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革后到底是不是“经济濒于崩溃”? -- flyingcatgm

共:💬120 🌺9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时候的通货膨胀是怎么样的?

可能是维持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提高“奢侈品”价格,尽量让影响面小一些。那时候的人只要能吃饱,也能忍受,因为大家都穷。

那时候的制度很奇妙。同一年大学毕业的,拿同样的工资。这即使不是空前绝后的设计,也是史上奇观。

家园 人多无敌啊

全中国人民一起勒紧腰带,还省不下这点钱

问题是,要全中国人民一起勒腰带,这个经济算是正常么?

家园 按照某些的人说法,经济是否濒于崩溃是由百姓的觉悟决定的

举一个例子:

《风云万里》 张广友 新华出版社

第二章 在中国巨变前夜

第106页

21 万里一倒 火车不跑

1976年上半年……特别是6月下旬万里下台,铁道部的领导权被篡夺之后,生产急剧下降。当时流行着很多顺口溜,诸如:“万里检讨,火车乱跑;万里一倒,火车不跑。”反映了广大铁路干部和工人的不满情绪。他们对这是非不分、倒行逆施的行为,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用消极怠工来发泄心中不满。……

按照这位张广友的说法,看来“四人帮”就是想搞经济建设也没门,因为老百姓的觉悟太高,早就看出来他们“是非不分、倒行逆施”,想让经济不濒于崩溃都难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认为是濒临崩溃了

不能否认确实有发展,但放在整个十年里观察从宏观上看,确实一塌糊涂。这都是有数据可以证明了

家园 是否经济濒于崩溃不是看国家是否在搞大项目

否则北朝鲜也是经济蒸蒸日上了。要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文革前相比,文革结束时的生活水平是大大下降了,至少在城市里如此。

家园 什么数据?能不能列出来

下面还有网友声称:从很多工业产品,例如钢铁,石油,煤炭,水泥,化纤等等的产量来看,比WG前都有了长足进步...

家园 这个,经济是否崩溃还是要看各方面的数字吧。

单纯生活水平是否片面,能说出您的根据来吗?

另外,朝鲜现在有钱搞大工程么,是什么?我光听说它那个什么号称第一高楼的因为没钱,烂尾了十多年了。

家园 回flyingcatgm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确实是不正常的。从社会生产总值来看,1967年社会总产值比1966年下降9.9%,1968年再降4.7,其后一段时期内,国民经济有所恢复,但明显带有对之前下降的补偿性质。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一贯的取向和国际环境――主要是苏联的军事冲突),包括大小三线建设,内地投资猛增,重工业发展很快(这从数据里基本有所体现),1971年增幅是7%,1972年的社会生产总值又骤降到2.9%,1974年下降到1.9%,1975年增幅又骤升到11.5%(根据一般说法,这是邓治理整顿的结果,这个暂且搁置),1976年增幅又骤降到1.4%,其中工业净产值下降5.3%,在短短十年时间里,一个大国的经济就像是坐上了失灵的升降机,这无论如何谈不上是正常和健康的。

在文革期间,中国的重工业确实发展很快,但这是建立在对其他部门的挤压的基础上的(何况,即便在工业内部,仍然存在轻重工业严重失调的问题),从1976和1966的社会总产值来看,农业比重29.7%下降到25.4%;工业比重从53.1%上升到58.1%,建筑业由6.4%上升到8%,运输业从3.3下降到2.9,商业从7.5下降到5.6%。对其他部门的压缩,不是建立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有序调整,而是在原有的薄弱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削弱。比如农业,直到90年代中期,粮食仍然是定量供应的,可见仅就农业来说,远没有到所占比重过大需要压缩的地步。这里还要指出,建筑业的发展(另外包括水泥之类),主要是投入到重工业的基建投资,民用投资持续下降。一五期间生产线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之比为67:33,而文革十年两者之比为82.8:17.2,尤其集中反映在住宅,教育,文卫,环保方面的大量欠帐。1976年全国工业企业的资金利润率只有1965年的一半,亏损企业三分之一。

==============以上数据主要来源我忘记了,有一部分应该是来自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的文章。

家园 这个,“不是正常和健康”和“濒临崩溃”不可同日而语吧?

有个人身体很不好,高血压,糖尿病都有,那可不是说这个人已经病入膏肓啊。

家园 这个见仁见智了

说濒临崩溃,并不一定就是病入膏肓。比如一个人因为不注意身体,老是折腾自己,搞得经常抽风;但是后来发现老这么折腾不行,再折腾下去身体就要跨了(崩溃了),于是消停点了,调理了一下,缓过来了,就吃嘛嘛香了。

家园 数数不同时期的票证的种类吧

发票证是因为供应严重不足,不是政府没事逗乐子。文革结束到改革开放初期,粮票有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其他的有邮票、布票、工业券、豆腐票、肉票,再加上专用的手表券、缝纫机券、自行车券、春节特供等,改革开放之初又多出来一个侨汇券,肯定还有遗漏的,文革前可没有那么多。

北朝鲜不是曾上过核武器项目吗?别的,现在恐怕是实在无能为力了,只能烂尾了。

家园 票证种类繁多也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

文革后票证种类增加,未见得就一定是生活水平绝对值的下降,也可能是人民的消费能力增强了,国家在尚不能提供足够的消费品的情况下,而不得不采取某种限制措施。从统计资料看,76年和65年相比,粮食、油料、肉类的人均产量都有所增加,除非当时大规模出口,否则不应该导致居民生活水平绝对下降。

国家不能保证消费品的敞开供应,当然是很丢脸的事,更不能说明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但因此就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也并不合适。

家园 朝鲜的烂尾工程和我们的“四三方案”是没法比的

我们70年代的各种引进项目,在82年全部投产了,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没一个烂尾的,这可以看出我们当年在经济上仍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远不是崩溃边缘这么简单,倒更象是处于某种程度的冬眠状态。

家园 文革后期人民消费能力比文革前还强

这是一个很新鲜的说法。不过这个问题,我没有数据,我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数据。这么空对空争也争不出名堂来,何不各自设法找一点数据,要是一时找不到,先求同存异如何?

家园 几个数据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50年为100,65年是134.6,76年是132.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50年为100,65年是139.0,76年是139.9

全国居民消费水平,65年是133元,76年是171元

城乡储蓄存款余额,65年是65.2亿元,76年是159.1亿元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综合分析,可以认为10年间居民消费能力有所增长,但也仅仅是有所增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