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东方直布罗陀”的累累白骨——血战松山(一) -- 风中的羌笛

共:💬104 🌺46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哪里,您这一篇堪称战争历史文献的经典
家园 实在是有些不理解国军

有相当的兵力优势,又有险可守,武器上或许有差距,但是也有一些不错的装备,最后打成这样,国民党的军官指挥使不是有很大问题呢?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

家园 萨兄如此抬爱,实在叫兄弟诚惶诚恐。

真的过奖了。比起萨兄来,兄弟实在是虚度时日,浪费光阴啊。

家园 是啊。

44年的怒江前线,中国军队的装备总体上比日军好得多。付出重大伤亡的原因,在萨兄和王员外的文章里分析得比兄弟的清楚。唉,如此打仗,堪称盟国笑柄。

家园 欢迎欢迎,献花献花

早就拜读过“东方直布罗陀”,原来是老兄您的大作,没说的,献花,握手。

欢迎来到西西河,咱们又多了一位战友了!

家园 坐等填坑,河中牛人层出不穷,河民幸事啊

同时感叹一下,国军人数,装备,皆占优,还打成这样,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家园 花!另有疑问?

看龙吟兄和员外的贴子忽然想到一些问题:

1.当时反攻缅甸打通滇缅公路,云南方向选择的进攻路线对吗?

2.如果进攻路线是当时最好的路线,那么战前的人力侦察如何做的呢?

3.对攻击地域有当地向导的带领吗?

还请各位大拿解惑!

家园 员外兄,久仰了。

久仰员外的大名,兄弟十分景仰,于是买了瓶白干直接喝干,借酒壮胆摸进河里来向您和萨兄讨教来啦。呵呵。

家园 河里牛人真的多

兄弟就是来向大家学习的。

家园 与包子兄共同探讨

兄提的问题,容在下一一答复,当然是在下自己的认识,不一定正确。若有失误之处,还望海涵。

1。打通滇缅公路,也只能是沿公路走向而进行。当时云南西部只有这一条公路,而国军的力量显然不可能达到跳跃式的攻击前进,所以只有逐一拔点。由于日军在英帕尔、胡康河谷同时战斗,致使滇西兵力空虚,窃以为,国民政府也只有沿公路逐步推进这一战法。

2。至于侦察,那是随时在做。从42年江防部队如87师等就开始时时派遣小部队过江战斗,并且江对面也有龙潞游击队等在活动,这些部队经常反馈情报回来。至于北段的腾冲,游击规模更大,整个预备2师都在那里战斗。还有就是,国民党元老、云南监察使腾冲人李根源在大理开办一个战地政治干部训练团,该部有部门专门针对西岸的情报侦察。

3。当地人都是我国民,而且对日军恨之入骨,自然会带路。保山县当时一共动员了数万民夫跟随部队职员,这些人对西岸的情况也不陌生(当地人的互相交往范围是很大的),其中还有许多是马帮组织成员,战前经常走的就是滇西到缅甸的商贸路线,对那些地形更是了若指掌。

不知如此回答可能令包子兄有所收获?

家园 兄过誉了。谢谢回复。
家园 他们是很英勇

但是本可以不这么死的。太可惜了。

家园 前辈流血,不是为了使我们流泪。与邮箱兄共勉。
家园 土工作业可以有效减少伤亡

同意兄的见解。

家园 谢 龙兄释疑

如此看来国军装备火力虽然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感觉像“暴发户”)但人(特别是各级指挥人员的思维)还停留在军阀混战时期。也难怪仗打成这样了,摇头。

记得原来看过一篇报告,说在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后的连排级进攻战斗战例汇报讲评时,就有高级将领批评个别指挥员不注重发扬火力,单纯依靠战士送炸药包的办法。

如何将装备的优势转化成战斗、战役的胜利关键还看人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