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来,听来的文革——八零后眼里的那十年 -- 赝造的孔方兄

共:💬167 🌺29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不好意思,有“评论家如是说”,你查的话大概也是这结果
家园 有意思,您打算怎么分?按什么标准分?分了以后怎么各走各路法?

另外,把几十年来高积累的财富分给大家,一拍两散,各走各路吗。

家园 托大也比妄自尊大强,您说不是么?

您要说是意识形态宣传,您说的那是没错的。不过现在您说话的口气也让我知道吾辈在您心里是个什么嘴脸了,就是JY预备队,要不是我们死抱着中华民族这颗大树,跟民运贩子也就一个调调,反正都是潜在的反革命分子。

其实网络上的争论都是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跟您这保守一点的,自然都是些无党无父的叛逆之言,但真碰上了JY民运,某人的言论又会被骂成是TG的走狗。呵呵,有争论才有意思么,可是您要是心里给我扣上个“民运”这样没前途的帽子,我可不跟您玩了。

家园 看来分不仅仅是学生的命根

也是这位的。

看您先后两个帖子里都旗帜鲜明的提出:要分!

嗯,在下对此表示理解。

那么能不能接着谈谈,您打算由谁来主持分,谁来监督分,按什么标准分?您计划用怎样的手段,保证在“分”的过程中对弱势群体权益进行切实有效地保护?最后,分了以后呢,怎么办?

按照现在社会贫富分化的现状,指望某党某政府来主持分或者提出相关方案,看来如果不是不切实际的,至少也是很难说能保护到弱势群体的权益了——如果它能,贫富分化就不会这么厉害了嘛。所以,说什么“这是政府的事,不然要政府干什么”之类的,就违背要分的初衷了不是?

从英国宪章革命,到法国历次大革命,到明治维新,再到休克疗法,我所见到的都是民众送走了原来的统治者——然而国家财产为另一帮统治者所取。这种火中取栗的事儿,至少我本人是没有什么动机去做,因此也也无法理解的。

家园 哎,这本破书吓破了小子的胆,从此什么都不怕了

什么国家,政府,政党的花言巧语,威逼利诱,小子都天生免疫

对外战争从来都是民族"凝聚力"提升的时刻,文革......把家庭,组织,以至于整个民族都撕扯到了崩溃的边缘,从前那个领引这这个国家打败了无数敌人的理念被搞臭,搞烂,现在的人连看都不想再看一眼,我说这比任何对外战争都惨痛,我真敢说。

家园 你的激愤与逆反,都在我的预料之中

我恨不得从来都不知道我们的民族走过了那样黑暗的时代,一个同胞为了体现自己的狗屁政治觉悟互相凌辱摧残到那种地步的时代。

你的祖辈父辈,你的民族,你的国家,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没有人能够逃避历史,没有人能够逃避现实。

家园 哎,又被你看穿了

历史是没有办法逃避,只不过是现在的人不想永远活在过去痛苦的影子里,才找来“逃避历史”这么言情小说式的话给自己作藉口。但是现实在我们手里,我们要把这个民族和国家一次次用无数生命和尊严换来的教训,保证它们不会再次发生。

家园 小朋友,书还要多读,见识还可以再涨

我应该比你大10多岁,10多年前我也是这般激愤来着。1984,动物庄园都是我读大学时的启蒙教材了。

这10年,也在两个自由民主富裕国家混了一段,几个自由民主但不富裕的国家走了一程,书也算读了一些。回过来想想,文革发生自然有其内在逻辑,毛主席还是伟大。至于说,今后会不会再来文革、或者来更可怕的东西,也不会以你的恐惧为转移。历史巨轮碾来,个人也无从逃避。

我相信,10年之后你会有另一种想法,现实永远比书本更能教育人。

家园 如果您比我辈大十多岁,家严大概也大您十多岁

和家严讨论您的观点,他对wg的看法却是和lz一样而和您相反了。

所以也许年龄和看法的关系是正弦曲线吧……

家园 可能每个人感觉都不一样

我的小阿姨可能和你父母差不多年龄,她的文革记忆居然是“很好玩”,就记得在农场抓麻雀油炸着吃。

家园 您这话要花

年轻人从来都是把自己的一代当作是最独特的,不管是好与坏。我们觉得自己是中国第一代在温和的社会环境里成长的,是有成熟意识的现代人,某人倒也不是很无聊的把康德当成自己的英雄的愤青,但我相信我们同龄的这几千万人,还有之后无数更年轻,见识更广,更有头脑的“小朋友”能让这个国家变样。说回来满身的精力无处发泄也算我们激愤的原因之一吧,we have no revolution, no great war, 愤青把现世能找的假想敌都找出来,维持自己的危机感;而我们剩下这些人,就只好把未来当成自己的风车,豪情万丈的说,等着吧,我们会把你变成我们的历史!一群小唐吉柯德而已。但话说回来了,谁二十岁的时候不是堂即可德呢,您说现实永远比书本更能教育人,我已经有体会了,但在现实把我们打倒之前,就让我们激愤两年吧。

家园 既然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我觉得,您那么笃定lz十年之后就会有另外一种对wg不同的看法,就有点不知所谓了。

另外我记得您说您的阿姨们上山下乡都在江苏吧,看来江苏的确是比家慈去的安徽,大表舅去的黑龙江,都来得轻松愉快一些。家慈在安徽可没那么兴味盎然地抓麻雀来油炸的功夫,她对插队的记忆不过是在春耕的时候追牛扭伤了手,到现在阴雨天手腕还会疼。

家园 上海知青是去安徽的多

我之所以对LZ的成长有把握,就因为现实永远比书本更教育人,我自己就是这么激愤着过来的。

除非你们真是前程无忧的特权阶层子女,否则,当你们走上社会看到甚至经历到种种,自然就会思考。

家园 我没有动辄说别人臆想的习惯

不过,上海知青去安徽的多?

事实上作为文革重灾区,上海的知青去的大多是祖国的边疆。一点小数字:

时间 地点 当时当地知青总人数 上海知青

70年底 黑龙江建设兵团 35w 10w

73年 云南建设兵团 10w 3w5

60-66年 新疆建设兵团 12.7w 9.7w

这个数据是网上搜出来的,基本都到70年代头上结束,据说是因为到那个时候为止各地建设兵团已经满员,接下来就开始到公社里插队落户。

按上海市劳动局统计,十年间上海知青大约是110w人,全国知青总数大概是1kw。平均的话各地建设兵团里上海知青应该都是十分之一左右。现实呢?一北一南各有三分之一,大西部的新疆更强,差不多有四分之三。

所以,我不知道您说上海的去安徽的多,有什么根据?

另外,继续在家同家严家慈逐项核实,您之前所云上山下乡分两种那是对的,但是如果你所说的第一种指的就是建设兵团,据家慈说,一样是麻擦乌黑——知青返城风潮就是从云南建设兵团开始爆发的,78还是79年的时候,中央曾经就知青在云南建设兵团的遭遇专门发文,强调不许殴打知青,不许强奸女知青的。(这个不许用得不到位,但我突然想不出来什么词更合适)

又,家慈说,不是78、79年,那时候已经全面爆发了。发文的是73年。

到这里,老土豆先生,您还没有意识到,您的家庭在wg中有多么幸运了吗?

家园 天生免疫?醉汉爱说我没醉

年轻人,就爱说过头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