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击落“天皇号”背后的秘密 一 -- 萨苏

共:💬118 🌺65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日本协同作战的能力也不强,否则...
家园 多谢您给的信息。没和姑妈具体聊过所以不知道情况。

我那两个表哥都是因生得一表人材,招人疼爱,父母溺爱过分,最后主犯的那个表哥就到那儿去度过了近十年。不过回来后就踏实多了,认认真真地过起了日子。也算对得起老母多年的企盼和望归。

家园 【原创】击落“天皇号”背后的秘密 三

写到这里,发现前面一个错误,前面提到蒋百里和蒋纬国到德国意大利活动,争取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等支持中国抗战,这件事实际发生在1938年,日本前往德国购买轰炸机未遂时,蒋百里将军还没有到德国,这两件事并无必然联系。不过,抗战初期,中国和德意的关系的确不错。

抗战初期,德国和意大利对于中日之间的战争,看法很矛盾,尽管德意与日本是盟国,但两个原因使他们难以取舍。一方面,蒋介石对“法西斯”颇感兴趣,与德意交往密切,包括蒋委员长经典式的防弹黑披风,都是希特勒的礼物,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德国顾问配备到营一级;另一方面,德意在中国也有他们的利益,比如德国重整军备中,中国江西省的钨矿就有着重要的价值。这种种利害让德国和意大利在开战前期并没有明确地站在日本的一边。甚至开战后德国还曾向中国交付大量武器装备。

老实说,尽管当时德国政府是法西斯,但德国人的民族性使他们的原则性还比较强。蒋百里在德国期间,和曾担任中国政府顾问的德国高级军官,行政官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博得了他们的同情和“决不出卖中国”的保证 – 事实上,整个二战期间,这些德国人的确信守了自己的承诺,日本并没有从这个盟国那里得到什么关于中国的有价值的情报。

然而意大利就不一样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墨索里尼总是有理”的独裁者 -- 墨索里尼

正同该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进程中的表现一样,意大利在中国问题上的表现也十分地“意大利”,一言以蔽之 – 很不可靠。

战前,意大利与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国空军在洛阳的飞行学校,聘请的是意大利教官,在南昌的飞机工厂,聘请的是意大利技师。蒋百里到意大利的时候,墨索里尼亲口保证和日本的结盟关系不会危害中国的利益。

然而,真打起来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洛阳飞行学校毕业的飞行员,在轰炸日本军舰的时候把炸弹扔到了岸上的租界里面 – 不是飞行员炸错了目标,是意大利人“有多少人入学,就有多少人毕业”的教学方式,使学员的技术难以经受实战的考验;南昌的飞机工厂开战不久就遭到空袭损失惨重。在击落的日军轰炸机里,中国人意外地发现竟然有欧洲人的尸体 – 正是前些天中国人用美酒佳肴欢送回国的几位意大利技师之一,坐在日本飞机上面,来指示目标摧毁自己帮助建造的中国飞机工厂了。。。

至于那位下巴比簸箕还大的墨首相就更不用说了,相信墨索里尼同志的承诺,还不如相信那啥会在天上飞。

渡边广太郎的确没有吹牛,他在意大利期间,曾经与墨索里尼有一定的私人交往,于是,通过这个关系,渡边想方设法得到了和墨索里尼会面的机会,参加会见的还有日本驻法国大使馆武官土居明夫等人。渡边在会见中利用他对墨索里尼的了解频频给这位法西斯老大戴高帽子,夸赞意大利在墨索里尼领导下的进步,并且提到日本对意大利先进军事技术的敬仰,对杜黑将军(意大利空军将领,战略轰炸的理论创始人)的崇拜。。。当然,如果墨索里尼首相可以批准向日本出售新型的重轰炸机,那么他在东方的声望将超越任何一个领袖(暗指包括希特勒),并且获得日本天皇个人的友谊。

天花乱坠的恭维,远方来朝的诱惑,让墨索里尼大为快意。老墨马上做出决定,帮助老朋友完成使命。价钱?价钱不是问题,慷国家或者公司之慨绝非一国独有,墨索里尼大笔一挥,飞机的价钱就打了六折,七十架BR-20轰炸机卖了6000万日元(原报价1亿日元) -- 菲亚特公司不干?他敢?!谁说的谁去学习法西斯发展史三遍。。。这些飞机,加上菲亚特公司免费赠送的试验机一架,共计七十一架,从1938年1月开始,按照每月10-12架的速度交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航空情报》上登载的BR-20“イ式重爆”照片,在日军中它可是被寄予很高期望的秘密武器

然而,日军纪录中,接收的BR-20重型轰炸机却一共七十二架。

怎么多了一架呢?

墨索里尼首相说了 – 以我私人的名义,赠送给日本天皇一架专机作为礼物。

这就是用BR-20重型轰炸机为原型,取消武装,加以豪华内装修和卫生/通信系统改造的“天皇号”贵宾行政专用机

也就是1939年1月31日让李浓用机枪打下来的那一架。

正因为这架飞机是墨索里尼赠送并命名为“天皇号”的,因此,没人敢追究他的“大不敬”罪。

谈判成功的消息传来,日本陆军省给渡边广太郎和有末精三发出了贺电,认为此举解决了日军装备中的一个大问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公主岭进行BR-20轰炸机训练的日军98战队队员,前面跷二郎腿的为意大利教官阿尔方索.贾科米诺

1938年1月,第一批12架日方采购的BR-20轰炸机运抵大连,意大利方面并派出博内萨上校为首的教官团和菲亚特公司的工程师十余人指导日方训练和熟悉装备。以后的两个月间,日方连续用这种轰炸机装备了十二航空联队的四个中队,以及独立飞行第三中队,积极准备将其投入实战。

日方表现得如此急切,是有道理的。原因是日本自己研制的三菱九七式重型轰炸机也已经在1937年11月完成试飞定型,但,实战检验,却让日军感到对它颇有顾虑。

九七式重型轰炸机,载弹量和航程都比BR-20稍差,但比起现有日军轰炸机来说可算差强人意。于是,原型机试飞后,刚造出第一批生产型样机,日军便迫不及待地将其运到中国进行实战试验。

1938年3月8日,日军派遣第六十战队飞行员驾驶两架九七式重型轰炸机从彰德机场起飞轰炸西安。不幸的是两机刚刚将炸弹投到西安飞机场,就遭到三架中国空军伊-16战斗机的截击。由于没有战斗机的掩护,两架日机只得丢弃炸弹仓皇逃走。但刚刚飞临黄河上空,又有八架中国空军战斗机赶来截击(这是日方记载,没有找到中国方面关于这次空战的记录) -- 伊保重明军曹的飞机当即遭到集中攻击,成了第一个牺牲品。蟹讧一准尉驾驶2号机拼死格斗,依靠精湛的技术,才从战场飞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驾驶试验型九七式重型轰炸机样机出击攻击西安的第六十战队第一中队队员合影,穿黑色上衣站着的,就是此战中阵亡的伊保重明军曹,他的飞机“光荣”地成为九七式轰炸机队第一个牺牲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此战中蟹讧一准尉的2号机总算激战后返回彰德基地,只是机身上中了三十八发弹,这是该机尾部中弹部位的照片

此后一段时间的战斗,九七式也接连被击落。其实,九七式初战不利,其原因很复杂,起飞护航的九五式战斗机飞错了路是最主要的问题,同时,乘员还不熟悉这种飞机,没有装甲,自卫火力较弱,武器有枪无炮,没有自封油箱等也是原因。但日军方面第一个反应就是这种轰炸机实用还有问题。

一瞬间,加上“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种典型心态,正在公主岭集中训练的BR-20成了日军期待瞩目的焦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坠落于中国的九七式重轰炸机(第五十八战队松渊治中尉机)

应该说,BR-20重型轰炸机对日军来说,的确有很多可吸引人之处,其空前的载弹量和续航力,都是现有日机无法达到的,而可收放起落架,内置弹舱,部分飞机(包括天皇号)装备的自封油箱,都是日本飞机上当时还很少看到的先进技术。

日军甚至一面表彰渡边的谈判功绩,一面下指令给有末精三,准备增加购买100架BR-20轰炸机。

不过,这个订单,一直到有末卸任,也没有正式发出。

其原因,是进入战场之后,BR-20“イ式重爆”在实战中,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厉害。

一九三八年三月,训练方酣的イ式重爆部队被严令从公主岭南下参战。迫不得已,只有已经基本完成了训练的独立第三中队六架飞机经过南苑进驻彰德机场。

不过,这六架飞机却迅速失去了战斗力,是这型飞机的参战,推迟了两个月。

因为什么失去了战斗力?国军空军的拦截?共产党袭击机场?飞行员闹了霍乱?

都不是,是因为彰德下了一场雹子。

这回忽悠回国了,不过还太靠北,下回,争取忽悠到南方去。

[待续]

家园 萨发花!
家园 板凳也抢了
家园 老萨俺来填坑了。

一九三七年十月,日本向意大利订购了72架BR-20式重型轰炸机,用于对中国战场的远程轰炸

关于这订购数量,应该是日本订购了100架,而意大利只制造了85或者88架。但是为什么会有72架这个说法呢?

2战日本陆军航空兵的编制是:集团/师团-团-战队-中队。每个战队按照装备的机种、所处时间的不同,由2~3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标准定额是12架,这样一个飞行战队的飞机标准定额是24~36架。日本引进这菲亚特BR。20之后,装备了飞行第12战队和飞行第98战队这2个部队(关于这两个部队,还有一个很深的坑可以挖),而72架正好是2个由3中队编制的飞行战队总共所辖战机的标准定额。

要保证部队编制一直维持定额数量,购买战机的时候要多买几架留作备份,另外还要留出几架用于试飞,因此可以确认85或者88架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到底是哪一个数字,这坑还是留给下面的人填吧。

家园 地板
家园 混在前排被忽悠,是不是意大利没有冰雹

飞机蒙皮偏软,一顿暴砸以后,阻力加大?

还是飞行员本打算日光浴,结果碰上了萨大以前提到过的那种“牛头”大小的雹子?

家园 人算不如天算

河里自从被拦了以后,一个正面的影响就是地板上铺张席子啥的方便一点了。

武器装备的气候适应性确实还是挺大的一个问题,貌似印尼在引进德国潜艇后,气候对维护的影响就处理不好,加上人懒了点,再好的宝贝疙瘩也都是摆设!

家园 谢谢您的填坑

这个数字,在日本的资料中也有所差异,一直没有统一。我写这篇文章时是倾向于72架的,这是有末精三日记中的数字,而他一直没有接到继续定货的命令。不过这个数量的确不够两个大队使用,因为至少有两架飞机不能投入实战 -- 一架是送到三菱公司拆卸研究的样机,后来若干技术被应用到百式吞龙和四式重轰炸机上面。另一架是没有武装,也没有编入在华日军序列的“天皇号”。

这样,数字就有点儿不对了。

看了您的补充,我重新查阅了日本方面的资料,现在,我更加倾向85架的数字。其主要原因是我发现在1939年2月兰州空战后,因为BR-20轰炸机队遭到我顽强抗击损失惨重,《日本的重爆击队》一书记载,3月间为98战队补充了十一架BR-20轰炸机。这时,显然已经是72架轰炸机交付以后的事情。那么,综合计算一下,如果最初的订货如您所推测是为了装备两个战队,共72架,兰州空战后补充了11架,加上三菱工厂的样机和天皇号,正好是85架。不过,从记录看来,这第二次订货,应该是没有通过有末精三的渠道。

至于100架,那倒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公主岭训练的时期,日本曾经提出过继续购买100架BR-20的意向,但是,由于在轰炸重庆和兰州的空战中损失惨重,特别是天皇号的坠毁,死了日本两个空中英雄,让日本人对这种飞机失去了信心,这笔订货随后取消,所以只留下了一个数字而已。

家园 看来小日本当时也就是半壶水水平

居然也做起了天朝梦

家园 小日本怎么找意大利买武器啊?

二战意大利武器那么烂,怎么看也比日货

还烂。

家园 产量挺高啊,每月70几架
家园 随手goo了一下

发现WIKIPEDIA上面说一共有85架卖给了日本。另有说法是82架。

后鬼子对此机性能不满,更换成了三菱的Ki-21

点看全图

家园 【原创】击落天皇号背后的秘密外一篇 日本到底买了多少意大利轰炸机

在对击落天皇号之战的考证过程中,有两问题颇值得注意 -- 日本当时到底从意大利买了多少架“イ式重爆”,也就是BR-20轰炸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意大利BR-20轰炸机,世界最早使用半埋式可收放起落架的大型轰炸机

我在文章中采用的数字是七十二架,而不久gundamzaku兄提供了他的看法 –

“关于这订购数量,应该是日本订购了100架,而意大利只制造了85或者88架。但是为什么会有72架这个说法呢?

2战日本陆军航空兵的编制是:集团/师团-团-战队-中队。每个战队按照装备的机种、所处时间的不同,由2~3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标准定额是12架,这样一个飞行战队的飞机标准定额是24~36架。日本引进这菲亚特BR。20之后,装备了飞行第12战队和飞行第98战队这2个部队(关于这两个部队,还有一个很深的坑可以挖),而72架正好是2个由3中队编制的飞行战队总共所辖战机的标准定额。

要保证部队编制一直维持定额数量,购买战机的时候要多买几架留作备份,另外还要留出几架用于试飞,因此可以确认85或者88架的说法是正确的。“

看了他的说法我觉得有必要对此进行进一步的考证。

实际上,这个订购数字,在日本的资料中确实有不同的说法,一直没有统一。我写这篇文章时倾向于72架的,因为这是日本驻意大利武官有末精三日记中的数字,而他一直没有接到继续定货的命令。

不过参考上面的说法,这个数量却不够两个战队使用,因为至少有两架飞机不能投入实战 -- 一架是送到三菱公司拆卸研究的样机,后来若干技术被应用到百式吞龙和四式重轰炸机上面。另一架是没有武装,也没有编入在华日军序列的“天皇号”。

这样,数字就有点儿不对了。

为此,我重新查阅了日本方面的资料,现在,我更加倾向85架的数字。其主要原因是我发现在1939年2月兰州空战后,因为BR-20轰炸机队遭到我顽强抗击损失惨重,《日本的重爆击队》一书记载,3月间为98战队补充了十一架BR-20轰炸机。这时,显然已经是72架轰炸机交付以后的事情。那么,综合计算一下,如果最初的订货如所推测是为了装备两个战队,共72架,兰州空战后补充了11架,加上三菱工厂的样机和天皇号,正好是85架。不过,从记录看来,日本航空兵这第二次订货,应该是没有通过有末精三的渠道。

至于100架,那倒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公主岭训练的时期,日本曾经提出过继续购买100架BR-20的意向,但是,由于在轰炸重庆和兰州的空战中损失惨重,特别是天皇号的坠毁,死了日本两个空中英雄,让日本人对这种飞机失去了信心,这笔订货随后取消,所以只留下了一个数字而已 – 连藤田雄藏都玩不转的东西,日本还有几个飞行员能飞得好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意大利战列舰加富尔号,其现代化的外观拿到二战后都不算寒碜,谁能看出它实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的老舰改装而成?不过,外观漂亮并不代表能打仗,排水量将近三万吨的该舰在英国空袭塔兰托之战中,仅仅挨了一颗鱼雷,就彻底完蛋了。

有朋友可能会质疑,二战意大利的装备烂得很,日本人怎么还会买他们的东西当宝贝呢?实际上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装备不是薄皮大馅就是一打就着,除了海军的人操鱼雷以外很少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但那要到事后方知,谁也难做事前诸葛亮的。战前,意大利的装备颇有些令人心动的地方。这主要是其造型外观的现代化,和高速,低廉的特点。不要说日本一贯有“崇洋媚外”的传统,甚至苏联在设计战列舰的时候也曾对意大利的设计十分青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空军装备的B-24轰炸机,遗憾的是中国的重轰炸机队在训练中战争就结束了,未能在对日战场上得到使用的机会

实战检验证明,漂亮的造型和战斗力并无多大关系,正如意大利人的名字也都起得很好听,但打起仗来却远不如简单的约翰,伊凡那样坚定。对于这种イ式重爆,日本虽然曾经寄予厚望,最终还是很失望地放弃了。二战后期日本陆军非常需要大型,重武装的轰炸机,甚至前线直接要求军工方面用美国B-24为蓝本来造,哪怕是全盘仿制都可以,但这种东西实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出来的。日本在这方面的起步太晚了。

日本在二战后期开发的几种重轰炸机,但都没有能够量产赶上实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岛公司的深山四发动机轰炸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岛公司的连山轰炸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连样机都没有来得及生产的富岳六发轰炸机

其实,就算是日本军方能够制造出B-24,恐怕也没多大意义的。一方面日本有多少资源可以建造这样的大飞机呢?另一方面中国飞行员在训练中发现,这种飞机的驾驶盘笨重得出奇,而且体积很大,对于当时身材矮小的日本人来说,只怕更是玩不转了。

顺便提一下,在今天日本的市场上,意大利货依然是以设计精美和高档而著称的,看来天皇的子孙们并没有吸取多少教训。

[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