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新马华人史 -- 颜子

共:💬292 🌺9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家园 送花!

喜欢看这种中肯的文章

家园 哇塞 双宝! 宝贴啊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上花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好文章,送花

在新马,很多的华人,对中国反而有跟多的认同感,都希望中国能更强大昌盛。

家园 【原创】马来民族的成长和513种族暴动

说起马来民族,颜子不妨把自己的看法先放在前头:马来民族是一个还在成长中的民族。他们其实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但是这些文化在经历英殖民时代已经被故意的抹煞而逐渐消失。马来人的民风其实是很纯朴的,虽然比较懒散,但是对人很友善,也不太计较。但是马来西亚政府在成立的过程中却吸收了一些华人比较不好的特性比如贪污,搞政治,内斗,再加上民族天性中的懒散,使马来西亚政府的效率并不高。虽然如此,马来西亚政府却很有人情味,常常会发生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这里要说明一下,马来西亚政府里其实华人高官不少,而且都是副部长级的。基层公务员倒是马来人占多数。

好,话说从头,我们从马来西亚独立说起。马来西亚半岛于1957年8月31日独立,成立马来亚联邦。1963年新加坡,沙巴,砂拉越加入成立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出去。严格说起来,马来西亚联邦的成立应该是1963年,但是可能要使自己国家老一些,又或考虑到1963年的联邦包括新加坡,所以把1957年8月31日当着独立日。新加坡至今仍有人将马来西亚人称作联邦人。

这里要说一下文莱。当年为什么文莱没有加入联邦呢?原来当初联邦十三洲里有九州有苏丹(相当一个土皇帝),让谁当全国元首别人都不愿意。后来当时的首相东姑就说,你们成立一个委员会,轮流当元首吧。大家一想,也合适,总好过一拍两散啊,所以就这样说定了。后来东马加入时,文莱苏丹却不乐意了。他说,要我加入可以,但是要让我当最高元首。自然没有人要鸟他。所以文莱也就没有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说到马来西亚华人在国家形成时的努力,不妨参考一下马华的党史

前言:马华公会的成立背景

一九四九年, 马来西亚还是英国人统治下的「马来半岛」。 由于马来亚共产党进行武装叛乱, 英国殖民政府于一九四八年中宣布马来半岛进入紧急状态, 实行军事统治。由于多数马共党员是华人, 结果华人便不幸成为英军与马共战争的「夹心人」, 受尽苦难。 许多华人被英军拘禁, 或被逐出境, 甚至被抢杀。几十万乡区华人被赶出他们生活了几代人的村子, 他们的屋子连同财物很多就这样被英军一把火烧掉。英政府还准备把这些已经两手空空的乡区华人集体遣返中国。 一九四九年二月廿七日, 为了拯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华人同胞, 马华诞生了!领导成立马华的人, 便是著名的已故陈祯禄爵士。 马华成立后, 成功阻止英政府驱逐华人返中国的计划; 接着 , 设法筹款协助那些被集中新村的同胞, 盖搭栖身的木屋, 提供粮食、医药和金钱的援助, 并为他们争取一些最基本的民生设施, 如食水供应、流动诊疗所和设立华文小学、民众会堂、图书馆等。在华人最苦、最危急, 最须要援手的时刻, 马华公会适时成立, 挑起扶危解困重担, 这是马华公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在本年2月27日假吉隆坡成立. 陈祯禄被选为首任会长.后获封赐「敦」荣衔。义务总秘书是杨旭龄,义务总财政为邱德懿.其他领袖包括政治青年妇女小组委员会主席李孝式,宣传小组陈修信,社交慈善及文化小组委员会主席梁长龄等。

敦陈祯禄在阐述马华成立主因时说:"我党之成立,近因主要就是因为效忠马来亚的华人在紧急状态下受到苦难,紧急状态不但危及许多华人的性命,威胁华人的切身利益,而且还使人怀疑我们对本邦的传统效忠诚意.其实,许多华人已把马来亚视为自己永久的家乡。"

1950

马华在二月开始发行彩票以筹款造福在水深火热中的各地华人,尤其是住在六百多个新村里的华人.这些华人被逼迁到新村,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 马华除协助他们搬迁外,也利用发行彩票所筹款项资助他们.

1951

马华代表团在12月2日在会长陈祯禄领导下,会见英殖民地政府大臣莱特爵士并呈上备忘录表达对非巫人被摒弃於马来亚联合邦宪法之外的不满.

1952

在本年2月26日马华与巫统组成华巫联盟参加首届吉隆坡自治市选举及随后在联合邦各地十六个市议会的选举.华巫联盟在这些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在全部一百廿四个议席中共赢得九十四席.马华在所参加的四十三席选中共赢得廿四席.华巫联盟的这项胜利奠定了后来的三党联盟的基础.

马华中央委员会在6月20日通过由会长敦陈祯禄提出的改组建议书,把组织性质从福利机构改成政治团体.从这天起,马华才正式成为一个政党并积极参与政治.

马华在11月9日全力支持全国华校董教总会在吉隆坡中华大会堂举行的反对巴恩报告书及一九五二年教育法令的集会.虽然如此,殖民地政府控制的立法议会仍在11月21日通过这项法令.马华与马来亚华校教师总会及马来亚华校董事总会联合成立华文教育中央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成为华教三大机构的最高领导单位. 今年杪,马华在全国各新村开办成人教育班,让村民接受基本教育,在这年里,在全国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班这类成人教育班, 学员数以万计.

1953

殖民地政府在6月12日通过彩票法令,禁止政党经营彩票.马华被逼停办彩票,也从而失去大量经费来源,使成人教育班因缺乏经费而被逼停课.

华巫联盟联合国内其他团体在8月23日假吉隆坡举行第一次"国民大会" ,通过议案呼吁英殖民地政府早日举行全国大选,选出代表民意的政府.

华巫联盟在10月11日举行第二次"国民大会",这次会议通过议案来争取国家自治及独立.大会也对英殖政府拟议中的大选民选议席数目感到不满.

马华在12月成立反共自卫团,在年底团员人数达七万名.

1954

马华与华校董教总会於3月31日联合发表"联合邦华文教育备忘录",反对英殖政府之教育政策.这份备忘录是一份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

联盟三人代表团在今年5月前往英国与殖民地大臣举行会谈,要求在行将举行的马来亚联合邦立法议会首届举行中,民选议员应该占多数.这三位代表是东姑阿都拉曼,陈东海及阿都拉萨.

同时,国内各族团体也响应联盟的号召,在各地举行集会支持三人代表团的意见.英政府终对此问题让步,答应在立法议会的九十八名议员中,民选议员有五十二名.钦差大臣得另委七人,其中五人应在和赢得最多议席的政党协商后委任.

一九五四年杪,政府发表教育报告书,引起全国哗然.报告书建议各族学生一起上课,采用统一课程及教学媒介.由於此举势必使华校变质,马华与董教总一致反对,要求废弃此建议.

随着成人教育班停办后,马华改而兴建民众图书馆,该年底,马华在全国各地所推动设立的民众图书馆已有八十四间,为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

1955

马华在1月12日安排华校董教总代表团在马六甲陈祯禄住宅与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举行圆桌会议讨论华教问题.董教总要求联盟在大选宣言中列华文为第二官方语文,东姑阿都拉曼认为此事不宜在此际讨论,以免分散争取国家独立的民众力量.但是他保证联盟政府不会消灭各民族语文,文化及教育设施.

马来亚联合邦在7月27日首次举行自治大选,联盟在民选的五十二席中赢得五十一席,其中马华赢十五席.

联盟自治政府在8月2日成立,东姑阿都拉曼为首席部长,马华的梁宇臬出任卫生与社会福利部长,李孝式上校出任交通部长,翁毓麟为邮电部长. 朱运兴为副教育部长.

联盟政府在9月设立内阁教育委员会检讨教育政策,由教育部长阿都拉萨任委员会主席.其后发表的报告书即为"拉萨报告书".

首席部长东姑在12月28日率领政府代表团在华玲和马来亚共产党领袖 陈平等人举行和谈,讨论结束内战及紧急状态,共同兴建一个新的马来亚. 政府代表团中包括马华总会长陈祯禄,联盟总秘书陈东海,副教育部长朱运兴. 由於马共不接受政府所提之条件而致会谈失败.

1956

联盟代表团在东姑领导下於本年1月到英国与英政府举行独立谈判.代表团中马华的代表为李孝式,陈东海. 马华总会长陈祯禄身体违和不能赴会. 经过艰苦的谈判后,在2月5日,英国政府答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让马来亚在 8月31日前独立.

1957

拉萨教育报告书在4月间公布,建议华文小学列入国家教育系统内,并强调各校采用共同课程,参加共同考试.此外也列出"国语为所有学校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最后目标.华团及董教总群起反对此议.

英国在5月派李特爵士为首的宪制调查团来马来亚调查及草拟独立新宪法, 全国各地华团纷纷向调查团提呈备忘录,要求国内各族得有平等公民权, 平等教育制度.

三党联盟在8月22日联合提呈一份自治政府独立宪制备忘录给宪制调查团.

李特调查团在2月20日公布其报告书及宪法草案.联盟对此草案有所不满, 而华团也对调查团忽视华人权益表示不满.

在联盟代表团赴英谈判宪制草案前,马华极力向巫统争取及得到巫统同意在独立宪法草案中放宽申请公民权限制并规定在独立后的一年内给予机会,让所有从中国移居本邦多年以及在本邦出世的华人,在无须通过语文考试,只须宣誓的宽大条件下成为公民.

联盟代表团在东姑领导下在5月9日赴英谈判宪制草案,马华由翁毓麟代表.谈判后,双方达致有关马来亚独立宪法草案的决定.

马来亚在8月31日宣布成为独立国,首任首相为东姑阿都拉曼.

马华在11月14日发动申请公民权运动,使到超过一百万名华人在一年内获准成为马来亚公民,享受国民权利.

1959

马华在4月26日主催全马华人社团大会,此大会在怡保举行,一致通过"华人对教育总要求".

马华总会长林苍佑在今年7月在联盟中争取要在来届大选中代表执政党参加一百零四个国会议席中的四十席,也向巫统提出华人文教方面的要求.首相兼联盟主席东姑拒绝马华所请,并要林氏收回所提要求.林苍佑未能获得马华中央委员会的一致支持,乃率众退党并飞英渡假.

吉打的谢敦禄医生被委出任代会长.

独立后第一次全国大选在8月举行,马华参加国会卅二席竞选,获胜十九席.

应该说马华以他在政府的影响力,还是在实质上对马来西亚华人做出很多实事的。但是马华在朝也花了相当多的精力为自己的党员巩固实力及牟利,并非全心全意为华人着想,虽然无可厚非,但也很难得到华人的全力支持。

独立后,在联合政府(即马来人巫统,马华,和印度国大党)的统治下,基本上国民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但是种族间却是充满敌对情绪的暗涌。华人在经济上的成就使马来人感到没有安全感。所以在1969年5月13日发生了著名的“五一三”事件。对于这个事件,不妨看看一北京学者的分析

  《513解密》“政变说”:一石激起千层浪(黑体小标题)

  

  1969年5月13日的“暴动事件”,长期以来一直被马来西亚官方定性为“种族冲突事件”。但是,柯嘉逊根据从英国伦敦西郊克佑区公共档案馆里发掘的一批解密文件史料,对这项说法提出严重挑战。柯嘉逊把“513事件”这宗困扰马来西亚政治生态改革的重大历史事件,喻为“关鍵性的政治起义”,“它改变了马来西亚政治史,确保新兴马来资产阶级的崛起,并通过‘新经济政策’,巩固他们的政治势力。”

  

  柯嘉逊的新著,进一步验证了民间传言的另一个版本历史:“513事件”实则是巫统内部斗争所引发的政变,一起由马来西亚统治集团——巫统内部精英悉心策划,旨在推翻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政权的阴谋。柯嘉逊断然指出:“马来西亚1969年5月13日(以华人为受害者主体)的种族暴乱,绝非多元族群社会中自发的纯粹种族暴乱。有关的撤销保密的文件清楚表明,发动这场种族暴乱是有计划的行动。”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柯嘉逊指控“513事件”是新兴马来官僚资产阶级推翻马来贵族阶层的政变。依照东姑阿都拉曼的说法,政变的主事人很可能就是当时的副首相拉萨和雪兰莪州州务大臣哈伦依特里斯,其同谋尚包括在位22年的前首相马哈蒂尔。出席新书研讨会的学者兼人民公正党署理主席赛胡先阿里和学者那卡拉贞,均赞同柯嘉逊的研究成果与学术观点,认为“513事件”是一起由巫统内部派系斗争所策谋的计划,基于利用民间种族情绪高涨所引发的一起政治暴动。

  

  由非政府组织马来西亚人民之声所出版的《513暴动解密文件》一书,首印一千册很快就销售一空,却也受到了马来西亚当局的严重关切与密切注意。不仅有多名国会议员以该书将会挑起国内种族情绪为由,要求在禁止该书持续出版发行的同时,追究作者柯嘉逊所谓“不实撰述”的法律责任,马来西亚国内安全部官员也介入了该书的调查工作。但是马来西亚官方在施行最初的一些试探性举措之后,并没有采取更进一步的收缴查禁行动,从而让该书第二次印刷的两千册书籍得以顺利发行。

  

  鉴于“513事件”的官方说法已经被英国解密文件所动摇,且在“513事件”发生以来马来西亚政府从未正式对这段历史展开深入的研究,人民之声执行主任叶瑞生、身为人民之声理事的柯嘉逊和赛胡先,均呼吁政府成立“还原真相委员会”,趁当时的目击者尚健在,展开公开听证会收集目击者的口供和看法,就这起尘封已久的历史事件展开深入调查研究。赛胡先还要求马来西亚政府公开有关的一切官方文件,帮助人民辨明事实,还原历史真相。

很有意思的是可以对照一下马华对此事的诠释:

第三届大选在5月10日举行,马华代表联盟参加卅三个国会议席竞选,却只赢得十三席.马华也失去控制多年的槟城州政坛.这是马华创党后初尝败绩, 马华在内阁的两位部长:工商部长林瑞安及卫生部长吴锦波皆败北.

马华中委会在5月12日的紧急会议上议决鉴於马华在大选中失利,因此决定退出政府,但仍保留在联盟里.

次日,吉隆坡发生骚乱,也就是所谓的「五一三」事件.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5月17日,政府成立全国行动理事会,由敦拉萨出任行动主任.

在全国华团纷纷呼吁及基於国家利益下,马华领袖在5月20日决定重返政府.

颜子对于513事件的看法向来只有一个:肯定是由政治家策动的一起暴动事件,但是若非种族情绪高涨,政治家要从何下手?寻根究底,还是要检讨一下为什么种族情绪为什么会高涨的原因。我在这方面的想法和很多大马华人都不同。我觉得,华人由于其经济优势,其实有责任照顾马来人的感情的。当初立国之初,马来人其实是很没有安全感的。以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实力,建立一个华人政权虽然不能说轻而易举,但是也相去不远了。这也是为何马来人执政党要和英政府合作围剿马共了。当时华人正浸淫在列强欺负中国的悲情中,而忽略了在马来西亚半岛的强势。生为两千年文化的传人,华人其实更有责任和资格去处理种族间的情绪问题。可惜当初在马华人的政治觉醒度不高,而且很大一部分还是以中国为祖国,更加加深了马来人的不安感。异地而处,我其实也很理解马来人的感情。

这么说并不代表我认同513暴动,也不代表我认同紧接着颁布的“新经济政策”。我认为513事件是政治家挑起的,而以513事件为前提所颁布的“新经济政策”,虽然书面上说是要全力扶植马来人的经济能力,实则只是为了扶植少数的马来人统治精英。至今,许多在乡村的马来人依旧贫穷。可是就是在这些贫穷的地区,种族间的感情反而融洽。

关于新经济政策

1970年马来西亚开始施行新经济政策, 该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全面扶植马来人的经 济势力, 建立以马来人为中心的社会经济结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1970-1990年这20 年中, (1)不分种族, 为穷人获得土地, 资金和其它社会福利提供更多的机会, 以增加 就业和提高收入, 规定这期间贫困户在全国总数中所占的比重由49.3%下降到16.7%; (2)利用行政手段, 对各种族的资本所有权进行重新组合, 马来西亚各种族的资本占有率重组成:马来人由2.4%提高到30%, 非马来人(主要是印度人和华人)只能占40%, 外 国资本不能超过30%, 实现"种族经济平衡",  同时规定在就业人口比率方面要反映出 种族人口的比率(马来人占53%, 华人占35%, 印度人占10%), 以改变原来的"不平衡状 态"。总之, 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点是依靠国家政权力量, 全力扶植马来人向工商业领域 发展, 壮大马来人的资本, 使马来人最终不仅在政治占统治地位, 而且在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在施行新经济政策的同时, 推行"新兴工业法", 以3-4年内豁免所得税的优 惠吸引外国企业和本国企业发展"新兴工业", 整个70年代, 由于较好地利用了外资和 国内私人资本,工业发展很快, 经济以年均7.8%的高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从1971年的 52.8亿美元增至1980年的112.5亿美元, 经济结构已处在由农, 矿产品为主向工业化发展的阶段。

为了鼓励马来人从商,政府通过不同方式提供马来人贷款,而这些贷款者即使生意失败也无需偿还款项。但是这样一来,却造成马来人依赖政府的心态,使马来人无法真正的学习如何在一个市场经济里与对手公平竞争。这样算是扶助马来人吗?在教育方面,若要进马来西亚的政府大学,华人的成绩几乎要全A,而且也未必能拿到第一选项。马来人的成绩有几个A就可以和华人子弟竞争了。而真正的精英(半数有A或以上)一律由政府打包送出国外进修。可是这样难道会培养马来人的竞争性吗?

换一个角度来说,新经济政策虽然并没有在实质上帮助了真正需要帮助的马来人,却制造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间接的为华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营业环境。而且在30年来的优待政策下,马来人中也出现了不少有识之士,而这些有识之士却正在反思到底土著优待政策对马来人是利还是弊。

马来精英的觉醒却使政府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2006年由马来导演执导的Lelaki Komunis Terakhir (The Last communist)在马来西亚引起轩然大波。导演埃米尔(Amir Muhammad)通过纪录片的手法,访问了当年马共领袖陈平以及他身边的人,企图还原当年的历史。而此片竟然因为当局认为不够暴力而有美化陈平的嫌疑而被禁。这是马来西亚政府可爱而让人啼笑皆非的一面。

对于我的友族同胞,我只想说:希望你们快快强大起来,多往外看。我们在一个半岛上斗来斗去也没有意思,倒不如团结起来去忽悠别人的钱。得空(马来西亚用语,有时间的意思)时学学华语也很好。

家园 花,颜兄好文

李光耀就是客家人

晕哦,俺们家怎么出了这号人那.....

家园 谢谢颜子的文章

你能有这么平和的心态,真的很不容易。

我这里有几个小问题想请教:华人在政治上的地位在马国有提高么?马国现在华族人口所占的百分比和60年代又有什么变化?是更少了么?

我记得马哈蒂尔医生曾经发表过1篇反省马国现行民族政策的讲话。看来他也认识到对马来人一味的政策偏斜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对于马来西亚的民族政策,我一向不以为然。华人和印度人作为少数民族受到的待遇是不公平的。既然华族已经放弃中国的国籍,那么这种对本国国民的歧视就更加没有道理。

您的想法呢?

家园 花一朵

马来西亚生活了8年,见证了马来西亚人对中国看法的转变期,记得99年刚到马来西亚,很多人甚至问我中国有没有出租车,而且很多人认为到马来西亚的中国留学生的父母肯定都是贪官(不然绝对没钱来的起马来西亚),现在的马来西亚人对中国人的看法虽然转变,却变的畸形,态度是一种由于恐惧和自卑而产生对中国人的抵触和侮蔑行为。只有少数的华商们能够正确的对待中国的崛起。

不论怎样,大多华人还是比较友善的,不过个人更喜欢马来人,相较之下更加淳朴。

别介意,个人看法。漂久了,发发牢骚而已。

家园 花问题。简答

1。政治地位要如何定义?马来西亚华人在马来西亚一直保持相当的影响力。而入我所说,在政府里面也有不少华人高官。马来西亚华人面对的问题是缺乏能从马来西亚国家及其在国际定位的角度出发的政治观念。很多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观念还停留在很单纯的种族观念上。即使如此,马来西亚华人也缺乏一个统一的政治目标,在很大的程度上还保留自己圈子的心态。像我所介绍的董教总(马来西亚华人的教育部),虽然在承传华人文化做出许多贡献,但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是否也成为民族统合的一个障碍呢?这些都需要反思。不能单纯的从政府欺负华人的角度出发。在人口比率方面,马来西亚华人的比率从建国初的40%到现在的25%。但是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对于种族政策,我觉得无论优弊,至少它为马来西亚提供了政治稳定的前提。至于以后要怎么进行改革,则需要马来民族和华族在某些课题上达成共识。

在中国也有保护少数民族的政策,但是这不能解读成歧视汉族吧?马来西亚保护土著的政策对华人可能不公平,但是对于马来民族,可能是建立其民族信心的必要措施。

可以告诉你一个现象。无论商店还是食店,如果有马来人的摊位和华人的摊位,那华人的摊位一定是生意最好的。即使马来人本身也喜欢到华人摊位光顾。这里面有一个现象是华人对经济活动的独霸现象几乎到了根生地固的地步。华人在马来西亚有一个别称就是“头家”,即老板的意思。所以没有适当的措施,可以想象马来人很容易陷入贫穷阶级。当然新经济政策并非很完美的措施,但是若站在马来民族的角度,也不失为一个过渡期的办法。

政策是可以变的,前提是人必须变。我只能期待在发展了50年后,马来民族可以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更大的挑战。

家园 花之,希望你能多写写在马来西亚的体验

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国人的认知产生偏差也是一个过渡性的事。以后接触多了就好了。

家园 花,希望能多分享你在马来西亚的体验

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国人的认知产生偏差也是一个过渡性的事。以后接触多了就好了。

家园 谢谢回答。

的确,从马来民族的角度看,现有政策可能是需要的,一切必要手段都无可厚非。但是长此以往,随着华人所占比例持续下降,您所说的华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力”能否保持下去呢?

至于中国的民族政策,只要不去触动tg的要害(如独立)还是比较宽松的。文字,语言国家都有政策来进行保护和传承。(比较明显的例子在内蒙和外蒙的比较。)不过就这个政策,其实汉族在骂,民族也在骂,都觉得向另一方倾斜了。民族问题永远不是可以简单解决的。不过制度上歧视就我知道的肯定是没有。

提到华人,我想印尼应该是一个现成的例子。起码我印象中的马来民族并不像颜子文章中给人感觉的那么温和淳朴。华族经济上的优势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么?怕就怕反而会成为匹夫怀中之璧。印尼华人如此,纳粹德国的犹太人亦如此。只有政治上有坚强的发言权,才能切实的保护本族群的利益。

最后,希望如颜子兄所愿“50年后,马来民族可以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更大的挑战。”

家园 南非目前也有这种对某个族群的特殊经济扶植政策

叫做黑人经济复兴计划,BEE。最好的目标是复兴1994年以前所有的受到种族隔离的族群(华人在1980年代不幸被奉为荣誉白人而享有仅次于白人的政治地位,而不在受优惠之列,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有的时候也能凑上数),但是目前的发展趋势,不仅华人逐渐被排除,杂色人(混血以及马来人)和印度人也渐渐的被排除在受惠族群之内,基本上只有黑人能够得到好处。

这个计划要求针对一些政府的大项目招标的时候,政府要考察企业的黑人比例。包括黑人的资金比例,高级管理层的员工比例,整体员工比例。理论上讲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黑人比例高的公司,但是实际上除非没有竞争的行业,基本上政府招标比的差不多就是黑人股份。

实行之初,南非的黑人很少有人有资金,于是一些企业采取的方法,就是借钱给黑人让黑人买股份,然后再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受益人的收入,使其可以迅速偿还债务。这和白给钱没有多大不同。当然受益人需要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和足够的社会关系来保证拿到政府项目。所以南非暴富了一批黑人。

经过差不多十年的实施,与政府决策相关的产业,几乎都已经转换成了BEE公司,比如通讯行业(华为在南非竟然把50%的股份卖给了黑人),建材,交通等等。

但是BEE本身出现了太多的问题。BEE仅仅使得很少数的黑人一夜暴富,使得执政党立刻与大资本家的利益关联在一起。南非的执政党是左派政党,共产党也在执政联盟之中,但是政府的一些行为,让人搞不清楚究竟在为谁说话,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基础。实际上普通民众也基本上没有得到好处。

大的BEE的公司,由于具有深厚的政府背景,很多股东的鼓动索性就是政府官员或者议员自己活着代言人,就导致了很多非常莫名其妙的招标情况,出现很多低效率的事件,比如今年4月份约翰内斯堡交通管理系统更换计算机系统,这种一般一个小时就应该弄好的东西,竟然拖了两个月,这期间车辆不能过户,过期驾照不能更换,交通罚单不能交(但是过了缴纳日期一样面临拘捕),弄得所有人都怨声载道。但是这类事情仍然在发生。

在南非的黑人里面,南非的黑人天天想的是不劳而获,等着有人找他BEE,很少人有工作的动力。再加上其他国家的黑人也可以到BEE里面充数,所以很多外国公司宁可雇用其他国家的黑人,这些人不会闹着来要股份。

这个BEE,不一定会带来南非的经济稳定,因为大部分黑人没有受益,实际上已经有左派的政党(共产党带头)将那些黑人的大资本家称呼为白化的黑人。

BEE明显为南非政府官员的腐败提供了一个合法的机会,对国家长期影响必然是负面的。

实际上我怀疑任何这类对某个族群的特殊经济扶植政策会有正面的作用。

家园 我遇到过一个台湾的老侨

说是老侨,因为他是七十年代离开台湾的,也没赶上台湾的好时候。

2003年的样子,有一次聊天,他问,你们大陆人是不是有个手机也要炫耀?我刚才看见一个人在大街上拿着手机打电话。是不是以前没用过手机呀。

我就问,你在大街上电话响了不接么?

再说这有什么炫耀的,03年了,大陆手机用户都上亿了。

家园 最近,

马国政府出台了一个教育指南什么的,要求学校买的文具必须大半的份额从马来人经营的公司购买,引起许多华商的不满,不知颜兄怎么看?

是不是华人在马来越来越边缘化?政府主导的边缘化。我知道,许多有能力的华人大都选择了离开,去新加坡,香港以及北美发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