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1948年12月3日:杜聿明向西有活路吗? -- 苍野

共:💬137 🌺22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杜身为剿总司令

接到国防部撤退的命令,伸头往窗外一看

外面已经是车水马龙了

合着徐州城内的达官贵人军官家眷知道撤退的消息比自己还早

这仗还打个鸟啊

家园 主要原因是无组织无纪律

无组织,是没有地方组织,所以行动起来两眼一抹黑,不知道敌情。军队成行进队形和搜索队形的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国民党军队是两边为难,老是搜索队形跑得太慢;如果是急行军队形,又很容易被TG伏击。行进中遭遇伏击,有很大几率会被击溃或者歼灭,这个比阵地战要危险很多。

而土共的急行军基本上是省略外围的侦查搜索的。这些工作都由地方武装和地方政权组织完成了。部队只管撒开脚丫子跑。

无纪律,是国军不敢在夜间行军和战斗。算下来就要比TG少了一半的可利用时间了。

家园 更早时候还送掉了新五军
家园 好像共军长征期间的两万五千里沿途布满了TG的地方武装和政权似的
家园 这里有个问题……

  ……州-萧县-永城-涡阳-阜阳一线,之前还有意摆郭小鬼一道,说自己要东走两淮,东撤的假情报报通过中央军委到粟裕手里时搞得粟很为难,最后粟裕还是决定相信自己的战场感觉,重点防西南方向

  这是粟的说法,但一般正式军战史著作没有这样的叙述。原因是当年的部署和文电中没有这样的证据甚至还相反!当时不光是军委被情报误导,徐州前线的王建安、谭震林和蚌北阻击的韦国清、吉洛也报告徐敌可能东逸或南下。而粟的实际部署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西南”而仅仅是“南”或“东”,11月30日部署是这样,直到徐敌已西逸的12月1日上午,还是“徐敌南撤”的判断。直到下午,才得知“徐敌西窜”且谭王已开始追击。

附3个部署电——

  11月30日,粟的判断顺序是徐敌南撤(沿津浦路南下)、东逸(向海连或两淮)或西逃(向武汉)——

  

粟裕、陈士榘、张震关于防堵徐州之敌逃跑下达的部署

(1948年11月30日)

周廖陈,王江皮,并宋刘,韦吉:

  ㈠李延年、刘汝明部已退缩曹老集以南及蚌埠地区,不便我之歼击。歼击黄维战斗,尚须七至十天时间才能解决。徐州敌近日只展开四十一、四十七、七十二、七十四、十二军等较弱部队配合七十军一部向我广、鲁、十二纵阵地攻击,刻仍然被阻于孤山集、官桥、褚兰、小店(水口东)之线以北地区,五、八、九军仍集结于徐东地区未动。据息,徐州敌已开始空运撤退“剿总”机关人员,积存物资已分配各兵团携带,似有相机放弃徐州,集中邱、李、孙兵团倾巢南援黄维(就便南撤)或向两淮、武汉突窜可能

  ㈡为保证中野歼灭黄维与相机截击可能南援或向东南、西南突窜之邱、李、孙兵团,除北线各部原任务、部署不变,七纵、特纵仍参加中野作战,南线各部除以一部监视阻击蚌埠可能再次北援之敌外,主力即北返宿县、大店集、朝阳集、渔沟集地区集结待机,其各部任务及集结区如下:

  ⒈江淮部队与先遣纵队仍跨浦蚌线两侧地区辗转破击该段铁道,阻滞敌之交通运输,配合十三纵正面阻击作战。

  ⒉十三纵担任阻击蚌埠之敌北犯或西援黄维之任务,应在新桥站至曹老集铁道两侧及澥河以南何集、火星庙、张店子之间地区,选择要点,构筑阻击阵地,部署阻击兵力,并以小部队追近曹老集东西地区,确实监视敌之行动,坚决歼阻沿铁路北犯或沿澥河以南西援之敌。

  ⒊六纵在十三纵接防前,仍应以十七、十八师控制小卢沟、大吉沟村、高家湖地区,并先行接替苏北十一纵陶庄防务,以佯攻手段迷惑监视曹老集之敌,待十三纵接防后,再移至澥河以北固镇、连城、姚集地区集结,休整待机。

  ⒋韦国清、吉洛率十一纵即于今晚开始经河集、瓦町集、湖沟集北移,以三日行程,于十二月三日拂晓前进至宿县东北之灰古集、塔桥集、顺河集、二铺地区(二纵),及大店集东北之仁义集、王集地区(苏北十一纵),集结待机。

  ⒌十纵亦于今晚开始经固镇、卢庄集、杨町集北移,以四日行程,于十二月四日拂晓前进至渔沟集、朝阳集、湖集、路毛徐地区,集结待机。

  ⒍本部今晚移嵩沟集附近指挥。

  ⒎各部在交接防务时,应特别注意采取小部队佯攻,以迷惑敌人,免为敌利用空隙重占我之阵地。各纵转移行动,一律于夜间隐蔽行之,免暴露企图。

粟陈张

陷已

  ——《敌有弃徐南窜可能南线主力立即北返宿县地区(1948年11月30日)》,《粟裕文选㈡》第667~第66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12月1日上午,粟裕的判断还是没有脱离11月30日部署内容。

粟裕、陈士榘、张震关于邱李孙兵团决心放弃徐州倾巢南犯至中央军委等电

(1948年12月1日)

军委:

  三十日十七时电奉悉。

  ㈠据俘称及各方判断,敌已决心放弃徐州,企图以邱、李、孙倾巢南犯,而以刘峙、余锦源[3]率七十二军、十二军(有编兵团说)暂守徐州,作为殿后部队。南线之敌收缩我仅歼其一部。据六纵报告,三十九军一0三师三0九团及独立团,除一个营被歼外,其余已向我投降,详情续报。

  ㈡在黄维未受我歼灭打击时,北线之敌倾巢南犯,我甚费力。据俘称,李弥陷[三十日]十八时占萧县,而邱清泉又□□□铁路,□□两翼迂回,正面较宽,我势必尽力保证攻击黄维之安全,敌仍有一路突出之可能,现在研究部署中。

  ㈢七纵所附炮兵,即系特纵炮兵,计美榴八门,日榴八门,野炮三门,已直归陈谢指挥。

  ㈣我与刘陈邓、谭王均沟通电话。

粟陈张

东辰

  ——《邱李孙兵团决心放弃徐州倾巢南犯(1948年12月1日)》,《粟裕文选㈡》第669~第67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12月1日下午,粟才真正判明徐敌逃跑方向——西(实际意图是西而南)

粟裕、陈士榘、张震关于阻击迟滞徐州逃敌致宋任穷、吴芝圃、张国华、毕占云等电

(1948年12月1日)

宋吴张毕,并报军委:

  徐州之敌已于陷[三十日]西窜,我各纵正追击中。因我主力在徐南及东南,较敌晚一天行程,追击不及盼立即:

  ⒈豫皖苏各地方部队(开封之七十一团在内),立即在砀[山]、夏[邑]、商丘、柘城、兰封线布置,阻击迟滞敌人,以待主力到达止上。

  ⒉并控制涡河、沙河船只渡口,利用可能迟滞敌向西南逃窜之一切障碍,阻延敌人。

  ⒊应以涡河南北分区任务,除坚决阻击敌之逃窜外,并应将敌到达位置随时急电报告我们,以便主力会歼。

  ⒋大军向西追击,粮站无法供应,请通令豫皖苏各分区通用山东粮草票,必要时就地支借,以粮票作抵。

粟陈张

东十二时

  ——《豫皖苏军区部队立即阻击迟滞徐州逃敌(1948年12月1日)》,《粟裕文选㈡》第671~第67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家园 粟裕的回忆是这样说的

在第二阶段中,徐州敌人的动向一直是我最关注的问题。当时我特别关心围歼黄维兵团的时间。依据我们打黄百韬的体会,估计黄维被合围后,我军难于以野战手段迅速达成全歼,势将转入以近迫作业为主的阵地攻坚战。因此对围歼黄维兵团的时间要作足够的估计。我把这一点作为部署华野箝制、阻击作战的出发点。我分析杜集团下一步的动向有两个可能,一是固守徐州;一是突围。敌人突围对我并非不利,因为如敌人固守徐州,以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为依托,将加大我军歼击该敌时的难度。问题是如果敌人突围,我们必须把敌人围死在一定的地域,以求全歼。我们决定不把敌人堵死在徐州,而准对付敌人突围。

对于杜聿明突围的方向,分析有三个可能,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南逃,但要迅速解决装载三个兵团的船只、码头是困难的。二是直奔东南走两淮,经苏中转向京沪,但这一路河川纵横,要经过水网地区,不便于大兵团、重装备行动。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这一带地形开阔,道路平坦,距黄维兵团又近,可以同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呼应,南北对进,既解黄维之围,又可集中兵力防守淮河。敌人极大可能走这一路。一旦杜聿明与黄维会合,战场形势将发生不利于我的大变化,所以这也是对我们威胁最大的一着。正在这时,我们收到军委发来的军情通报,得息杜聿明将从两淮方向撤退。这使我左右为难。我虽认为敌人不会由此方向逃窜,但又有情报。万一敌人由此方向逃窜,而我军部署失当,个人贻误军机且不说,势将影响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相信这个情报吧,如果杜聿明不从这边走,而是向西南,与黄维会合,后果更难设想。我再三分析,认为敌人走两淮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将北线七个纵队部署于徐州以南津浦路的东西两侧,注意力的重心放在西南,如杜聿明三个兵团向两淮突围,要经过水网地区,速度不会快,我们也可以赶得上。

但是,我在指挥上的难处还不仅在于此,还有南线一头。南线的敌人有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黄维兵团被合围后,有个估计三天可以全歼。中央军委于 11月27日电示我们,当黄维兵团快要歼灭,但尚未能歼灭之际,对李延年正面阻击兵力后退一步,引其前进,以主力从侧后打去,求得歼其一部。这使我极度紧张。我担心我们打上了李延年,而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未能迅速结束,杜聿明又跑出来了,不仅不能再增调兵力打黄维,而且只靠北线七个纵队,也难于完成追击合围杜聿明的任务,杜聿明集团可能跑掉(当然完全跑掉也不可能)。如果杜、黄会合,战场形势将起重大变化。当时我日夜守候,注视着情况的变化,设想着临机处置的方案。

军委28日还发来电报。要我们在歼灭固镇、曹老集之敌以后,考虑以2、6、7、11、13等五个纵队乘胜渡淮南进,切断蚌浦线,合围并相机夺取蚌埠,但29日军委取消了这个决定。

李延年这个人动作不积极,我们一动,他就向后缩,我们没有打上。幸好没有打上,当杜聿明突围时我们才得以从南线又抽出三个纵队,和北线的七个纵队,以及刚南下的渤海纵队,共十一个纵队,一起参加兜围。

杜聿明于12月1日率30万人全部撤离徐州。我们以多路多层尾追、平行追击、迂回截击、超越拦截相结合,尽全力追击。实际上我们对杜聿明是网开三面,你向西去也好,向北去也好,向东去也好,就是不让你向南。其他方向都是唱空城计。说明我们的力量也差不多用尽了。12月4日拂晓,我们将杜聿明集团全部合围于陈官庄地区,并于12月6日全歼了向西南方向突围的孙元良兵团,仅孙元良化装逃脱。杜聿明被我们“夹”住了,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

全文见《粟裕战争回忆录》第二十章 粟裕谈淮海战役

觉得中校所引电文与粟的回忆不矛盾。部队部署上粟力求周全,但实力所限(部队太少),还是捉襟见肘。考虑到有情报因素,即使粟事后证明判断正确,事前也不敢押宝把部队大部分放在西南路。电文中“似有相机放弃徐州,集中邱、李、孙兵团倾巢南援黄维(就便南撤)或向两淮、武汉突窜可能”一句,我的解读是对三个方向没有太强的倾向性。

家园 呵呵,问题是后来有人把倾向性煽起来了鸟!

把这件事儿当成一件英明预见来渲染鸟!

兄弟相信粟总所言,也相信如张震等人的旁证,即华野参谋人员是讨论过这事儿滴。但毕竟并没有实际按这个预见部署(而且部署的倾向性并不是不明显而是非常明显),如此,过度渲染这个,是不是就差点意思了呢?

实际上,有这种误判不算什么事儿,毕竟是华野对徐敌是近地包围,杜集团大兵团运动,跑也跑不快,只要地方兵团多使点绊子,早晚被华野主力追上……

但无论如何,还是要实事求是!

家园 看来杜集团裹挟民众,壅塞公路才是根本原因

看来淮海的胜利不但是山东老乡小推车推出来的,也是解放军两条腿跑出来的 -- 用两条腿和汽车轱辘赛跑,还生生地把敌人抢先一天的时间给抢了回来...

假设杜集团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家当拖拖拉拉,假设他们能跟解放军一样利索,扔下锅碗瓢盆撒丫子就跑,假设面对共军地方部队的骚扰侧击进行坚决击破,不予纠缠,那杜集团还是有部分逃出生天的可能...

问题是杜集团做不到。后来文献看,被俘蒋军指挥官都对徐永公路的壅塞状况印象深刻,坦克、汽车轧死伤兵、百姓,甚至不同部队为争道而火并等事件时有发生...

实际上老杜的撤退计划里根本就没有裹挟人口这一说... 据说是徐州城防司令部自作主张,下令迁移人口... 对此老杜从来就没有澄清过...

家园 还有一个:国军不敢分散跑!

怕一分散跑就被共匪整得更难看,这也是实际情况,比如孙元良想自己跑,结果跑得快也完得快。

再者,进入了豫皖苏根据地区域,也不敢分开跑呀,土共地武也多多呀——中原地武与华东地武不一样,很多就是主力地方化了滴,很有战斗力!

现在一般说淮海战役都说共军60万对国军80万,这当然没说错,但这仅仅是主力共军与国军正规军数量对比,没把土共地武给算进去。实际上当时华东地武有37万余人,中原地武有20余万人,加起来可就远超国军鸟。华东地武除巩固后方外,还要组织支前,而中原地武干脆就直接参战……

家园 林总还是比粟总厉害一点点

把神奇申凯公的手下胆都打破鸟,三大战役的时候,光论武器装备的话,TG的比KMG的也差不太多吧

家园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逃命又怎么样?说不定很多就是貌似逃命,其实就是在磨洋工等TG来缴枪, 好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涅!其实俺觉得这类战俘应该提高待遇,地位应该在起义人员和战场战俘之间

家园 是啊,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怎么跑都是徒劳,就看是跑多远被俘虏的问题鸟。。。

家园 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大煮?

家园 有些可以煮, 有些不能煮

家园 部署的倾向性应该是解释不同的问题

张震回忆录中(讲完粟裕的分析后)说:“粟总和我们研究决定:华野主力成弧形部署在徐州以南的津浦线两侧,确保中野歼灭黄维兵团。同时,待徐敌离开坚固设防的城池后,准备在野战中将其一举歼灭。”我觉得当时的部署还是有“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意思,侧重在确保歼灭黄维兵团。由于兵力的局限,无法保证歼灭徐州诸兵团。最后那么完美的结局,有运气的成分。

点看全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