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共情报战——特科轶事(2) -- 老拙

共:💬73 🌺19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统这方面是特长

          军统虽然后来“名气”更大,其实对付起中共来,反而不如中统。

          中统好像对中共的行为方式也更有研究些。

        • 家园 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一直很有效率

          无论是对日,还是对反蒋势力。对共产党,许多作业也可圈可点,比如击破四川地下党,搞跨台工委。

          军统和中统,只是在更富有献身精神、更有必胜信心的共产党衬托下,显得比较无能。

        • 家园 也就那个时候,国民党占上风

          主要有这么几点:

          1。共产党当时本身的问题,参加人员复杂,很多是凭当年一时的激情或本身就是个无产流氓阶级成员。直接导致无纪律性和叛变的增多。当然还有当时党内路线斗争激烈,直接导致部分人员叛变。

          2。对手强,在对付共产党方面,中统明显强于其他特务组织。特别是在对叛变人员的使用上颇有一套。

          3。上海当时的环境不利于共产党。而且当年红队的红色风暴在普通市民中不是很的人心。

          4。国民党那个时候自己也争气,很多政策颇得人心。这个对于在大城市活动的地下党来说,明显空间就小了。

          等到了解放战争时候,局势就彻底改变了。应该说那个时候的上海地下党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能够有这样的局势不能不说几个骨干的天分和能力了。

        • 家园 那时侯双方互相太熟悉了。
      • 家园 好文章,好考据。想起一篇文史资料

        多年前,我看到一份文史资料。该文以辑捕者的角色叙述。时隔多年,我只能模糊记得下面一些印像深的情节:

        文中叙述一名上海工人,被发展成红队队员,练习手枪射击。但他对自己所参加的组织、角色所知有限,只与一两个人有联络,此人后来被捕叛变。红队队员在一家医院处决叛徒(不知是否仁济医院),向人群中撤离时有人被缉捕人员发现。对红队比较大的一次逮捕捉获三至五人,从此红队停止活动。其中一次缉捕发生在一家旅馆,缉捕人员撞开门时,一位红队队员的夫人持枪站在床前,缉捕人员立即将其扑倒,当场缴获有手枪、弹药、手榴弹和钢制马甲。

        这篇文章行文朴素,属于典型的文史资料风格。叙述者没有倾向,也没有体现出政治素养。文中涉及的人,都是行动人员,没有著名人物。在当时,文史资料还不属于公开销售的书籍,应无商业目的。

        我看到这份文史资料的时间,不会晚于1989年。出版年份当更早。

      • 家园 有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真好文,老拙你太有才了! 我有两个绝大的疑问:

        1.

        1934年,大名鼎鼎的“红队”,被“中统”派遣“细胞”打入破坏,一日之内全体队员在大街上全部被俘

        这个细胞是谁? 解放后查出来了吗? "一日之内全体队员在大街上全部被俘",是如何被俘的,能讲更详细些吗?

        2.

        由此可见,国民党特务已经掌握了特科留在上海几乎是全体隐蔽人员的姓名、职业、相貌和地
        址。

        以前,就是顾顺章叛变,也没有这么大的破坏性吧? 谁给敌人提供了如此重要的信息呢? 这个人太重要了! 他是谁?

        还有太多的历史资料没有解密啊...

      • 家园 毛家兄弟的安排问题上不能漏了冯雪峰

        冯雪峰衔中央使命赴上海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3年第一期

        【作者】陈早春

        (本文是作者撰写的《冯雪峰评传》第6章节选)

        大约在1936年5月下旬,雪峰通过调查了解,证实毛泽东和杨开慧烈士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寄养在董健吾家中。毛岸英兄弟在母亲牺牲后就流落上海,冯雪峰在江西瑞金、长征途中和陕北窑洞里,多次听毛泽东说过。他基于对革命领袖和革命烈士的真挚感情,一到上海就打听和调查他们的下落,并准备对他们的生活做出尽可能妥善的安排。冯雪峰说:“主席两个孩子从1930年起就由上海党组织寄在他(按:指董健吾)那里,据我了解是事实。我到上海时两个孩子就住在他大老婆那里。”冯雪峰确认了这一事实,并在考虑对他们进行安排时,董健吾向他索取了一笔钱,冯雪峰慷慨地照付了。在他看来,“因为两个孩子寄在他家里,我认为应当给的。以后也给过几次,都是他伸手要的。”恰在此时,东北义勇军将领李杜正来找他,想通过他“同在莫斯科的我们的党组织取得联系,目的是想得到苏联的支援(如供应军火等)。我当时派了杨承芳……带了他到巴黎去找同莫斯科联系的关系,因为杨承芳认识当时在莫斯科的中国同志中的人……两个小孩也确实是我交给杨承芳负责带去的。”(冯雪峰1968年3月所写材料。)从此,毛岸英兄弟被安顿在苏联,他们在那里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受到了正常的教育。

        毛岸英兄弟送苏联而不是送陕北据说也是林伯渠向冯雪峰传达的毛、周的决策。我疑心董健吾给张学良买瓷器的钱就是冯雪峰给的。要不然他连毛岸英兄弟的生活费也负担不了,哪里来的钱买古董?冯雪峰语气中似有不快,可能也是刘思齐对董健吾不以为然的原因之一,党给了你这么多钱,你居然让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

        毛新宇的那本书看了也只能笑笑……

        关键词(Tags): #冯雪峰#毛岸英
        • 家园 一点不同看法!关于董建吾的人品。

          首先,当时董做很多地下工作并非为了钱,且花销比较大。保命尚且不易,何况其他?从老拙文中可以看出

          引用:“确定人选之后,周恩来拨了500元开办费。这点钱根本不够,董健吾以教会名义向教友募捐,募捐数额依然不够。这时,董健吾正好得到祖母分给的遗产——几十亩田地。董健吾既将田产卖掉,共数千元,填补开办费的不足。”[毛岸英三兄弟与中央特科(中)]

          董向冯要钱,或许给了前妻,而前妻没有落实。或许挪为他用,给烈士遗孤等等。直接说董用冯给的钱为张学良买瓷器不妥。再者,董为宋庆龄办事联络张学良,宋庆龄或许有所嘱托,投其所好,买东西送张学良也未可知。想来宋庆龄也不会不给董钱,若让他给张学良买东西的话。

          想想,宋家拿出点钱让董做个顺水人情,把事情办妥可能性更大些。

          让我说,毛的孩子不懂事,大人该懂事,毛自己从没说过这些就是明证。上海地下党破坏如此严重,能保住就不错了。况且,董的前妻也不知道孩子的父母是谁,未必会好好对待。把这些都怪罪到董健吾身上不公平。

      • 家园 不花没人性啊!

        老拙好强!篇篇献花!

      • 家园 以前看这段颇觉不可思议,

        毛氏兄弟要真是冻饿流浪受虐待,完全没人管的话,董健吾红色牧师的名声总要受影响吧。看老拙文章,清楚多了,应该还是形势逼人,毛岸英年纪小,个性也太强了些。中共在当时情况下还真是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 家园 好多宝呀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记得中学(?)课本上有一篇董的文章《雨中登泰山》

          献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