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小议一首作品的成熟--关于“怀念战友” -- seraphim

共:💬9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小议一首作品的成熟--关于“怀念战友”

    呵呵,看了看大家为哪个版本好争的有点上火,不要上火。我给各位稍稍说说一件优秀作品的成熟过程。

    一件文艺作品从出现到结局是有自己的过程的。当然,下品从出现到死亡都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中品可能会昙花一现,我们不说他们,我们说说上品。什么叫上品,能经住时间检验的叫上品。一般来说,一件优秀的作品从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那一刻就会引起巨大的共鸣,会得到公众的认可与喜好。为什么?因为它是优秀的作品啊(这不废话么)。也就是说,它有一个好的底子。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但是我们也因当看到,从创作到面世,相对而言时间还是很仓促的。虽然它天生很优秀,但还有精雕细凿的余地。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没有纳入--受众的反馈。像马季的“五官争功”最初是单口相声,表演了几场后观众反应并不好,后来他才灵机一动,该为群口,在春晚上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再后来,又数次修改,相声稿才最终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好像还获了奖。

    创作者会因为这部作品的一炮打响而获得声誉,也会获得更多的关注--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很少有人会对各种各样的关注置之不理---他们会爱惜自己的羽毛的。所以,各种关注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创作者根据各种反馈意见对这件作品的不断完善。这时,这件优秀作品才开始成熟,直至定型。这种完善大都是在一开始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的,不会从根本上改变。 不过也有例外,我记得九十年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歌唱家,忘了是谁了,为了追求新的突破,在重唱她的成名曲时,作了大胆的尝试,结果是听众不认可,几乎毁了一世英名。另一个例子是齐秦,呵呵,大家熟悉吧,比较一下让他成名的“大约在冬季”和九十年代后期翻录的有“突破”的版本吧。你接受哪个呢?

    好了罗嗦了一大通,我们来到“怀念战友”吧。这首歌是作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和观众见面的。这部电影么,如果去除意识形态以及时代的影响,水平绝对超过不少奥斯卡获奖影片。相信不少朋友是认可我的说法的。单就电影插曲来说,除了一首比较煞风景(个人意见)外,其它每一首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为整部电影作品这是非常难得的。其中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怀念战友”最为出色。在广大观众心目中前者还要超过后者。主要原因很明显。还有一点次要原因,那就是在电影场景中,后者确实表现没有前者出色。前者前后出现了好几遍,配合画面,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深深的打动了观众。而后者毕竟只是插曲,是要配合对白,故事情节和画面的,只有一遍,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李世荣电影中的演唱和电影放在一齐是完美的,但要是作为独立的歌唱作品就显得单薄了。

    即便如此,优秀的就是优秀的,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八十年代以前吧),它一直得到着适当的关注(电台,电视台时不时的播出,不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有一段时间不让唱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它作为独立的歌曲出现,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不断的改进,提高,唱法渐渐固定了下来。主要改进么我在子玉的贴子里提了一下。也就是黑兄弟模仿的唱法。所以说,黑兄弟和我们一样,是在唱卡拉ok。当然他比我们唱得好了。

    奇怪的是市面上好像很少能看见李世荣唱法固定后的CD,这也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年轻的朋友跟本就没有听过独唱版的“怀念战友”,那是一定会牢牢抓住年轻朋友的,既然一个黑兄弟不算好的模仿都能感动这么多人。有心的朋友可以找一找看,看能否找得到。不过好的一点是,那时候的歌唱家都是国家的,作品也是国家的,好的作品大家都会唱,可能每人会有稍许的差异,但主要的部分不会有大的差别。所以也可以找一找同时代其他歌唱家的集子,说不定会有惊喜的。

    最后,说说刘欢和腾格尔的演唱。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所以他们都没有按照已经成型的唱法唱,而是另辟蹊径。但对于这首成熟的作品而言,他们的个人风格并不相配。所以效果也就谈不上好了。但是有一点是一定要明确的,那就是他们也很喜欢这首歌,所以才会去唱,是不是?从而把这首优秀作品介绍给了他们所面对的听众群,客观上起到了大众化的作用。毕竟优秀的东西经常待在象牙塔里,也需要普及是不。

    关键词(Tags): #怀念战友#作品的成熟元宝推荐:铁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