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文革,台湾,大陆人 -- 给一位深蓝朋友的回复 -- 萨苏

共:💬283 🌺748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会错的

我1992年毕业,第一个月到天地大厦拉门,加上进门祝贺的钱工资才100多。

家园 呵呵

“那時候我父親作爲研究員收入只有人民幣一百多元,”

”我1992年毕业,第一个月到天地大厦拉门,加上进门祝贺的钱工资才100多。” 

萨大的工资跟老人家一样?...坚决要求提高知识分子待遇!!!!...

家园 走资派跟知识分子不打旮

咱们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定义和西方不同,在建国初期更是有严格的定义的。

知识分子不是一个阶级,毛吗。

家园 不会吧,我93年大学毕业留校当助教的第一个月实习工资128。
家园 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典型

难怪主席说:喜欢右派

家园 91年大连这边码头工人都一千出头,不算额外发钱。

大连这边知识分子的收入不清楚,但有件事可以看出点门道90年大连理工分房,一居室一万,两居室两万,三居室三万,我看这些知识分子哪个也没含糊,去新房看看冰箱彩电录放像机哪家也不少。多少年了大连人一直吵吵工资低。

家园 我的情况类似

另外出国后也越来越左倾。在ww看来都是被洗了脑了。那还真不知道是被谁洗的。

家园 【原创】您的这篇文章

除了末了一句让我莞尔一笑外,整个心情都是沈甸甸地...

一直以来,我不明白一个问题:为什麽大陆人民在经过文革这场惨痛无比的浩劫後,对於发动这场劫难的政权,仍是维护大於苛责?

从您这篇文章对於文革的许多片段描述里,我或许找到了答案。那是中国人的宽容,原谅了曾经加诸在身上的这埸灾难;是中国人的韧性,在改革开放後的这几年,向各方面奋起直追;

也是中国人那股不服输地劲儿,终於让自己逐渐自豪地向全世界发声。 而像您这样,愿意诚实地记录正视这段文革历史,更是希望能够从此远离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吧。

反观台湾您提到的二二八事件。那是我祖父那一代在1947年,國民政府遷到台湾的一年半後,一個由不当的私烟取缔事件中,震动全岛的事件。二二八事件,以及随後的白色恐怖等镇压肃清手段,造成了不少的死伤。但二二八到底死了多少人? 至今仍是一个谜团。从几百人到十几万的说法都有。而本省人为多、但外省人也不少。

祖母在几十年後,仍心有馀悸地,告诉我们那时外省眷村,家家紧闭门窗,深怕街上大叫着"外省猪,滚回去"的人会冲进屋里。

小时侯的我,经历过全台戒严时期;其实小小年纪,感受不到什麽紧张恐惧的气氛。虽然每个同学的学生卡上,印有各人藉贯。但是小朋友们不会分彼此,大家尽情地一起玩耍学习。

唯一让我真实感受到确实有白色恐怖的存在,是从老师口中说出的真事。那时,一个在别校较高班的男生,在老师讲到要反攻大陆,解救大陆苦难同胞於水深火热的铁幕时,顽皮地回了一句"干嘛送我们去当炮灰?"

几天後,男生从班上消失了; 过了好一阵子,男生才又回来了,人却从开朗活泼,变成了畏缩呆滞。我不敢揣想,曾经在他身上发生过什麽...

其实,特别不愿意提到这些。心裹会非常难受,不知道能为上一代犯下的过错,做出什麽弥补。 很多大陆朋友,并不很清楚这段历史,也自然不能理解为什麽为数不少台湾的人痛恨外来政权,无法认同中国的心理。

尽管经国先生在台,做出了谁也无法否认地卓越贡献;但是国民党对於二二八事件的正式立碑,等同道歉的作法,或许还是晚了。这也给了某些人操弄民粹的最佳题材。

而我对您的文章中,感受最深刻的还是 "本来可爱的世界可以变得很可怕。"

记得我在高中时的一个暑假,住在了在台南成大教书的舅舅家中。周末陪着舅妈上菜市埸,卖菜的一个阿姨总是微笑地看着我这个不会说台语的都市女孩。她用不轮转地国语,教我说一些简单的台语数字,并且亲切地叮咛我"这样才卡好杀价"。过了几年再故地重游,却发现当年小镇居民的和蔼可亲,不知何时变成了蔑视对立。

"妳呷台湾米,卻不會講台湾話哦。真是不愛台湾"。面对这样的评语,我无言以对。

也曾经有过好一阵子,不敢坐计程车。因为妈妈辨公室里的一位阿姨,就是因为无法用台语说出地址,而被司机恶狠狠地赶下车。

李登辉和民进党政客们联手发明地"本土化=反中国=爱台湾"的奇怪逻辑公式,就这样像吗啡般地输入这块土地上,原本已能逐渐和睦相处的人们心中。它麻痹了人们分析事情的能力,

它也挑动了与对岸人民间,本来根本不存在的恨; 它更象是一台选票提款机,只要一提到这个公式,就能勾起悲情,大把大把的收到选票。

但是最近两年,我感觉人们慢慢地回归理性。06年的红衫军,许多人认为是一场笑话,但我却看到很多难能可贵的地方。因为那是一场不分蓝绿,大家一起有理性地向当权者,表达心中最深的不屑的活动。

公司中的美国同事,看到一张由数万人排出的,面向总统府的巨型"屁"字照片,很感不可思议。

(顺便付带提到陈水扁的两次当选原因,在00年绝大部分是宋楚瑜的出走,以及小部分陈在当台北市市长时,在表面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那时的台北市民,对於市府员工从原先的一张张官僚扑克脸,变成殷勤地帮民众奉水献茶,都感到非常地受宠若惊呢。而04年,虽然两颗子弹,情节编排粗糙,却成功地勾起了本省人保护弱势总统的想法。其中军警被限制必须维持治安,不能投票,也是很大的原因。)

那次的红衫军活动,背後并没有太多蓝菅的策昼和号召。其中有太多对民进党当初的清廉不再,而感到痛心的人。那埸活动从来不是一般大陆朋友认为的,一场功败垂成的颜色革命。而仅仅是一场反贪渎,要清廉的集会游行。

我六十岁的父亲,在围城那天,上完班又打完一场网球後,和本省藉的球友叔叔,很有默契地各自换上红色T恤,一起走向凯萨格兰大道。大家心裹知道,手中仅有的武器,只是一张小小的选票,

但是那夜汹涌又理性的人潮,似乎证明了我们已经拥有能力,去教训轻忽民意、专断傲慢的政客。

其实我一直觉得上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一根能把两岸人民系起来的绳子。但是民进党这几年如火如荼的去中国化,却是要让这条粗绳一丝丝地断了线。

现在我们的国文课本中已删去了许多诗辞歌赋,古今典藉。而一些小学却开始增设了每周一次的母语教学。

我们这一代,的确被反共教育紿徹底地洗了脑。但是我们并不反华;大陆同胞是我们在不同制度,不同环境下生长的同胞手足。这是我的认知。

但是我们的小小下一代,会被教育成不知道炎帝黄帝是自己的祖先。

我们这一代,在听到"龙的传人"、"中华民国颂"时,眼泪会不自觉地溢出眼眶。

但是我们的小小下一代,会被教育成不知道曲中对中华文化的缅怀与民族气节的认知。

将来无论是和合,是武统,或不独不统,要让这样的下一代去承接你我现在都解决定位不了的两岸问题,我觉得对他们,很残忍。所以希望未来不论谁上台,都能尽快地停止丑中蔑中。恢复中华教育。

大陆受了伤的朋友们,也祈求你们能够明白叫嚣台独仇中的人,确实有一些在心里曾烙下了深刻地历史伤痕。

而那些丑陋的政客,胁持了两岸的这一代中国人,要让我们对上一代造成的、永远无法改变的历史过错,集体负责,这是最最不可原谅。

通宝推:舞动人生,
家园 随便回复北辰

我们经历了49年以后的风风雨雨,但是,大多数人都很清楚,这一路走来,有成就,有挫折,“没有GCD,就没有新中国”并不是一句“洗脑”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即便有“反右”“大跃进”“文革”,但大多数人仍然坚信这是为了“把中国搞好”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实践中不可避免的错误,错误不是实践本身。

借用萨苏的一句话--我们有很多问题,但我们一直在进步。

仅此而已

家园 我不觉得文革对道德的影响有那么大

文革是很糟糕,不光是文革,我也绝不否认文革之前的历次运动对国家和人民的伤害。

但我不觉得今天所谓的道德沦丧是文革造成的。我是七零后,只从我自己的感受说。我觉得八十年代给我的感觉是百废待兴,人们斗志昂扬。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改革开放,让人觉得国家和人民都得到了新生。文革的那些人整人的风气都被人唾弃,虽然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整体的精神面貌是非常积极的。文艺节目朴实而健康。如果老萨有时间,把八十年代到现在的春节晚会过一遍,就可以看到现在的春晚是多么地华丽,而又多么地庸俗。相比央视之下,其他地方台的节目更不堪入目。别的不说,我们这代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和现在流行的暴力色情的动画片就不可同日而语。

我家在一个位于山区的小厂。恢复高考后,我爸上了大学回来当车间主任。我上的是厂里的子弟校。我们厂虽然小,但那时的文体活动非常丰富,比如车间之间的合唱比赛,各种球类比赛,春游,秋游,新年晚会(我们学生也要出节目)。我爸还给车间里的青工组织夜校,我到现在还记得他给青工改作文改不完,叫我妈妈帮他改的情形。现在还有多少单位搞这些活动?连学校都不组织春游秋游的活动了,因为怕出事担责任。

道德沦丧,社会风气变得自私和功利,我更觉得九二年市场经济开放之后的影响要大得多。我不认为开放市场经济是个错误。但市场经济对人贪欲的刺激是很强烈的。而另一方面,我们缺乏高尚的道德追求来平衡这种刺激的作用。这时候,文革的影响就体现了。共产主义理想被抛弃了,以儒家为主体包括佛道教民俗的传统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然而实际地说,在人文精神还没有得到广泛发展的群体,共产主义理想很难为多数人所接受,比方学雷锋也搞不长。传统道德对社会的影响力又有多大呢?儒家等高尚的道德境界在知识不够的群体里,能被多大程度的体会到呢?勤劳、守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自私、冷漠和愚昧在今天的中国很常见,在六十年乃至上千年前的中国难道少见吗?而且当缺乏高尚道德来指导的时候,勤劳也可变成贪婪,守信也可以变成不问是非的江湖义气。儒家等的很多智慧的教导在民间演变成陋劣的习俗,不就是因为缺乏对其核心精神的把握吗?所以,我觉得即使没有文革,这方面在现今或略早略晚也不会好太多。相比之下,美国有改良后的基督教(虽然我不认同其信仰),欧洲有发达的人文与哲学教育(更演化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来平衡市场经济对贪欲的刺激。

因为讨厌宗教,我更认同欧洲的方式,同时也觉得其和儒家殊途同归。因为儒家的价值观是"仁",方法论是"礼教",合起来就是就是人文化的制度和制度化的教育。我的论语老师认为孔子的思想超越了历史上和现在的社会。我觉得儒家的方法依然是可行的,儒家最大的缺点"托古改制"限制了其作用,而今天的思想解放使这点再不成问题。只依靠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社会规则自我演变出新的普适的道德观,花的时间和代价都会很大。过往的经验已经有古今中外的智者总结,弃之不用,殊为可惜。教育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说句题外话,共产党作的一件好事就是简化汉字,让文盲率大大降低,为广泛的教育打下基础。当然彻底拼音化太左了,违背规律。简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一些具体的不合理简化可以再商榷与修正。其实每一步的简化都有不合理的地方,语言和文字是活的,活的东西就会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变异。那些批评简化的人干嘛不回头用小纂呢?

另外,五十,六十和七十年代人对八十年代的体会可能会很不一样。五十年代人看到的可能是一个复兴的中国,七十年代人看到的是一个上升的中国,而六十年代人看到的可能是一个幻灭的中国。昨天和妈妈偶然从"桥"谈起八十年代初进口的电影很好看的事情,她就慨叹我们七十年代这些孩子是最幸福的,在成长期间接受到的几乎都是中国最正面和健康的教育。六十年代的如她和我爸的小的弟弟妹妹的成长是最受影响的,小时候灾荒年,上学就搞文革。所以我想,老萨对八十年代的感受不一样也可以理解。

家园 92年月收入一百多

作为研究人员,好像是太低了。那时候中等收入普遍在三四百一个月。

家园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风气比八十年代好吗?

能否给些具体的描述?

即使如此,文革的影响没有在其刚刚结束的八十年代起作用,而在九十年代之后起作用了,我觉得不是很符合逻辑。

家园 现在恐怕是讽刺这些现象的人都没有了

谁还多事去在乎这个?要自己被人批评了,马上就可以"很黄很暴力"地对待批评者了。骂政府更过瘾,风险又低,何乐不为呢。

家园 估计有逆反心理的因素,呵呵,随口再多说几句

伤害肯定都是彼此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仗,你捅我一刀我得还三刀。就我个人的感觉,其实一直台湾的某些宣传是处于还三刀的状态的。95年吕秀莲一伙人搞了个庆祝马关条约签订100周年,台湾脱离中国100周年,其实我凭自觉就敢肯定岛内没有多少民众响应这么极端的东西,恐怕反感者还大部分,但消息传到大陆,那就不是一回事了。就我所知道的传言,光内陆一个军区,受到的请战血书就是五位数。所以96土共蠢蠢欲动,有部分这个因素,军心可用的缘故。

幸好没有真打起来,否则大陆这还过来的刀,明明是吕一小伙人搞的,结果就要两岸全体人民承担了。当然,可能因为我是大陆人而多少会有预定立场,不过我确实也没有在哪儿见过有大陆人说228杀得好值得庆祝的,更别说执政党内公然出人搞事了。

出国之前对土共反感有加,出国之后先是在轮子的推动下,逆反心理,觉得轮子果然有毛病,然后看大×纪×元,越看越觉得有毛病的还有台湾的某些皇民。不为别的,有些东西,不管轮子或者皇民,骂得过犹不及,跟事实相差太远了,骗骗华人华侨容易,蒙这些自小长在红旗下的大圈仔那是白日作梦啊。而且,水平又还很低,远远不如中宣部吹起牛来字正腔圆道貌岸然往往还无从反驳。比方说,土共吹它人民收入增加,增加得还很快,在世界上都排得上,大家摸摸钱包,最多骂几句贫富悬殊,心理其实还是知道自己也有好处;或者土共吹它放卫星火箭,大家最多骂骂还有那么多乡村儿童不能上学搞什么好大喜功,等真神舟飞船上去了,人人心里多少还是有隐隐的自豪感的。也不是要刻意维护土共,土共乱搞国家文革什么的,又以超过白洋军阀的残酷力度弹压学生,报禁党禁什么的,大家其实心理都有笔清楚账。最重要的问题在这里,这比来比去,竟然发现其他反对派甚至连吹牛造谣的本事都还不如土共,其它的能力可想而知。所以想想也就罢了,那几路神仙要成事了,大家伙还指不定怎么倒霉呢。人死不能复生,拉倒,还是回家赚钱是正经。而土共的政策,居然还很迎合大家这个想法,很有点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的意思,大家一来二去成了默契,就觉得算是个无形的罪已昭。90年代苏东波来一轮,反面例子有了,大家越发站在土共这边。人都不是傻子,这个政权不管怎样,现在正让我赚钱,让我生活得越来越好,改善速度还是世界数一数二,我凭什么就为那几路神仙的明显屁话就巴巴跑去支持?这风险收益也太不合适了吧。

有句话,出国之后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爱国,果不其然,可能是旁观者清吧,应征了识不识庐山的老话。然后洒家就海龟了,然后现在还是经常骂土共,只不过,遇见骂土共骂得不对的不再像以前照单全收,而且往往还反驳之,呵呵。

家园 呵呵。

95年吕大嘴还搞过这个妖蛾子????nnd.......

真是纯找抽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