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另一种老照片中的朝鲜战争 续 -- 萨苏

共:💬169 🌺1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在其位, 谋其正

            老麦当时是亚洲的总管,

            一旦坐进了华盛顿, 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了;

          • 家园 那件事儿的确不可思议

            而且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原因为何?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图书分类法。。。

            一直以为杜鲁门打败的就是那个搞十进分类法的杜威,当时还大有心得,觉得这人要是修炼到家了,做学问可以做到政府去。中国有从作四角号码出身最后发行金圆券的王云五,美国有从图书馆出身最后去竞选总统的杜威。

            后来才理解此杜不是彼杜,图书馆学的泰斗杜威当时早已经死了十几年了。不过,这样琢磨他不算罪过,因为这个杜威政治上也是很活跃的。

            关于杜鲁门和麦克阿瑟的竞选,我想很多朋友都有兴趣,除了您说的那本书,如果您能分析一点,大家都可以多了解一些呢。毕竟麦克阿瑟是近代史上一个传奇的一位人物,我可找些他的照片来助兴。

            • 家园 多谢老萨

              目前这几天打算写写16国军的那些东西, 挖了个坑不好不填。麦和杜的恩怨情仇,看看吧。

              送萨一张照片, 前面也已经说了, 美军到达鸭绿江之后喝没喝水不知道, 拍张照倒是不难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照片里面左起第二起依次是第7师副师长Hodes, 31RCT到湖东的部队被歼灭他就在包围圈外的后浦,后来做过停战谈判代表,第10军军长Almond, 麦克阿瑟的参谋长, 第7师师长Barr,中文名巴达维,曾经当过驻华顾问团团长。

        • 家园 不会吧

          前几年还去过鸭绿江,清得很哪。

        • 家园 狼外婆才戴红帽子的

          以一叶而见泰山,以芥子而见虚弥,以莫须有而划左右,本就是网上乱象之一,颇为费解。许多人汲汲于史料,不为填充脑袋,只为证明自己的屁股坐的正确,别人的屁股坐的错误。敢若不认,更是大逆不道之至。有时见了这些重视屁股远胜脑袋的断背者们,真可惜了一副好皮囊,几点洋墨水,几番好思量。所以我还是只敢老老实实做翻译,无他,见识的多了,也怕了。

        • 家园 一定要把老萨送到党的怀抱里而后快,喷之

          西西河内这种人颇多。

      • 家园 老麦不大可能能竞选成功的。

        老头快70了。48年在一堆将军里也没那么突出。

      • 家园 一点点异议

        先声明,俺对史实并没有研究,只是根据常理推断。“这张照片应该是二次战役东线美军海军陆战队抓获的中国俘虏, 而不是第一次战役的。这里有一张清晰版本, 直接从www.chosinreservoir.com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 现在对二次战役东线也就是长津湖战役的描写很多都说第9兵团入朝时匆忙,穿薄棉衣甚至是单衣入朝作战,导致冻伤云云, 从这里看来,远不是这样。”这一段话我觉得过于武断。

        这张照片,无论它的来源多么可靠,它就那么权威吗?以致于推翻了“很多描写”中说的单衣入朝的事实?难道连同当事人的回忆,老兵的采访,都是在说谎?

        • 家园 关于冬装问题

          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这样的照片不止一张, 而且可以互相比对。

          下面就再贴一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可以和下面这张一个月前陆战7团在黄草岭俘获的42军士兵的衣服比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以看出两者都是志愿军标准的络棉军装, 但是只是有说法第9兵团冬装不好,从来可没听说42军在东线冬装有什么问题。

          事实上美军在战后的检讨对志愿军的军装问题有专门的讨论, 主要说的两点不足是没有手套和棉鞋, 这两点就在这几张照片上也有表现, 没有提到服装的问题。

          说完美军的证据, 那就再举志愿军方面的。 一般都认为26军是后来入朝,所以问题不大,27军困难一点, 20军则是问题最严重的,最先入朝,位置也最远。 但就是这个军还有一个师(60师)为了轻装把大衣扔在鸭绿江边上。

          先贴一下这个军在战后的总结, 摘自二十军咸镜南道战役初步总结后勤教训部分。提到的是缺粮饿饭的问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贴一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这个问题。

          最简单的说一点, 是你看的东西太少造成,目前网络上有一种倾向, 我不知道是叫做悲情还是什么的比较好, 就是把志愿军的故事说的凄惨无比, 之后再点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志愿军仍然取得如何如何辉煌的胜利云云。 这种说法比以前光是说打美国佬如何如何轻松是一个进步,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 这还是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我看来志愿军是怎么样就写成怎么样最好, 夸大和缩小都是不可取的。

          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长津湖的气温, 下面就有人说出零下40度来了, 而我根本不费劲就在这个版面上找到另一篇写长津湖战役的文章写道:

          27日,东线战区普降大雪,气温降至零下25~40度,个别地区达到零下45度。而第九兵团之第二十军已隐蔽进入柳潭里以西以南地区,第二十七军主力也隐蔽进入了柳潭里、新兴里以北地区,完成了进攻准备。

          【十二章】当断不断 大同江新军遗恨 (1)

          但是我们看军科院的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115页对11月27日的气温的表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看同样的126页对整个战役气温的表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在这里这样说可能要得罪人, 但是我觉得还是说出来的比较好。

          • 家园 零下30度就不恐怖了?

            再说,那是干空气气温,还得运动着才好点,你穿个单棉衣趴在积雪的地上几个小时不动试试?注意,志愿军是在打埋伏。数字要严谨是应当的,但是质的方面,志愿军当时的战斗精神无论怎样的数字来写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悲壮的,你再怎么要“客观”也抹杀不了这个。呵呵,还是那个,要严谨可以,但不要走火入魔,还有要有点物理知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