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也说“一个山东人发牢骚,突然感觉有点道理” -- 亡命之徒

共:💬586 🌺51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家园 给个机会就行,别手太狠

我是湖北人,当年高考时因为前一年好像有人(山东?湖北?浙江?)因为这个教育不公平的事情起诉过教育部还是什么的,我们当年高考的分数还被人为的压低过。在我高考前一年,我所在学校的一个学生因为去北京参加高考还一不小心拿过北京理科状元,其实如果在湖北基本应该是上武大吧。至于你所听说的每人加20分的作文的话,就不较真了,呵呵,权且当笑话吧,不知道最初传这话的人是把北京人当傻子还是把湖北人当傻子。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每年基本都有人因为这个事情闹,现在教育部更聪明了,各省自己出题,这样你们就横向比较不了了吧。各省的教委又多了不少权力,上下都满意,这不现在和谐了。呵呵。

至于综合素质什么的,呵呵,还是给点机会给我们这些穷山沟出来的孩子吧。现在高考虽然不是最好的出路或者选材机制,但是至少相对公平,还能给这些穷地方的孩子一个往上走的机会。我自己痛恨高考,但更痛恨打着教育改革的口号谋私利的“专家”“学者”,现在的教育改革。。。唉。其实这些孩子很好满足的,能有个机会就行,这样给个正常的上升通道,社会也会稳定很多。如果下手太狠,把路给封死了,那样对谁都不好。

曾几何时,我也对这个忿忿不平,现在这么多年了,对我国的这些东西也习惯了。只是可怜我那些早上6点到晚上12点的小师弟师妹们,谁让你不幸生在了那里呢?

家园 呵呵,是不是北京人的都市传奇

我也只听说过一次,当时笑笑没好意思说啥,因为我们省高考分数也都蛮高的,为湖北人分辩就有点瓜田李下了。

家园 个人认为

中国男人的负担更重,压力更大。如果本身一无所长还一天到晚意气风发,别人多半会认为这样的人浮躁浅薄。所以比较容易压抑。作为男人没点干货恐怕很难自信起来。

女性则不太一样,只要不是长的太对不起观众的,就很容易有自信。更不用说那些既漂亮又聪慧的。象薇姐您这样的,想不自信都难。

那些鬼佬也不一样,他们的自信可是从小到大就有无数人使劲给灌输的。

家园 你明白不明白教学和教育的差别?

还是部分学文科的就喜欢玩这种字眼替换的游戏!我说的都是数学教学!教育是大而广泛的,人人可以谈自己的体会,因为每个人多少是教育的承受人。而教学是具体的,有特定的内容和行为。你,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既不教数学,也不学数学,至少近年内如此,更不要说高中数学了。这就是我说“基本上初中语文老师还是不要评价高中或以上阶段的数学教学为好”的缘由,因为你完全是圈子外的人,至多是比普通人能接触到一部分数学老师而已。但请记住,虽然同为中学科目,语文和数学完全是不同的东西,可以有借鉴,但不要逾越评论,除非你表现中有足够的了解。而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你并没有表现出对数学教学有足够的了解,从自认为题海战和数量的关联来看。

家园 我只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需要关心的永远都只是后百分之十的人,而不是前百分之十的。前百分之十的人,无论如何都会有好日子过。

对于前百分之一的人来说,还需要计较这种公平的问题吗?

家园 你怎么把你一个研究生和中学生放在同等情况上比较?

你怎么把你一个研究生和中学生放在同等情况上比较?之前我就说了,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中学的知识和经历,那根本不值一提。大学上课至少一个半小时,很多课一上至少二个小时,中学生一节课才45分钟;初三作文的要求是600字,高中是800字,大学论文低于3000字都不好意思叫论文;中学生每天都有副科比如美术、体育、艺术等调剂,如果那一天主课特别多的话,会被学生冠以“黑色星期*”,可大学生呢?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同的。而每个中学生除了要学数学之外,还有其他科目要学。一天十几题对于十多岁的小孩子来说真的不少了。

语文的作业通常情况下会比数理要少,很多课文两三天才会上完,类似一课一练的练习不会天天有,初二以上的孩子抄写生词这种作业不会再出现,很多老师会布置日记,但日记这种东西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即使老师规定字数,学生报报流水账很容易过关。而且语文这个东西不是保质保量完成老师作业就能学好,隐性作业课外阅读绝不可少,但现在学生经常作业要做到九、十点,没啥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我所说的挤占时间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那个学生的资质问题,你总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中找到乐趣吧?就像我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喜欢苏轼,不反感我都会很满足了

家园 连评论都不行?你够牛的

第一,请赐教何为教学何为教育?你都说了教育广而宽泛,那我说教育的组成部分或是狭义的教育——教学错了吗?

第二,在学数学的人眼中,数学是有趣的,不存在枯燥的问题,很多人在学数学时遇到的问题在他们看来根本不是问题,他们或许根本意识不到这是个问题,这时不那么非专业的观点说不定会有帮助,你倒好,视之为禁脔,闲人莫入。

第三,你也说了我比其他人要多接触一些,那么也就是我是了解的,那我还不能评价?在网络上做做评价也就是说说而已,连我自己都知道这些东西过几天就没有人会记得,连这你都不允许,你够牛的,现在轮到我不客气地问一句,你是谁?你有什么资格要我不去做什么事情?难道你自己就有资格么?你是学数学的,你就有资格了?学数学未必会教数学。再说,你才学了几年数学?你就懂数学了?你是哪位大数学家啊?

第四,你的帖子我不会再回,从始至终,你都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充满优越感的口吻回帖,一步步到了不讲理的地步,那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家园 总结一下

总结起来:

第一,你的学生学习上肯定没开窍(否则不需要每天做数理化就做到九、十点的,初中阶段每个人都经历过,有几个人要那么费劲?)既然没有开窍,那么多花时间很正常。笨鸟要想和别人飞的一样快,当然要先飞多飞。

第二,你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至少对语文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九、十点以后就不能多读课外书,提高语文素养了?说明你的学生对你所说的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根本不当回事。高中的课程比初中紧吧?我自高二开始为准备高考作文,整整摘抄了两大本,那么我的时间都从哪里来的?

既然脑子不见得有多聪明,又不愿意挤时间下苦功夫,这样的学生。。。望天。。。

家园 看着回帖,感觉很有意思

同样的现象,都在指责清华北大,对地方其他学校仿佛选择性无视。

争议一:为什么清华北大在北京收分那么低,在外地那么高。

现实:其他各类院校也一样。比如大连理工,在广西和辽宁的录取线绝对不一样,越远越低。

争议二:为什么清华北大在北京招收那么多人。

现实:再比如大连理工,大半生源都是辽宁人。回帖中大家也承认,河北山东河南各省内大学在省内招生都以千计。其他名校诸如南京同济也是如此。

诚然,对于普通大学来说,有着各种客观原因,比如外地招生基本招不上人等等。但对于第一批第一志愿的大学来说,其吸引力应该还是很大的。如果要求清华北大放开,为什么不先在这些学校内搞搞试点呢?大连理工、南京大学可都是非第一志愿不录取的牛校,为什么不把矛头先对准这种学校?去争清华北大加起来每年才4000多的生源,有很大意义么?

退一步说,真的一碗水端平,行么?

如果说全国统一录取分数,那么第一步请先统一阅卷。各地评分标准肯定不一,评分方法更是花样百出。辽宁每年都是找辽宁大学一帮大学生判卷子,全省高中毕业生的身家就掌握在那帮二流大学生的笔下,连副校长都抄袭论文,您还能指望判卷者有多高的水平么。

如果可以统一录取分数,且现有分数的确反应真实水平,那么很可能出现湖北山东江苏垄断所有清华北大新生的情况。那么势必出现各地向这三个省份看齐的情况。这三地的教育风气想必各位也有所耳闻。您希望您的孩子都是日夜苦读书的书呆子么。

嚷嚷来嚷嚷去,现在教育部釜底抽薪了----各地自由出题,不一样的卷子分数不一样总正常了吧?各地录取就按照招生计划走。各地招生不同的问题现在算是甩给学校了。诸位家长还真敢到学校闹事不成?

所以啊~~~~这种事情就不用多说了。反正只要您能考上一流大学,那您在您那片肯定是一流的生源。

ps,我仅熟悉辽宁的情况,所以就拿大工举例了。若有错误之处,请大工的同学见谅。

家园 初中基本上就能看出孩子的资质吧

从我个人经历,初中几乎是作业全部是放学之前在学校做完。回家就是看电视和看杂书(非教材)。印象中我惟一要回家完成的作业,好像是罚抄学生守则100遍。而我那些初中就要很努力学习到12点的同学(当时非常不理解),不但成绩没我好,最后即使考上高中也考不上大学或者好大学。

我不太确切记得我们初中班级考上大学的比例了,好像不到10%(我们是高考重灾区之一)。

既然初中就可以看出来孩子资质,我想楼主您不要担心了。能有精力看课外书的孩子还是有精力的,没精力的再怎么给他减负还是不行。而且数理基础不牢,似乎对他今后人生的影响更重大。

家园 进了大学以后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俺那时候是全国统考的,分数嘛当然是上海的最差,北京倒数第二,俺那个大学在上海,俺那个班俺好像入学分数最低一列的,可是大学考试尽管俺还要参加各种球类比赛,学习也是稀里马虎,可是成绩总是中等,外语更是男生里唯一能跟外教白活白活的。俺们那时候中学外语教育也是填鸭式,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多多媒体教材,起点应该和农村的孩子没啥两样。所以嘛这个事情就有点不好理解。现在大学里招研究生都喜欢要大城市的,起码不会犯常凯申一类的错误,当然也涉及社会关系,就业一类的现实利益,就不探讨了。

感觉上即使是全国统考,不同地区间的分数也没啥可比性吧,原因很多人都说了,还是英联邦国家那种比例制更合理一些。就考试而言,如果在本地区属于顶尖的1%,到别的地方估计也能1%,这样也符合抽样统计的原理,当然这是仅就考试这项技能而言。就考试的本事而言,左宗棠绝对不如曾国藩,但打仗的本事,曾连给左提鞋都不配,还不如他那个弟弟。

家园 那我一点一点回复就是了

第一,何为教育何为教学,这种定义我给不出。我说的是教育和教学有差别,教育可以包括教学,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

不用你客气不客气,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数学水平也肯定没有高三的好,我现在的数学水平肯定不如高三的学生,我不否认,因为在高三之后,这些东西不管在我的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已经消失了,但并不意味着我没有资格评价,懂数学就懂教育?我自己是现有教育模式的亲身经历以及实践者我没资格去评价?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帖子里多数人可能也没有资格,上海人不能评价山东的教育,江苏人不能议论上海教育;学理工的没资格去评价文科教育,文科出身的不能对数理指手画脚。

你这些话都是对教育所发的,而我说的都是只牵涉到教学这个具体方面的:

我觉得基本上初中语文老师还是不要评价高中或以上阶段的数学教学为好。

我之前说过了,每个人都多少在近期承受一些教育,自然可以发表对教育的体会看法。但不是每个人都承受或接触到具体的某门科目的教学,比如数学教学。当然没承受或者接触的也都可以评论,但这些评论有价值的可能性不大。以你而言,初中语文老师,你不承担数学的教课,也不会专门去听数学课的讲授,所以你基本上没有对数学教学的亲历认识。你的老师身份可以接触到不少数学老师,所以会有一些二手的体会。但你之前的言论:

现在的学生怎么上数学课的?先把定律讲了,讲了后讲例题,例题讲完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完回家作业少则三四题多则十几题,相比其他的学科,这个不是题海是什么?

使我觉得你对数学教学的体会甚至连二手的也是很偏颇。或许你接触到数学老师都以这种方式教学的,但我说的是并非所有数学老师都是这样教学的,

不要把你接触到的现象作为普遍现象。

第二,如果只限定于数学内容问题的话,难听点说就是禁脔,不懂的人莫入。如果不懂的话,几乎不可能有帮助。我不相信,没学过三角名的初中低年级生能对高中三角给出帮助,没学过极限的高中生能对大学数学分析给出帮助。不要拿文科的一些想法套过来。

第三,好像我在第一部分回答了一些。另外,我从没不允许你发表个人看法。我说的都是类似

我觉得基本上初中语文老师还是不要评价高中或以上阶段的数学教学为好。
或者

不要把你接触到的现象作为普遍现象

这样的话,好像没有不允许你做什么事吧。当然,一小部分语文老师向来善于看出简单文字后面的“大义”。

第四,你认为我是怎么样那我就是你眼中的啥样子,不过这点和我半毛钱关系也没有。至于我“高高在上充满优越感的口吻”回帖,那就是我个人的喜好了。

家园 老问题啊

人只要还是社会动物,存在人和人之间的竞争都是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既然是团体的竞争,那就是有人当英雄,有人搭便车。便车不是每个人都人搭上的,君不见,铁军北伐,玉帅奔狩之时,多少人捐了手指头搭车啊!

家园 评分标准是统一录取线的最大障碍

如果分数线统一了,而阅卷权利还在各个省,估计平均分会以火箭速度上升

如果要搞什么异地阅卷,交叉阅卷,还不如维持现状

家园 NIU A~~~

what are you doing now?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