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好看也不好看的《色戒》--完整版观后感 -- 白苎春衫如雪色

共:💬38 🌺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汉奸只是一部分问题,虽然我是男的,但是极其反感

她“代表”全体女人来说话,说的还是没头没脑的话。

不管对方是你什么仇人,给你个钻戒就变成爱人?这跟汉奸的逻辑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李安大概也是白色恐怖在心底,逆反心理极重。

家园 我就是在讲自己的理解啊。咱不搞绝对化。

我就是在讲自己的理解啊。咱不搞绝对化。个人理解,影片中男女主角的都被枪毙就奠定了此片的悲剧基调。

总不成男女主角的牺牲是为了说明人性的光华和超越了民族苦难的普世珍爱吧。个人理解!

家园 我对这个影评也有所保留

不过事情并非“给你个钻戒就变成爱人”,首先,给钻戒之前有太多太多的铺垫。其次,给了钻戒也只不过让王心软了,这并不一定是爱情。

家园 我看了,那些铺垫在我认识的一个女性朋友眼里

她只觉得象被强按着硬吞进二斤癞蛤蟆。这人今年31岁,大陆人,曾留学东京大学读博士。

所以我很怕被“代表”,我想她也一样,这就是我的意见的另一部分。

还有,我很讨厌“艺术加工”里头彻底反理性的部分,尤其是疯狂篡改事实,还振振有辞说这是艺术。如果我拍《辛德勒名单》把辛德勒拍成贪财为了黄金救助犹太人,而他的妻子才是幕后英雄(实际上她确实是帮了很多忙),在加大力度用艺术手法大肆渲染我的主题,不知道大家看了会有什么看法。

我的感觉,李安很有些“反潮流”的劲头。一家之言。

家园 《辛德勒名单》用了真人名,色戒却没必要非对号入座不可。

《辛德勒名单》用了真人名,色戒却没必要非对号入座不可。对于文艺评论,我个人的观点还是不要对号入座的好。

对于王佳芝这个角色,小说也好,电影也好,并不一定就是以赞赏的笔调来描绘的。无疑,许多优秀的女性是王这样的糊涂可怜女人不能比拟的。电影的女主角并不需要一定是女英雄。现实当中比王堕落恶心一百倍的女人比比皆是。当然烂男人更多。我觉得对电影里人物的憎恶还是不要影响对电影的评价。

说到铺垫,绕不开床戏,但不只是床戏。其实人类的性行为是人类自己绕不过去的一种自然行为,它对人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

再罗嗦一下,我觉得对于色戒,赞赏也好,反对也好,还是分清对作品的评价和对剧中人的评价。我的感受是,色戒是一个优秀的作品,对王是惋惜于谴责,对老易是无以伦比的憎恶鄙视,对其他爱国青年也是惋惜加一点不以为然。个人理解。

家园 如老萨言,个人保留意见。

有些事实太明显,不用说都知道是谁,给个化名我觉得就是掩耳盗铃。

挖死人坟,还编派人家,我不舒服。

我人也中年,没那么多激情,海外混了十年,只是仍然不喜欢好人受到污蔑,也许文革时的同年阴影吧。

握手说再见。

家园 其实原来没几个人知道还有这么个原型。考据派给挖出来的。

要是指名演岳飞,那就得尊重事实。但小说电影,不可能没有虚构。

家园 说到文革,那时对文艺的对号入座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泛政治化也给我留下深刻影响。

家园 虚构是必须的,颠倒事实那就有点那个了

文革之前就泛政治化了,批《武训传》更是早了10几年。

政治化与颠倒事实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都要反对。

家园 小说与电影没有出现任何真人名。对萨先生的述史类文章

人家也没有发表反对意见。我的意见还是文艺归文艺,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

家园 时代造就英烈

这个电影对我而言是一次情绪的代入,从七月初开始,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要坚强,咬着牙去面对各种琐事,不容许自己软弱.半夜骤醒,黑暗扑面压来的感觉一点儿也不好.但又必须控制情绪,把恐惧和伤感紧紧摒在门外.我害怕自己选错了方向.才知道能伤感也是一种奢侈:)

色戒让我小小地奢侈了一下.

家园 写小说的最怕人对号入座,就想吹笛子的最怕邻居敲门

家园 这不就是冯小刚写得《本片纯属虚构》的来由么

这些东西也不是能绝对划出条线来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纳粹的理论家受审了。

我觉得李安在踩线,所以我不喜欢,就是这么件事儿,也只有这么一点,没那么复杂。

家园 不是为了戒指

王不是因为戒指,虽然戒指对她也很震撼。

她戴上后还很镇定,还半开玩笑的说“戴着不敢在街上走。”语气很平静,易说“和我在一起,怕什么”她是被这句话击倒的,而不是戒指。想想李安在前面铺垫了这么多,也就是为这句话。

看了那么多影评,感想,我觉得没有几个人真的看懂了,或者说这个浮躁时代吧,大家的眼球都在床戏和戒指上,我觉的挺悲哀的。

家园 真想知道女人看见钻石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

到底能有多激动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