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凡尔纳遗作《二十世纪的巴黎》 -- 韦孝宽

共:💬20 🌺8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谈凡尔纳遗作《二十世纪的巴黎》

谈凡尔纳遗作《二十世纪的巴黎》

《二十世纪的巴黎》是一个对于所有凡尔纳研究学者或作品爱好者都感到神秘的作品,光是闻名就能把大家的好奇心都吊起来。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人见过这部作品的手稿,更别提知道其内容了。实际上,如果不是凡尔纳的儿子,甚至这部作品的存在都不会为任何人所知。

儒勒•凡尔纳于1905年3月24日逝世后,其子米歇尔•凡尔纳听从出版商皮埃尔—儒勒•埃泽尔之子的劝告,为避免日后在出版凡尔纳未发表遗作时被人们指为是自己冒名所写,于同年4月30日给一位认识凡尔纳的记者写了封信,信中附上了其父所有未发表遗作的清单,这份清单于5月份在法国各大报纸上先后发表。在这封信中,米歇尔•凡尔纳写道:“我父亲的遗作可以分为三类……第二类包括他早期的两部作品手稿,它们本来应该被归在《奇妙的漫游》系列内(凡尔纳的大部分著名科幻类和历险类小说都被出版商列入了《奇妙的漫游》系列),可后来却似乎变成了这个系列的‘试唱’。它们一部是《英格兰到苏格兰之旅》,另一部是《二十世纪的巴黎》……”

此后许多学者都对这部作品做出了各种推测。1986年,在整理研究埃泽尔的信件时,发现了一封埃策尔写给凡尔纳的拒绝出版《二十世纪的巴黎》的信件,这封信件更加确认了它的存在,可是在凡尔纳家族1980年转让给南特市政府的凡尔纳手稿中却没有它。这部真实存在却又曾长期不见踪影的手稿一度被认为已经佚失,直到1989年,凡尔纳的重孙让•凡尔纳清理祖屋的时候在一个不起眼的保险箱里发现了它,它才得以重见天日。手稿于1994年被编辑成书出版,靠着营销部门对其神奇经历的大肆宣传和凡尔纳的名声,这部书立刻上了法国的畅销书排行榜。在英文版出版后,甚至有人提名该书进入当年的科幻小说最高大奖“雨果奖”候选名单,不过由于写作年份的问题最终还是没有入选。

研究学者根据凡尔纳和出版商皮埃尔—儒勒•埃泽尔之间的一些往来信件推测,《二十世纪的巴黎》手稿完成于1863年,与其出版的首部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的完成时间很接近,但何者先何者后则难以断定。那么,这部有趣的作品当初为何没能一开始就出版呢?主要或者几乎是唯一的原因,是埃泽尔的拒绝。埃泽尔在《气球上的五星期》出版后收到了《二》的手稿,他在手稿边缘空白处用铅笔做了许多修改,也提了许多意见,甚至还做出一些语法上的更正。开始时埃泽尔还在试图对这部作品做出改进,后来则显得越来越失望,最后一句“大家不会对此感兴趣的”已基本终结了该作品出版的希望。前文提到的埃泽尔拒绝出版该书的信件没有标明日期,但据推测大概是1863年底到1864年初之间所写。信上埃泽尔对《二十世纪的巴黎》做出了如下负面评价:“这比《气球上的五星期》差太多了”、“这是属于小报一类的,但主体悲伤”、“我没有期待完美的东西,我和您再说一遍我知道您在尝试完成办不到的事,但我期待比这更好的”、“这让人觉得《气球》(的成功)是个侥幸”。这封信彻底终结了凡尔纳出版该作品的希望,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尝试要将它公开。

今天看来,埃泽尔的决定对读者无疑是一个损失,可是也未尝没有他自己的道理。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出版商,埃泽尔出版过包括雨果和大仲马在内的许多成名作家的作品,深知广大读者的喜好。他本人也是一个作家,对于文学作品有足够的鉴赏能力,对手稿的一些批评也不失中肯。而且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凡尔纳在《二》中的许多预测成为现实并为之惊叹,但是在当时的广大读者看来,这些预测或许只是一些难以接受、莫名其妙的空想。凡尔纳当时只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新晋作家,如果稍有差池,刚刚建立起的名气或许就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因此作为凡尔纳的好友,这个拒绝或许反而是对他的一个保护。这不是埃泽尔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对凡尔纳的作品施加影响,事实上他对《气球上的五星期》就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为凡尔纳处女作的出版成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他也对凡尔纳每部作品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并为它们的成功助了一臂之力。对于凡尔纳自己来看,丧失一些创作上的自主权,也许是在文学和商业成功之间取得平衡所必需付出的代价吧。

让我们回到《二十世纪的巴黎》本身——它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二十世纪的巴黎》并非一部典型的凡尔纳式小说。书中预测了许许多多新发明给人们带来的生产和生活上的便利,但这并非重点。重点在于凡尔纳笔下1960年的巴黎和奥威尔在《1984》中的伦敦的类似之处。文学和艺术却在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压迫下大大萎缩,包括文学、艺术、美术、音乐在内的各科学生在工厂般的学术教育信托联合会(本人未必准确的暂译名,原名Societe Generale de Credit instructionnel)里被流水线般的程式“生产”出来。读者随着不走运的主人公米歇尔•杜弗莱诺伊在巴黎漫游。米歇尔在学术教育信托联合会里接受教育时得到了诗歌奖,梦想成为艺术家,毕业后却在银行里工作,无法熟练地使用类似电脑的设备,最后决定抛弃自己与之格格不入的社会去追求自己成为作家的梦想,全书就在此终结。

研究学者们一般认为凡尔纳起初对未来的发展是乐观的,只是后来随着普法战争、他与儿子关系的紧张和好友埃泽尔的去世才逐步变得悲观。如果把《二十世纪的巴黎》排除在外,其各个时期作品的内容确实反映了这个趋势。但在《二》出现以后,对这个论断却是一个颠覆——毕竟《二》是凡尔纳最早期的作品之一,而他在其中对未来的看法则是相对悲观的,也许凡尔纳一开始就是一个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结合体吧。

元宝推荐:海天,
家园 二十世纪的巴黎内容简介(1、2)

二十世纪的巴黎内容简介

第一章、教育信托联合会(Societe Generale de Credit instructionnel)

故事发生于1960年8月13日。当天,大批巴黎人乘坐城市铁路系统前往处于前战神广场所在地的教育信托联合会处参加其颁奖典礼。颁奖典礼由巴黎美化部大臣主持。

随后开始交待时代背景和教育信托联合会的历史(凡尔纳在此借用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的一些事物,如巴黎美化部大臣就是影射当时巴黎由奥斯曼Haussmann主持进行的巴黎大改造工程,教育信托联合会影射1852年建立的动产信托公司Credit Mobilier)。故事中法兰西第二帝国没有灭亡,而是一直延续了下来。随着国家的发展,企业需要大批实用型人才,政府也需要大批公务员。在这种需求下,有人提出了以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办教育、企业化运作办学校的思想。1937年,这种意见的拥护者金融大亨维尔冈班男爵以其雄厚财力,在当时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五世和许多其他资本家和财团的支持下,通过整合巴黎和几个外省的所有学校,创办了教育信托联合会。联合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全部都是达官显贵,却没有一个知识分子。政府派有专员监督联合会的运作情况,并向巴黎美化部大臣报告。

联合会迅速发展壮大,到1960年,已经拥有157342名学生,大部分都是实用科学科目。拉丁语和希腊语课虽然存在,但几近被遗忘。实用数学、机械科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工业管理、商业贸易、金融等学科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联合会的科学教育部分为六个分部:一、数学部,下辖算术、几何、代数三个副部长;二、天文学部;三、力学部;四、化学部;五、实用科学部,下辖冶金、工厂建设、实用机械学、实用化学四个副部长。(前面凡尔纳说有六个分部但此处只写了五个)

除了法语外的所有语言的教学也大受欢迎。尤其是印度支那半岛成为法国殖民地后,学习汉语的学生突然有了一个很大的增长。(越南等印支半岛国家在19世纪还通用汉语?越南或许是,老挝柬埔寨等机会可能小些吧?)

联合会经营非常成功,股价上升到了每股一万法郎。它里面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共有18万多人居住其中,规模已经等于当时法国的一个中等城市。

下午三点整,巴黎美化部大臣宣布颁奖典礼开始。维尔冈班男爵和其它所有联合会高层在主席台上分列左右,颁奖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到宣布拉丁诗歌奖得奖者时,台下议论纷纷,都对这一奖项颇为不屑。得奖者就是本书主角米歇尔•杜弗莱诺伊。(全名Michel Jerome Dufrenoy de Vannes,凡尔纳的儿子恰好也叫米歇尔)

米歇尔接过奖状和奖品——一本《出色工厂主手册》,他厌恶地看了一眼那本书,就把它扔在地上,转身回到了自己位子上,甚至没有亲吻美化部大臣的脸。台下议论声音更大了,可他仍毫不在乎。

颁奖典礼于晚上七点结束,共颁出15000个奖状和27000件奖品。1960年度联合会的股票分红达到了1169.33法郎,甚至比当初股票刚发行时的股价还要高。

第二章、巴黎街景一瞥(Apercu general des rues de Paris)

米歇尔随着人流离开会场并登上城铁,一路上想着怎样应付讲究实际的姑父姑母以及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接下来是对当时已经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巴黎城铁系统的介绍。凡尔纳设想城铁在高架上运行,使用一种以压缩空气推动的电磁悬浮列车,安静、快速又舒适。汽车则使用以勒努瓦(Lenoir)发明的发动机为基础发展出来的烧碳氢混合燃料的发动机,在沥青马路上跑着,发出很小的噪音。由于警察部门规定大型车辆在上午10点后在市内只能在少数一些特定道路上通行,所以巴黎的交通状况很好。1960年的巴黎,充斥着高楼大厦、商品琳琅满目的商店,对于19世纪的巴黎人来说简直无法想象。但对于当时的巴黎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家园 内容简介(3)

第三章、一个完美地讲究实际的家庭(Une famille eminemment pratique)

米歇尔来到了他姑父斯坦尼斯拉斯•布达丹(Stanislas Boutardin)的家门口,心里想着是否应该把所有希望留在门外。布达丹先生是一位银行家兼巴黎地下隧道公司(la Societe des Catacombes de Paris)的总裁,他居住在皇帝大街一栋品味差劲的庞大建筑物里。

米歇尔和姑父姑母及他们的儿子一家三人共进了一顿气氛阴郁的晚餐,席上谁都一言不发。布达丹一家在得知道米歇尔在颁奖礼上的举动后都非常不高兴。饭后,布达丹对米歇尔说:“明天,先生,我们会第一时间讨论一下。”米歇尔没有回答,回房睡觉了。

布达丹是这个工业化世纪最自然的产品。他极端实际,一切都以“有用”为出发点,除了“有用”的事情以外什么也不干,所有事情都瞒不过他,说话总是要精确到克或者厘米。他看不起艺术,更看不起艺术家,对于他来说,绘画就等于图纸,雕塑就等于压模制造,音乐就等于机器轰鸣声,文学就等于财务报表。他精通机械工程学,本人也像一部完美运转的机器一样生活,并把这一切都传给了他的妻子、儿子、雇员和仆人。他总是愿意尝试新产品。例如,他是首批接受1934年发明铁线织成的衣服的人。这种衣服和克什米尔羊毛衫一样柔软舒适,虽然过些时候会生锈,但那去用锉刀处理一下再染上流行的颜色就和新的一样。

布达丹的巴黎地下隧道公司经营的业务是将空气以40到50个大气压的压力压缩后供给所需要的客户。工厂、纺织厂、面粉厂、乃至城铁系统都需要这种压缩空气作为动力。他同时还担任15到20个公司的监事会成员和牵引机械公司的副总裁等等要职。

布达丹是40年前和米歇尔的姑姑阿特耐(Athenais Dufrenoy)小姐结婚的。他们两人简直就是绝配。布达丹夫人长得很丑,而且身材矮胖,但她却精通财务知识,是位高级财务管理人员。

布达丹夫妻是否爱对方呢?是的。他们两人都有一颗热爱生意的心,而且配合得天衣无缝。布达丹夫人像火车头,布达丹先生就像司机,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出过任何一点偏差。

布达丹夫妻的儿子阿达纳兹•布达丹(Athanase Boutardin)就是他们的完美结合体。他是一家银行的高级合伙人,继承了他父亲的活泼和他母亲的高雅(此处有些反讽的意味)。上学时他就在银行专业辩论大会上取得了头等奖。他希望能和一个极其丑陋并能为其丑陋付出相对应的巨额嫁妆的女子结婚。二十岁时他就戴上了铝边眼镜。(拿破仑时代铝制品价格很高,因为当时炼铝很困难,不知凡尔纳时代是否还是这样)这是个惹人厌的人,没有青春、没有心灵、没有朋友,他父亲非常喜欢他。

米歇尔父亲去世前把他托付给他姑姑照顾。他生前是一个不得志的音乐家,除了对艺术的天赋外什么也没有遗传给米歇尔。米歇尔还有个叔叔叫于格南(Huguenin),但姑母从来都不准米歇尔见他,甚至从不在米歇尔面前提起他,所以米歇尔也不认识他。这就是米歇尔的处境。一边是一个会让其家庭蒙羞的穷亲戚,一边是一个富有的家庭。

第二天,米歇尔醒来后来到了他姑父极为宽敞的书房。姑父一家都在等着他。姑父严肃地对米歇尔说:“先生,我希望您能把我接下来说的话谨记在心。您的父亲是个艺术家,这个词就说明了一切。我不希望您继承了他这个不幸的本能。但是我在您身上发现了一些必须根除掉的苗头。您自愿在理想的沙漠里游泳,到目前为止最明显的成果就是您昨天不光彩地获得的那个拉丁诗歌奖。我们评估一下情况:您没钱,这很不幸;更糟的是,您没有父母。然而,我不希望我的家庭里有一个诗人,您听清楚了!我可不想要一个把韵脚吐到别人脸上的人。您现在在一个富有的家庭里,不要损害它!对我来说,艺术家只不过是个我扔给他一百个苏(法国从前的货币单位),让他给我表演以帮助消化的装腔作势者而已!由于我没在您身上看到任何特殊的才能,我决定让您去您表兄的公司,在他手下工作。学学他的样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记住您血管里也流着布达丹家族一部分的血液,为了让您记住我今天说的话,我希望您别忘了这一点。”

米歇尔无言以对。姑父又说:“您的假期从今天上午开始,到今天晚上结束。明天一早,您就去上班。去吧。”

米歇尔走出门外,对自己说:“我只有一天的自由,手里还有些钱,去买些上世纪大诗人和名作家的作品吧。每天晚上它们都能赶走我白天的烦恼。”

家园 内容简介(4)

第四章、关于19世纪的一些作家和找到他们的困难(De quelques auteurs du 19em siecle et de la difficulte de se les procurer)

米歇尔很快就来到了位于和平路的一家由一位高级公务员管理的大型书店。这家书店面积非常大,里面有一间通过电报和全巴黎所有店铺联系的办公室,一大队工作人员不停地边看购书单边发出电报。

米歇尔看着这些长长的购书单目瞪口呆,等了好半天才来到柜台前。订货部主管问他:“您想要什么书,先生?”

“我想要维克多•雨果的所有作品。”

“维克多•雨果?”主管惊奇地问,“他是干什么的?”

“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或许他就是最伟大的。”米歇尔有些脸红。

“您知道这个人吗?”订货部主管向查询部主管问道。

“从来没听说过,您肯定名字没错吗?”

“完全肯定。”

“我们这儿很少卖文学类书籍,不过既然您肯定的话,许果,许果……”对方边说边打着查询电报。

“是雨果。您能否同时找找巴尔扎克、缪塞、拉马丁的作品?”

“他们是科学家?”

“不,是作家!”

“活着吗?”

“死了一个世纪了。”

“先生,我们会尽全力为您服务。不过我恐怕得花点时间,如果这不是徒劳的话。”

“我可以等。”

米歇尔到角落里等着。简直是荒谬!所有这些伟大的作品居然还流传不了一个世纪!它们被遗忘了、丢失了、找不到了、不为人所知了、乃至根本没听说过!米歇尔一边想着,一边看着顾客们络绎不绝地订购各类科技类书籍。各种各样工业和技术类书籍完全不愁销路,却没有人购买一本文艺类书籍,米歇尔觉得自己简直是疯了。

米歇尔等了很久。工作人员不停地工作着,不停地发出电报,跟米歇尔重新确认作者姓名,连阁楼和地下室也找了个遍,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先生,”答复部主管说,“我们没这些书。这些作家也许在他们的时代不太出名,所以他们的作品也没有再版……”

“《巴黎圣母院》。”米歇尔回答。

“我很愿意相信您,可是那个时代作家的作品现在有再版的只有保罗•德•科克(Paul de Kock,一位以写逸事和幽默小说颇受大众喜欢的作家),一位伦理学家。似乎写得不错,如果您想要的话……”

“我去别处找吧。”

“哦!您找遍巴黎也没用的。如果您在我们这儿找不到,在哪儿也找不到。”

“不过,先生,您对现代作家的作品感兴趣吗?我们这儿有些,而且对于文学类书籍,他们销路还不错的……”

“啊,您这儿有现代诗吗?”

“可能有。马蒂亚克的《电子和谐》,得过科学院的奖。德•布勒法斯先生的《氧气上的沉思》,《诗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去碳化的颂歌》……”

米歇尔没听完就冲出了书店,并对此气愤不已,随后他又想到可以去图书馆试试看。(本没打算翻译对话,但这段挺有趣,所以全文翻译了)

米歇尔很快又来到了皇家图书馆,这里的藏书已经从1860年的80万本增加到了200多万本。米歇尔根据程序填好查书单,可还是找不到。一位工作人员想了好半天,把一个在窗户边的小单间里的工作人员指给米歇尔。

米歇尔来到那人身边,那人看上去足有70岁,但目光有神,面带微笑,颇有学者的派头。那人接过查书单看了看,说:“您要找这些19世纪的作家,简直是他们的荣幸。这让我们有机会给他们的书好好擦擦灰尘。您的名字叫米歇尔•杜弗莱诺伊?”老人猛地抬起头:“您是米歇尔•杜弗莱诺伊,这上面写着的!我还从来没见过您呢!”

“您认识我吗?”

“我认识您吗!”老人紧握住米歇尔的手,“我是您的舅舅,您可怜的母亲的哥哥!”

“我的舅舅!您!”

“你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我的孩子!我在远处看着你领拉丁诗歌奖!我的心跳得好厉害,你不用怀疑了!”

“我的舅舅!”

“这不是你的错,我的孩子。他们不让我接近你,以免对你带来坏影响。不过我一直关注着你的学习。我对自己说,我的妹妹的孩子,一个艺术家的孩子,不可能没有继承他父亲诗歌方面的天赋。果然我没搞错,你现在来找我们法国伟大作家的作品!是的,我的孩子,我会把它们给你的,我们一起看,谁也不会打扰我们,让我第一次拥抱你!”老人紧紧握着他的手。

“可是舅舅,您是怎么知道我的情况的呢?”

“我的孩子,我有个朋友,他也很喜欢你,就是你的老师黎歇洛(Richelot),我看过你的作品,你的拉丁诗。题目比较难处理,可你写得很不错!”

米歇尔和舅舅相认后说起了自己的情况,当知道米歇尔将去他姑父的公司工作时,舅舅认为米歇尔这种类型的人根本没法在生意圈干好,但还是建议他先去工作,等自己能独立后再跟他学习。米歇尔同意了,并约好下周日见面,于是离开图书馆。

回家后米歇尔发现姑父一家都出去吃饭了,他安静地度过了自己的假期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晚上。

家园 内容简介(5-10)

第五章、计算机和自动防卫的柜台(Ou il est traite des machines a calculer, et des caisses qui se defendant elles-memes)

次日上午八点,米歇尔来到了他工作的银行。银行建于一间老歌剧院的旧址上。银行内部就像一座堡垒,人人各司其职忙着自己的工作。米歇尔的上司有五十多岁,他把支付款项视为对自己柜台的抢劫,而把款项入账视为收复失地。他手下有60多名雇员。

上司一开始就给米歇尔一个下马威:“先生,从您进门的这一刻,就要忘记您身上有布达丹家族的血液。这是命令。”

米歇尔答道:“我并没有期待特殊待遇。”

“作为您实习期的开始,您负责4号机器。”

4号机器是一部计算机。它源自帕斯卡(Pascal)发明的计算机,经过德•高勒马(Thomas de Colmar,1819年发明了一部能计算的机器)、莫莱(Mauret)和雅耶(Jayet,和莫莱一起于1849年发明了刻度式的计算机器)等人,最后发展出来的。它形状就像一架钢琴,上面满是按键,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和财务相关的一切计算。(凡尔纳时代已经有人发明出能计算的机器,凡尔纳此处设想的计算机只是它们的加强版,和现代的计算机应该不是一回事)要懂得操作这部机器,米歇尔得从打字开始学起。

在这个时代,无数的商业交易产生了无数的信件。这家银行每天从新旧大陆收到至少3000封信件,一部15匹马力的机器不停地复印这些信件,并由500名雇员对它们进行处理。传真机被广泛应用,这从一方面减少了信件的数量。传真机不停地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业信息传向世界各地,还使人们远隔千里仍能签署商业合同,达成交易。

米歇尔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明显无法胜任他的工作。他表兄阿达纳兹和银行老板卡斯默达吉(Casmodage)先生发现他的笨拙使得这部精密的计算机在他手上成为了一件危险品,连加减法和计算百分比都能搞错,于是决定调这个没什么用的人去做朗读以让人抄写的工作。

米歇尔接受了调动。因为被日常工作搞得心烦意乱,他晚上睡不着觉,爬起来看看,结果碰坏了计算机,搞得表兄和老板大发雷霆。(从上下文看,似乎公司的办公场所和宿舍是在一起的,雇员和管理层都在宿舍住,真是以公司为家啊)

第六章、甘索纳在“大帐本”上出现(Ou Quinsonnas apparait sur les sommet eleves du Grand Livre)

第二天,米歇尔在同事们的讥讽声中前往财务会计部报道,他前一天晚上的探险行动已经成为全公司的笑柄。

米歇尔和甘索纳一起工作,米歇尔读,甘索纳将他读的公司每日各项运作抄写到“大帐本”(le Grand Livre)上。二人对对方了解日深,合作得也越来越好。甘索纳某天问起米歇尔的父亲情况,发现原来其父就是当年教自己音乐的老师,两人就此成了朋友。

第七章、三个在公司没用的家伙(Trois bouches inutiles a la Societe)

一天,甘索纳邀请米歇尔到他家做客。作者讲述巴黎的住房情况。由于市中心土地难求,所以许多人都搬到了郊外较便宜的高层住宅楼里居住,经营不动产的公司获利颇丰。其中最大的是皇家不动产总公司(la Compagnie Imperiale Generale Immobiliere),除占有巴黎接近一半地方的产权外,在波尔多、马赛、里昂等其它法国大城市也拥有庞大的地产。(凡尔纳对现代都市中心地价极高,中低收入人群都住在远郊的高层住宅楼里这个情况预测得非常准确)

甘索纳就住在郊区的便宜住宅楼里,狭窄的小房间里放着一架钢琴。两人闲聊了一会儿后,甘索纳的一个朋友来访,他是在海洋矿业总公司工作的雅克•欧巴奈(Jacques Aubanet)。三人开始海阔天空地聊。雅克的志向是当一名士兵,进而成为一位名将。可是这个时代,生意就是一切,所有国家都被生意紧密联系到了一起。除了奥地利以外,欧美所有的国家都取消了军队,只留下了维持治安的警察。于是,爱好文学的米歇尔、喜欢音乐的甘索纳、一心要当个将军的雅克都发现自己在这个时代只能当一个笨拙的公司职员。

(显然凡尔纳对于军队消亡的想法过于乐观,据说他甚至曾在一篇文章中大胆地猜想以后会出现国家把战争这项“生意”外包给某个公司,在合同上规定要在限定时间内攻下某个要塞,如不能达成就每推迟一天缴付一大笔违约金。虽然由于互相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目前欧、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确实不大可能发生战争,可是非常不幸,军队看起来会永远存在下去。)

第八章、古典和现代音乐,以及几种设备的实际的使用法(Ou il est traite de la musique ancienne et moderne et de l’utilisation pratique de quelques instruments)

三人谈起现代的音乐和以前音乐的区别。现代的音乐都经过科学分析,变得极为程式化。而诗歌都只是歌颂工业生产的。本章夹杂了大段对于音乐的谈论。

第九章、拜访于格南舅舅(Une visite a l’oncle Huguenin)

经过一段时间,米歇尔对公司的工作逐渐得心应手,他表兄对他也没那么看不起了。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天假期的米歇尔前往拜访他的舅舅。舅舅住在远郊的一栋由政府人员管理的高层住宅楼的二十楼里。舅舅的房子小而简陋,但堆满了书。二人见面都很高兴,共进早餐后谈了近况,还谈到了米歇尔老师的孙女,漂亮的露西(Lucy)。

第十章、于格南舅舅在1961年4月15日星期日对法国作家的大回顾(Grande Revue des auteurs francais passee par l’oncle Huguenin, le dimanche, 15 avril 1961)

甥舅两人对于法国历来的著名作家的大段讨论。

家园 内容简介(11-14)

第十一章、格莱耐勒门附近的散步(Une promenade au porte de Grenelle)

米歇尔的老师黎歇洛和他的孙女露西来访。米歇尔见到露西有些不好意思。米歇尔和黎歇洛闲聊,得知黎歇洛的拉丁文班由于没人报名很可能被取消,拉丁文和希腊文仅有的作用只是提供新科学名词而已。四人一起用餐,然后乘坐城铁去码头所在的格莱耐勒门附近散步。20世纪的巴黎变成了法国的利物浦,在塞纳河上开凿出的大运河使得巴黎成为了一个繁忙的大港。这条运河长140公里,宽70米,深20米。运河两岸由活动桥梁连接,每天固定的时间,活动桥梁在由巴黎地下隧道公司提供的压缩空气驱动下连接或打开,无数船舶每天出出进进。

四人来到码头,见到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大船利维坦四号(Leviathan Ⅳ),这条船使得19世纪传奇式大船东方号相形见绌,拥有3万马力、30条桅杆和15条铁轨(船大得需要在上面铺设小型铁路),上面有花园,人们还能在甲板上骑马。利维坦四号航行于纽约和南安普敦之间,这段旅程只花费它3天时间。它宽200码(182.88米),至于长度——当船头停靠在码头上时,船尾的旅客离陆地有1/4法里(555.75米)呢。

第十二章、甘索纳对女人的看法(Des opinions de Quinsonnas sur les femmes)

米歇尔上班时一脸堕入爱河的样子被甘索纳看了出来,米歇尔向他说起了露西,二人随之谈到了女人,甘索纳说起了他对女人的看法:20世纪的法国女人已经变了,成了“毛虫变蝴蝶”的反向变化。她们都“去女性化”了,满口生意经,衣着难看,没有品味,但能承受极大的压力。家庭也变得和以往大不相同,婚姻多数是为了嫁妆,即使是美女,如果没有丰厚嫁妆也不容易嫁出去。婚后夫妇两人各自工作,一般吃住都在自己的公司,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偶尔一起吃个饭,很少一起过夜,互相以“您”称呼。甘索纳对当时的女人非常不齿。

二人的闲聊影响了工作,造成了一次大错误。虽然争相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结果还是双双被炒。

第十三章、一个艺术家在20世纪很容易就会饿死(Ou il est traite de la facilite avec laquelle un artiste peur mourir de faim au 20em siecle)

米歇尔和甘索纳被炒后前往于格南舅舅家。三人谈起接下来该怎么办。甘索纳指出艺术家在20世纪没有活路。画家、雕塑家、作家都不需要了,会写作的人想去报社做记者都不行,因为根本没人看报纸了。愿看报纸并相信报纸的中产阶级已经不存在了。没人再关心政治,党派也不存在了,国家像公司一样做生意,甚至分红。报纸没有了主要题材,也没有了读者,已处于消亡的边缘。由此看来,当艺术家根本没有生存的余地。甘索纳自己准备出国碰碰运气,并向米歇尔提出可以介绍他去剧院工作,米歇尔高兴地接受了。

第十四章、大剧场(Le Grand Entrepot Dramatique)

1903年,“大剧场”成立。20年后,这个组织被政府接管,合并了50个巴黎的剧院后成为一个庞大的组织。每个剧院都由政府人员管理,剧作者和演员等的薪水都由政府发放。

米歇尔带着甘索纳的介绍信去见剧院经理,经理和甘索纳很熟,只要求米歇尔做一个写作测验。米歇尔战战兢兢地完成测验后,发现原来这个测验并不重要,他被录用了,每月薪水1800法郎,在剧院的第一级别中工作。

(此处的剧院共分五级,由于本人对戏剧分类不熟悉,无法准确译出,只以第一级、第二级等代称。第一级:haute comedie et comedie de genre;第二级:vaudeville properment dit滑稽剧?;第三级:drame historique et drame moderne历史剧和现代剧;第四级:opera et opera comique歌剧和滑稽歌剧;第五级:revues, feeries, et a propos officiel不清楚所指的是什么)

米歇尔发现他的工作只是将以前的一些戏剧改头换面,比如说变换人物姓名,重新拼装一下而已。但他对这个简单的工作却无法胜任,一份报告交到了经理那里,他很快就被降级,可他仍然无法胜任在字典中寻找双关语以拼凑笑料的简单工作,最后还是被迫离开了。

家园 内容简介(15-17,完)

第十五章、苦难

米歇尔四月份进入大剧场工作,九月份被炒。这五个月间,他经常造访他舅舅和黎歇洛老师,和露西的关系也逐渐接近,但米歇尔对在大剧场的遭遇一直都含糊其辞。他找到了甘索纳,告诉他自己已被解雇,甘索纳对此并不奇怪,他告诉米歇尔自己将去德国碰碰运气。在得知米歇尔已没什么钱后,他让米歇尔住在自己已预付了三个月房租的房子里,二人依依惜别。

米歇尔搬到了甘索纳家,开始没日没夜地写他的诗集。某天他去黎歇洛老师家,发现露西在发愁,问起才得知黎歇洛老师在教育信托联合会教的修辞学课并没有被取消,可是只有一个学生报名上课!

米歇尔的诗集《希望》(Les Esperances)完成了,可是毫不意外地,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钱快用完了,想去找个力气活干干,可是机械已经取代了大部分的人力工作,连力气活都找不到了。

十二月份到来了,这个冬天整个欧洲都特别寒冷。在巴黎,雪下了75厘米厚,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23度,连塞纳河都冻上了。由于路面结冰太厉害,汽车无法行驶,火车也停运了。

米歇尔付不起取暖费用,只能吃一种由土豆制成的“奶酪”和“面团”,不过这也要八个苏一法斤。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食物价格不停上升,到一月份时,米歇尔只能吃得起煤炭提取物制成的面包了。这种面包由煤炭中提取出的碳和氢合成,由煤炭中提取中的物质做调味剂,只卖两分钱一法斤。(要把这些物质还原后再重新合成食物,恐怕其成本远远大于普通的食物,即使食物价格飞涨十倍,也比不上这种食物的价格吧,凡尔纳曾在多部小说中预测在未来以氢气作为主要能源,可惜到现在我们还没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终于,米歇尔的钱只剩下20个苏了。如果每天一斤煤制面包,他还有两个月的饭费。但他决定拿这些钱去买件东西送给露西,于是他就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出门了。

第十六章、电之魔鬼(Le demon de l’electricite)

米歇尔跑去花店,用他可怜的20个苏买到了一束半枯的紫罗兰。他兴冲冲地来到黎歇洛家,却被大厦管理员告知黎歇洛祖孙两个由于没钱交租金已经被赶了出去,没人知道他们现在在何处。米歇尔大受刺激,在巴黎街上无目的地游荡。看到了“电子音乐会”的广告,更加难过。

第十七章、归于尘土(Et in pulverem reverteris. 拉丁文)

米歇尔游荡到了拉雪兹公墓,看着一位位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墓碑,昏倒在雪地上。

家园 总评

总评

看《二十世纪的巴黎》之前,我感觉埃泽尔拒绝出版这本书非常可惜,但也未必没有道理。看完之后,我感觉他做出的这个决定可以说是正确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二十世纪的巴黎》全书就是主角在巴黎不停地游荡,遇见各种人,节奏平缓,毫无抑扬顿挫,不时出现大段冗长无趣的对话,和凡尔纳的主要代表作引人入胜的情节相比颇有一段距离,除了作者天才的想象力和一些有意思的黑色幽默元素外并没有太多的趣味(当然,本人法语生锈看得不顺畅也是部分原因),难怪埃泽尔会说出“这让人觉得《气球》(的成功)是个侥幸”这样的话。而当时的读者未必认同凡尔纳对未来的想象,加上全书偏灰的色调和悲剧式的结局,很难想象由尚未成名的凡尔纳写出的这部作品会大受欢迎。如果《二》当时出版了,很可能埃泽尔会赔了老本,凡尔纳则会淹没在以尖酸刻薄著称的法国批评家和读者的口水中,刚刚凭借《气球上的五星期》建立起来的口碑就此毁于一旦,我们今天很可能就看不到后来的那些经典科幻和冒险小说了。

但这不是说《二十世纪的巴黎》是一部糟糕的小说。相反,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说,它对科技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做出的想象在当时直至二战前都无人能出其右。在今天看来,这部小说是最体现凡尔纳天才的想象力的小说,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是一部非常“凡尔纳”的作品。但它有点灰暗的基调和悲剧性的结局则和凡尔纳大部分作品,尤其是前期完成的,最为广大读者熟悉的那些经典作品大相径庭,从这个角度上看,这却是一部非常不“凡尔纳”的作品。

某些评论津津乐道于凡尔纳在这部作品里预测了包括电脑和Internet在内的多少多少新发明,在看完后才知道这些评论只是哗众取宠。凡尔纳的高明之处不在于半仙式的凭空猜想,而在于他对当时新技术的注意,以及他在这些已存在的新技术基础上做出的合理想象。比如在已发明的计算机械的基础上想象出的功能齐全的计算机械(而非所谓电脑)和在已出现的传真技术基础上想象出的国际信息传真网络(而非所谓Internet)等等。本书中他所做的新发明预测中,除了磁力悬浮的列车比较梦幻外,其它都是在当时已有的技术基础上合理想象出来的,并非空中楼阁。而本书真正的价值,也不在于预测新发明,而在于凡尔纳对未来社会的预测。

有人认为,书中主角米歇尔其实就是凡尔纳本人的化身,所说的艺术家没有立锥之地的未来社会实际上反映了凡尔纳对自身的忧虑,我认为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凡尔纳年轻时也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家里为他设计的职业生涯计划。他本应继承父亲的法律工作,但他放弃了,和米歇尔一样选择成为一个作家,和米歇尔不同之处是他成功了。但在他首部作品刚刚出版时,他是无法预知自己后来的成功的,所以他必然会对此忧心忡忡,也在《二十世纪的巴黎》中以自己对一个极端的社会的想象表现出了他的这种忧虑。在这个社会里,“实用”是最重要的,或许应该说,是唯一重要的东西。科技、教育、家庭结构和社会发展都围绕着“实用”,艺术等“不实用”的东西或者消失,或者改成为“实用”服务。

凡尔纳所处的时代,确实是一个科技进步压倒一切的时代,大家都认为科技发展能解决一切问题。凡尔纳作为史上最著名的科幻作家之一,对于人类能把握科技的发展却不总是乐观。在《旋转乾坤》中,曾经的登月英雄造成了一场大灾难;在《机器岛》中,人的纷争最后毁灭了巨大的科技奇迹;在《世界的征服者》中,发明飞行器的科学家成了自大狂,自取灭亡。此前评论家认为凡尔纳一开始是个乐观主义者,后来随着普法战争和自身家庭关系问题等原因,才使得他对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日渐悲观。而《二十世纪的巴黎》是他的早期作品,书中科技的发展和对利润的极度追求却带来了一个他其它作品中都没出现过的极度糟糕的社会。由此看来,凡尔纳对于人类对科技和未来发展的把握能力一直都不怎么有信心,只不过前期由于埃泽尔坚持要出版积极向上、对青年有教育意义的书,才使得这种倾向没有在他的早期和中期作品中反映出来。但为什么凡尔纳在埃泽尔死后仍然没有出版《二十世纪的巴黎》呢?也许是凡尔纳随着年龄的增长,意识到这部作品无法为当时的读者所理解,也许是他想把自己这部特殊的早期作品作为纯粹自己的东西保留下来,也许他只是忘掉了,这些,谁也无法解答。

凡尔纳的大部分作品现在在国内都有译本,奇怪的是《二十世纪的巴黎》至今仍然没有简体本,是否其中有什么特殊原因?希望有出版社能尽早出手,填补这一空白吧。

总评
家园 感觉上,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凡的天才预言不是体现在多少对于新技术的把握上,而是体现在科学技术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态度的影响和改变

家园 埃泽尔曾经说“等20年再发表这本书吧”

如果这本书真的按照他说的时间出版了,也许真能成为凡尔纳的又一经典。

俺现在正在搜索繁体中文版或者英文版,希望能弄清楚一些没完全搞懂的地方。

家园 说明埃泽尔也被震撼了

天才的悲剧就在于比普通人走得快太多了

家园 这个嘛

老实说,埃泽尔对这本书是不大感冒的,上面也引用了他的一些评语,大部分是负面的。

总评
家园 个人认为

真要穿越,凡尔纳是最佳人选

家园 花一个,喜欢他的书。
家园 好文!凡尔纳在我心里又上了个台阶

老实说,虽然个人更喜欢大团圆的结尾(包括一堆凡尔纳),但看多了还真觉得有点腻呢。

过去也见过这书的名字,以为还是比较“喜剧”的风格就没有看,原来是错过经典了。

偶觉得科幻作品描写(预测)技术进步当然很重要,但如果能探讨这些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冲击,对整个社会的未来有个(哪怕是比较模糊的)思考,那就更上层楼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