1992年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中对于翻越这两座雪山的顺序不知为什么打了个颠倒,“……打古山、昌德山”,于是乎两位英国佬想当然地就从打古沟进了沟,从三打古翻过了打古山再去找昌德山,这样当然就产生了“找不着”的问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兄弟也好生奇怪,当年红军为什么不多走两步路到打古沟呢?从地形图上看这里是河谷由此去三打古可以不翻昌德雪山,而且如果再多走一些路的话,从芦花到双溜索再渡过黑水河沿毛尔盖河溯河而上,那就连打古雪山都可以不翻,而从毛尔盖河谷就可以走相对容易的道去毛尔盖——红军翻越两座雪山去了毛尔盖后,还沿毛尔盖河下行到波罗子(今小黑水沟即卡龙沟)去筹过粮。这么着绕来迂去究竟是为的是啥?

        可能的解释有几个:红军没有当地详图向导也难找;当时芦花附近红军正与土司队伍发生战斗;双溜索、色尔古附近尚未被完全红军控制;毛尔盖河中上游有些地段地形复杂有游杂藏骑可能会成为红军前进的障碍,相对来说人迹罕至的雪山可以却减少战斗;红军急于北进去绕攻松藩……

        进不了打古沟兄弟也看不到打古雪山,兄弟等只好继续前行。

        昌德雪山和打古雪山继续诱惑着兄弟,兄弟可能还要再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