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对中国股市的理解 -- 忘情

共:💬73 🌺10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需要长时间的规范

现在的心态就是全民浮燥,人人希望一夜暴富,股市就沦为了皇家赌场,结果可想而知。

家园 也不尽然

比如说买房子吧,就算房价跌了那咱也有房住呀,还可以传给子孙呀

家园 這也是

硬資產是跑不掉的。

家园 up!
家园 第二段就有问题,怀疑楼主是否掌握最基本的经济常识
家园 兄弟是实在人。股市就是零和游戏而已,都是傻瓜蛋子被蒙。

小股民个个以为自己精明,别人才是笨蛋,殊不知自己才是大鳄眼里的傻瓜。

自从在股市上投下一笔钱后,如果不把股票换成钞票,股民实际状态就是亏,别以为股票价格怪高的,但是股票毕竟不是钞票,零和游戏而已,都是傻瓜蛋子被蒙。

家园 炒股要学马克思

马克思的炒股经历:用600英镑赚了400英镑

1864年,步入中年的马克思正在英国伦敦投入全身心地写作《资本论》,由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十分拮据,幸有恩格斯和其他朋友的资助,才能勉强度日,继续写作。

马克思的老朋友威廉·沃尔弗去世前留下遗嘱:将自己一生辛勤积攒的600英镑送给马克思。马克思接受了这份在当时为不菲的遗产,决心不辜负老朋友信任,干出一番事业来。马克思凭着自己对经济学的颇深造诣,认真仔细地研究了当时英国刚颁布的《股份公司法》条文,敏锐地意识到英国的股份公司一定会在短期内快速发展,股票市场也会随之爆出繁荣。于是,马克思立即写信给恩格斯,请他帮忙:“假如你能在10天内办妥遗产交接手续的话,我就可以投资股票交易市场——现在伦敦已到了可以凭机智和少量资金赚钱的时候了。”

恩格斯接到信以后,只用6天就为马克思办好了沃尔弗的遗产交接手续,很快将600英镑汇给了他。

此时的马克思正在专心致志第研究伦敦股市行情,每天都在阅读《金融时报》,留心和关注着每天当地股票的指数变化。终于,他看准时机,果断地把那600英镑分4次购买了不同类别的股票证券。在等待股票价格上涨一段时间后,他毫不犹豫地逐一抛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以600英镑的本金,净赚400英镑的纯收益。据说,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让处在生活拮据中的马克思兴奋不已。

股票赚钱后的马克思颇为得意,他写信给恩格斯报喜说:“我用那600英镑赚取了400多英镑,这下我暂时不用你和朋友们资助了,这段经历,也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帮助。”

此后,有热心朋友劝马克思不妨继续从事股票投资,马克思却说:“老朋友威廉·沃尔弗赠送我的遗产确实是雪中送炭,我也小试牛刀赚了一把,但我觉得适可而止就行了。万一太过沉迷,又不巧赔个血本无归,我对不起威廉,也对不起自己一直在做的研究工作。我时刻清醒,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据说,这是马克思第一次涉猎证券投资生意,也是他最后一次炒股。

马克思的炒股经历,虽然说是收益不菲的,但毕竟只有很暂短的一次,这足以让人们联想到了很多很多。在我看来,当时的马克思没有经济来源,自然也属于很缺钱一族,自作主张炒炒股票之类赚点生活费用,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此时的马克思的最可贵之处,却在于他没有被一次性炒股的胜利所冲昏头脑,继续从事炒股以及股票投资方面的事情,而是专心致志地从事着他所喜欢所热爱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研究与创立,继续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事业而进行不懈地努力。我想,这也是马克思的最伟大之处。反观前一阶段国内出现的股市狂热,之所以会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呈现出“男女老少齐炒股”的股市火爆局面,除了某些券商、大户和媒体不负责任的鼓噪与误导之外,也与国内群众不懂股市而却急于暴富梦想发财的浮躁心态有直接关系。君不见,一些下岗职工全然不顾“股市有风险” 的忠告,甚至竞相把自己买断工龄的养老钱也全拿出来炒股,不切实际地梦想着通过炒股一夜暴富,结果当股市形势出现逆转时却手足无措,悲天悯地,悔之晚矣。我想,对于当前的股市以及众多股民来说,也许更应该让他们多了解一下马克思炒股的这个故事。

家园 毕生不炒股。君子凭力生财。
家园 就是这个理呀
家园 个人可以不炒股,股市的社会作用不可低估
家园 楼主的第二段是干巴巴的真理

你所谓的经济学常识就是臭大街的骗人的把戏

就如那个“吃狗屎”的笑话

家园 分门别类的名称很多

只有这样才能把普通民众绕迷糊了,才能现在经济学的高深,才能忽悠更多的人,哈哈哈

家园 那些人最擅长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再加上华丽的包装,再由名人说出口,很能忽悠人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