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侯说邓丽君 -- 锦候

共:💬65 🌺17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唉,在趟一次浑水吧

个人觉得这份功劳怕是得不了甚至她去世后国民党方面曾专门派现任代主席,当时任总统府秘书长的吴伯雄为她的棺椁覆盖了青天白日旗。这份殊荣,她一个歌手,一个女人,武无缚鸡之力,文中学都没毕业,她可确实干不了什么呀?她到底做了什么让她有了这份殊荣哪?这国民党也真是的国旗都给人盖了,也不给人说个为什么?藏着掖着的太不地道了,整的这么神神秘秘的不知道搞什么鬼?我这就瞎猜呀,猜呀,她该不会那什么了吧?

建筑师Le Corbusier都只是归化的法国人(生为瑞士人),只是造造房子,很多还不在法国,在法国的也一座政府出资或为政府设计的都没有,劳军、为国献身更是谈不上,死后还是法国国葬呢。他“那个什么了”吗?好像没有。

邓丽君生在中华民国长在中华民国,爱的是中华民国,……狭义上邓丽君热爱的,也许是那个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国,而广义上,她所爱的,更是这片我们共同的土地。

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都是政府概念,不是民族国家概念,或者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忠于一个朝代和爱中国不矛盾。

那么如果啊,如果,只是一个假设啊,国家让她干一点点啊,一点点情报收集的工作,或者让她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影响吸引个别的“黄金飞行员”或者腐败的小干部到台湾,她会不会干哪?她曾经很快乐的和“黄金飞行员”合影嘛,热心的义务劳军嘛,要是让她私下做个别人的工作她会不会哪?那么这些算不算情报工作哪?这个算不算是为情报机关服务哪?算不算间谍哪?

首先,指控要有证据,否则就是捕风捉影。邓丽君是不是收集过情报,这我不知道。但我们谁没有利用过自己的影响(不管这是多么细微)使周围的人喜欢中国一点呢?如果我能使我的加拿大同事或者任何其它碰见的外国人喜欢中国,我会非常乐意地去做。义务爱国。这就是“情报收集”?若是的话,那些“中国留学生中间谍无数”的指控倒真成事实了。

至于邓丽君的歌是不是好听,已经在另外的帖子文化现象是有时代背景的里谈到了,在时代背景依然有效时就脱离时代背景谈歌是不是好听,那是鸡同鸭争,没有结果的。

家园 晨兄也来了,问好!我兴趣以过,简单答复你一下。

你别趟了,我这篇本来是个玩笑之作。

本来是叉心慌和找萨苏麻烦,开个玩笑的,你现在才来趟这个浑水,有些晚了,我已经没什么兴趣了。

没想到越扯越多,一个歌手罢了,哪里值得大家那么多的时间。

听说刘德华的fan和黎明的饭,有一阵子打得不可开交,两个人都制止不了。就为了各自的偶像不同,欣赏习惯不同。

喜欢什么类型的歌是很主观的事情和歌手的演唱水平关系不大,你要是喜欢邓丽君就接着喜欢就是了,没什么问题。

我不喜欢的话,接着不喜欢就是了,也不是问题。

你有空的化写些别的吧!

家园 本来是和萨苏开玩笑的,我对邓根本就不了解。

也确实写不出来什么了。

家园 呸,胡扯

我确实喜欢摇滚,而且喜欢重金属。但是,真不是故意跟你别着来,流行歌曲第一次打动我,恰恰是齐秦的狼 在这之前,我基本上对任何流行歌曲都不感兴趣。

喜欢什么歌确实太个人了。。。对于我来说,女声我绝对偏爱纯净得象天使一样的嗓音,所以我喜欢孟庭苇和齐豫的歌声--跟她们比起来,邓丽君的歌声要“不自然”得多。

我知道很多人喜欢邓丽君,也可以理解,我奇怪的是为什么要以那么着迷的姿态,在上面附加太多的东西。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上次国歌的讨论。虽然我跟你的观点不同,但是我也不认为你就不应该表达你的观点。我本人很书生气地认为,超越政治的纯音乐和纯艺术,或者至少是纯粹艺术层面的讨论,是存在和可能的。当然,如果别人非要泛政治化地去理解,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家园 也好

既然都明白了大家的想法,再争论就没有意义了,求同存异吧。西西河里有好多话可说,最不应该说的就是打架的话。

家园 消消气,消消气

老兄不用这么动火气,锦候兄有时候说话就是那么个大炮筒子,有口无心的。我虽然跟他没啥交往,不过潜水经年,也看出个大概。呵呵,上个花儿,别生气了。

也好
家园 看来我还真的不能放手了,什么叫打架的话?

说萨苏不对是打架的话?麻烦您给个定义,我再答复你,怎么和萨苏意见不同就是打架了。你在我解释说明并且表示不想再继续的情况下,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是不是打架的话?你这不是挑起矛盾吗?

我就不信了,和萨苏的意见不同这么难?我偏偏来踹他一脚。靠,意见不同不行,连放手都不行,怎么文章写得好观点就一定对?反面的意见就是打架,你家的道理倒是新鲜。

我就不信了,踩个骨头都化成了灰的唱歌的就这么难?我就偏要再踩一脚。这一篇本来就是个玩笑之作,你既然这么挑剔,来吧,我陪你玩一下。

建筑师Le Corbusier都只是归化的法国人(生为瑞士人),只是造造房子,很多还不在法国,在法国的也一座政府出资或为政府设计的都没有,劳军、为国献身更是谈不上,死后还是法国国葬呢。他“那个什么了”吗?好像没有。

你拿爱因斯坦跟邓丽君比好了,演艺界在什么时候都是个社会地位比较低的阶层,那就是为什么大家把他们叫戏子卖唱的等等的原因,你拿个唱歌的和建筑大师比?你给我另外一个别的演艺界的人做过相同的事情的情况下享受过国葬的事情。我算你对。

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都是政府概念,不是民族国家概念,或者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忠于一个朝代和爱中国不矛盾。

我哪句话说他们矛盾了?我一直都说她可以爱自己的国家呀。

她本人心目中那个中国和现在大多数人的中国是不一样的嘛,狭义上邓丽君热爱的,也许是那个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国,而广义上,她所爱的,更是这片我们共同的土地。我们现在常说的中国不是她心中的中国嘛,这样作很容易让人误会嘛,怎么在这里又不打引号了?很奇怪嘛,有误导观众之嫌!
你自己看,看清楚,那个狭义中国是谁说的?谁说忠于朝代和爱中国矛盾了?

我们要爱自己的国家,也要允许别人爱自己的国家嘛。我国改朝换代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忠于以前的朝代而宁死不降的,难道我们现在说文天祥爱国也打个引号?宋朝都没了,你爱谁呀你?不是嘛,我们称文天祥为民族英雄嘛,并且以他为榜样教育我们的后代的嘛。
这是我的原话你又不看,我说的是她心中中国既然和我们现在常说的中国有区别的化,就最好区别一下。这个你去看原文。这里不罗嗦了。

首先,指控要有证据,否则就是捕风捉影。邓丽君是不是收集过情报,这我不知道。

你不但没仔细看我的帖子,也没仔细的看萨苏的帖子,她是在“被迫”的情况下签了服务国民党情报机关的文件,这个文件算不算证据?我怎么捕风捉影了?萨苏也只是强调了那个文件是被迫签的,还是存在的,你到好证据都没了。你要她从事间谍活动的直接证据,我没有,我知道她是台湾军方多少年的代言人,和军方及政府方面过从甚密,以前可以说是被迫的90年代后还是被迫的?

但我们谁没有利用过自己的影响(不管这是多么细微)使周围的人喜欢中国一点呢?如果我能使我的加拿大同事或者任何其它碰见的外国人喜欢中国,我会非常乐意地去做。义务爱国。这就是“情报收集”?若是的话,那些“中国留学生中间谍无数”的指控倒真成事实了
你如果和中国政府签订了这样的文件,后来又长期的几乎是不间断的为军方服务,和政府高层相交甚密。再利用自己的影响使周围的人喜欢中国,加拿大不把你当间谍办,你再来找我。而且你不要忘了,大陆当时和台湾是敌对状态,是二选一,非此必彼的一个选择,选这个就意味着要背叛那一个,你说如果以她的努力使得某些大陆人逃到台湾,你说这种行为算不算策反?算不算间谍活动?

我本来是个玩笑之作大家笑笑的,满篇都是开玩笑的话,好吗,这么多人跳出来。我就偏要再踩一下。

现在倒是这种气氛让我不能接受了,怎么就叫我说了打架的话了。你给我个解释。

家园 消消火,是我们俩打架的话,和萨苏无关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对这个话题也没有兴趣了。你说得对,写点别的吧。

家园 不好意思我理解错了!

这两天和人吵架吵晕了。

你先记下吧,以后有机会报复回来就是了。我先提前原谅你。再见。

家园 哈哈,说的好呀!好呀!我刚才也在别的地方说他了!

哈哈,链接出处

你看看,你看看,咱们两个不但观点一致,而且用词都差不多。难得呀,难得。这就叫,默契 ,了吧。

家园 让你这一说,我倒开始琢磨

是不是该重新听听齐秦了。对齐秦的失望,来自他90年代初以后的那些歌。他90年代中以后也有好歌,但比例下降。对我来说,齐秦早期的歌,充满孤独和叛逆气息的,听了有种震撼,虽然不算十分对我胃口,但毕竟在心中形成了他特有的气质形像 --- 孤独、叛逆、敏感、细腻。这种情况下再听他的温柔情歌,就很容易被感动。他的一些优秀曲目被唱烂了,就只喜欢那些流传得相对少一些的。那时他的情歌有一种孤独和绝望的气息,混杂着甜腻,非常有魅力。

90中以后的情歌,只剩下了甜腻腻,而没有了那份孤独绝望。

家园 去去去

还好意思说,也不反省一下:为什么你一说话就像吵架,俺就不像涅?老实回忆回忆,中学语文是不是分数比较低呀?

家园 90中以后。。。

好像没听过什么了。。。大致在那一段时间还是有不少还可以的,《爱情宣言》、《别让你的眼泪陪我过夜》。。。

岁数大了就不行了吧?童安格周华健不是也不写了吗?要不就是写了也不知道

家园 是呀,是呀,你比较招人喜欢!

我中学语文分数起伏很大,我记不起来了。

就是吵架也要看对象了。不是和谁都吵得,不然很麻烦。

家园 没错没错

一定要分人,比如说,不要跟煮酒吵。虽然他态度好,但是话太多,绕来绕去的烦死人了 比煮酒更烦人的,就是那种态度不好的,就更不能吵。算来算去,可吵的简直没几个,这几个还可能根本不跟你吵,真是寂寞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