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七颠八倒说中国 – 一个日本学生眼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 -- 萨苏

共:💬71 🌺20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笑死,看来文化贵在交流啊

今天晚上去一个韩裔哈国人家去做客,发现在饮食文化上有相当大的共同点啊

家园 现在的窝头

可是相当的好吃,饭店超市里也有卖的,不过味道实在是一般,还是老家的地道。自己磨的面子,蒸一锅,豆子和玉米的味道掺和在一起,香啊,吃下去剌嗓子眼,质感强烈,越嚼越香,实在美味。

家园 如果当真给老佛爷吃地道的窝头

咱估计御膳房的人就要统统的死啦死啦的干活了。在河南出差期间吃过当地比较地道的窝头,真是粗糙无比啊。想某也是农村出身,吃这样的粗粮还是头一回。

花等下文。

家园 第一段关于中国体育我觉得很有道理

中国体育强大的根基绝对是从红军、八路军那儿来的。小蚊子漏掉了贺龙元帅,否则这一段可以给80分的(李鸿章的奥运之行扣20分)。

家园 拙总起的好早呀

家园 真是一高招

请本地人做介绍的确是个高招. 既能够更多地从本地人的角度解释问题,同时对本地人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明是个促进.而且成本未必会增加很多,实在是个好想法. 呵呵

家园 交流很有意思啊,期待下文
家园 窝头烤成干就没问题

在粗的程度上,当大家都变成干的时候窝头干跟馒头干、面包干就差不多了。然后窝头的甜香优势就突出起来,嗯,挺好的。

小时候,跟姥姥亲。每次放假一定回姥姥家去,“红面干窝窝也不怕”,呵呵,这句是我妈说我的。其实,我还真是觉得红面干窝窝比白面好吃的说。

当然如果常年这样,可能不一样吧。毕竟我只是小时候吃过几年,后来就越来越少了。以至于城市里出现“粗粮细做”的小饭店,颇让我惊奇了一下。人们确实在口粮上阔起来了。

家园 小声问一句

原作者知不知道这个啊。不知道日本人对版权敏感不啊?

家园 小时候高粱米吃的颇多

嗓子的感觉有点像鲁班师傅发现锯的原理一样。

窝头体验不多,但是一点都不想。

迟志强唱:“手里捧着窝窝头。。。”

家园 玉米和高粱都有很多品种。

  粘玉米、粘高粱吃口就很好。

家园 第一张图最右面那个人在干什么?

好像在扔棒球?

想象一下红军长征途中打棒球玩……

莫非,届个揍是共军爱玩白刃、爱扔手榴弹的根源?

家园 左上那个人的表情也是日本武士的画法

难道是她自己画的?这mm美术不错嘛

家园 【原创】七颠八倒说中国 – 一个日本学生眼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

前文书说到小蚊子给慈禧太后翻案。写完一看,有位朋友提出个问题来 – 怎么红军长征路上搞体育锻炼那张画上有一位的动作很古怪阿?

兄弟,眼光毒阿。怎么古怪呢?那位在打棒球呢,而且还是个动作很标准的投球手!红军里面有打棒球的?

别说红军了,当时就是白军里头有几个知道棒球为何物呢?不过这张画上出现打棒球的倒是符合逻辑。理由很简单,小蚊子的漫画是日本画家画的 – 国情不同,中国很多人不知棒球为何物,在日本棒球却是第一体育运动,而且全民对此都非常狂热。这里街头巷尾,街心花园,随处可以看到练棒球的年轻人,棒球在日本简直就是“体育”的代名词,所以,画红军,既然主题有体育二字,人家画家不假思索就给画出个投球手来 – 没棒球怎么能叫体育呢?记得姜昆老大有段相声怎么形容豪爽的牡丹江老哥说国宴么?“猪肉炖粉条子可劲儿地造”,这张漫画的日本作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姜昆先生是开玩笑了,他那段相声里的牡丹江大哥不会让人觉得浅薄,只会让人觉得可爱,而日本画家的做法,就体现出日本人脑袋比较僵化,习惯先入为主的毛病了。

日本司空见惯的东西,让中国人感觉古怪,也有中国司空见惯的东西,让日本人找不着北的。

比如这个

中国人的家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蚊子的解说词:

“中国从宋代开始家庭中就普遍把椅子和床作为家具。即使不太有钱的人家也往往有四五把椅子。中国人穿着鞋就可以进家,然后坐在椅子上,把饭放在桌子上吃。中国人洗澡和上床睡觉的时候要脱鞋的。”

萨评:刚看完这段的时候,差点儿给这小丫头当头一棒。一个是觉得还硕士呢,也太不会选主题了 – 椅子和床还用介绍么?中国人又不都是小龙女和杨过,有根绳就能睡,家里怎么能没有椅子和床呢?第二个是觉得小蚊子智力有问题,居然把中国人上床的时候还要脱鞋当新闻介绍。等仔细一想,忽尔恍然大悟 – 这是日本人写的阿。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很正常的事情,在日本人眼里,还真能算是新鲜事儿呢。

首先,在日本人的大多数家庭里是没有床的,很多传统的日本人家庭中,也的确没有椅子 – 这是因为日本人习惯打地铺,睡榻榻米,没有用床的必要,而只有新潮日本家庭,房间中有水泥或地板地面的“洋室”书房或客厅,才有用椅子的。不睡床的原因是日本的房间狭小(中国人住房也够紧张的了,但一个北京日企的哥们儿看了他日本上司在东京的家以后,用了“惨不忍睹”的字眼来形容,其实这不是日本的独有现象,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的住房同样“惨不忍睹”,那就是香港。),要是睡床的话起来以后这块地方还让床占着,就没法派别的用场了,在日本属于近乎犯罪的行为。椅子呢?一个有趣现象是很多日本人家里有沙发,却没有椅子。其原因还是榻榻米 – 日本人家使用榻榻米为地面,这东西是用草编的,椅子是四条腿着地,压强大,用一段时间,就可能把榻榻米磨坏了,而日本沙发底部通常是木框或者软垫,压强小,更为适合。所以,在小蚊子这样的日本老土小土看来,家里有床和椅子,应该是很洋派的人士,在中国看到这里如此普及,颇吃了一惊;其次,日本人睡觉也是不用脱鞋的 – 他们进卧室通常就不穿鞋了,而进家的时候要换拖鞋。最初,我曾对日本人这个习惯深表赞同 – 中国很多家庭现在进门也要换鞋的。然而,时间久了,就发现日本人凡事较真的毛病在这个换鞋问题上发展到变态的程度。传统日本人家进门的时候肯定要换拖鞋的,而后客厅有客厅用的拖鞋,厨房有厨房用的拖鞋,厕所有厕所用的拖鞋,书房有书房用的拖鞋,阳台有阳台用的拖鞋。。。甚至地毯上和地毯下都有不同的拖鞋。据说原来也不是这样,穷,没办法,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发达了,谁家都买得起大量的拖鞋,于是就发展成了这样。。。如果一个日本人带一帮客人参观自己的家,那你就会看到不断集体换鞋的热闹场面,而且彼此谦让客套,鞠躬不休。刚到日本的时候听日本同事说日本火灾很多,而且每次都要死人,萨曾开玩笑说我知道为何每次都要死人了 – 从卧室跑出来一路上要换七八次鞋,还没换完呢,火已经上房了。。。当时听这句话的日本同事差点跟我们居委会的王大妈一样背过气去。

顺便还要纠正她一个错误,中国汉朝就开始使用椅子了,不过它当时的名字叫作“胡床”。

后面的一张则是照片,我的看法很有个人色彩。

中国的婚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蚊子的解说:

“中国人结婚以后不用更改自己的姓,所以夫妻之间姓不相同的很多。穿大红袄,戴盖头,是中国传统婚礼的装束,还要放很多鞭炮。不过现在已经难以看到,需要交四百块人民币 – 约合五千块日元才可以参观(估计是某个度假村的旅游项目,我曾经见过这样的节目,新郎新娘每天都是那几位,天天玩“换妻游戏” – 萨注)。今天中国人大多数都采用西洋的结婚方式,穿婚纱,照结婚写真集 – 十分羡慕。“

萨评:看到最后一句,莞尔。日本的女孩子多有“不结婚生活就不安定”的危机心理,对婚姻很是期待。可是尽管日本全国的情况不得而知,大阪这里适龄的情况却是女多男少。考虑到日本女性通常结婚就辞职在家做全职太太,男人在经济方面比较吃亏。再加上日本结婚仪式繁琐,支出高昂,堪称名副其实的“劫婚”,日本的男人多半不着急结婚,有的宁可天天去泡年近半百的酒吧女老板也不肯结束单身生活。所以和小蚊子一样心理的日本女孩子倒是挺多的。我好像看过一个统计,中国国际婚姻娶回的外国新娘里面,日本女性比例不是最高就是第二高,可见中国男子勤于顾家平等待人的好处,在世界上还比较受到承认 – 同时,日本男人鼻孔朝天的态度,恐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另外,这里提到中国人结婚后不用改自己的姓,也是和日本风俗不同的地方。日本要么是按照传统嫁人改姓,要么男方作为入赘,改女方的姓 - -田中真纪子家就是这样的情况。夫妻姓氏不同的凤毛麟角。这个习惯不单存在于日本,欧美也基本如此。以至于有些欧美和日本老土一样,认为这是天经地义。萨和小魔女出去旅游,每每自称夫妻的时候招致当地公权机构的严重质疑,就是因为他们想不明白世界上还有夫妻不同姓的 – 其实,在中国,世界四分之一人口都是这样。

吃辣的胜利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蚊子的解说:

“中国的近代历史中,发生过很多次革命,革命的代表人物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和邓小平。最终,毛泽东和邓小平指挥的共产党取得了胜利。其中的原因,如果解释起来好像很复杂。但是,中国人的说法却很简单又有趣。他们说,这是因为中国人崇拜能吃辣的人。毛泽东和邓小平是中国中部湖南地方和四川地方,当地的料理都很辣。而孙中山是华南的广东地方人,蒋介石是华东上海地方人,这两个地方的广东料理和上海料理都不辣。所以,他们难以获得如同毛,邓那样的威望而最终失败。我对这个说法最初是根本不相信的,但是,和中国同学一起去吃饭,他们点了很辣的菜而且吃的高兴,而我吃的时候简直不可忍受。这时候他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显得很轻视。看来,在中国不能吃辣的,的确会让人瞧不起。”

萨评:这段话实在有些道理。好像毛公的确说过不能吃辣的不算革命者(大意)。小蚊子歪打正着,可是,这幅图可太有问题了,除了蒋介石刮光脑袋特征明显,我几乎无法认出其他几位谁是谁来,而且各个形貌不佳,简直是丑化我国领导人阿。表示抗议!

没有门的公共厕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蚊子的解说:

“中国传统的公共厕所,是男女各在一边分开的(有老中要说了 – 你这不是废话。。。 一点不是废话。因为旧时代日本女性出门少,日本的公共厕所传统是男女合用的。即便是今天,还有一些厕所尽管男女分开,却不是一家一边,而是女厕所在男厕的里面深处,女性要上厕所需要走过一排小便池。。。 萨注)。这里的味道和气氛通常十分可怕,不过也很有些有趣之处,比如厕所便所多是没有门的,于是人多的时候下一个要上厕所的人就会和你面对面等着。这时候往往还会听到‘你好’这样的问候声。这对我这样的日本人来说十分要命,因为日本人的习惯是听到问好不管在作什么时都要马上回礼,这时候往往是十分尴尬的。我问过其他日本留学生,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还有因此弄脏了衣服的,于是此后我们就把这样的公共厕所简称为‘你好厕所’。而中国人在这样的厕所里还能够看书并且相互聊天,让我感到十分惊讶 – 难道他们的厕所没有门就是为了聊天的时候声波的传递没有问题吗?当然,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地方,有门而且现代化的厕所越来越多了。。。”

萨评:在日本多年,发现日本人对厕所的兴趣不亚于美国人对蛋糕 – 不要往味道上联想阿,而是美国的电影里面只要有人被扔一脸蛋糕就会引来哄堂大笑,无论多少次观众都乐此不疲。日本人谈论厕所的兴致也十分之高,无论男女每每说起来眉飞色舞,话题众多。到日本不久,一次我在公司的酒会上随口问一个日本部长 – 下个月我要回中国,日本有什么值得带去的特产么?这位想了半天,恍然曰:日本的带喷水和调温的电子马桶很先进。。。这大概可以视作日本人不善于在交往中找话题的典型事例了。甚至日本图书馆里常常可以看到一大溜关于厕所趣闻,厕所轶事之类的图书。不过以我看来,这纯属叶公好龙,八十年代日本留学生对中国的公共厕所个个谈虎色变,即便小蚊子这样二十一世纪的留学生,也还是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这让我想起弊公司一位西方美女到我国工作旅行以后,在美国的办公室贴的一张放大的中文报纸 – 通栏标题是《人民政府向厕所宣战》。

不过,这张照片还是让萨觉得很古怪 – 萨忍不住问了 – 你一个女的,这画面上的厕所里怎么都是男的阿?这也太过分了吧?小蚊子腾的一下来了个大红脸,半天才期期艾艾地说道 – 我。。。我是想找女的厕所里的画片,可是中国和日本的漫画里,都找不到。。。

想想,还真让她说对了,中国漫画里面肯定没有,日本漫画里要找就得奔十八禁了,小蚊子这孩子还挺单纯的,大概不好意思上那儿找去。

以下还有不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太极拳早锻炼,日本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小蚊子第一次看到中国人晨练的时候还以为发生了游行和暴动。忽然想 -- 假如让她看见中国人炒股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的纸币,这上面都是各个少数民族的头像和服装,对于只有单一民族的日本来说,无疑是很新鲜有趣的事情,小蚊子对其中的民族和服装都作了颇专业的分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在中国的残留孤儿。这个,大约只有一些日本人关心了,他们指的是日本侵华时带到中国的开拓团成员,战败后被日本政府所抛弃,多半以死亡注销了户口。这些日本遗孤多受到中国人的善良收养,得以生存下来,日本政府在很久以后才承认了他们的存在,并同意他们回到日本生活,但条件和甄别十分苛刻。现在还留在中国的日本遗孤多半已经七八十岁,文化程度低,身体差,生活不免艰辛。小蚊子在这里是呼吁日本政府给这些已经风烛残年的人回国的权力。。。

因为篇幅原因,就不多列举了。

改这些东西,实在是不容易,尤其是小蚊子因为日本人那种较真的民族性不断打岔,比如萨否认共产党战胜国民党是因为吃辣,告诉她这个因素微不足道。这小丫头就来小心翼翼地礼貌抬杠 – 萨先生,谢谢,不过窃以为或许不是微不足道吧,中国人见面就要问“您吃了吗?”,可见对于料理和味道十分重视。。。而老萨日语又颇为有限,这解释起来可就费了劲。

口干舌燥之余,小魔女忽然来敲门送茶,把萨叫出去,一指手表 – 怎么回事,就那么一个讲稿三个钟头还没弄完,你怎么回事?不会看人家小姑娘单纯就 --

萨一拍脑门 – 活菩萨阿,怎么把她给忘了,专家啊,又明白中国,又明白日本,虽然胆小爱说梦话肯定干间谍是不成的,但这个水平对付一个小留学生还不容易?而且语言上可比老萨方便多了。。。

立刻换了笑脸恭敬相邀,把剩下的活儿交给了太太,看着被忽悠得走路不稳的小魔女春风得意前去卖弄,好得意。

三十分钟以后,只听一声高八度的惨烈叫喊 – “萨,萨你跑到哪儿去了?!”

小小魔女呢?快,帮个忙,把爸爸藏起来。。。

[完]

家园 萨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