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乒乓上下旋 -- 北河

共:💬29 🌺8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有级别证书吗?
家园 还是先送花再说话

削球手如果做不到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能削出弹起后落不出台面以外的球,是到不了高手的境界的。近网下旋球极难处置,因为在近网的位置对方不好发力,因而不便进攻,即便进攻,也威力大减。

不敢苟同啊,看看老兄。削球手做到削出不出台的球不难,但是这样的球恐怕会很高,尤其是站在中远台削球。还有近网下旋球很容易被打死的,尤其是近网半高的情况下。实际上现在削球手都在追求把球尽可能低的削到对方的底线上,球的飞行轨迹尽量平直,使对方难以回击出速度很快的球。

家园 没有

听都没听说过

你有?羡慕啊

没有
家园 没有

中学物理老师有业余级别证书。同学们排着队同他车轮大战。

家园 朋友啊,不是我不客气

是我想客气也不知道从哪里客气起,呵呵。我已经用最菜的菜鸟都能懂的词汇了,可你还是看不明白。

很容易就看得出,你是根本没有见过真正的旋转的,完全建立在想象上。可以说,对旋转的认识为零。我这样说你可能不服气,建议你随便找个少年宫,跟练过两三年的孩子们过一下手,保证就不会这么自以为是了。

家园 谢花!

正是。此文也是希望把旋转问题尽可能说得透彻些,帮助初学者消除一头雾水的感觉。

至于“下旋弧圈”,不是不转的假弧圈,而是真的带有下旋性质。摩擦下部也是往前用力才可以,目前为止我还是无法真正想象出是如何实现的。至于假弧圈,倒是好办。我从前没见过世面时自以为拉出的是弧圈球,现在看来都是假弧圈,呵呵。

老别虽然早生几十年,毕竟是世界冠军。虽然这个“起重机”有过分赞誉的成分,我还是不认为自己有拉起来的能力,更不用说轻松了。我平时跟USATT积分在2200以上的削球打,对下旋拉下网的都比拉过网的多多了,只敢打搓攻。

家园 吐血中......

老兄,您这段话我是彻底没看明白......

您是不是详细讲讲,削出不出台的球如何会很高?近网下旋球如何被打死?还有啊,什么叫近网“半高”?哪些削球手在追求把球削到对方的底线上——最好能给篇文章的链接,我好学习学习,瞻仰瞻仰。

如果你看过我对水前云船的回复,如果你对我说的这段话:“真正不好处理的球是中宫直进,球落台边”有所体会,你就会明白,底线上的长球不好处理跟它是不是削出来的没关系。

“高手怕短,低手怕转”,水前云船的这句话您可以好好体会体会。这句话实际上反映了在不同阶段球员关注的焦点。在入门阶段,球员的注意力集中在技术问题:转不转、怎么转,拿捏力道、方位、角度等等;过了这个阶段,自然而然会更关心“长”、“短”这一类战术问题了。但是,对技术理解得不到位,是会影响战术的选择和发挥的,比如,“削出不出台的球会很高”就是一例。

家园 北河兄客气了

老别同学当年用的胶皮是啥样的我还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肯定不是长胶。因此他的削球属于主动制造旋转。那时候的器材水平,嘿嘿!还真的转不到哪里去。大家感觉他的球不好拉,同样是因为进攻者的胶皮也不咋地。您真的不用怕他。

至于下旋弧圈(说是下旋,其实没那么转)也是从不转弧圈演变而来,动作差不多。您完全可以试试。只不过我感觉要拉出这样的弧圈恐怕只能是在中台或更远处,同时球体距离地面较近时才行(嘿嘿!瞎说哈)

家园 切,专业的、半专业的又不是没会过

小时候经常在一块儿打球的,受过专业训练的进不了我们的第一集团,知道为什么吗?技术单一,战术死板。

正因为你是最菜的菜鸟,才写得出这种半通不通的东西。不是我瞧不起你,不要以为看过两场比赛,知道几个名词,就以为自己通了,懂了,老子见识天下第一了。我不知道“直拍横打”这个名词,不妨碍我二十年前自个儿琢磨出来这门技术。你要能有这份悟性也写出来提提气啊!

当然了,你眼高于顶,话挤兑到这份儿上了,低头认怂觉得自个儿太丢人了,咬紧牙关就一个不信、不服,那随你便。

早在萨苏“三条腿的马”的帖子里,我看了锦候的帖子才知道原来这技术叫“直拍横打”,回了个帖撂了句话。那时候没人跟我过不去,我犯不着扯谎提虚劲,有兴趣自个儿找找那个帖子去,省得你左一个“怀疑你真的打过球没有”,右一个“完全建立在想象上”——老实说,我认为你这是侮辱我人格,我完全有权举报。不过看了你的回复之后,我不但怀疑你的人格,现在更开始怀疑你的智商了。

就拿你说的“直接回弹过网”的“必杀”来说吧,马林也还健在,你那么能,你找他去问问呗,听听他怎么评价自己的“直接回弹过网必杀技”——小心拍马屁拍到马蹄上哦。还有啊,这么绝的“必杀技”,想必专业队员一定十分重视,时时练之,国家队员更是勤练不辍——都有哪些球员练这门“直接回弹过网必杀技”,说来听听啊

家园 看看老兄客气了!

我猜想您是把搓球和削球混为一谈了,搓球可以做到您所说的那样。我所说的削球是指那些以削为主(或者是削攻结合)的选手,这些选手的站位在比赛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处于中台或更远处,试想,把球削回去首先要通过球网,而球的运行轨迹肯定是一个抛物线,那么此时要想保证球不出台,您站的越远则需要的弧线就越高。应该是这样的吧?再者,落点在底线的平直的强烈旋转的低球实在不容易拉起来,击打时有“顶板”的感觉,吃不住球。现在的削球手们几乎全部使用两种胶皮:反手主要有长胶、生胶、防弧等(丁松用正胶,神奇!),而正手则多为反胶(发球、反拉或抢攻时大占便宜),有人间或还要倒板以迷惑对方。长胶这鬼东西太讨厌,属于用对手的旋转制约对手的进攻,而且弧线很低。

近网下旋球容易处理是因为我打直板,采用台内突击或回搓就很容易对付削球手了。原来的链接现在打不开,我再找找看,有没有其他的。

关键词(Tags): #搓球(当生)#削球(当生)
家园 这事可值得自吹一下子

上高中的时候我和同学打乒乓球,基本上是被修理的那种水平。但是唯有下旋球,有一次打球一个体育老师路过后就说其他人的削球顶多算搓球,只有我的有点削球的味道。

不过我乒乓球水平就是臭,技术上也只有这点可以自吹一下子。小学初中的时候大家都打乒乓球,因为我屡战屡败心情不爽,跑去打羽毛球了。记得初一的时候体育课上将近三十个男生在打乒乓球,只有我和另外一个,两个男生在打羽毛球。最近打了打乒乓球,虽然技术不行,按照打网球羽毛球的战术组织线路,居然也不算弱不禁风。可是另一方面,这么好的球路也打不死对手,力量旋转上的不足自己都能看出来,这技术可真是无可救药啦......

家园 乎乎

是说你动作好看啊。你们体育老师不是女的吧?

家园 Highway

原来的版主,呵呵。。。

家园 【原创】呵呵,名词懂得不多,见笑了

“那么此时要想保证球不出台,您站的越远则需要的弧线就越高”这个我还是没想明白您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先搁下吧。

我也是直拍,经常削球,也经常削出一些“落点在底线的平直的强烈旋转的低球”,我的对手对我削球的印象比一般的要深刻一些。但是后半句我不明白,既然“实在不容易拉起来”,为什么一定要强拉呢?简简单单削过去不好么?是不是觉得现在流行拉弧圈球,心中就先入为主对技术有了“高”“下”之分?

技术本身没有“高”“下”之分,只有适用不适用。每个人的天赋、秉性不一样,适用的战术也不一样。为适合自己的战术选择合适的技术,就十分重要了。

我前面说的底线边上的长球,更多的是从战术的角度讨论。因为对于中宫直进的长球,可用的战术选择很少,还都不是强力的攻击手段。因为要击球就要置拍于身前,置拍于身前就要屈肘横臂,这样一个姿态下,要发力只能依靠手腕和前臂,上臂无法象拉弧圈球那样摆出一个宽大的幅度来,自然回球的威力就小了。当然你可以移动身体、调整重心,选择适合攻击的位置和角度,不过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同样的,我前面提到近网下旋球的时候也是从战术的角度讨论的。您说的“容易处理”,不过是指技术上容易回过去罢了。当然,我并不认为近网下旋球是什么“必杀技”,甚至不认为是进攻手段,如果您注意我前面的用词:“攻防转换的利器”,就会明白,这只是用来调动对手,制造机会的手段。和前面说的中宫直进的长球一样,近网下旋球迫使对手无法采用强力的攻击手段,缩小了他的战术选择范围。如果要问,什么才算是“强力的攻击手段”,那么我得说,你最害怕的那种球就是对你来说的“强力的攻击手段”。对我来说,就是那种一击必中的抽球。

什么叫战术?我的理解就是要让对手觉得别扭。我曾经的球友里面,跟我水平相当的,有的曾在连吃我两个发球后激愤地说“你除了发球还会什么”,有的被我“溜”得见我出现在球台对面就叹气。我看球赛时更多的是看这些,从这里面你能看出来球员的智慧、秉性、情绪,比单纯看弧圈球拉得好不好有意思多了。萨苏在“三条腿的马”那篇帖子里提到,有一次国际大赛,刘国梁在台面下做了一个小动作——也就是手腕抖了抖——放了一个高球,对手以为是扣杀的好机会,结果球弹起后改向,对手扑了个空。这样的花枪谁小时候没玩过呢,看到世界冠军在国际赛事上使出这样的手段,顿时心里觉得好亲切,与国际冠军的心理距离一下拉近了不少。而江嘉良连扣瓦尔德内尔几十板,比分咬到25平,你能看到双方坚韧不拔的毅力,心中敬仰油然而生。

不怕您见笑,我们这些从小将乒乓球当成乐趣,从没经受正经训练的孩子对于术语名词十分陌生。尤其十多二十年没有打球,没看比赛,当今流行什么实在不甚了了。不过,实打实打出来的,交流分析起来讲求实事求是,我们不在乎一个技术叫什么,名词好听不好听,但并不妨碍我们在实战中运用它们。比如说“直拍横打”,光说这个名词我完全不知道它什么意思。可是锦候说“打反手球不翻手腕,用拍背击球”,我一下就明白,这就是我二十年前自创的反手技术。昨天水前云船讲到“推攻扑”,我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这个名词我还是头一次听到。可是为什么水前云船会认为我练过这个套路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前面描述的战术与这个套路十分相似吧。象这样的思维方式比较正常。可见,没专业练过“推攻扑”的套路并不见得就不会使。有的人见我不懂“推攻扑”这个名词,就自以为比我高明,看不懂我的话就一定是我错了,大剌剌的样子十分可笑。让我想起前天看的大兵的一个小品,大兵招人,要招一个“老实人”,写了一个字问叫什么,那人说这根本不是字!为什么呢?因为“是字我都认得,这个我认不得,所以就根本不是字!”

一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