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文革,台湾,大陆人 -- 给一位深蓝朋友的回复 -- 萨苏

共:💬283 🌺748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当权者的责任,有官方结论、有各种史记、还有人们的

口口相传,就像我们现在的讨论,以后还有后人更客观的评论,这个不用担心。 我只是想说,在讨论一个对这个民族产生这么大影响的运动的时候,自省的声音太少了。另外我说个实在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生活在文革中,该如何表现? 其实同样的逻辑现象还有,台下骂贪腐的时候狠不得挫骨扬灰,可一旦有点权利,那就拼了命也要用足了,完了以后向体制或者是政党专制一推了事。责任感缺失的太厉害。当然有人也会说这是文革造成的。)

通宝推:2313234454dfsd,
家园 听说过串联吗?

那时候,如果小女孩敢在街上表演外国童话,估计会被人活活打死(崇洋媚外)。

那时候,如果小女孩敢在街上要饭,估计还是会被人活活打死(给伟大的社会主义抹黑)。

那时候,小女孩即使只在街上走,估计也会被人活活打死(死在武装造反派手里的冤魂)。

至少,现在她有在街上做很多事的自由!甚至包括“散步”。

---------------------------------------------

这些就过头了,造反派不是刽子手,不是鬼子,是千千万万个父辈人物。文革是不好,可也不能这么反,再创作也要来源于实际生活。

家园
家园 我们从来都是在说做事的方法?

我明明问的是“文革时的经济路线”呀,怎么又绕到“做事方法”上去了呢,况且具体的做事方法上升不到路线的高度吧?

[QUOTE]由于文革时没有市场竞争,乱来的机会更多。所以叫大哄大嗡
[/QUOTE]有市场竞争,乱来的机会就少吗?现在一看什么项目赚钱就一哄而上,算不算是大哄大嗡呢?前二年的铁本项目不就是因为看到赚钱而违规上马的?有什么效益?(且不说早些年一窝而上的电视机、冰箱制造厂以及后来一哄而上的汽车生产厂)这种项目多了才真是对国民经济有害呢。

经济路线应该是为达到某种经济目的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统称(我自己瞎总结的),像改革初期为急于脱贫而大力鼓励兴办乡镇企业的做法应是一种经济路线吧,那些一哄而起的小化肥、小造纸等五小乡镇企业,污染了多少原本清澈的河流呵,将来全面治理这些污染所花费的代价一定会比五小乡镇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多。请看看太湖,多年的环境治理竟是失败。

家园 说得再好的经济路线,也得做出来经过实践检验

文革时的经济路线,都不能算传统的计划经济,而是胡乱计划的经济。 理论上的经济路线,与做事的方法得结合在一起看效果,没法分开来。如果用“正确”的方法去执行,会如何?这是无聊的哲学问题。反正是出了很多乱子。

按我的理解,做事的方法就包括经济路线,怎幺搞经济也是做事。而且,一个经济路线,必须有具体的执行方式才有分析价值。

市场经济下,什幺挣钱就一哄而上,那叫竞争。这是一个不错的经济路线,经过实践检验,效果不错。表面上是浪费,但很高明。还有很多问题,环境等等。所以,要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市场经济为什幺比改革开放前的经济路线高明,我长篇大论说过很多了。能不能接受,那是个人自己的选择,不能强迫。但这个结论从理论上到实践上,都大占上风。理解这个道理需要一些智力水平与兴趣。很多人经过深入理解,觉得确实就是这样。

家园 是的

自省的声音太少了

不是说不能讨论wg有没有其积极的一面,而是这样一场大浩劫,在目前对其恶的一面反省尚且远远不足的情况下,急吼吼地要去认识其善的一面,甚至有些人其本意无非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进而转向去美化wg,我以为是相当不合适的。

家园 可见文革流毒之深阿 :)

和瓦斯兄开句玩笑

家园 请给点证据好不好?

我就是不理解“文革时的经济路线,大哄大嗡,乱象无数,都很难称之为“计划经济”,可以算得上中国特色的捣乱经济”陈大你是怎么得出来,有什么论据支持?似乎你总是在下结论:“由于文革时没有市场竞争,乱来的机会更多。所以叫大哄大嗡”。“文革时的经济路线,都不能算传统的计划经济,而是胡乱计划的经济。”我是真心想知道文革时的计划经济与文革前的计划经济有何不同?

再说葛州坝,上葛州坝是因为缺电,缺电是因为

自毛主席 1964年五六月间提出“要下决心搞三线建设”的方针之后,翌年10月全国计划会议提出1966年国民经济计划按照“大小三线建设和一、二线国防工业、战备工程”为重点优先的安排的意见。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的结果是,宜昌及鄂西地区,十堰及鄂北地区都成为三线建设地区。虽有“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与干扰,但是,战备工程、新建项目、内迁企业,仍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鄂北,悄然建成若干年后国人熟知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和伴之诞生的“车城”十堰市。在鄂西,短短一两年,国务院各部和海军、空军等数十个部门派出几十个工作组来宜昌市及所辖县勘查选址建厂,至1967年夏已有10多个大中型企业兴建于宜昌。嗣后,一大批国防军工企业和科研单位落户于宜昌山区。

1967年和1968年,宜昌广大干部职工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平息派性武斗的指示精神、“七•二四”布告、坚守生产和工作岗位,经济 形势逐步走上正轨。原本并不富裕的电力,一下子增加这么多用电大户,湖北全省及邻近省份陷于电力严重短缺的困境,

这个项目是

“长办”的技术员邱忠恩给国务院业务组成员余秋里写信,建议提前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

余秋里将信批转水电部军管会,水电部军管会通知“长办”,要求1970年4月底前提出葛洲坝水利枢纽设计要点报告。

5月30日,水电部军管会向国务院业务组呈送《关于停建鄂西清江水电站兴建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报告》。次日,李先念、李德生、余秋里听取水电部军管会主任张文碧、副部长钱正英等关于葛洲坝设计方案的汇报,一致同意先不建隔河岩水电站,提前兴建葛洲坝工程。

这里没有“排斥技朮人员,搞群众运动,或者完全由领导拍脑袋上”的现象,不知道你为什么将这样一个项目作为“中国特色的捣乱经济”的典型。

至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优劣我也略知一二,时至今日还在探讨这个问题我觉得已没多大意思,就不准备费脑筋拜读你的长篇大论了。如蒙垂青顺手给出我所希望的论据(链接也行),就非常感谢了。春节将至,顺祝你和陈太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家园 看了太震撼了

中国的知识分子太不容易了...

这种情况开始有所好转的呀?

家园 很丢脸地说,我95年当了逃兵,后面不知道了

听说就是从90年代后期普调工资时好起来的。

老萨应该比我清楚,他当时还在国内呀。

家园 燕大哥言重了

这没什么丢脸的.肩头那么重的责任,但是社会的回报(还有认同)那么低,老天爷也不会答应的.

想起"大国崛起"中提到英国社会对牛顿还有亚当斯密的尊敬,不由得又要感叹,中国知识分子真不容易!

家园 一句话的感触

2000年秋,我第一次到大陆;

踏上长城,属於中国人的那份骄傲自豪,随着视野一步步地壮大。

攀上最高峰,心里惦记着却是那一块土地上有着纷扰和无限温暖的家。

也许,我能读懂这句话,前半句,后半句,以及前半句和后半句的整句。

家园 这个不是文革带来的吧

那位“欺世盗名”的鲁迅没有记述过中国人的这种特质?

后来1992年某讲话,全民呼应,大搞大上,狂甩国有资产,不算“崇拜”基因?

俺觉得呢,鲁迅越多越好,最好每家摆一个。不然终究是反思不清楚的。

家园 您一向读得懂。
家园 文革,就是经典力学碰上几支阴云

按照你的态度,是永远无法发现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