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农民-文革-知识分子 -- 萨苏

共:💬615 🌺110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41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于城乡差距

这个,其实一个国家的原始积累就是抢劫农民,无论哪个制度哪个种族都是一样的,不是抢劫自己国家的农民就是抢劫别的国家的农民。

我们也不例外,不发动战争,仅仅靠贸易是无法快速积累的,所以我们在抢劫自己的农民。

无可奈何

家园 我怎么城里还不如乡下

乡下还有东西吃,城里完全是饿肚子。

上山下乡,开始一大部分是饿下去的

家园 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从这一点上说文革是应该的,且还没有达到效果

太祖想要除掉的是知识分子身上的酸气,这在文革期间尚且没有完全实现。当时具有大学文凭的工资比普通工人高很多。知识分子虽然说要思想改造向工农兵学习,可是经济上的居高临下使他们没有真正失去过尊严(少数挨批斗的不再此列)。

这个问题,下面萨苏也扩展开了谈,说的也不错,就是说,在中国社会中,平等的思想没有基础。有些知识分子以为老子有知识了就高人一等,那么贫下中农只好拼命发家致富等老子有钱了才能高人一等。有钱人出了国感受到被歧视,于是又觉得没有尊严,或努力或回过头来骂娘。

这都是心中没有平等思想的缘故。整个中国社会,一直缺乏的是这种平等的思想。

家园 重 返 社 会 , 又 赶 上 砸 铁 饭 碗 。

和 比 自 己 小 10岁 的 人 竞 争 , 除 了 年 龄 大 , 没 有 优 势 。

有 批 人 参 加 高 考 , 现 在 最 起 码 不 是 最 低 层 ;

当 然 也 有 无 路 可 走 下 海 成 功 的 , 现 在 也 是 腰 缠 万 贯 。

家园 花一个。没有经历过那段时期,也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对此

问题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各位认真平和的讨论态度值得花,如果文革时大家都有这样的态度,也许局面不会那么糟

家园 闲时斗斗地主还是应该的,可以

把饭钱赢出来嘛!要不谁请客?

花敬
家园 毛太祖学明太祖,

手段严酷,兼之挑动群众斗群众,谁还敢贪呢?

加之就那么样的物质生活水平,能贪成啥样呢?

只好搞搞等级制度、制度腐败。

人格分裂的年代啊!

家园 萨大不可太信书

中国的文人自孔子、司马迁以降就是不大区分历史和演义的。除了基本的事实、结果没有篡改也无法篡改以外,凡属于渲染着色的东西可信度都要打个问号。

某些话想想还是编掉的好,对不住各位了

张后来确实是疯了,这个没什么争议。我是觉得她在正常的时候恐怕就是比较走偏锋的性格。那个时代一是鼓励群众参与政治,从五大领袖到张铁生、黄帅,幸运儿一炮而红就象今天的超女。不过倒霉的恐怕就要付出性命的代价。但那时的价值观是视死如归。

家园 锦候和萨大貌似对冲

其实是两条有一定距离的平行线,各捅各的。

玩笑
家园 可能是地区不同吧

文革中就像前面一位河友说过权威只有主席一个,他要批谁,谁也不敢说什么,身边的干部还不至于像现在这样。

我这么说是我的切身体会,出身好的根本没有必要怕干部,我们家以前的房子就是从当时厂里的一把手手里抢来的。第一批回城有人走大队书记的后门,被顶下来的那个知青拿着证据直接告到县里,调查以后问题就解决了,并且县里特意规定以后凡是下乡回城、上大学都必须先由知青投票通过。现在谁敢得罪领导,除非不想干了。

家园 毛在革文化之命的时候并没有想到

他企图革命的对象已经悄悄地驾驭了他。可见文化力量之大,也印证了中国问题的根子确实出在文化上。

即便是文革这样的浩劫我仍然对毛充满敬意,我认为他是想在自己手里解决中国所有的重大难题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家园 这个有点问题吧

当时农村有赤脚医生,医院也强调救死扶伤,革命的人道主义不会有因为没钱看不起病的问题。和钱有关系的是用什么药,有关系有钱的可以从北京搞到进口特效药,没钱的就只能用当地医院的普通药品。

说道上学除了出身问题以外只要能考上大学没有上不起的,家里实在穷的还可以去读师范。

玩笑
家园 类似现象在国学鼎盛的明清时期也都有过吧
家园 要是只要求到赤脚医生的水平

现在的农村都看得起。现在的问题是不平,而不是有些人更穷。

现在各方面的生活水平都比三四十年好很多,即使是最穷的地方。

文革时候哪有大学上呀?

你知道不知道即使到了七十年代末期,也有很多家庭交不起一学期四五块钱的学杂费?

家园 我们这一代人。

  长身体时赶上自然灾害。

  知识不吃香时划归以知识一族,叫知识青年。

  知识吃香时又要文凭了,算荒废一代。

  分房子时资格不够,分不到;等资格够了,变成买房子,又买不起。

  子女长大了,赶上大学要收学费。

  年老体衰了,赶上医疗改革。

  大概只有反右没赶上。

  不过另一方面说,小时候学习不那么紧,玩的时候很多。

  文革三年大部分人是玩过来的,包括我。

  下乡时虽说比城里吃苦,但比当地农民还是好得多,因为大部分人有家里接济,不象农民那样不挣工分就没饭吃,实在不行了还能跑回家。

  回城后找工作不象现在的青年那么难。

  至少在我还来往的知青中,对下乡那段生活还是很怀念的,并没有觉得吃了很大的苦。知青聚会时最喜欢回忆的还是那段生活,后悔当年下乡的不多。

  最大的遗憾就是大部分人失去了深造的机会,不过就是没有文革能上大学的也很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41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